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准,1924年出生于佛山,咏舂拳名师叶问长子。7岁时曾随父习咏春小念 头,后因兴趣不大而中断学习。1%2年叶准定居香港后,生活稳定,就立意继承 父业他的咏春拳源自家学,从小深受熏陶,耳濡目染,在叶问年老时担任其助

图片12

图2-107叶准师傅在罗村中心广场带领 图2-108叶准师傅在传播咏春拳,300()人演练咏春拳,照片由南海区罗村照片由南海区罗村文化站提供 文化站提供

教,得拳法精髓,叶问去世后,叶准主持“香港咏春体育会”。近几十年,叶准 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幵班授徒、巡回演讲,叶准及其徒弟在世界60多个国家组织 有咏春拳会近3000家,2009年创办世界咏春联会,担任主席从20世纪90年代开 始,以耄耋之年,不遗余力地奔走于禅、港两地,大力推动咏春拳的发展,获得 佛山人民政府授予“荣誉市民”称号,被评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咏春拳(叶问宗支)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等。著有《叶问•咏春》(上下集)、 《叶准咏春木人桩法》等。

岑能( 1926—2002 ),出生于秘鲁,5岁返回南海深村乡仁和村1938年到 佛山天海茶楼点心部打工,得在此做点心师的张保赏识,授予咏春拳艺,又推荐 他随韦玉笙学习医术:张保后来更力荐岑能拜入自己的挚友阮奇山门下,成为入 室弟子,学得阮奇山咏春门内的拳、棍、粧、刀等功法及跌打伤科医道年纪虽 轻,武功精湛,18岁时已在深村乡名声大噪。1948年后,岑能到广州谋生,先后 受聘在打铁工会、饮食工会、五金工会等工人组织内授拳兼行医,阮奇山和张保 的弟子中,有部分在入门习艺期间由岑能代师传艺,如阮奇山三夫人的侄儿梁牛 和张保的儿子张七。岑能曾在广州大德路开设医武馆,德艺双馨,桃李分布海内 外。他在佛山弟子中,黄顺昌遵照岑能遗训在其家乡深村乡仁和村(今禅城区亚 艺公园斜对面)开设仁和岑能咏春拳馆,张七挂靠佛山精武体育会开设佛山咏春 拳张老七拳馆。

五、咏春拳技术特色

咏春拳是一种地域特色明确,思想哲理丰富,集快拳、短刀、长棍和近打于 一身的南派实用武术。咏春拳短桥窄马,招式灵活,后发先至,借力打力,以柔 制刚,以最短的距离和最快的速度,运用"‘寸劲”于中线防守和借势反击,其招 式、套路哲理,处处体现深遂、实用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主要手法、脚法和马步

咏春拳的手法:以摊手、绑手、伏手三式为主,辅以枕、窒、圈、弹、拦、 径、捆、托、攛、拍、问、标、笈、冲等配套手法,强调腕部的灵巧与肘底的力 量,以反作用力顺势改变对手力向,以寸劲短距离发力,集中攻击对方肩窝、肘 拐、掌根和指尖。咏春拳的脚法:以直踢、横撑、上蹬为主,皆以脚跟踢击。组合在木人桩法 中成“咏春八脚”,直取对方腰、膝、胫等重要部位。

咏春拳的马步:使用短桥窄马练习时用二字柑阳马,实战时用子午马、转 马、_马、标马、H角马等。在黐手练习或近体搏击中,严守中线,变少林前弓 后箭为腰桥马,以方便尽量贴近对方身体,抵消对方长桥大马的优势。

(二)咏舂黐手

黐手是咏春拳独特的练习形式,由双方的四条臂膀循环反复地相互黏贴翻 滚,给力借力,来留去送,甩手直冲,在圆弧和直线运动中形成前推力。练习中 双手左右兼顾,可以最快而流畅地打圈卸除对方攻击,也可以最快而流畅地转化 为直线攻击对方。不但锻炼与对方桥手接触的感觉判断和反应速度,反复锻炼寸 劲和短距离发力,而且锻炼寻找和制造对方防守的空隙,锻炼形成反作用力以借 对方送出之力还制其身。黐手不等于搏击,它只是在熟习咏春拳手法、拳套的 基础上,以互为对手的方式,积累经验和提升境界,是贯穿拳套和搏击之间的 桥梁。

六、咏春拳主要套路

(一)拳术套路

咏春拳主要徒手套路有小念头、寻桥和标指三套拳:

