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寺寺僧生活实录
佛法无边经书浩瀚,高墙之内,庭院深深,再加上神奇 无比的少林武术,总让人对少林寺产生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 神秘感,一切都难以猜度,一切又都在情理之中。
皓月当空,少室山下一片宁静,我们让车子在离少林寺 不远的少林武术馆停下,徒步行至少林寺。望着那高悬在夜 空的一轮明月,便别有一番心境,仿佛一切都恍若隔世。
少林寺武僧团的教头德扬法师和知客行直法师已在寺院 后门口迎候多时,见我们徒步而来,便双手合十:阿弥陀 佛。带我们走进静静的寺院,来到金碧辉煌的客堂.在沙发 上坐下,便敬烟、沏茶,十分的周到。偌大的客堂足足可以 坐下百人。党国和家领导人胡耀邦、赵紫阳和一些社会名流 都曾经在这里做客。不过寺院待客一视同仁,我们也便安然 就坐。因为是熟人,我们和两位法师便无拘无束,侃侃而 谈,直至深夜。
少林寺现有正式在册的出家和尚48人,皈依弟子30多 人(在寺院领工资的职工,俗称杂役),上有年过八旬,卧 床多年的德禅名誉方丈,下有年仅十岁的小沙弥。因为少林 寺系子孙丛林,所以有职务大小之分,更有辈份高低之别。 方丈一般由德高望重的高僧担任,是寺院的最高行政长官,
—211 —
历来都由朝廷钦命。由于少林寺特有的复杂性,自清康熙年 间,少林寺便不再有方丈,直到1986年,经政府部门任命 批准,少林寺第三十二代和尚释行正终于荣登方丈宝座。可 仅过一年,饱经沧桑的行正和尚便悄然圆寂,年过八旬的德 禅名誉方丈又一病不起,少林寺的领导权只有落在一向对领 导权不感兴趣的素喜大师身上,被任命为首座寺僧。于是, 年逾七旬,手脚已不太灵便的素喜和尚在徒弟的搀扶卜跑上 跑下,忙忙碌碌,一会儿捐出一百万元修建法堂,一会儿又 捐出十万元资助武术节。
少林寺僧有着明确的职掌分工,方丈之下便是首座、僧 值、知客、殿头、教头、库头、采买、监院、书记等等。寺 内僧众都有师徒宗亲关系。有着明显的世系辈份和传承秩 序。少林寺现有六代和尚,以素、德、行、永、延、恒为 序,与素喜和尚年龄差不多的行正方丈,要叫素喜和尚为师 爷,而现在大名鼎鼎的永信法师,按规矩也得叫十岁的行相 小沙弥为师叔,由此看来,少林寺更象一个特殊的大家庭, 六代同堂,子孙成群,煞是兴旺。
除了常住寺院的80多名和尚之外,少林寺还有数不胜 数的皈依弟子遍布国内外,有海外侨胞、港澳同胞,也有真 正的洋人。曾在郑州工学院任教的美国教师克杰夫,在华期 间先后来少林寺滞留一个岁月。返美后多次致函少林寺,坚 决要求当和尚。1992年远涉重洋,再度来到少林寺,要拜 素喜大师为师。因我国没有招收洋和尚的规定,素喜只好让 徒弟德扬陪他到白马寺受居士戒,并起法名德沁。德沁无奈 回美国老家当皈依弟子了。临别少林寺,他一步一拜,泪水 涟涟,非常的虔诚。
寺院也是人间物。佛门净地又与尘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 系,而对于每年数以千计来少林寺要求出家、皈依的人,他 们此举的原因,又有谁能说得清、道得明?
当然,如今少林寺的确今非昔比了。游人络绎不绝,财 源滚滚而来。少林和尚的生活令许多人羡慕。因为有了钱, 他们便不再以种地为生,原有的28亩地土差不多都雇人耕 种了。寺院内还招收一批职工,供他们专事修佛、练功。和 尚们每月有工资,奖金,加上各种补助,日子过得相当不 错。至于其它额外的收入,比如结缘、私自招收学生,则无 法统计。寺院里有大小汽车三辆,丰田、标致,档次不低. 还有直拨电话,各种电器,充满了现代化的气息。有能耐的 和尚还自费装起了直拨电话,传真机,有的甚至漂洋过海, 四处风光.至于大哥大,却是和尚拿着游人的把玩,被冒冒 失失的记者拍下又冒冒失失地拿出去发表造成的谬传。但也 许很快就会有的。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尚犯法,也要追究。少林寺的 治安由少林寺派出所负责,他们定期到寺里给僧人上法制 课。近几年少林寺地区的治安情况良好,正式的僧人中很少 发生违犯法律的事情?
