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术组合技术训练:剑术套路的组合动作,已不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简单技法动作 的罗列,它将通过动作之间攻击转化连结过程表达心志活动、运动情感、智能能力、战术意 识,体现技能和身体素质能力等,它已是构成整套演练的基本“词汇”。因而剑术组合技术 训练的任务是在明剑理,发展技能能力,通过法与势之间、攻与防之间的关系变化,表现在 技击格斗中的用剑之道,培养并表现基本的战术意识,发展技能能力,诸如避实击虚、后发 先至、引进落空、借势乘力、闪展进击、持短入长、紧逼连击、以快制慢、视虚蕴实、以静制动、 灵活善变和出其不意等等。

组合动作训练不但要求招势清楚,方法明确,而且应突出培养武术意识,达到明理、精 法、正势、理法势,融会贯通合而为一,即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需合而为一,从 表演的角度让手、眼、身、法、步都成为无声的语言,能传神达意,不只停留在简单地完成动 作的外部形象,而应积极对动作间的攻防衔接转换展开形象思维,琢磨出“味道”来。

另一方面,在发展技能能力方面,剑术组合技术训练还必须有意识地注重发展表现剑 术特点的技法和能力、身法的吞吐闪展、步法的灵活流畅、身体的起伏转折,以及带有一定 技巧和体能难度的组合动作能力,如腾空跳跃、转体翻腾、表现腰腿功力的平衡造型等等, 可按其运动技法特点集中归类进行训练,发展体能和技能。因为内在意识的表达也必须依 赖身体动作的外部形态和一定的体能与技能,特别是为了竞技的需要。

再有,组合动作除了可按其运动技法特点集中归类训练外,在同一组合训练中按一定 的训练目的进行不同的处理和要求,寻求和发展个人技术风格也是十分重要的,把掌握技 术、发展能力与发展个人技术风格统一起来。

下面以第11届亚运会剑术竞赛套路中的组合来分析说明。

第一段起势之后,转身云剑交剑接盘腿平衡截剑,上步撩剑翻身接剑腕花接提膝抱 剑,这一组动作突出了盘腿平衡、提膝平衡两个平衡造型动作和截剑、撩剑、劈腕花三个剑 法,从盘腿到撩剑翻身时的进步、转身、退步及身法的闪让、吞吐和翻身后腕花过渡到提膝 的起伏,这一组动作的处理,在训练中可以从不同的侧面突出重点进行要求,在演练的意 识与节奏处理上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使之达到不同的风格和艺术效果。

为了表现恢弘的气势,突出两个平衡造型稳如泰山的功力和端庄的形象,这一组动作 可把总体节奏放慢一些,要求两个平衡控制稳定的时间适当延长,注重完善造型姿势,剑 法清楚、干脆。

如果为了突出身灵步活、速度快,则可将平衡时间稍缩短,交待清楚、达到规则基本要 求即可,而在进退翻身过程中要求加快速度和连贯性。

如果要突出身法的吞吐自如、潇洒流畅,则可在退步吐身、进步撩剑翻身的过程中适 当加大幅度,把动作做得更加舒展一些,加强吞吐闪让意识的表现,而不宜追求太猛太 快。

又如第一段行步带剑以后,上步撩剑、扣步点剑、开步插步腕花接弓步刺剑再翻身并 步点剑这一组动作,连贯性十分强,腕花动作较集中,动作变化大,可以用做有意识地发展 动作速度、增强腕力的训练组合练习。通过成组重复训练、间歇训练达到提高功力的目的, 把掌握技术与发展能力很好地结合起来。

除了在套路中摘取组合之外,教练员、运动员还可根据训练需要编制训练用的专门组 合练习,达到专门的训练目的。

剑术套路演练技术训练:套路的演练技术是指运动员在完成整套套路演练中,合 理有效地发挥身体能力,充分表现攻防技能技巧,塑造整套完善运动形象的演练方法,是 使身体能力与表现攻防技能达到统一与完善的手段。

