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五)孙氏太极拳
民国初年,孙禄堂已是50余岁(公元1861~1932年〉。与到京探友生痢 疾的郝为真认识,礼迎至家中。请医服药,朝夕服侍,孙氏原擅形意拳,精 八卦掌,后跟武氏太极拳师郝为真学习武氏小架太极拳。孙氏运用形意拳与 八卦掌的拳理,吸收武氏太极拳精华,改革成动作绵绵不断、速度均匀、步 法灵活、进退相随、架势开展、圆活敏捷,要求动作开合,配合呼吸的孙氏 太极拳,亦称“开合活步太极”。
共有97式,由于有开合活步(包括快步、进步〕,加上击拍动作,因而 使套路显得灵活多变,其中“如封似闭”、“跟步打捶”接“翻身二起脚”, 以及“右起脚”、“左起脚”等动作变化复杂,显得活泼有力。
除上述五家太极拳外,全国各地还有许多太极拳,如少林太极拳、武当 太极拳、昆仑太极拳、禅门太极拳、自然太极拳、玄门太极拳、子路太极拳 及新编88式太极拳、48式太极拳、简化太极拳等等。
关于太极拳的始祖,应早于梁元帝时的程灵洗大师。近代贡献巨大者, 集大成的因缘果报,主要争论在少林寺禅门与武当山道长张三丰和河南温县 陈家沟这三者当中。从理论出现的早晚时间上看,张三丰、王宗岳关于太极 拳的理论早于陈氏,商张氏、陈氏都有少林大悲拳、洪拳、炮拳的基础。
笔者研究后认为分四步。
1.出于少林。各式都与少林拳法根连根,凡练过少林大悲拳、洪拳、炮1 拳的人,再学练一下陈氏太极拳,都会清楚地感觉到在陈氏太极拳法中少林拳法的身影,可见天下武术是一家之理。
2,集大成于张三丰。主要注重太极十三势技击法,单招的推广。太极拳 套路还不能广为传播,虽然如今武当太极拳在武当山代代相传,终因主要传 给道友,世俗学者不广。
3,发展于陈王廷。陈氏太极拳理论传授完整,影响力度广阔,当今太极 拳多根系于此。新中国成立之后,太极拳受到国家体委的高度重视,各氏太 极拳得到广泛的普及、提高、发展,在各地广泛传播,深受全国人民和世界 各国人民的喜爱。
太极拳名师的寿命:
陈长兴(公元1771~1853年〉,82岁。陈氏太极拳创始人。
杨露禅(公元1799~1872年〕,73岁。杨氏太极拳创始人。
武禹襄(公元1812~1880年〉,68岁。武氏太极拳创始人。
李亦畲(公元1832〜1892年〉,60岁。
杨班侯(公元1837~1892年〉,55岁。
杨健侯(公元1839~1917年〕,78岁。
郝为真(公元1849~1920年〉,71岁。
孙禄堂(公元1860~1932年〕,72岁。孙氏太极拳创始人。
杨澄甫(公元1863~1936年〉,73岁。
杨少侯(公元1862~1930年〉,68岁。
吴鉴泉(公元1870~ 1942年〉,72岁。吴氏太极拳创始人。
在那缺医少药的年代,太极拳名家,年长者82岁去世;年轻者55岁去 世。
【太极拳发放劲诀】
何人创始太极拳,无柔无刚劲难辨,世之知者虽不少,欲求发放须钻研。 〔2〉无意不备皮触火,雪地冰天打寒战,梦里着惊发冲冠,想情思景如闪电。 (丑)环之无端同复始,行踪不露课混元,进退维谷后学者,致知穷理硬与软。 (“硬与软来坚和软,呼硬吸软自身言,走架松软意寓力,骤然坚硬是发拳。 (万)直项勾腮头顶天,两肩下沉提二便。凹凸之劲在胸部,发放撒手鼓小腹。 “)腕肘肩兮胯膝胫,左右两边计六层,层层灵敏攒叠劲,全体僵硬刹那间。 (了)右手出时左胯掀,左手出时右亦然,古人说是在腰间,胯起胯落牵着拳。 〔8〕惊抖发放莫等闲,潜心贯注呼吸间,周身含蓄劲一展,如鸟在树中弹丸。 (幻弹丸未中要间害,展之欲逃闹眼前,吸气提顶进前步,摧枯拉朽哼呐呼。 〈10〉擎起两臂担双肩,提心吊胆如临渊,二便如忍大便状,翻山侧海似涌泉。 00肌肉松放毛孔静,关节似松内有擎,有形打形无击影,至无含有能凌空。 02〉体内潜力要呼喊,千呼万唤难应言,无师蒙童不通圣,得道再能把书看。