神秘的少林寺却又如此的似曾相识。其实人类的本性并 不关心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事物。和尚的生活反照着人间。人 们常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 吃,来表示对人类自身某种弱点的戏谑。又常说当一天和尚 撞一天钟。无论含义何指,这话本身反映了和尚每天真实的 生活。
和尚们每天凌晨起床,响板一敲,便到大雄宝殿做佛
事,做完佛事后,文和尚打坐入定,或诵经,或参禅;小和 尚看殿;武和尚们便在教头的带领下钻进深山苦练功夫。和 尚们吃素斋,绝对不准酒肉之物带入寺院。少林寺有集体食 堂,大家一般都到食堂打饭吃,但由于少林寺系子孙寺院, 师父可带着徒弟自立佛堂,自行佛事,许多事又家庭化了, 于是许多和尚自己动手做饭吃,这主要是为了吃得舒服。用 过早斋后,便打开寺门,迎接游客。他们住房宽敞,闲暇时 间便可以在禅房庭院练习琴棋书画。也有的,不知道干什么 去了。到了晚上,用过晚斋,做完佛事,依然诵经参禅,苦 练武功……
夜色已晚,德扬、行直二位送我们回客房歇息。
今年24岁的德扬法师是1984年出家当和尚的,河南太 康人,家有父母、兄嫂、弟弟,他排行老五。爷爷是老红 军,爸爸是新四军,离休前曾任县武装部长、民政局副局长 等职。三个哥也都是党员。他现在月工资加其它补助135 元,当然,还有其它一些收入。他身为教头,每天习武诵 经,精神上倒很充足。对于出家的事,父母开始坚决反对, 但人各有志,宗教信仰自由,父母后来便理解了。我们在少 林寺逗留期间,德扬的父亲正好来寺院看望出家的儿子,看 过后也感到十分的满意和放心。问起出家的原因,德扬双手 合十,微微摇头,不想多谈。
行直今年22岁,安徽涡阳人,1988年出家,在江西云 居山受戒,现任知客(执事),负责接待事务。他高中毕业 后一直想干一番事业,可是屡遭失败。先是食用菌未能养 成,后又和人一起到四川研究制成一种高效低毒小麦杀虫
剂,谁知销售环节又出了问题。当地供销管理部门没收了他 们的产品,并下文凡赊帐的一律不予偿还。两次失败后,开 面粉加工厂的父亲便不再支持他,想让他结婚生子安安分分 地过日子。婚姻是包办的,他坚决不同意,又与父亲弄僵 了,一气之下来到了少林寺。经介绍,拜德术法师为师,削 发为僧。
行直曾经爱过高中时的一个同学,父母坚决反对。不过 这已经是很遥远的往事了。他目前最大的愿望是把工作干 好,同时认真研读佛经,练好武术?如果将来由于种种原因 不能如愿,就到外地开办道场,练武。最后云游四方,了此 一生.他说自从负责接待事务以来,认识了不少有钱人,但 他们烦恼很多。财富未必就能给人带来幸福,只有精神上的 充实才是最大的满足。知客工作很忙,几乎天天都有宾客来 访,包括外地云游的和尚来少林寺挂单的(投宿)。他已经 接待过来自美国、英国、日本、南朝鲜、新加坡等十几个国 家的友好使团和许多港澳同胞。他现在的生活很充实,早已 忘却了人间的孤独与寂寞.他与父母已和解,.母亲还常常来 看他?
再见行直,他正在客堂挥笔写字,他写道: 知定不定梦中游 无边生死几时休 纵经无量尘河劫 依然水流桥不流
很有些禅的境界了 ?