套路演练技术训练可分为按表演设计方案所进行的分段练习、整套练习、慢动练习、 意念练习等,以及在训练过程中对表演设计方案的调整,最后形成个人演练技术风格的训 练过程。

套路演练技术训练是在竞赛套路确定或形成以后进行的(不包括套路的设计编排过 程),套路演练技术训练的主要任务和核心内容是对套路内容的节奏处理、意识表达和布 局结构的处理,以及对整体演练风格的处理。

分段训练:这里的分段训练是指按表演方案设计的节奏气氛及以意识表达为中心 来划分的段落,和只是为了训练效果来划分的段落,通过训练使每个段落分别落实并实现 总体的设计构想

分段训练以重复训练法为主,它是以突出局部的演练效果,强化改进局部质量水准, 以保证在整套演练中能发挥水平的必要训练手段。

训练中可根据不同的任务和目的,划分为重点段、难点段、高潮段、起势段、收势段等 等。

整套训练:整套训练是整套演练的设计构想经过反复练习、强化、修订、调整,使之 达到和身体能力的统一与完善,形成整套演练熟练技能和技巧的最后训练过程。

整套训练要求达到心动形随、一气呵成,按照构想的运动节奏、气氛、意境去表达、完 成套路演练。它是以全力以赴按要求进行套路完整练习为主要手段。

竞赛套路一般动作难度大,有规定的动作数量、组别、时间等,需要较大的运动强度, 付出较大的体力消耗,一次训练课不能承受过多的、全力以赴的整套练习,一个训练阶段 也不宜安排过多的这种训练。要根据不同训练期、不同的任务进行安排,与组合训练、分段 训练结合进行。还可以采用不同强度与多种体力分配方式来进行整套训练,以达到完善整 套演练的效果,形成最佳的节奏处理与体力分配方案。

套路慢动训练:套路慢动训练是以降低套路运动强度和动作速度的练习方式,对 套路演练中个别的技术细节进行强化训练的一种手段。

在训练中根据套路演练中存在的问题,确定不同的训练目的和任务,对练习提出各种 不同的技术细节要求,达到强化训练的目的。如着重要求动作规格、套路动作路线布局的 处理,重点组合与一般组合的处理,精神意识的表达等等不同的方面。

由于降低了练习强度,减少了体力消耗,可以增加重复练习的次数,加强局部细节的 训练效果,以利于提高整套演练水平。

套路意念训练:意念训练也称念动训练、想象训练,在安静的条件下对套路演练的 全过程进行意念训练,想象自己完成套路的情景,唤起肌肉记忆和运动情感记忆,强化动 作意识、节奏意识,达到完善动作细节,提高协调能力,使演练能心动形随、意到手发的良 好训练效果。

此训练一般安排在训练课的前后或利用早操进行。课前训练可以起到内兴奋作用,达 到动员机体活动能力的效果;课后训练,特别是大强度训练之后训练可达到逐步放松肌 肉,平缓、调节机体活动的效果,是一举多得的训练补充手段。

刀术,是武术套路运动短兵器的一种,是现代武术套路竞技的主要内容之一。它的风 格特点是勇猛剽悍,快速有力,劈砍威猛,缠绕紧密,身活步疾,节奏明快。

(―)刀术的技术分析

劈砍缠裹、刃背分明、刀法清晰、配手和谐,这是刀术运动方法的特点和要求。刀的 形制是刀背厚钝,刀刃轻利,刃、背的用法各不相同。刀刃劈、砍、斩、扫,威猛有力,刀背贴 身近卫而不伤自身,因而大劈大砍,成为刀术的主要技术方法。刀背贴身缠绕,紧凑灵活, 成为刀术明显的技术特征。刃主攻,背主防,方法清晰分明,不容混淆。另外,刀尖锐利,扎 刺轻快有力,点击之法力注刀刃前段,刀背前段则长于崩挑等法。不握刀的左手空而不闲, 与右手刀的配合密切和谐,起着配合用力、协调平衡的作用。刀的体积虽小,而各处俱法, 准确使用刀的不同位置来表现不同的刀法,才能使刀法清晰,力点准确,动作合规中矩。

