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长拳主要技法特点
现代武术运动中的长拳是沿用了明代长拳的称谓,它是将在北方具有广泛基 础的查、华、炮、红、少林等拳种的动作素材和基本技法为基础创编而成的拳种套 路。动作特点是动作舒展大方,快速有力,节奏明显,并多起伏转折。在技击上讲 求长击速打,主动出击,以快制慢,以刚为主。技法特点主要包括:手要快捷,眼要 明锐;身法灵活,步要稳固;精神充沛,气宜沉;用力顺达,功宜纯;四击合法,以形 喻势。
一手要快捷,眼要明锐
长拳对手法的要求是“拳如流星”,动作也要快捷、迅速、有力。要做到这一点, 首先肩要松,臂要活。其次熟悉每一个动作的动作方法、运动轨迹,做到拳熟于心。
长拳对眼法的要求是“眼似电”,要明快、锐利、有神。眼法是表现动作意向和 传神的关键,在套路练习中要求“眼随手走,目随势注”,眼睛随动作的变化左顾右 盼、上瞻下视,做到势断劲不断,劲断意相连。
长拳对身法的要求好似“腰如蛇行”,柔軔、灵活、自如。首先腰要有一定的柔 韧性,柔则灵活,不柔则僵硬。其次腰部要有力量,只有具备了力量,腰在转折发力 时才有基础。做到这两点,才能体现出长拳“灵活有力、挺拔舒展”的风格特点。
步要稳固是指在长拳练习中要做到步型标准到位,步法灵活而又不失重心。 定势动作步型要做到不掀脚、不拔跟、不晃动,不受身体动作的影响。活势动作做 到转折有法,轻快活便,不失重心。步到拳到,上下协调。
三_神充沛,气宜沉
长拳对精神的要求是充沛、饱满、贯注。反映在拳势上则要求意念和神志要投 人到演练的意境中去,要有气吞山河的精神和勇武的意识,犹如上山打虎、如海擒 蚊之气势,精神饱满,气宇轩昂。
气宜沉是指练习长拳要求气要下沉于丹田。长拳呼吸讲究“提、托、聚、沉”四 法,根据不同动作方法选择不同呼吸方法,总体应遵循“气宜沉”的基本要求。这样 既能保持动作的稳定性,又能调整呼吸深度,减少肌肉乳酸的堆积。
四用力顺达,功宜纯
长拳对劲力的要求是“用力顺达”,首先应清楚每一个动作发力的启动点在什 么部位,启动点大致有三种:力从根生,脚的蹬地发力;力从腰生,腰的转折发力;力 从肩、胯生,根节的短劲。其次应掌握力走的顺序,也就是力的传导顺序。三是明 白力的发放点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明三节、懂六合”,劲力清晰,不僵不滞。
功宜纯是指长拳技术要“炉火纯青”,只有坚持习练,持之以恒,才能使技术和 能力都得到提高,使技艺不断升华,功夫与日倶增,达到艺术之殿堂。
五四击台法,以形喻势
“四击”指武术的踢、打、摔、拿四种技击方法。四击合法是指长拳的技术动作 要符合这四种技击法则,不能凭空捏造动作。若背离这些技击法则,就不能体现出 武术的攻防技击意义,从而失去长拳技击动作的攻防意识和实用价值。
以形喻势是指在长拳的长期演练的过程中,人们用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形态来 比喻长拳的十二种态势,俗称“十二型”。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雀;立如鸡, 站如松;转如轮,折如弓;轻如叶,重如铁;缓如鹰,快如风。
第二节初级长拳(第三路)套路
一动作名祢及顺序
预备动作预备式—2虚步亮掌>3并步对拳。
第一段:1左弓步冲拳—2弹腿冲拳—3马步冲拳—4右弓步冲拳—5弹腿冲 拳—6大跃步前穿—7弓步击掌—8马步架掌。
第二段虚步栽拳—2提膝亮掌—3仆步穿掌—4虚步挑掌—5马步击掌— 6叉步双摆掌—7弓步击掌—8转身踢腿马步盘肘。
第三段歇步抡砸拳—2仆步亮掌—3弓步劈拳—4换跳步弓步冲拳—5马 步冲拳—6弓步下冲拳—7叉步亮掌侧踹腿—8虚步挑掌。
第四段:1弓步顶肘—2转身左拍脚—3右拍脚—4腾空飞脚—5歇步下冲拳 —6仆步抡劈拳—7提膝挑掌—8提膝劈掌弓步冲拳。
收势动作:1虚步亮掌—2并步对拳—3收势。
(―)预备动作:1预备式—2虚步亮掌—3并步对拳
1.预备式
动作过程:并步站立,双脚并拢,双手垂于身体两侧,目平视。如图5-2-1。 动作要点:头正颈直,挺胸、收腹、塌腰。