然而佛门净地,并非所有的和尚都能耐得住寂寞,不思 凡尘。有的学会了武功到深圳、香港给人家当保镖去了,有
T5—
的跑到美国开武馆去了,也有的看不破红尘,最后还是回到 人间娶妻生子去了。还有的还俗时竟带走了当地的俗家女 子。
素喜的二徒弟德宝则从佛界的空灵走进了政治的清醒, 脱了和尚服,回家研究马列主义……他发誓要写出一部关于 改革开放的书。对于和尚的戒律,素云大师的弟子德忍法师 有自己的看法■德忍1959年毕业于大学生物系,曾在中国 科学院供职。他1980年入庙,到处参学,最终选择了禅宗 祖庭少林寺,受戒为僧。之前一直未婚?他认为受戒与守 戒,应以自学自愿为最高境界。
德忍今年57岁,二家三代都是书香门第,弟弟妹妹均 大学毕业,当中有工程师,教授,他们现在也常常来看他。 关于他的身世,他一概“无可奉告二
然而谈起佛法,他神情睿智,口吐巩珠,使人深感佛法 的博大精深,玄奥无穷。
问起佛法与人的关系,他说:佛法来自世间,也是关于 人的问题。离开了世间,佛也就没有了培养基。孙中山先生 说过,佛是哲学之母,能补科学之偏。它是为了让人类摆脱 愚昧,而不是制造迷信。我在大学讲课,有学生问我,佛是 什么,他在哪儿?我说假如有一天我们登上了月球,那么佛 又在哪儿呢?宇审本无上下左右、东西南北。万物皆法生, 人人有佛性,佛在我心中。心外迦佛,如觅兔角。寺院的佛 像是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象征性的形象,而不是佛本身。
谈到人类的愚昧和贪婪,他说:疯狂的物欲正把人推向 了自掘坟墓的道路。他谈到人类无休止的繁衍,谈到两伊战 争,谈到生态破坏,充满了对人类前途的忧患意识? ,
他说出家人应以普渡众生为已任,给人以智蕙,给人以 启迪,而不是图清闲。这也是他毕业的理想.他现有皈依弟 子100多人,有大学生、研究生、政府部门和公检法系统的 干部,遍布全国各地.
佛法无边,而几个小时的斯谈又怎么可以穷尽?送客人 到门口,他慈眉善目,双手合十,然后又回禅房读经书去 T.
素云的弟子德龙、与德忍同岁.他1988年受戒之后就 上了二祖庵,不要寺院的工资以种地为生,苦苦修行.他还 为少林寺耕种那几十亩土地,收收种种,种种收收,不取一 文报酬.1992年7月,他才正式被列入寺僧工资花名册, 领到了第一份工资.
有一天,他正在二祖庵闭门诵经,游客推门进来,告诉 他树林里躺着一个年轻人,'快死了.来不及问明缘由,便匆 匆跑去,只见那人已气息奄奄.他把他抱回住室,精心护 理,整整守侯了一夜,那人才慢慢英醒,一问才知道,这位 张姓游客遭坏人抢劫,被扼得昏死过去后扔进了树林.这位 游客回京后,在国务院任职的舅舅几次派人来接德龙进京, 德龙推辞不下,一道去了,在北京受到了热情款待.游览长 城十三陵一直被人家家人扶着.他觉得那一家人待他太好 了,真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素云长老和德禅方丈同 住一院.可惜德禅方丈身卧病榻久矣,自去年秋天八十二寿 辰庆祝仪式之后一直闭门不出,由使者左右侍奉.素云长老 也已年过七旬,但身体依然硬朗.来到院子,见他正在更房 门前的屋搪下洗衣服,轻揉慢搓,额见禅功.在少林寺和尚 当中,现在只有素喜素云这两位老字辈了,但素云一直坚持
不让人侍侯,自己的事都身体力行。他每日早读晚诵,专心 专意研究经典,循循善诱,教诲弟子。
素云躬身掀帘进层,亲自搬出一把藤椅。天上晴空湛 蓝,院子里绿叶扶疏,身穿和尚服的僧人来来往往.身处佛 门净地,与大师促膝谈佛,更犹如醍醐灌顶。他从释迦牟尼 讲到达摩禅宗,谈到修行、顿悟。他说佛观一钵水,四万八 千虫。几千年前的预言今天才被科学的显微镜证明,由此可 见佛的精深玄奥。末了他劝我要做好人,多做善事,莫做坏 事。人只有摆脱了愚昧的贪婪才能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本打算见见永信法师。曾经打过交道,知道他神通广大 不好找。谁知正好在素喜首座那儿见永信来告假。来不及打 个招呼,他便匆匆走了,外面一辆桑塔纳轿车正等着他。