腰助刀势、手腕灵活、身活步疾、刚劲快猛,这是刀术在劲力和身法、步法方面的特 点和要求。刀法以大劈大砍为主,动作幅度大而迅猛力刚,充分运用胸腰的屈伸拧扭,使全 身之力达于刀刃,是实现劲力要求的关键。如做左侧劈刀,先展胸长腰并向右拧转,右臂上 伸,以加长运动距离,然后胸腰回拧、屈收,带动手臂挥刀下劈。力发于腰,缠肩经臂到手, 直至刀刃。由于是以腰背大肌群发力带动臂部小肌群,参与工作的肌群多而作用时间长, 因而力足势猛。胸腰的屈伸拧扭,加上手腕的灵活,能使刀法动作既刚猛有力,又快速敏 捷。如缠头刀,右手握刀上举时,舒胸立腰,使肢体伸展,肌肉拉长。突然合胸沉腰,两臂合 拢,刀迅疾向左横砍,并边挥刀边旋臂转腕,贴近左臂时快速活把上提,缠绕过头。胸腰的 突然合收,能使右臂下摆产生加速度,右腕放松,拇指与食指以环状紧扣刀柄,使刀的惯性 得到充分利用,整个动作便快速敏捷、浑然一体了。还有,刀术中经常使用的剪腕花、撩腕 花、崩、点等刀法,手腕灵活同样是其连贯圆活、迅疾有力的保证。刀术属于以劈砍为主的 短兵器,敏捷的远跃高跳能力和快疾灵活的步法身法,使其能够充分发挥刀刃薄利、刀背 厚重的特长,显现出刚猛快疾、贴身近战、以短制长的刀术威力。.

刀法密集、灵活多变、节奏明快、勇猛剽悍,这是刀术在演练节奏、风格方面的特点 和要求。刀属单手持握的短兵轻械。刀法丰富多变,能够充分发挥刀尖、刀刃、刀背、刀把的 作用,使刀术在实践中逢重寻虚、遇轻击实,变化莫测,在演练中劈、砍、撩、挂、截、斩、扫、 抹,方法密集,动作连贯,给人以目不暇接、眼花缭乱之感。加之各种刀法多以旋翻转折、窜 蹦跳跃动作相配合,更使刀术呈现出高低参差、纵横交织、快速有力、刚柔相兼、勇猛剽悍 的演练风格和节奏特点。这不仅要求有高度发展的技术熟练性和合理、顺遂的套路编排, 而且对力量、速度、耐力等运动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刀术的技术训练

刀术运动的技术训练分为基本技术训练、组合技术训练、套路技术训练三部分

基本技术训练:

劈、砍、撩、挂练习。劈刀、砍刀、撩刀、挂刀均属于以肩为轴的直臂纵向运动的刀 法,运动轨迹是圆弧或立圆,均要求以腰带臂,力从腰发。

劈刀、砍刀均指由上向下的猛击。基本劈法有正劈、斜劈、侧劈、抡劈,基本要求是快速 勇猛,力达刀刃前段。要领是引臂上伸,立腰并向引申方向拧转,下劈时臂与刀成一直线, 腰部回拧屈收带动臂部,使械身与臂一齐直线下劈。腰的拧转屈收并以腰发力,达于刀刃, 是劈刀快猛的关键。

撩刀是沿体侧由下向前上掀起的刀法。撩刀有正撩和反撩。基本要求是贴身立圆,身 械相合,力达刀刃前部。要领是步法与撩刀紧密相合,齐动齐停,腰身要随撩刀而拧转和探 伸。