小念头(又叫“小练头”)用机械力学的原理解释人体运动链,后 臂如[til柄,前臂如连杆,由人的意念推动往复直线移动和圆周转动。念头与练 头,二者境界上有区别,是咏春拳打练基本功架的套路,有习练上、中、下三掌 之称练头的打练功架是方形,练习的马势是二字柑阳马。练功时意、气、力和 合,习练地盘,腰身的和合,习练桩势的静态。要打练上三路;头顶肩,中三 路;背腹腰,下三路;腿膝足,与地盘配合。桥手、指、掌、拳的打练该直的要 打直,不要发莽力,指掌要伸直,意达指尖。沉肘、归肘、一出一归要行两意 线。桥手的起、落、开、合,指掌摊、伏、褫都要意先行,不要受束缚,不可 急躁发莽力练头不仅是习练基本功架的套路,更是提升功力的套路3小练头分

图片13

图2-109叶问弟子郭富演示咏春拳,照片 源自佛山市博物馆武术资料库

 

寻桥,是简单直接的击打技术。“桥”是桥手,是指两个人手的接触 好比一条桥梁把两者连在一起。所谓寻桥,并不是肓目追摸或挡隔对方的手,而 是在桥手相接时作出判断和反应,学会寻找对方攻击的来势,从而作出相应的防 御。寻桥是咏春拳打练步法和腰身及绑手的套路,有习练上、中、下三绑之称 寻桥打练功架是菱形,习练的马势是二字柑阳马,步是菱形含机步寻桥要注意 习练腿、膝、足与地盘配合,和腰身的闪侧旋动,旋动力要发于地盘。地盘、腰 身、旋动力和合好,腰马就稳固,步法就灵活。要运用勾弹针踢、吞吐闪侧的步 法与腰身配合,知松各紧,分轻重,晓俯仰。要打练领会地盘、马步、腰身、绑为三节共70式,第一节是功力的训 练,第二节是发力的方法,第三节 是基本手法。第一节24式,分别是预备式、 立正抱拳、二字柑阳马、下交叉耕 手、上交叉耕手、收拳、左日字冲 拳、左摊手、左圈手收拳、右日字 冲拳、摊手圈手收拳、左摊手、圈 手、护手、左伏手H次、左横掌、 左正掌、摊手圈手收拳、右摊手、 圈手护手、右伏手三次、右横掌、 右正掌、摊手_手收拳。

第二节14式,分别是左按掌、 右按掌、后双按掌、前双接掌、双拦手、左右拂手、双拦手、双枕手、双摊手、 双窒手、双标指、双按掌、双顶手、收拳第三节32式,分别是左横掌、左铲颈手、摊手圈手收拳、右横掌、右铲颈 手、摊手圈手收拳、左摊手、左耕手、左摊手、圈手左底掌、左摊手、圈手收 拳、右摊手、右耕手、右摊手、圈手右底掌、摊手圈手收拳、左膀手、左摊手、 左昂掌、摊手圈手收拳、右膀手、右摊手、右昂掌、摊手圈手收拳、左脱手、右 脱手、左脱手、左日字冲拳、右日字冲拳、左日字冲拳、摊手圈手收拳。手在旋动变化中的和合。运用吞吐荡摄、屈伸消耸、推绑靠拍,消解对方。寻桥分为三节共90式。

第一节50式,分別是预备式、立正抱拳、二字柑阳马、下交叉耕手、上交叉 耕手、收拳、左日字冲拳、左摊手、友圈手收拳、右日字冲拳、摊手圈手收拳、 正身穿桥、左栏手45转马、右180度转马、左180度转马、右180度转马、双外伏 手、双摊手、三托手(左)、三托手(右)、三托手(左)、三正掌(左)、三 正掌(右)、三正掌(左)、转身左横拦手、拦手、侧身膀手、横拦手转侧身膀 手(第二次)、横拦手转侧身膀手(第三次)、左拦手冲拳、正身右横拂手、 窒手、枕手、正身穿手、圈手收拳、正身穿桥、转马栏手四次(右、左、右、 左)、双外伏手、双摊手、二托手(右、左、右)、二正掌(右、左、右)、 转身右横拦手、右横拦手转侧身膀手(三次)、右拦手冲拳、正身右横拂手、窒 手、枕手、正身穿手、圈手、收拳。

第二节20式,分别是转身左拦手、左拦手直踢腿、侧身迫步膀手、交叉手姿 势、侧身迫步膀手第一次、交叉手姿势、侧身迫步膀手第二次、侧身迫步膀手第 三次、侧身左抽拳、正身右枕手、摊手圈手收拳、转身右拦手、右拦手直踢腿、 侧身迫步膀手、交叉手姿势、侧身迫步膀手第二次、侧身迫步膀手第三次、侧身 右柚拳、正身左枕手、摊手圈手收拳。

