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剑秋】河北束鹿人。为清 华大学武术教员。乃李存义再传弟子,擅杂 式锤、青刚剑。他在清华所发武术讲义,一 律以师法为准,后得《岳武穆形意要论》, 更精心研究,所学益进。他与拳师刘志刚、 韩其昌曾被武林人士誉为“风尘三侠”。他 在形意向欧美传播中也多有贡献。
【许笑羽】北京人。历任北 平国术馆副馆长兼教师。先后在北京体育专 科学校、北平孔教大学、孔教中学、警察学 校任教。从李存义、尚云祥学形意拳,后从 佟连吉习梅花门拳械。著有《少林二十四式》 《形意拳图解》《形意拳讲义》等。
【韩星桥】又名韩樵。北京人。 从王芗斋习意拳。1946年在上海组织保健国 术研究社任社长。1952年在上海武术界联谊 会成立时为主要成员之一。1958年前经常任 上海市摔跤比赛裁判长。1958年应聘调新疆 中医院工作。曾写《意拳站粧功实验小结》, 合著有《意拳站桩功》一书。曾任自治区武 术协会副主席、顾问。晚年定居珠海。
【李文彬】辽宁沈阳人。自 幼习武,于1944年毕业于北平中国大学政治 经济系。上世纪30年代,先后从徐德福、尚 云祥习练多种拳械,尤对尚式形意拳研究较 深。新中国成立后,多次担任全国武术比赛 副裁判长,以及国家体委组织的形臺拳研究 组组长,主持研制形意拳套路和规则。1965 年秋,被聘为齐齐哈尔市冰球队业余武术教 师,用武术训练的方法提高了冰球队技术水 平,为武术服务于其他体育项目开辟了新路 子。曾任齐齐哈尔市首届武术协会主席。被 评为省武术挖整工作先进个人。选为齐齐哈 尔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曾任省武术协 会委员。
【梁克权】河北涿县人。其祖父梁景春在清王府做总管,戊戌变法时曾掩 护过康有为和梁启超。梁克权幼时受进步思 想影响,立志习武报效中华。他8岁时拜周 鲁泉为师,习练形意、八卦,青年时便已非 常了得。1940年腊月三十那天,华北农事试 验场技术训练部迎春年会举行柔道比赛。梁 克全勇胜四岛、原野两名日本柔道选手,赢 得在场的580名观众的喝彩。后曾任为北京 武术运动协会形意拳研究会顾问。
【张法尧】 老拳师。北京门头 沟人。曾任门头沟区武术运动协会副主席。 7岁起从刘仲三习练形意拳、无极拳及长短 器械,得其真传。在上世纪80年代武术挖整 中整理过无极拳套献给国家。多年来业余授 徒。在门头沟一带颇具影响。
【尚济】年出生北京人。西安公 路学院工程力学教授。中国武术学会委员。 195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工程学系。 1937-1942年随少林寺玄陲大师习练少林内、 外功拳法及长、短器械,后随张鉴塘习练太 极拳、武术养生法、释家气功功法及武术理 论。1947-1954年随李剑秋习形意拳、八卦掌 及散打。1950-1989年随马礼堂习形意拳及养 生功、武术气功。现为西安民间形意、八卦、 散手研究会会长,湖北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 会顾问。著有《形意拳经注释》《形意拳精 萃》《形意气功》《养气功》以及合著《养 气功精华录》等。
【李行功】北京心意拳主要传人之一。安徽蛛博人。自幼习武。40年代 初从宋国宾学艺,得其真谛。曾任北京市警 务处教练。因心意拳技击性很强,常教弟子 “嘴讲武德,手留武德” “有超人功夫,无 超人拳种”。授徒甚众,遍及数省、市。有的弟子现任公安局警卫教练兼保镖等。是北 京市形意拳研究会顾问。
【赵砚波】活动在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后。 河北任丘人。自幼喜武。从赵克礼习形意拳。 后进京在尚云祥指拨下,拳意大进。嗣后又 受马玉堂、孙禄堂指导,使拳术达到了“拳 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境界, 成为武林中的名师。晚年授拳,培养了许多 后辈武术爱好者。
【杨绍庚】当代著名意拳家。早年生活 在北京,曾拜王芗斋习练大成拳。现为河南 洛阳市武术运动协会顾问。
【王斌魁】活跃在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后。 北京人。少时好武,学过太极、八卦、形意、 回教弹腿及六合小八翻手等各家拳术。1935 年曾获北平市武术表演赛第一名,同年又在 南京举办的民国六届全国运动会上获得国术 比赛第五名。后为意拳创始人王芗斋之弟子, 为意拳名家。