挂刀是刀尖由前向上、向后或由前向下、向后立圆穿绕的刀法。挂法有上挂、下挂和抡 挂。基本要求是刀口纵向,立圆贴身,快速有力,达于刀背前段。要领是直臂前伸,握紧刀 把,拧腰合胯,力从脊发。

劈、砍、撩、挂刀练习,以单个动作的重复练习为主要方法,练习中要加强肩关节的柔 韧、灵活和臂力、腕力。

斩、扫、抹刀练习。斩刀、扫刀均属于械身横平、横向平摆的技法,运动中要求以腰 带肩,以肩带臂,刀走平圆,力达刀刃。

斩刀是平行横砍的刀法。要求动作迅猛,发力刚劲。要领是腰部快速拧转,带动肩臂, 紧握刀把,手腕加力,快动急停。可反复练习斩刀,也可做裹脑刀接斩刀练习。

扫刀是蹲身平行横砍的刀法,幅度一般较大。要求动作迅疾、轻快、力达刀刃前段。要 领是旋腰转体,臂随身转,刀平身稳。可反复练习半蹲的左右旋转扫刀。

抹刀是平行横摆的刀法。要求'刀速均匀柔和,力达刀刃前部。通常还要求以腰身的匀 速拧转配合刀法,要体现外柔内韧、意识贯注的特点。练习中要加强腰身的拧转幅度和刀 动身随的协调配合。

缠头裹脑练习。缠头裹脑刀,是上提刀柄,使刀背沿肩背绕头转圈的刀法。要领是 缠头时刀向左横砍要快,沉腰左拧,借惯性迅速上提至肩;裹脑时腰部右转带动臂膀,刀加 速平分、快速上提。绕肩背过头时握把要松活,腕、肘、肩转动要灵活、协调。练习缠头裹脑 可将缠头刀和裹脑刀连接起来练习,即缠头刀后做左拦腰藏刀,接做裹脑刀后向右平分 刀,以掌握动作的正确方法为目的。练习中要着重强调胸腰的展合拧转与刀法的配合,握 把的松活与紧张的快速转换。图片2

点、崩、腕花练习。点刀、崩刀和腕花刀,都是以腕部活动为主的刀法。点刀、崩刀要求腕部突然由松到紧,短促发力攻击,力达刃尖;腕花刀则是以腕为轴,使刀立刃快速立圆 绕圈。

点刀、崩刀练习中要强调手腕的快速发力,要有寸劲。注意加强腕部爆发力和控制力 的锻炼。

腕花分为剪腕花和撩腕花两种。要领是手把松握,刀过垂直线即发劲加速,腰身下合左拧以配合剪腕花,上提右转以配合撩腕花。练习中着重加强手腕的灵活性。

点刀、崩刀和腕花刀,还常常组合在一起进行练习,即左右剪腕花接点刀,右撩腕花接 崩刀,以提高腕部衔接转换的能力。

组合技术训练:组合技术训练,是在基本技术训练的基础上,将基本动作与某些典 型动作串连起来进行的训练,以掌握和提高动作与动作之间衔接转换的技法,加强动作的 连贯性。下面是包含有5种常用刀法的组合动作,供训练中选用。

