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振邦同志邀请我为《马振邦武学集》一书作序,很高兴也同时很荣幸。 相识振邦同志六十余年的时间,幼时因家住回坊之间互有往来,20世纪50年代初 到80年代近三十年同在省体工队从事专业训练,20世纪80年代后,我调 到省体委机关负责竞赛训练工作,跟他经常接触,退离后我们为红拳事业 奋斗至今,接受这次作序的邀请,既有情谊也是责任。
振邦同志曾被评为国家武术高级教练、国家级武术裁判,担任过中国 武术协会委员、陕西武术协会副主席、陕西地方传统拳研究会会长和陕西 省政协委员,被国家授予“中华武林百杰”、“中国武术九段”荣誉称号。
振邦同志1928年出生在一个穆斯林家庭,从小酷爱武术,勤奋求进, 投师众多名家,博采众长,造诣颇深。他曾拜形意拳名师王青山为师,后 拜武术家申子荣习的练太极拳、混元益气功,20世纪60年代拜陕西武术名家、 红拳专家“神腿杨杰”为师系统练习红拳。振邦同志曾八赴上海求教于著 名武术家王子平先生,还多次赴兰州拜访中国著名劈挂拳专家马凤图老师, 师从沧州武术家徐雨辰前辈……从1952年至2006年的54年间,振邦同志 得到众多名师的传授指点,深得武术技艺并获取武术教学、运动心理素 质培养诸多方面的知识经验,受益匪浅,为他从事武术专业打下了坚实 的基础。
振邦同志于1959年担任陕西武术队主教练.1983年荣任总教练,执教 30年,为陕西培养了一大批武术运动员和教练员,约15名优秀运动员在国 内和国际大赛中共摘金牌82枚,银牌69枚,铜牌42枚,特别是优秀运动 员赵长军,连获十次全国冠军,创下了中国武术史之最。振邦同志先后受 国家体委指派出访罗马尼亚、马耳他、新加坡、日本等国进行考察、交流 和讲学,代表中国武术队,足迹遍及三十多个国家。他多次被省体委评为 “优秀教练员”和“先进工作者”。1985年被国家授予“新中国体育开拓者 荣誉奖,,、“国际武术贡献奖,,和“体育工作贡献奖”,他发表过《还武术 本来面目》、《十路弹腿》、《武术初学二十六讲》、《浅谈拳械套路中的武术 意识和神态》等多部武术著文。振邦同志积极参与《武当》《大刀王五》、《八 卦莲花掌》等多部武术影视剧的拍摄工作,担任武打设计和武术指导,其 中在《武当》中扮演的南山道长一角成为经典。
振邦同志退休后,对面临着断代危机的陕西地方传统拳分外担忧,深 感挖掘和振兴陕西地方传统拳的重大使命,他积极建议并组织红拳专家、 传人和爱好者如邵志勇、范长江等商谈启动发展红拳的措施和想法。在他 的主持下,省武术院高文院长全力配合举办了首届“'华祥杯'陕西传统 地方拳观摩比赛”,1995年成立了 “地方传统拳研究会”,他担任会长并三 次举办“陕西地方传统拳观摩比赛”,为保护和发展陕西地方传统拳付出 了心血。2005年作为地方传统拳研究会发起人,他参与成立了 “陕西红拳 文化研究会”,被聘为终生名誉会长。振邦同志耄耋之年仍奋斗不息,经 常参加红拳研究会的各项活动,全身心的地支持和投入,为陕西红拳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读《马振邦武学集》倍感亲切、朴实、感人,振邦同志八十多岁高龄 仍积极奋战在武术事业第一线,深受武林界同道好评,被誉为我国著名武 术家和一代武术宗师。
雷志敏 原陕西省体委主任,现任陕西省红拳文化研究会会长 2012年12月
序三
永远的恩师
去年得知张力先生在编撰关于恩师马振邦的武学文集,刹那间觉得很 惭愧。我习武这么多年来都未曾动笔记录恩师一生对于武术的贡献和教学 的宝贵经验。一是我本人文笔有限,难以用如椽大笔做这么一件了不起的 事,二是长期繁重的武术教学,让我很少有时间精力去筹划这样一件漫长 细致的事。现在张力先生主动承担起来,不辞辛苦地做完这件事,让我非 常感动,也非常感激!