【陈子正】名纪平:字子正。 河北雄县李林庄人。幼年在家乡随舅父名拳 家刘成有习武,得翻子拳及岳氏鹰手真传。 1900年农历五月,八国联军骚扰李林庄,陈 子正率众奋勇击退侵略军。1912年,功夫大 成,除精岳氏鹰手及翻子拳外,还练就铁裆、 铁拳等八种硬功和“仙人床”等四种绝技。 1914年在保定师范表演翻子绝招,震动全 城,1915年,被晋绥军副总司令请至北京模 范军团任武术教官,不久因该军团首脑支持 袁世凯而辞职。1916年应邀赴东北任教,其 时传有名徒郭述唐、孙成文、杨炳文、由述 孔等。191 7年南游,经北京,被陆军部委以 陆军训练总监武术训练所总教官之职,因东 北方面执意不放,遂荐师弟刘启文执教于北 平。这年底他出版了《鹰爪拳术摘要》一书。 1918年,应邀请赴上海表演鹰爪拳,名声大 振,次年任教于上海中央精武会并兼任副会长。1920年代表上海参加武汉打擂,继而赴 广东精武分会指导。1921年赴香港,同年完 成了鹰爪连拳五十路的编创工作。1927年赴 新加坡传拳,在擂台赛中击败英国拳击名家, 获“中国拳王”赞誉。1928年他率弟子参加 第一届国考,成绩让人瞩目,张之江馆长特 赠“国术大师”称号,人称其“鹰爪王”。陈 子正创造了鹰爪翻子拳派,为武术流派的发 展开拓了一条新路。他1933年因担忧国事以 酒解愁,患了胃癌,于1933年7月12日病 逝于北京德国医院。
【张玉山】清末民国时期的硬功、杂技 名家。祖居北京天桥,是弹打“檐前滴水” 百发百中的“神弹弓”。
【张宝忠】民国时期的硬功、杂技名家。 张玉山之子。以拉弓举刀负盛名,号称“大 刀张宝忠”,乃民国时天桥“八大怪”之一。
【张英杰】硬功、杂技名家。张宝忠之 子。家传武术。精拉弓举刀。1953年,在全 国民族形式体育运动会上获一等奖,随后到 中南海怀仁堂为中央领导同志表演。后加入 杂技团。1963年随中国杂技团赴日本表演, 获“美男子式的大力士”“东方大力士”之 美誉。后曾任长春市杂技团团长。
【吴长印】硬气功名家。北京人,精硬 气功、擅长弹腿。曾为北京健身武术总社二 分社(马神庙)社长。
【吴彦青】民国时期岳氏散手名家。乃 大枪刘德宽所传一脉。曾协助许禹生创办北 平体育讲习所、北平国术馆,并在其中任教 多年。
【刘仕俊】也作士俊。河北 雄县孤庄村人。为人性情耿介。家贫,无以 自活,尝为人佣工,间贩烟叶为生。刘仕俊 体格雄伟,勇力过人,长于武技,曾受业于 尹万全学习翻子拳。昼间劳作,夜间却练拳 不辍,人皆奇之。年二十许,得遇当地某寺 僧人道济,授之以岳氏鹰手,也称岳氏散手。 自此,刘仕俊技冠冀州。后仕俊贩卖硝磺牟 利,匿于其寺中,又遇道济之师兄法成,蒙 法成传授散手及大枪,技艺愈精,人称“大杆 子刘”。以后,刘仕俊赴京师设场教徒,与董 海川、杨露禅三足鼎立。弟子中最著名的有 徐六、纪绪(纪二、纪德(纪三)、善庆等。“大枪”刘德宽也尝从而学之。刘仕俊在家 乡传有弟子多人,知名如刘成有、刘崇政等。 刘仕俊年八十而卒。其时弟子遍乡里,丧服 扶榇,勒碑葬于雄县南郊。
【万籁声】自然门大师。原 名万常青。湖北武昌人。少年时代居住北京。 1918年考入国立农业大学森林系,毕业后留 校任助教、讲师。他自幼爱好武术,在校期 间,曾拜沧州“大枪”刘德宽的高足赵鑫洲 为师,学习少林六合门拳术。后拜“神腿” 杜心五(武)为师学习自然门功法。以后,又 先后拜刘百川、王荣标、王显斋等名家为师。 对形意,八卦、太极、猴拳、劈挂,罗汉等 拳及武术伤科进行研讨。1927年,在武坛初 露锋芒,在《北京晨报》连续发表数篇武术 论文,引起武术界人士注目。1928年,撰写 了十几万字的《武术汇宗》,并改名为万籁 声。1928年10月代表北京往南京参加第一 次武术考试,受到当时两广总指挥兼广东省 主席李济深的青睐,遂延聘至广州任两广国 术馆馆长,时年25岁。他先后担任重庆中未 调练团武术总教官、湖南国术训练所所长、 广西大学体育部主任、永安体育师范学枝校 长、福建农机学院体育教授。新中国成立后, 改做伤科医生,定居福州。曾参加过1956 年、1957年两届全国武术比赛。在1961年 华东五省武术比赛中任裁判长。晚年致力于 武术著述,已写成《武术技击精华》《武术 自然门》《金枪二十四式》等十六部书稿。
浏览1,23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