第三节20式,分别是左转身、左直撑腿、迫步双低膀、双摊手、迫步双低 膀第一次、迫步双低膀第二次、迫步双低膀第三次、并步双问手、双窒手双正

图片14

图2-11U 孔满师傅与弟子钟 培洪研讨咏春拳,照片由梁伟 志师傅提供

掌、双摊手、双圈手收拳、45度斜撑腿、左 拍手、右拍手、左拍手、左日字冲拳、右日 字冲拳、左日字冲拳、摊手、圈手收拳,

标指,是咏春拳术的高级套路 练习标指是学会发力。标指的动作,引导练 习者将身体的力在瞬间统一地爆发出来,达 到力贯指尖的境界。标指有习练上、中、下 三肘之称。标指打练功架是圆形,打练的是 打手手法,习练时要注意打练地盘和腰马及 肘手和合,领会地盘和腰身及手法在吞吐旋 动中配合,在旋动变化动势中运用背腹腰, 左右动手配合地盘,用指掌桥手发挥褫摩擒 拿、摊拦耕绑、推撞靠拍、制肘伏爪、探捞 索挂、推靠封闭等手法练习地盘和腰身及 手法配合发挥。标指的重要手法有标指手、 笈肘、跪肘、问手、耕手。

(二)器械套路

咏春拳的主要器械套路有八斩刀、六点 半棍法和木人粧法二种:

(1 )八斩刀,是咏春拳的短武器,与一 般南派短刀相似,双手各执一柄,以拦腰、斩 脚为绝。/刀法的动作都以咏春拳的手法为根 据,要求先要有良好的咏春拳手法基础。全套 刀法划分为八节,由咏春拳三套拳术的招式演 变而来,例如套路里有耕刀、摊刀、滚刀、问 刀等招式,包括斩、刺、摊、径、捆等动作。 全套每节开首均有八个主题动作,各有不同形 式的斩法,因而名为八斩刀

六点半棍法。六点半棍是咏春拳的长武器,与八斩刀一短一长,因应 不同场合的需要而使用。六点半棍为单头长棍,全棍长七尺二寸(老尺),以榕 树气根削制为最好相传该棍法源自少林,但其中融合了咏春拳理。握棍以左手 阳握棍在前,右手阴握棍在后,握棍双手宽度不超过双肩宽,棍尖朝左门,低不 过膝,高不过头六点半棍打练讲求地盘、腰身、肘手、腕的和合。日字拳势握 棍,用掌将棍索紧,行棍之力发自地盘,行于腰、腕、掌、力达棍尖。六点半棍 使用起来千变万化,打练棍法时要习练地盘、腰马、肘手、腕,棍在进退动势变 化中的和合,打练角度不要太大,要打练细位,要做到眼朝棍尖,眼到棍到,棍 身平直。运用马步的进退,肘手的一出一归,发挥杀、割、枪、弹、钉、挑、圈 等棍法,将力推赶至棍尖,前能杀打,后能割打,出能枪插,归能弹打,下能钉 打,上能挑打,留中半点圈打,棍法变化无穷。

木人粧法。木人桩是咏春拳训练器械之一。咏春拳的木人桩法有108 式到158式不等,各师门依其传授方式略有出入。练习咏春拳木人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把整套木人桩套路学会;第二阶段称为磨桩,练习磨桩使人更加明 白桩法的应用,把每一节最重要的手法反复体会,达到熟能生巧;第三阶段训练 把木人桩作假想敌练习。要充分融合咏春拳的拳法、手法、步法、脚法,运用黐 手所获得的元素,模拟实战练习。熟练后,可将小念头、寻桥、标指的手法、步 法、脚法糅合到搏击中去。

七、佛山咏春木人桩谱

传统武术的传承方式素来是师傅向弟子a传心授,有所谓武林秘笈流传的真 是凤毛麟角,咏春拳也不例外。佛山现存较早的木人粧谱,是20世纪50年代由叶 问弟子汤继整理抄录的手稿,可谓硕果仅存。20丨5年,笔者在彭南弟子夏志成介 绍下采访汤继侄子汤永枝先生汤继(1898—1974 ),花都人,家族营商,颇为富有,居住佛山高基街朝阳 四巷,师从叶问学习咏春拳。咏春拳名师黎叶篪是陈华顺的弟子,居住佛山高基 街朝阳一巷,就在汤继家附近,他与叶问是师兄弟的关系,相互交情甚笃,也常与汤继等交往。汤继表弟彭南初师从招就,住在高基街,大家居住距离都不远, 也常到汤继家研讨咏春拳,后得到黎叶篪的指导,技艺大进。黎叶篪、汤继、彭 南等人昔日经常相聚研讨咏春手法,此木人桩谱,是20世纪50年代晚期由汤继 手录而成,因历经“文革”社会动荡,是否原有更早的师传版本则未可知。据 了解,这是目前存世咏春木人桩法最早的手稿,当时记录的是实用性的打法, 还未出现四字一句概括性招式名称其后劳华整理黎叶篪传授的咏春拳粧谱手 稿,虽文字表述各有差别,但精神内核是相一致的,而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由 彭南整理的咏春桩谱,已经出现四字一句的招式名称,名称上部分与洪拳木人 粧谱趋同。