抡劈组合:侧身站立上举刀预备——左抡劈刀——右抡劈刀——分左手左腿后摆 ——盖左步左侧点刀翻腰——退右步右抡劈刀——退左步右抡劈刀——左转身分手斜上扎刀。

本组合主要目的是加强抡劈刀练习,提高速度、劲力和连贯性,以及抡劈刀与步法、身法的协调配合能力。练习中要强调立抡成圆,动作开展,以腰发力,迅猛连贯。

缠裹组合:右侧纵向握刀预备——缠头刀左弓步拦腰藏刀——裹脑刀右侧平分 刀——缠头刀左转体一周左弓步拦腰藏刀——裹脑刀右仆步分手下截刀。

本组合主要目的是加强缠绕刀法的练习,提高缠头裹脑的快速流畅,以及在转动中刀法与步法的协调配合。练习中要强调把松腕活,贴身缠绕,腰活步疾,步到刀到。

斩云组合:右侧纵向握刀预备——裹脑刀接左插步右侧斩刀——向左单腿旋转云 刀——扣右腿半蹲胸前横向裹提刀——右弓步分手扎刀。

本组合主要目的是提高旋转云刀的刀法熟练性、平衡能力和动作速度、扎刀的劲力, 增强上下配合、动迅静定的能力。练习中要强调旋转云刀至裹提刀过程中胸腰仰俯、展收 的快速变化,充分体现腰的主宰作用,以及弓步扎刀的快速、完整和稳健。

腕花点崩组合:站立右侧上举刀——左右剪腕花弓步前点刀——右撩腕花收右脚丁步崩刀——上右步弓步前点刀。

本组合主要目的是增强腕部力量和灵活性,提高腕花的速度和点崩的劲力。练习中要强调握把松灵,以腰配合发力,步法的收放要灵活敏捷。

撩按组合:右侧纵平持刀站立预备——提左膝俯身抄膝缠头刀——上右步击步右 撩刀——上左步击步左撩刀——退两步仰身云刀——裹脑刀左虚步左侧按刀。

本组合主要目的是加强撩刀练习,提高步法速度和身械协调性。练习中要强调步法快 捷,腰臂伸展。从仰身云刀到按刀要重点表现身法的仰俯折叠。

套路技术训练:

重点组合练习。组合练习是套路技术训练的常用方法。在刀术训练中要把那些刀法密集、动作连贯、突出表现刀法的攻防特点、劲力特点、节奏特点的组合作为重点。如连 续的抡劈撩挂动作、快速的缠绕旋转动作、刚柔相济的抹带斩扎动作,还有那些结合刀法 的翻腾跳跃动作。练习中强调刀法要路线清晰、刃背分明、力点准确,劲力要刚猛迅疾、刚 中带柔,节奏要对比强烈、动迅静定。对动作要精雕细刻,即使是一个细小的刀法、步法和 身法,也要力求动作质量达到上乘。练习方法以重复训练为主。

分段练习。分段练习可以按自然段落进行,也可根据节奏安排、套路气氛的构想来划分段落进行。练习可以一段或两三段为单位进行,以提高组合动作之间的衔接连贯。成 段练习的动作质量、段落的节奏安排和武术意识的表达为目的的分段练习,以重复训练法 为主。以提高动作速度和速度耐力等运动能力为目的的分段练习,以间歇训练法为主。分 段练习一般是在精力充沛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要特别强调动作的完成质量,把在单个 动作和组合动作练习中获得的技能和体能在分段练习中加以检验并进一步提高。

整套练习°整套练习是在单个动作、组合动作和分段练习基础上进行的,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出色发挥已获技能的身体能力和层次分明、一气呵成地练完全套的能力。由于刀 术套路一般勇猛刚劲,远跃高跳,运动量大而消耗能量多,故平时训练中整套练习较少,只 是在赛前训练中才增加练习,但一般也控制在2 ~4次。整套练习中突出强调的是从动作 质量、节奏处理、意识表达到运动风格的完整性,因此练习中要保证套路不间断地一气呵 成,即使中途出现个别失误也不中止练习。运动员进场和退场的精神气质,也应与整套动 作保持一致。

枪术,是武术套路运动中长器械项目的一种,在竞赛中常与棍术并列,为运动员所选 练,但枪术和棍术在技法特点和演练风格方面却有不同的特点。

枪称长兵之王,利在尖,贵在长,在格斗中具有“一寸长一寸强”的优点,不但利于直扎 远取,远距离伤敌,在防守上亦可拒敌于枪尖之外,使对方难以近身,因而形成了枪术以直 扎、拦、拿、大封大劈为特长的主要攻防技法内容。

当对方有机可乘,避开枪之锋芒而采取近身作战时,则又因枪之长而转动不灵,造成 了不利的一面,又促使枪术产生了往来穿梭、枪中夹棍、长兵短用的各种技法,以补其短和 不利的一面。