当我提笔开始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一幕幕关于恩师马振邦的情景如同 一部电影在我眼前徐徐出现。恩师马振邦既是一个武艺精湛、德高望重的 武术家,也是一位几十年如一日虔诚的穆斯林教徒,更是一位教出很多优 秀运动员的杰出教练。
我是9岁开始跟马老师学习武术的,那时我们住在一条街上。我的父 亲和马老师彼此很熟悉,那时马老师因受“文革”迫害被下放到农村,我 父亲希望马老师能收下我,教我习武。当时马老师家中很艰难,但他知道 我非常爱好武术时,就决定带我到农村练。后来我父亲对我说:“长军,你 这辈子都要记得马老师的恩德,如果没有马老师,你这棵苗苗就荒废了。”
至今想来,我都很感激马老师这段恩情。毫不夸张地说,我的武术生 命是马老师给的,如果没有马老师,我的人生会是另外一番模样。后来条 件好转,我被马老师送到了省武术队开始正式系统的练习武术。之后马老 师也被调回省武术队,担任省队主教练。在武术队里,他根据我的身体特 长制定适合我的训练计划,使我一步步走上了武术冠军的道路。
记得1978年,我和李连杰都憋足劲争夺全能冠军,当时的情况确实对 我很不利,我也很担心自己最终会输给李连杰。但是马老师一直在给我打 气,让我放开了展示自己,而他为了我能拿第一,经常几天吃不下饭。当 我比赛后才发现,他手心全是汗,这才明白他其实比我还紧张。
现在回想起来,他为了武术队出成绩,为了我们的快速成长,真是把 自己全部精力奉献了出来。在运动场上,我们训练时他一丝不苟,总是照 管着每一个队员,当我们收队休息时,他常常因精力耗尽而疲劳不堪躺在 宿舍里;当我们晚上熄灯睡觉了,他还在制定第二天的训练计划。为了不 让所有队员因大运动量而身体受损,他往往需要将已经制定好的计划重 新完善。想起这些点点滴滴的往事,让人百感交集。我认为陕西武术队 的辉煌,是马老师带领其他教练员一起创造的,马老师是陕西省武术事 业的幕后功臣。
马老师的父亲是一位清真寺的理事长,受父亲的影响,他一直遵从他 父亲的教诲,认认真真做人,从不跟人吵嘴,谁有了困难,他都伸手相帮。 无论在训练队还是外出学习,他都会带着那一方毛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 面向圣城麦加的地方做礼拜,几十年如一日。对信仰的这种毅力,让人十 分敬佩。希望真主安拉赐给恩师更多的福寿,让这样一位善良伟大的武术 家能够安享天伦之乐。
1993年,在省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洪金宝大哥等很多好友及武术前 辈的帮助下,我的孩子——陕西省赵长军武术院正式成立。在武术院成立 之初,我就想聘请马老师为副院长主管教学训练任务,但是我犹豫过,我 真的不忍心去打扰他老人家退休后的安静生活。但是后来经过多方询问, 马老师成为唯一合适的人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我召开了家庭会议, 家庭成员一致赞同马老师担当。当时,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让我的哥哥去 和马老师商谈,结果马老师很干脆,从圣城麦加回来的第二天就来到武术 院,并一 口应承了这件事:清。想到这些事,我不得不再一次真心感激马老师。 退休后,他完全可以在家里安享晚年,但是却为了我的事业、为了陕西武术的事业, 他真是鞠躬尽瘁地奉献着自己的余热。
而今,在异国他乡大洋彼岸,我开启着自己另一片武术的天地。而在我 的家乡——西安,恩师马老师已经85岁高龄了,还依旧帮我照管着武术学院, 这样的恩情,我一辈子都忘不了!我知道我的这一生已经与马老师紧密地 连在一起,在我的生命中,他是教授我成才的严师,又是教育我成人的慈父。 今天,我已经买好了回西安的机票,这几天的心情难以言表,仿佛有千言 万语,又不知从何说起。此时此刻,我只想快一些飞到家乡,飞到马老师 身边,紧紧握住马老师的手,说一声:马老师,您是我一生永远的恩师!
赵长军
著名武林马振邦代表弟子
2013年1月17日于美国
浏览1,85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