八、咏春拳理强身自卫搏击是传统武术的核心,无论哪一个拳种,习练者追求的就是其使 用价值。以下的咏春拳理对咏春拳的技法口诀做了详尽的解释,是咏春拳搏击的 实用秘笈,今录20世纪50年代汤继手抄本,是汤永枝提供。

武术史略

来留去送,甩手直冲。

来留去送,是咏春拳法中最主要而又常用的拳诀。什么叫来留,就 是说如果对方发手攻我,我就需要把对方攻我的手拦截,例如用摊掌、 曲手留中、缥綁、耕手等之类的手法,把对方的手桥拦伏住,使他不 能再进我身来损害我分毫,反而逼使他的手桥处于进既不可能,而退 则挨打困境,这就是来留去送。就是说对方攻我的手既然攻我不入而 被我留伏,他的手桥就必然要向后撤退,在他开始撤退的时候,乘着 他的退势,我就发拳向他进击,这就是去送。甩手直冲,就是说对方 攻我的手桥,既经被我留伏住,但是对方的手法乖巧把手桥逃脱了, 我就要立即以最快的速度用通心拳直线冲出,打去对方的胸部,逼对 方回桥解救,那么我就可以再把对方的手桥纠缠住,不容他退,这是 甩手直冲。

檎尾虮头,檎头虮尾,擒中间缥綁起。

这是消解我的手被对方擒伏住的唯一好办法,既符合咏春拳诀的 “不闭力”原则,又能消除对方的攻势,反而我占了上风,如果我的手 颈部或手掌部被对方擒伏住,我就需要把被擒责的部位跌低,而将手踭 部向上虮起以消解之,这就是擒尾虮头。如果手踭部被对方伏住或责 住,就要跌踭归午位,而手掌部则用摊掌法穿上以解之,这就是擒头虮 尾。但是对方不擒责我的踭部,又不擒责手颈部和手掌部,而是擒责我 手桥中间的位置,例如责桥强攻、綁手爆拳之类,都是责着手桥中间强 行攻入的,我就要立即起缥綁以消解之,这就是擒中间缥綁起。

鼻对鼻,无往不利。

咏春拳法是以不失午位主,要把自的午位对正对方的午位,倘若对 方忽然闪去我的身旁左边或右边,这是对方企图乘我不备,从侧边向我 偷袭进攻,我应该立即跟着把身躯扦转,用自己的鼻朝向对方的鼻,这 样做就能化解对方一切攻我的手段。

注:在转身时用盲人问路法(即耕手法)伴着身躯拧转,就能把对 方攻我的手桥全部排除出外,最为稳当。

图片15

图2-119 2001年林瑞波门人刘赐光等合 影,佛山市博物馆藏

 

4•不斗力。

咏春拳术是一种以柔制刚的拳法,没有一下手法是互桥在下,就用 责桥擦入法攻之。

失形则打,失形者败。

失形则打,如果见对方失形失午,例如踭不归午,身形不正,或俯 前仰后等都是失形,如对方有失形的破绽,立即冲拳击之,定能获得胜 利。如果是自己失形,例如摊掌踭不归午,冲拳不由心部冲出、横搁、

留中等过于偏左或偏右都是失形,这就是失败的根源,只有一味挨打,

没有不失败之理。

九、咏春拳的传播与发展

咏春拳清末始由阮济云带到越南,随后在不断的劳工输出中推广到海外华 人社会。近几十年,岑能、叶问、彭南弟子陆续设馆海外。1948年后,岑能在广 州传下的弟子遍布世界数十个国家和地区。1950年后,咏春拳拥有叶问及其海外 弟子梁相、黄淳梁、招允、黄国有、古生、梅逸、李小龙、叶准、叶正、骆耀、 萧煜民、李举、徐尚田、汤继、梁挺、刘功成、张卓庆等。国内则有阮奇山、陈 汝棉、黎叶篪、郭富、伦佳、招就、彭南、姚才、姚祺、张保、岑能等人及其传 人如孔满、郭伟湛、黄志强、彭树松、彭树藻、韩广玖、夏志成、梁满枝、黄顺山

武术史略

昌、梁牛、阮祖棠、姚永强、姚汉强、姚忠强等一批知名拳师, 叶问除在香港培养大批各籍 外国留学生外,还造就了扉声国 际的功夫巨星李小龙其后梁挺 1973年在香港创办“_际咏春拳

2008年郭伟湛在澳洲墨尔本传授咏总会”,至今已在60多个国家和 春拳 地区设立分会机构达4000多个, 叶准等及其门徒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有咏春拳会近3_家90年代后,佛山的咏春拳传人发展迅速,由各个宗支发展的咏春拳馆遍布佛 山五区,占武术拳馆总数80%以上,单是叶问弟子郭富传子郭伟湛旗下的郭氏咏

春拳馆就有50多家。咏舂拳各派在全球的门徒达数百万人2002年叶问堂的建立,来自世界各地的咏春拳门人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在时 任佛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胡正士、副局长公孙宁、文物科科长邓光民和