1936年出家的素喜大师,今年70岁高龄,已在少林寺 度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现在除了右臂痹症不太灵便 外,健康状况良好。而其生活,由一帮孝顺的徒子徒孙照 料,他1960年曾在北京佛学院进修两年,一生苦苦求佛, 而且对诵经时的古版原音颇有造诣。他的齐眉棍、方便铲、 大洪拳继承和发扬了少林武术,为世人敬叹。自德禅方丈卧 床之后,他代行方丈职务,德高望重,被众僧所公认。他向 我讲叙了少林寺很久以前的往事和昔日的苦难,谈到今天寺 院里电灯、电话、自来水、小汽车,香火缭绕,游人如云, 相比之下,真是天壤之别。
然而,聊到最后,还是涉及到了那个众口一词,愤愤不 平的话题:由于种种原因,寺院的经营管理头绪一直没有理 顺,问题很多。门票收入一年三百多万,可谁见过?和尚谈 钱让人听着惊讶,可现在什么不要钱,少林寺为什么能千百 -218—
年的兴盛下去,就是因为有钱,可有钱得用到正地方。
为此,素喜、素云大师和寺院众僧多次上书上级宗教* 门,要求查处.1992年的春节,素喜带领弟子上访,年都 是在北京国家宗教事务局过的?直到6月份,县审计局才进 驻少林寺,审查少林寺的帐目。结果如何,众僧拭目以待。
和尚们还谈起,有个别僧人,不念经,不习武,经常跑 到社会上招摇撞骗,败坏了少林寺的名声。
告别素喜大师,再次来到德扬教头的禅房,10岁的小 沙弥行相正在床上打坐,虔诚中还带着几分童稚。行相是辽 宁人,8岁时被父亲送来。他从小父母离异,跟着做生意的 父亲长大。父亲再婚后就把他送来了。因为生意忙,也不常 来看他。也许是母亲一直不曾看过他,他恨他的母亲。可是 他还是个孩子,爸爸妈妈的事他怎么能说得清?
少林寺的大堂、庭院,寺院前后的树林都是练武的地 方,地上凸凹不平的青砖便是少林和尚练武岁月里的遗迹。 从寺院到达摩洞,十几里的山路,对于一般的游客来说,走 起来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有许多游客望而生畏,不得 不放弃上山看一看一千多年前达摩面壁十年留下的壁影.而 对于少林武僧,他们一路小跑如飞,如履平地。这正是他们 苦练的结果.
现在的少林武僧中,有不少高手,手掌劈砖、巨木撞 腹、手在头顶击碎核桃,都是他们的拿手好戏。眼下社会上 一些人,把巫术、魔术掺合进了气功、武术的表演里,让人 看邪乎。但少林武术名扬天下,玩的不是虚的。许多国内外 的武术好手前去少林寺叫阵,被武僧们的高超技艺所折服, 纷纷拜师学艺.靠少林寺的大名,寺院周围、民办的、官办 的武术学校林立,武术场馆巍峨壮观.
来少林寺的大多都是冲着少林武功来的,所以能在少林 寺里看看真和尚们练武功那才是一件幸事.武僧们为避开游 人的吵杂,白天一般都钻进深山练功了,要把武僧们召集起 来搞一场表演,几乎是不可能.但也有例外,外国人来少林 寺看不到和尚练武就不走,没有办法,只有花好多时间把武 僧们从山上叫下来给表演一场.大饱眼福的老外们把大把的 钞票塞到和尚们手里……也有个别吝啬的,记者在寺院采访 时,见到一个台湾团,想出很低的价格看和尚们表演,德扬 爽快地应允,只要能宣扬少林武术,不给钱也干0
1992年6月13日,亚武联组织武术团访问南朝鲜,少 林武僧团团长永信法师率四名少林弟子同行,他们精湛的武 功,在南朝鲜引起轰动.
1992年6月6日,中国少林武术表演大会在美国西雅 图举行,少林皈依弟子素一、德虔、行空、行敏、行魏等, 由申国武术研究院院长张嫌庭先生率队应邀前往,整个美利 坚合众国为此沸腾.
德扬教头告诉记者,以后类似的国际武术交流活动会越 来越多,少林寺的和尚有可能都漂洋过海,到外面风光风 光,把少林武术推向世界.现在,身为教头,他得领着弟子 们好好练……
告别少林寺的时候,又是皓月当空的夜晚,德扬、行直 依依不舍送我到寺院门口。少室山下一片寂静。树影婆娑, 山影国然.
浏览1,16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