这些都是由于枪的形制特征所决定的。因而形成了枪术独具特色的技法特点和套路 演练风格。

(一)枪术的技法特点

持枪四平,三尖相照:由于枪长,所以必须两手持握使用。持枪四平,三尖相照,是持 枪特有的基本姿势和技法要领。

持枪四平是指前手持枪身中段,后手握把根靠腰,下蹲成马步(或半马步)的这一基本 持枪姿势,要求做到头顶平、肩平、足平、枪平的技法要领。顶平则头正、颈直、精神提起,肩 平则沉肩、坠肘、身正势稳,脚平则两脚踏地实而不虚,枪平则照应上下左右、有利于出枪 快而有力。

三尖相照是指持枪时强调要求中照枪尖,上照鼻尖,下照前脚尖,三尖要保持在一个 直线方向上,侧身直对前方,不但缩小了受敌面而且枪尖护住前方,可拒敌于枪尖之外,更 重要的作用是为了保证出枪攻出时子午不偏,目标准确。

持枪四平,三尖相照,形成了一个立身中正,脚下稳固,人枪合一,灵活应变的整体姿 势,有利于攻也有利于守,此姿势又称为中平枪。吴殳《手臂录》中认为:“以中平枪为枪中 王,为诸艺皆从此出也”,戚继光在《纪效新书-长兵短用说篇》中也认为:“中平枪法,为六 合枪之主,作二十四势之元,妙变无穷。”可见此姿势堪称枪法之母。在枪术演练过程中,枪 法动作转换之间要随时保持这个基本的持枪姿势。

持枪稳活,前管后锁:持枪必须稳活,不稳容易脱把,不活则出枪变化不快。

前管后锁是指在枪术运动过程中,两手控制枪身的基本手法,握于枪身中段的前手要 像管一样握住枪杆,既能套住枪身又不使脱手,又能让枪杆在手中自由出入滑动,成为枪 的运动支点,控制枪的运动方向,随时能自如地调节握把的松紧度和控制枪的发力;后手 要像锁一样牢握枪把,推动枪身运动,前后手配合灵活地运转枪把,变化枪身前端的运动 方式及发力方式,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枪法,如扎、崩、劈、托、抽、拉、云、拨等等。

枪扎一线,圈不过斗:枪扎一条线,此为判定扎枪技术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直扎远 取是枪术的优势和特长,为枪术最主要的进攻技法。在扎枪时需沿枪身纵轴用力,使枪身 直线扎出,力达枪尖,发出寸劲,达到平直而快准的要求,不但扎得疾而且要收得快。

拦拿圈转乃是枪术最主要的防守技法。圈不过斗是指在做拦、拿、圈转枪法时要严格 以直径不过一斗的宽度(即一个身体的宽度,约30厘米)为限,这是为了保证防守的严密 性,不致因拦拿圈转过宽而使对方避开枪尖近身作战,失去长兵优势,转动不灵,以致受制 于人。所以枪才:一线,圈不过斗,是扎枪和拦拿圈绞类枪法的重要技术标准。

拦拿拧转,缠腰似锁(索):这是指在做拦、拿一类的枪法时,需前后手形成时间差拧 动枪身,并使枪杆紧靠腰部发力的这一特征。

由于枪长,做拦拿一类枪法时,以枪身前段发力,力臂短而重臂长,为了发力充足、持 枪稳牢,必须后手握把紧靠腰部,通过手、把、腰,连成一体,借助腰力,使全身之力能传达 于枪身前段,此为枪术发力的技法要领。