图片16

 

图2-128 2()13年佛山5000人同台演练咏春拳栽入世界吉尼斯大全,照片由佛山市咏春拳总会提供

2013年,位于南海罗村联星村的叶问纪念馆建成开放,佛山研习咏春拳的爱 好者越来越多,继罗村3000人同场操练咏春拳后,又有佛山市世纪莲体育场5000 人同台演练咏春拳盛大场面,这一壮举被载人了世界吉尼斯大全。随着文化传媒 的推广和传播,咏春拳成为国际上影响最广的拳种之一。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依靠其先进的军事力量打开了中国“闭关自 守”的大门,这在客观上为西方体育传人中国创造了条件。同时,晚清政府为了 维护自己的统治,也先后聘请外国人在军队和学校中传授体育,并派留学生出国 学习体育。至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之时,近代体育在国内一些大城市的学校得到 初步开展。开设的课程有击剑、刺棍、木棒、拳击、哑铃、足球、算术竞走、三 足竞走、羹匙托物竞走、跳远、跳高、跳栏、爬桅等项目,课余还开展游泳、滑 冰、平台、木马、单杠、双杠及爬山等运动。然而,在西方近代体育传进中国之 前,中华民族自身已拥有长达几千年的悠久体育传统文化和一大批基础深厚的民 族传统体育项目。西方近代体育的进入,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和影响了民族传统体 育的地位,但并未完全取而代之。相反,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一方面努力维护自身 民族文化尊严和地位,力求保持其文化特征和价值;另一方面,不少有识之士也 力求在变革中保存和发展本民族传统体育,使它能适应新的历史要求和社会发展 需要。精武体育会在保持各种传统武术沿着原有的技术方向发展的基础上,在教学 方法等方面加以提高,在组织和活动方式方面,则打破了原有民间各种练武组织所 有的宗法或宗教色彩,大量采用了现代体育组织和学校的方式。1915年和丨924年的 《中国精武体育会章程》规定,该会“以提倡武术、研究体育,铸造强毅之国民为 主旨”,不争门户短长,对各流派武术兼收并蓄。精武体育会组织编写了各派武术 教材和书刊,同时还全面推广现代体育项目。精武体育会在新文化运动中开始向全 国发展,20年代逐渐发展到东南亚华人社会中,20年代末其国内外分会已达42个, 会员超过40万,对武术在新的社会条件下的生存和发展做出了独特而巨大的贡献。

第一节佛山精武体育会

一、上海精武体育会的创立与发展

(一)霍大力士应战奥皮音

1909年春的上海,四川北路52号的“亚波罗影戏院”正在上演影画戏,为了增强娱乐性,安排在中段休场时加插歌舞杂技项目。一名叫奥皮音的英国大力 士被邀登台表演举重,表演之余,还向观众展不健硕的肌体,在最后一晚的演出 中,奥皮音表示要和中国人斗角力,在场观众无人应战,他随即自吹自擂,讥笑 中同人为“病夫”,翌日,奥皮音的育行见报,引起上海爱国人士的极大义愤。 同盟会骨干,后任沪军都督的陈其美及农劲荪、陈铁生、陈公哲等据友人宋某介 绍,得知天津西郊(今西青区)小南河村有一技击高手名叫霍元甲,他们议决重 金礼聘霍元甲前来上海,设立擂台,让霍元甲与奥皮音一决高下,为国人雪耻。

霍元甲,字俊卿,祖辈以走镖为业,家传武 学根基深厚。当接到邀请函后,于1909年3月携 徒弟刘振声来到上海,寓居北租界火车站界路之 “竹深居”。在宋某介绍下,陈公哲与霍元甲相 识:陈公哲是广东中山人,1889年出生于上海,

父亲经营五金,家境富裕。他自小受良好教育,

通晓英文。1909年,20岁的陈公哲既是“粵瑞 祥”五金店经理,又是上海留美预备学校的英文 教师,因此,霍元甲与奥皮音商谈赛事的翻译任 务非陈公哲莫属。

西方拳术(Boxing)比赛规则是手带皮套,

不得使用指戳,只许攻击对手上部,不能用脚勾踢,与中国式擂台手足并用、死 伤各安天命的打斗方式迥异。双方擂台比武经过数次磋商,决定采用摔跤形式, 以身体跌地分胜负,约定时日在上海静安寺路张氏味莼园(简称张园)内举行。 霍元甲对战胜奥皮音充满信心,他曾在报上刊登“世讥我国为病夫国,我即病 夫国中一病夫,愿与天下健者一试”,并声言“专收外国大力士,虽铜筋铁骨, 无所揣焉!”