一套容易一拳难,唠唠叨叨反复言,谈弄招数门外汉,方以类聚始论拳。
读书不能便学剑,练剑更比读书难,寒窗十年点状元,数十春秋白丁拳。
(六十六)八卦掌
是一种以扣步走转变化为主的拳术。
八卦之说起源甚古,相传伏羲氏观天之象,察鸟兽之纹绘八卦图。周朝 创〈调易》,精述八卦图文和阴阳生化规律,后世拳师按八卦生化哲理而创 造出八卦掌法拳术。
八卦掌到底首创于何时、何地、何人?近年武林争论纷纭。根据现有史 料记载,自清朝后期董海川大师(生于嘉庆二年/死于光绪八年〉,扬名北京 后,世人方知有此拳。董海川大师主要传人有尹福大师、程廷华等等。
八卦掌是养生与搏击并重的一种圆形走转,掌法多变的内功拳术。他内 修营卫之气,打通经脉,舒畅气血,壮骨强身;外练形肢技巧,以推、托、 带、领、搬、拦、截、扣等手法于纵横走转变化之中攻防进退、修身养性。 故八卦掌又是功法与技艺结合的竞赛掌种。
八卦掌流派日益增多,除董海川大师所传八卦掌外〈包括其徒尹氏八卦、 程氏八卦等〉,在全国还流行有武当九宫八卦掌、山东八卦掌、辽宁八卦掌、 阴阳八卦掌、肖海波八卦掌、田迥八卦掌,峨嵋山传出的“硬八卦”和“鬼 八卦”等等。
田迥八卦掌是以八字、八方、八形、八身、八步、八式、八力、八合 (八法〉而组成以变换转行为中心的掌术和套路。
八字:乾、坎、艮、震、巽、离、坤、兑。
八方:东、西、南、北、东南、西北、东北、西南。
八形:癖、狮、虎、熊、蛇、马、猴、鹏。
八身:蟒腰、狮头、虎胯、熊背、蛇臂、马腿、猴肩、鹏足。
八步:站、捻、扣、顺、转、踏、穿、赶。
八掌:扎、抱、竖、踏、点、握、垂、削。
八力:滚、钻、争、裹、按、弹、坐、顶。
八合:肩与胯合、肘与肚合、手与脚合、手与肘合、手与腿合、神与意 合、气与力合、内与外合。
其学术与套路是由八形而组成掌式、套路和手法。每形一大掌,一大掌 为一盘掌,八形为八盘掌。一盘掌分八式掌,一式掌分三手掌。共计192种 手掌。八形不同,手法不同,手法不重,各存其妙。
如:大蟒急行穿林,怪狮摆头,恶虎扑食,黑熊反背,白蛇吐信,野马
惊蹄,猿猴守物,大鹏旋飞落地等等。
八卦掌以八卦图中乾、坎、良、震、巽、离、坤、兑的阴阳变化为拳理, 创出:单换掌,双换掌,顺势掌,转身掌,双抱掌、磨身掌,翻身掌等掌法。 因能左右交替变化,各掌又能随意连环,其步法往返多“四正四隅”,统揽阴 阳,足踏八卦,从而衍化出各种八卦掌。如:活步八掌、八卦连环掌、九宫 八卦掌、八卦莲花掌、游身龙形八卦掌等等套路。
八卦掌的运动特点是:身捷步灵,势势相连;行步平稳,摆扣清楚;纵 横交错,协调圆活;劲力沉实,刚柔相间;精神贯注,气势完整。
八卦掌的共同风格是:行云流水,稳如坐轿,翻如游龙,势如猿守,坐 如虎踞,转如鹰盘,似水漂木,只见水流,围圆而换,曲腿趟泥,斜势正练, 走转拧旋,柔中寓刚,飘而不浮。
1 八卦掌要练好的原则是:
身形自然,“做到九要十二紧,即:顶一头虚顶、舌上顶、手前顶; 松一松肩、沉气;裹——里裹双臂;垂一肩坠、胯坠、肘坠、膝坠; 扣^含胸扣背;塌一~塌腰,畅胸实腹,气沉丹田;提^尾闾上提; 缩一肩窝胯根内缩;起落一起钻落翻”。
除上述九要十二紧外,还应做到:项竖、身直、垂肩、坠肘、紧背、胸 空、塌腕、手顶、裹裆、缩胯,两膝相抱,屈腿似趟泥,以及鸡腿、龙身、 虎抱头,并且要求身法拧旋翻转、起落浮沉。
八卦掌基本技法十六字:“推、托、带、领、搬.拦、截、扣、捉.拿、 勾、打、封、闭、闪、展。”要清楚劲力滚、钻、争、裹,均应一发必至一触 即变,攻穴、锁关、捏筋、拿脉均要发力巧妙,虽是“隐手”、“暗腿”,也 应做到意到力相摧。
练八卦最忌:挺胸、努气、拙力、翻臀、直臂、低头、走势波动等弊病。
浏览58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