陈王廷,河南温县陈家沟人,陈家沟陈氏九世,出身于地 主官僚家庭,善长武术,据《陈氏家谱》所记:“在山东称名手, ……陈氏拳手刀枪创始之人也。"
甲申年(1644)明皇朝复亡的前后,陈王廷已年老,隐居消 极,造拳自娱,教授弟子儿孙。遗词上半首有“叹当年,披坚执 锐,……几次颠险!蒙恩赐,枉徒舔!到而今,年老残喘,只落 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闷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趁氽闲,教下 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据《陈氏拳械谱》,陈王廷
? 155 -
所造拳套,有太极拳(一名十三势)五路,长拳一百八势一路, 炮捶一路。戚继光《拳经》三十二势,被吸取了二十九势。
陈王廷在整理武术套路上,受戚氏的影响很大。戚氏《拳 经》三十二势,综合民间古今十六家拳法,取精去粗,以三十二 个姿势编成拳套,作为士兵活动身手的“武艺之源七陈王廷吸 取了其中二十九势编入太极拳套路,光是“长拳”,就汇集了一 百零八个不同姿势,可见其吸收拳种之多。《拳经》三十二势以 “懒扎衣”为起势,陈王廷所造七套拳路,也都以“懒扎衣”为起 势(圆领而腰带的衣服,自殷代一直沿用到明代。明人长服束 腰,演拳时须将长服卷起塞于腰带中,以便动步踢腿。戚氏《拳 经》起势“懒扎衣”,左手撩衣塞于背部腰带,右拳横举向后,目 视左前方。称作“懒扎衣”者,表示临敌时随意撩衣应战,乃武 艺高强,临敌不慌不忙之意。戚氏“懒扎衣”歌诀所谓“临敌若 无胆向先,空自眼明手便”),所制拳谱和《拳经总歌》,也撷取 戚氏《拳经》歌诀文辞。陈王廷造拳的创造性成就,是结合了导 引、吐纳,使能在练拳时汗流而不气喘,加强柔化刚发的爆发 力量;缠绕运转的缠丝劲练法则是结合了经络学说;阴阳、虚 实、柔刚俱备的拳理则是采取了阴阳学说。双人推手和双人粘 枪的方法,是陈王廷独创性的成就,以沾连粘随、不丢不顶、柔 中寓刚、无过不及为基本原则,成为太极拳学派独有的竞技方 法;解决了不用护具设备也可以练习徒手搏击技巧和提高刺 枪技术的问题。这是我国武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造性 成就。
陈王廷《拳经总歌》开头两句话:“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 缠绕我皆依”(“诸靠”是指的两人以手臂互靠,运用“棚、撷、挤 按;采、捌、肘、靠”八种方法和劲别),概括地说明了“推手”的 特点和方法。到18世纪末叶,王宗岳、武禹襄和李亦畲据以发
? 156 -
挥太极拳推手的理论和练法,各自写下了总结性的太极拳论 文。陈家沟陈氏十六世的陈鑫,阐累代积累的练拳经验,用十 三年的时间,写成《陈氏太极拳图说》,逐势详其理法,以易理 说拳理,结合经络学说,其拳法以柔刚相济、快慢相间、蓄发相 变为原则,始终贯穿有缠丝劲,并以内劲为统驭。这些都已成 为练习太极拳和练习推手的指导性理论。
陈家沟陈氏世代传习陈王廷所造拳套,经五传至十四世 陈长兴这一代,陈氏已仅专精于太极拳第一路和炮捶一路,亦 即今日尚在传习的陈式太极拳第一路和第二路。杨式太极拳 和武式太极拳即是直接从陈长兴这一代的陈式太极拳第一路 演变而来。
太极拳今日风行国内,在疗病保健方面为人民健康事业 作出了贡献,并已引起国际体育界、医学家的重视,推本溯源, 陈王廷在继承、整理和研究祖国武术方面有不少贡献.
陈王廷生卒年份虽不可考,但据理推算,太极拳的创造, 当在17世纪中叶的明末清初。
浏览2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