丨9〇9年6月中旬的一天,比武擂台在张园东面草场搭起,左右两侧设台阶, 周围早已站满观众。下午4时,比武时间已到,却不见奥皮音的踪影,场内观众 喧哗不绝,原来奥皮音慑于霍元甲威名,不敢出战。为了不让前来捧场的观众失 望,发起人提议,邀请现场观众上台与霍元甲交手,以不伤害对方为原则,身体

倒地为负。首先上台的是东海赵某,他身材魁梧,体格壮健,霍元甲派徒弟刘振 声与他交手,几个回合,他就被刘振声用腿法攻跌于台上,这一场,刘振声胜。 人丛中,有一张姓上海男子上台,原来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拳师。刘振声跟随霍家 镖局多年,有丰富的搏击经验,又再出迎战双方紧守门户在台上缓步环行,寻 找各自进攻的机会,15分钟过后,虽有交手,却未有战果裁判宣布休战,明日 再决。

第二天下午的张园擂台赛场内,吸引了上千的观众4时,张某再次上台, 他邀请霍元甲为对手。霍元甲应战登台,他身材魁伟,头上盘束发辫,穿灰色土 布短衣衫裤、束腰带、脚蹬布靴两人抱拳行礼幵赛,张某用右拳攻霍,霍用右 手执张臂,进左脚在张的右足之后,出左手揽张之腰,轻轻地抱起张的身体,然 后置于台上。台下喝彩声四起,张起身行礼下台。霍元甲再向台下示意,问谁愿 一试,台下无人应对,轰动上海的擂台比武至此结束。

(二)从精武体操会到精武体育会

经过张园擂台比武,霍元甲让世人见证了中华武术的神奇魅力,令中国人 为之骄傲。上海的武术爱好者如农劲荪、陈公哲、卢炜昌、姚蟾伯、黎惠生、

蔡少香等经常到“竹深居”探访霍元甲师徒,希望他们能留寓上海,弘扬中华 武术。他们决定在闸北王家宅,近沪宁 铁路自来水塔之西,以年租168银元租 用老式平房为会址,创办精武体操会 由农劲荪任会长,霍元甲主持精武技击 并习军事,1909年7月7日(农历六月初 一)中国精武体操会正式成立。自此, 我国第一个民间体育团体诞生了,第一 批学员有陈公哲、邱亮、李迪初、姚蟾 霍元甲在张园连胜对手,义在王家 宅成立精武体操会,担任武术教练,他与徒弟刘振声的名声不胫而走。当时上海三元里日本人技击馆得知此情后,从曰 本挑选了十余名柔道高手,以品茗研讨之名欲与霍元甲较量。霍元甲师徒应邀前 往,在霍元甲与本柔道高手切磋技艺的时候,不慎误伤其右手,虽然日本人当 时未作追究,却在心中结下芥蒂,数月后即加以陷害。

霍元甲早年在练习气功时,闭气过久不吐,肺部微细血管爆裂,患有咯血病 症,因久治不愈,面色蜡黄,故霍元甲又有“黄面虎”之称。正当中国精武体操 会初成,霍元甲准备一展抱负之时,由于操劳过度,他的咯血病又犯了。这时, 有日本所谓医生上门兜售丹药,霍元甲购服后,病情不见好转,反而加剧,由众 人送至新闸路中国红十字会医院医治两星期后,1909年农历八月,霍元甲不治 逝世,年仅43岁。

第二天,众人发现负责医治霍元甲的日本医生秋野不见影踪,他们将霍元甲 服剩的药品拿到公立医院化验,医生告知“此慢性烂肺药也”。从霍元甲应邀到 上海至被日本人所害,为时只有六个月就突然逝世,使初成立的精武体操会失去 了支柱,会所一度迁往闸北沪宁铁路旱桥之西王家宅,以年租200银元租了旧式两厢一厅平房为会址,会务不景。

为了继承霍元甲的遗愿,中国精武体操会一批中坚学员陈公哲、卢炜昌等 一致表示“既感受种种之刺激,复以身受霍先生之教育不能尽,引以为憾,乃 约同志继霍先生之业”,共商重振精武大计。王维藩是万国商团义勇队的中国会 员,知悉原万国商团中国义勇队旧址(现民德路南端跨越铁路至北浙江路处)可以租用,经他出面办理手续,1910年3月3日,“中国精武体操会”迁入该会所, 同时更名为“中国精武体育会”,确立精武“体育救国”的宗旨,制定章程,向 社会公开募集会员,重整精武事业

(三)厘定宗旨倡导现代体育

以义勇队旧址为会址的精武会,原建筑为较简陋的一连八间平房,前有走 廊、操场及摄影棚民国四年(1915),该址前操场遭飓风刮倒,在众人一筹莫 展之时,陈公哲慷慨捐出了提篮桥培开尔路73号的2亩宅地,与卢炜昌、姚蟾伯 等共同奔走筹措建造新的精武会:1916年4月6日迁入新址,中国精武体育会自此 步入了壮大与繁荣时期。