枪中夹棍,长兵短用:枪虽有一寸长一寸强之利,但要改变运动方向,变化招势,则 又有长一寸难一寸之不利。枪扎一点的攻击面很小,一旦对手避开进身,枪尖就无法发挥 作用,因而产生了以枪杆、枪把当棍使用的技法,和颠提倒把、穿缩如梭等灵活变招的长兵 短用技法,以弥补枪之短处。如格、架、摔、劈、绞、压、穿、缩,击把、戮把、劈把、颠提、抛接等, 要求对枪的重量、重心、长度、性能等掌握熟练,运用自如,在枪的不同部位均要能发出劲 力,表现出变化的各种攻防技法,这也是造成枪术演练有一定难度的地方。然而枪中夹棍、 长兵短用毕竟只是补短之法,在枪术的演练中还需以突出枪术的主要技法以长处为主,决 不能枪当棍练,或通篇颠、抛、倒把成了杂耍而喧宾夺主。

(二)枪术的演练风格

枪术的演练风格,是枪术套路演练过程中所呈现的运动形象特征。

在传统枪术的发展过程中,有兵枪、游枪、大枪、花枪之分。兵枪为作战军事实用的枪 术,多用于马战、车战、阵战,招法简单实用,仅以拦、拿、扎为主。游枪为游场比武之枪术,枪 法较兵枪富于变化,步法游走灵活,封劈拦拿,攻防对扎,是实用对抗性练习,花法较少。大 枪是以练习功力为主的枪术,突出以练习枪的基本技法和发展功力为中心,花法也较少。 花枪则是以“人前好看”“活便手足”为练习目的的一种枪术,其枪法内容丰富,变化较多, 并且重身法、步法,扬枪之长也注重补枪之短。-

以上各种枪术自然风格各异,这是由于它们的社会功能不同,练习目的不同而造成 的。但由于它们的形制基本特征是一致的,因而决定了它们的技法特征具有一定的共性, 比如拦、拿、扎枪演练风格方面也有一些共性。

枪术都以拦、拿、扎枪为主要技法,一则枪长,二则演练中缠绕滑移,灵活善变,有游龙 的形象特征,故称枪术的演练风格为“枪如游龙”,这体现了它的共性特征。

现代武术套路运动中枪术的风格比较接近花枪的风格,正是由于枪的实用性已消失, 而枪的体育性、观赏性、娱乐性上升为主要方面,所以在演练中注重创造完美的运动形象, 在技法当中除了突出拦拿扎枪等枪术主要技法外,在变招换把、长兵短用,以利达到贯勤 肢体、活动手足的一些枪术技法不断丰富、创新,使得现代枪术的演练更加“人前好看”。

总的来说,枪术的演练风格应以突出拦拿扎枪等枪术的主要技法为主,才不失枪的本 来面目。整套演练应该做到身枪合一、游活连贯、变化多端,使“枪如游龙”的形象更加生 动,更加突出。

枪术的技术训练

枪术技术的学习掌握与完善过程,都是枪术技术训练过程。枪术技术训练分为基本技 术训练、组合技术训练和套路演练技术训练三个部分。

枪术基本技术训练:枪术技法按其特点和用力规律分类进行训练,是缩短掌握枪 术技法、加速枪术技术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现就不同技法按用力规律分类分析如下。

拦、拿、圈、绞类:拦、拿、圈、绞类是枪术主要的技法内容,在枪术套路运动中占有 较大的比例,要求身械协调能力较高。此类枪法是以后手为力点,以枪身靠腰或前手作支 点,使枪尖划弧、划圆运动,或使枪身前段发出刚劲崩弹之劲,或使枪身前段发出柔韧缠绵 之力,以枪身做杠杆运动为特征。

练习此类枪法必须枪随身动,两手协调配合,掌握好杠杆运动的中心点,这是此类枪 法的共性。但枪在练习中,这个支点并非固定的,在运动过程中滚动游移不断地变化着,全 凭两手及身腰的协调配合来控制。

如做拦、拿枪时,枪身是横卧于腰间,枪杆上下滚动,腰随拦拿在左右转动,相互运动 的结果使得枪身靠腰的支点是处在滚动游移的活动过程中。在反复练习过程中必须细心 体会这种协调配合的关系。