0 5-2-1

2.虚步亮掌
动作过程:右脚向右后方撤步成左弓步,右掌掌心向上由右侧向前上方划弧, 左掌屈肘掌心向上提至腰间(图5-2-2)。屈右腿,重心后移,左掌经胸前向右手 臂上穿出,同时屈右肘,右掌收回腰间(图5-2-3)。上动不停,重心继续后移,成 左虚步;左手向左,向后下方划弧成勾手于体后;抽右手,向后,向前上方划弧,抖腕 成亮掌姿势。目视左方(图5-2-4)。
动作要点:三动作连贯完成,重心移动明显。
3.并步对拳
动作过程:上起重心,右腿蹬直,左腿提膝内扣,上肢动作不变(图5 - 2-5)。 左腿前落步,左臂屈肘勾手变掌前插,右臂外旋前落,双掌同高于体前上方(图5 - 2-6)。上右步,两臂下垂后摆(图5-2-7)。左脚并右脚并步,双掌变拳下按,拳 心向下于小腹前。目左视(图5-2-8)。
动作要点:并步后挺胸、塌腰,动作协调一致。
(二)第一段 拳
1.弓步冲拳
动作过程:左脚向左上步成左弓步,左臂外旋格挡后收于腰间,拳心向上;右拳 提至腰间后手臂内旋立拳向前冲出,力达拳面。目视前方。如图5-2-9。
动作要点:弓步后腿蹬直,脚跟不离地,冲拳拧腰顺肩。
图片114