20世纪初期的中华大地传诵着这样一首歌:“体育会名精武,锻炼爱国青 年。体育会名精武,发扬国技精英。廿纪世界,择种留良诀別严,优胜劣败之 间。四千余年,艺术今世益昌明,地大物博民庶各宜淬励,图存魄力,愈健强 神志益贞坚。巍巍众志,成城研求,武士道光大旧威名急起直追,振奋向前, 气象峥嵘万千。匹夫有责,救国能胜,填胸热血时倾精则弗粗,武则弗弱,琴 心剑胆互牵连3恢宏士气,振奋雷霆,三星旗飘映日星:,”这就是爱国民间武术 组织——中国精武体育会会歌。由于中国精武体育会创办于上海,时人均称之为 .上海精武体育会(以下简称为“上海精武会”)。

上海精武会曾受到孙中山多次赞誉,1919年该会举行十周年纪念庆典,孙中 山为陈铁生编撰的《精武本纪》作序,并题词“尚武精神”在孙中山的支持鼓

舞下,精武会更趋发展。 其办会宗旨是“以技击为 根本,以武德为皈依,辅 以有益之学科,以最科 学之方法整理拳经”,发 扬尚武精神。以“爱国、 修身、正义、助人”为精 武精神,以德、智、体三

第一节佛山精武体育会

一、上海精武体育会的创立与发展

(一)霍大力士应战奥皮音

1909年春的上海,四川北路52号的“亚波罗影戏院”正在上演影画戏,为了增强娱乐性,安排在中段休场时加插歌舞杂技项目。一名叫奥皮音的英国大力 士被邀登台表演举重,表演之余,还向观众展不健硕的肌体,在最后一晚的演出 中,奥皮音表示要和中国人斗角力,在场观众无人应战,他随即自吹自擂,讥笑 中同人为“病夫”,翌日,奥皮音的育行见报,引起上海爱国人士的极大义愤。 同盟会骨干,后任沪军都督的陈其美及农劲荪、陈铁生、陈公哲等据友人宋某介 绍,得知天津西郊(今西青区)小南河村有一技击高手名叫霍元甲,他们议决重 金礼聘霍元甲前来上海,设立擂台,让霍元甲与奥皮音一决高下,为国人雪耻。

霍元甲,字俊卿,祖辈以走镖为业,家传武 学根基深厚。当接到邀请函后,于1909年3月携 徒弟刘振声来到上海,寓居北租界火车站界路之 “竹深居”。在宋某介绍下,陈公哲与霍元甲相 识:陈公哲是广东中山人,1889年出生于上海,

父亲经营五金,家境富裕。他自小受良好教育,

通晓英文。1909年,20岁的陈公哲既是“粵瑞 祥”五金店经理,又是上海留美预备学校的英文 教师,因此,霍元甲与奥皮音商谈赛事的翻译任 务非陈公哲莫属。

西方拳术(Boxing)比赛规则是手带皮套,

不得使用指戳,只许攻击对手上部,不能用脚勾踢,与中国式擂台手足并用、死 伤各安天命的打斗方式迥异。双方擂台比武经过数次磋商,决定采用摔跤形式, 以身体跌地分胜负,约定时日在上海静安寺路张氏味莼园(简称张园)内举行。 霍元甲对战胜奥皮音充满信心,他曾在报上刊登“世讥我国为病夫国,我即病 夫国中一病夫,愿与天下健者一试”,并声言“专收外国大力士,虽铜筋铁骨, 无所揣焉!”

丨9〇9年6月中旬的一天,比武擂台在张园东面草场搭起,左右两侧设台阶, 周围早已站满观众。下午4时,比武时间已到,却不见奥皮音的踪影,场内观众 喧哗不绝,原来奥皮音慑于霍元甲威名,不敢出战。为了不让前来捧场的观众失 望,发起人提议,邀请现场观众上台与霍元甲交手,以不伤害对方为原则,身体倒地为负。首先上台的是东海赵某,他身材魁梧,体格壮健,霍元甲派徒弟刘振 声与他交手,几个回合,他就被刘振声用腿法攻跌于台上,这一场,刘振声胜。 人丛中,有一张姓上海男子上台,原来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拳师。刘振声跟随霍家 镖局多年,有丰富的搏击经验,又再出迎战双方紧守门户在台上缓步环行,寻 找各自进攻的机会,15分钟过后,虽有交手,却未有战果裁判宣布休战,明日 再决。

第二天下午的张园擂台赛场内,吸引了上千的观众4时,张某再次上台, 他邀请霍元甲为对手。霍元甲应战登台,他身材魁伟,头上盘束发辫,穿灰色土 布短衣衫裤、束腰带、脚蹬布靴两人抱拳行礼幵赛,张某用右拳攻霍,霍用右 手执张臂,进左脚在张的右足之后,出左手揽张之腰,轻轻地抱起张的身体,然 后置于台上。台下喝彩声四起,张起身行礼下台。霍元甲再向台下示意,问谁愿 一试,台下无人应对,轰动上海的擂台比武至此结束。