又如做圈、绞枪法时,为了表现出大小不同的圈和表现枪身上的不同用力部位,经两 手配合,使枪身杠杆运动的中心点并不表现在前手支点上,而可使其表现在前后手之间, 或枪身前段的某一点上,使枪表现出缠绵柔和的劲力,体现出枪如游龙的形象。

练习此类枪法,必须先多做放松柔和的练习,细心体会后再逐步用力练习,寻找方法、 手法与枪身运动的协调统一关系。必要时可在枪尖前方设一横竿为目标,做划弧划圈练 习,从中体验身、腰、手与枪的配合,逐步达到自如的程度。

扎枪、穿枪类:此类枪法是以长著称,充分发挥枪之优势的进攻性枪法,以顺枪身纵轴方向运动发力为共同特征。要求用力必须与枪身纵轴一致,平直而快准。

练习时必须细心体会腿、腰、手的用力顺序,推、拉枪身用力的顺序必须连贯,方向一 致。扎枪时后手必须触及前手,发寸劲,前手如管后手似锁。做穿枪时,后手推送枪杆用力必须方向准确、果断及时,前手如管必须感觉敏锐,及时抓握枪身。

劈、点、崩、托类:此类枪法是以用枪身横轴向运动、骤然发力类的枪法,多以利用 两手运动的时间差、突然制动枪身的运动而发力为共同特征。

劈枪是以两手挥枪由上向下运动,以后手靠腰、前手突然制动枪身,而使枪身前段发出下劈的力量为特征,其劈击的高度、和方向位置可任意调节。

崩枪是以后手向后下抽拉枪身,前手如管为支点,使枪身前段向上运动,前手突然握枪制动,使枪身前段产生向前上方的崩弹力而完成的,其方位、高度也是可以任意调节的。

舞花类大幅度运动枪法:此类枪法是枪身做立圆、平圆、大幅度运动的枪法,如立 舞花、平舞花、云拨枪等。

此类枪法需身械协调,以身使枪,善于调动身腰之力,随着枪的运动惯性,借势加力为 共同特点。

训练中可用不同速度练习,熟知枪的运动惯性,找到借势加力的最佳时机,并可通过 强力加速以提高速度和力量,反复冲破平衡再建立新的平衡,通过练习使此类枪法既快又 顺。

抛接类脱把运动的枪法:此类枪法需掌握好枪的重心和抛接时的运动惯性,在抛 接中要求有精确的空间感和时间感,判断枪身脱手后的运动轨迹而准确地进行接握。属于 技巧性较强的枪法。

练习此类枪法需熟习枪的重量、重心、长度等特性,经常掂玩以增强手感。抛接枪之上 抛用力时必须放松手臂,善用身腰之力,以手的感知觉能力对用力的方向、时间、大小、快 慢进行有效的控制。枪脱手后凭借抛枪时用力的感受和视觉的判断而清楚枪的运动轨迹, 才能准确地接枪,这是练好此类枪法的关键。

以上五类枪法,基本包括了枪术的技术内容,而其中主要的、决定枪术特点的是前三 类枪法,也是相对较难掌握练好的枪法,在训练中按其特点和规律分类练习可以事半功 倍。

枪术组合技术训练:枪术组合的训练以掌握和提高枪术基本技法、发展能力、培养 枪术演练意识、为整套演练打好基础为目的任务。在训练中可按枪术基本技法的特点和劲 力规律归类进行,也可以在各种组合动作练习中,按一定的训练意图和不同的目的,分别 以不同的要求和技术处理方式进行训练,反复掌握技术动作,把提高竞技能力和形成个人 技术风格结合起来。

枪术套路演练技术训练:套路的演练技术是指运动员在完成整套演练中,合理有 效地发挥身体能力、充分表现攻防技能技巧、塑造整套演练完善运动形象的方法,使身体 能力与表现攻防技能达到统一与完善的手段。

 

浏览1,52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