图片115

图片116

图片117

图片118

图片119

图片120

图片121

图片122
图 5-2-9
2.弹腿冲拳
动作过程:重心前移,右腿提膝弹腿,右拳回收于腰间,左臂内旋立拳冲出,力 达拳面。目视前方。如图5-2-10。
动作要点:拳从腰出,转胯拧腰,用力顺达。
3.马步冲拳
动作过程:接上动,右脚落步内扣,上体左拧转,下蹲成马步;左拳收至腰间,右 拳从腰间向前冲出。目视右拳。如图5-2-11。
动作要点:马步内扣,大腿水平,膝不过脚,挺胸,塌腰。
4.右弓步冲拳
动作过程:接上动,蹬左腿,身体右拧转,成右弓步;右手向外格挡后收于腰间, 左拳从腰间向前冲出,目视左拳。如图5-2-12。
5.弹腿冲拳
动作过程:重心前移,左腿提膝弹腿,左拳回收于腰间,右臂内旋立拳冲出,力
达拳面,目视前方。如图5-2-13。
动作要点:拳从腰出,转胯拧腰,用力顺达。
图5-2-13 图5-2-14 图5-2-15
6.大跃步前穿
动作过程:接上动,扣左膝重心前移,收右拳变掌按于左小腿前方,左拳打开变 勾于体后。随后,左脚向前落步,膝微屈;双手准备向前、向上划弧(图5-2-14)。 上动不停,右脚蹬地前摆至左膝前方扣膝,左脚蹬地起跳,起跳后屈膝于臀后;双手 变掌向前、向上划弧,右掌于体后平举,左掌头顶上方上托。背弓打开,目视后方 (图5-2-15)。腾空后,双脚同时落地,右脚全蹲于后,左脚前铲出成仆步姿势; 右掌变拳拳心向上收于体侧,左掌下按于右拳上方。目视前下方(图5-2-16)。 动作要点:背弓拉开,空中姿势手臂伸直,仆步压紧,脚步不上掀。
7.弓步击掌
动作过程:右脚蹬地,重心前移成弓步姿势,左掌掌心朝前向后划平弧搂手后变
勾;右拳变掌立掌从腰间推出,成搂手弓步推掌姿势。目视前方。如图5-2-17。
图5-2 — 16 图5-2-17
动作要点:身体前移迅速,上体正直,立腰,坐腕。
8.马步架掌
动作过程:接上动,左手回收变掌,掌心向上经右手臂上方向前穿掌;同时,重 心后移身体右拧转成马步,左掌穿后抖腕上架于头顶,右掌立掌于左胸前。目右平 视。如图5-2-18。
动作要点:马步同前,抖腕摆头协调一致。
图 5-2-18
(三)第二段 ••秦
1.虚步栽拳
动作过程:接上动,右脚蹬地提膝,左脚伸直支撑,身体向右后转体180°;右掌
由左胸前向下经右膝外侧砍掌划弧后成勾手,左手臂随身体转动并外旋掌心向右 (图5-2-19)。上动不停,右脚落地,重心下降成左虚步;同时右勾手鞭拳,屈肘 内旋上架于头右上方,拳心向前,左掌变拳下落于左膝上,拳心向外。目视左方(图
2-20),
2.提膝穿掌
动作过程:接上动,起重心提左膝,左拳变掌经体前向后上方划弧至远端后回 抹,右拳向后划弧收至腰间后变掌,从左掌向后上方穿掌,左插掌动作。目随右手。 如图 5-2-21。
动作要领:回收时身体团紧,达三合要求。
3.仆步穿掌
动作过程:接上动,右脚全蹲,左脚向左后方铲出成左仆步,右手不动,左手向 前下方穿掌,目随左掌。如图5-2-22。
4.虚步挑掌
动作过程:接上动,蹬右腿成左弓步;右掌稍下降,左掌前移上挑(图5 - 2-23)。上动不停,上右步身体左转180°,降重心成右虚步,右掌经下向前划弧,做 挑掌动作;左掌向上向后划弧成立掌姿势。目视右掌(图5-2-24)。
动作要点:上步快,虚步稳。
5.马步击掌
动作过程:接上动,重心前移,上左步身体左转180°成马步;右掌外旋拧转掳手回 拉至腰间,左掌变拳收于腰间后变掌立掌向左侧推击。目视左掌。如图5-2-25。 动作要点:拧腰转跨发力,掳手拧转。
6.叉步双摆掌
动作过程:起重心先右移,右拳变掌,双掌同时向下向右侧划弧;右脚插步,双手 继续向上下左侧划弧做双摆动作,立掌于身体左侧。眼随手走。如图5-2-26。
动作要点:双手摆立圆,叉步压臀,两腿夹紧。
图 5-2-23 图 5-2-24
图片123