(二)从精武体操会到精武体育会

经过张园擂台比武,霍元甲让世人见证了中华武术的神奇魅力,令中国人 为之骄傲。上海的武术爱好者如农劲荪、陈公哲、卢炜昌、姚蟾伯、黎惠生、

蔡少香等经常到“竹深居”探访霍元甲师徒,希望他们能留寓上海,弘扬中华 武术。他们决定在闸北王家宅,近沪宁 铁路自来水塔之西,以年租168银元租 用老式平房为会址,创办精武体操会 由农劲荪任会长,霍元甲主持精武技击 并习军事,1909年7月7日(农历六月初 一)中国精武体操会正式成立。自此, 我国第一个民间体育团体诞生了,第一 批学员有陈公哲、邱亮、李迪初、姚蟾 霍元甲在张园连胜对手,义在王家 宅成立精武体操会,担任武术教练,他与徒弟刘振的名声不胫而走。当时上海三元里日本人技击馆得知此情后,从曰 本挑选了十余名柔道高手,以品茗研讨之名欲与霍元甲较量。霍元甲师徒应邀前 往,在霍元甲与本柔道高手切磋技艺的时候,不慎误伤其右手,虽然日本人当 时未作追究,却在心中结下芥蒂,数月后即加以陷害。

霍元甲早年在练习气功时,闭气过久不吐,肺部微细血管爆裂,患有咯血病 症,因久治不愈,面色蜡黄,故霍元甲又有“黄面虎”之称。正当中国精武体操 会初成,霍元甲准备一展抱负之时,由于操劳过度,他的咯血病又犯了。这时, 有日本所谓医生上门兜售丹药,霍元甲购服后,病情不见好转,反而加剧,由众 人送至新闸路中国红十字会医院医治两星期后,1909年农历八月,霍元甲不治 逝世,年仅43岁。

第二天,众人发现负责医治霍元甲的日本医生秋野不见影踪,他们将霍元甲 服剩的药品拿到公立医院化验,医生告知“此慢性烂肺药也”。从霍元甲应邀到 上海至被日本人所害,为时只有六个月就突然逝世,使初成立的精武体操会失去 了支柱,会所一度迁往闸北沪宁铁路旱桥之西王家宅,以年租200银元租了旧式

两厢一厅平房为会址,会务不景。

为了继承霍元甲的遗愿,中国精武体操会一批中坚学员陈公哲、卢炜昌等 一致表示“既感受种种之刺激,复以身受霍先生之教育不能尽,引以为憾,乃 约同志继霍先生之业”,共商重振精武大计。王维藩是万国商团义勇队的中国会 员,知悉原万国商团中国义勇队旧址(现民德路南端跨越铁路至北浙江路处)可以租用,经他出面办理手续,1910年3月3日,“中国精武体操会”迁入该会所, 同时更名为“中国精武体育会”,确立精武“体育救国”的宗旨,制定章程,向 社会公开募集会员,重整精武事业

(三)厘定宗旨倡导现代体育

以义勇队旧址为会址的精武会,原建筑为较简陋的一连八间平房,前有走 廊、操场及摄影棚民国四年(1915),该址前操场遭飓风刮倒,在众人一筹莫 展之时,陈公哲慷慨捐出了提篮桥培开尔路73号的2亩宅地,与卢炜昌、姚蟾伯 等共同奔走筹措建造新的精武会:1916年4月6日迁入新址,中国精武体育会自此 步入了壮大与繁荣时期。

20世纪初期的中华大地传诵着这样一首歌:“体育会名精武,锻炼爱国青 年。体育会名精武,发扬国技精英。廿纪世界,择种留良诀別严,优胜劣败之 间。四千余年,艺术今世益昌明,地大物博民庶各宜淬励,图存魄力,愈健强 神志益贞坚。巍巍众志,成城研求,武士道光大旧威名急起直追,振奋向前, 气象峥嵘万千。匹夫有责,救国能胜,填胸热血时倾精则弗粗,武则弗弱,琴 心剑胆互牵连3恢宏士气,振奋雷霆,三星旗飘映日星:,”这就是爱国民间武术 组织——中国精武体育会会歌。由于中国精武体育会创办于上海,时人均称之为 .上海精武体育会(以下简称为“上海精武会”)。

上海精武会曾受到孙中山多次赞誉,1919年该会举行十周年纪念庆典,孙中 山为陈铁生编撰的《精武本纪》作序,并题词“尚武精神”在孙中山的支持鼓

舞下,精武会更趋发展。 其办会宗旨是“以技击为 根本,以武德为皈依,辅 以有益之学科,以最科 学之方法整理拳经”,发 扬尚武精神。以“爱国、 修身、正义、助人”为精 武精神,以德、智、体三

浏览2,15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