图片124

图片125

图片126

图片127

图片128

图片129

图片130

图片131
7.弓步击掌
动作过程:两腿不动,左掌收至腰间,右掌向上向右划弧,掌心向下(图5 - 2-27)。上动不停,左腿后撤一步成右弓步;右掌向下向后划弧成勾手,勾顶向下,
左掌由腰间向前推出。整动眼随手走,后目视左掌。如图5-2-28。 动作要点:弓步同前,立腰,推掌顺肩。
图 5-2-27 图 5-2-28
8.转身踢腿马步盘肘
动作过程:两脚以前脚掌为轴向左后转体180°(图5-2-29)。在转体的同 时,左臂向上向前划圆至头顶上方成亮掌姿势,掌心向上;与左臂同时,右臂向上向 前向下划圆至体侧成勾手,勾顶向下;同右腿正踢腿(图5 - 2 - 30)。右脚向前落 地内扣,右手不动,左手掌心向下收于胸前,目视左掌(图5-2-31);上动不停,身 体向左拧转,下蹲成马步,右手屈肘盘肘于胸前,左掌变拳收于腰间。目视前方(图 5-2-32)。
动作要点:两臂抡一周,正踢至额头,动作连贯一致。
图 5-2-31 图 5-2-32
(四)第三段
1.歇步抡砸拳
动作过程:接上动,起重心,右脚脚尖外摆,双臂打开,右手由左经体前向上向 左抡臂,左臂向左随右臂抡起(图5-2-33)。上动不停,转体右180°,手继续经体 后向下向右后抡臂,左手由上向下抡砸拳;同时身体下蹲,成歇步动作。目视左拳
(图 5 - 2 - 34)。
动作要点:抡砸时身体扭紧,右脚外撇,送肩塌腰。
图 5-2-33 图 5-2-34
2.仆步亮掌
动作过程:由歇步抡砸拳开始,左脚抽出向前上一步扣脚蹬直,右腿半蹲成右 弓步,上体微右转;左拳回收于腰间,右拳变掌向下经胸前向右横击掌,目视右掌
(图5-2-35)。上动不停,提右膝后侧撤步,落步屈膝成仆步;左拳变掌从右臂上 穿掌后向身后划弧变勾于身后,勾顶向下;右掌向后划弧,向上抖腕,成仆步亮掌姿 势。目视前下方(图5-2-36)。
动作要点:仆步脚内扣,挺胸,塌腰。
图 5-2-35 图 5-2-36
3.弓步劈拳
动作过程:接上动,右腿蹬地立起,左脚回收向右前侧划内弧落地,重心随左脚 前移;右掌变拳收于腰间,左勾变掌向内掳手于体前(图5-2-37)。动作不停,上 右步成右弓步,右拳向后打开,由体侧向前上方做抡劈拳,拳心向上,左掌外旋扶于 右前臂内侧。目视右拳(图5-2-38)。
动作要点:左右上步呈弧形。
4.换跳步弓步冲拳
动作过程:接上动,重心后移,收右腿半步。右拳变掌内旋以掌背向下划弧挂 至右膝内侧;左掌背贴靠右肘外侧,掌指向前,目视右掌(图5-2-39)。右腿自然 上抬,上体稍左转;右掌挂至体左侧,左掌伸向右腋下,目随右掌转视(图5 - 2 - 40)。右脚震脚,左脚急速离地抬起,右手由左向上向前掳手后变拳收于腰间;左掌 伸直向下、向上、向前屈肘下按,掌心向下,体右转,目视左掌(图5-2-41)。动作 不停,左脚向前上步,右脚蹬直成左弓步;右拳前冲,左掌收于腋下,掌背贴紧腋窝。 目视右拳(图5-2-42)。
动作要点:跳换步动作协调、连贯,震脚时腿要弯曲,眼随手走。
图 5-2-39 图 5-2-40 图 5-2-41
5.马步冲拳
动作过程:接上动,上体右转90°,重心后移至两腿中间,成马步动作;收右拳
至腰间,左掌变拳从腰间立拳向左侧冲出。目视左拳(图5-2-43)。 动作要点:蹬地拧转,力要顺达。
6.弓步下冲拳
动作过程:接上动,右腿蹬直,上体左转,成左弓步;左拳变掌向下经体前向上 架挡,掌心向上,右拳从腰间向右斜下方冲出。目视右拳(图5-2-44)。
动作要点:架挡肘微屈呈弧形。
图 5-2-44
7.叉步亮掌侧踹腿
动作过程:接上动,上体微右转,右拳变掌,左掌向下,双肘微屈,双掌交叉成十 字收于胸前。上动不停,右脚向左腿后插步,脚掌撑地,身体扭紧;右掌由体前向后 向上划弧,抖腕亮掌;左掌向下向左侧划弧成勾手,勾顶向下(图5_2-45)。上动 不停,上体保持动作不变,左腿侧踹。目视出腿方向(图5-2-46)。
动作要点:插步时身体扭紧,压臀。
8.虚步挑掌
动作过程:接上动,落左脚,上右脚,身体左转180%下蹲成右虚步姿势。上步 的同时右掌随右脚向下向前划弧,变拳成挑拳姿势,拳眼斜向上;左手向上向后划 弧,变拳收于腰间。如图5-2-47。
动作要点:虚步注意规格,左大腿保持水平,右脚虚扣,上体正直。
图 5-2-47
(五)第四段 ••籲
1.弓步顶肘
动作过程:重心上升,右脚踏实,右臂内旋向下,直臂划弧以拳背下挂至右膝内 侧,左拳不变,目视前下方(图5-2-48)。左脚起跳,右腿屈膝上抬,左拳变掌,右 拳不变,两臂向前向上划弧摆起,两臂至头顶上方,眼随手走(图5-2-49)。右脚先落地,屈膝,左脚向前落地后屈膝,同时两臂向右向下屈肘收于右胸前,右拳变 掌,左掌变拳,右掌心贴近左拳面(图5-2-50)。左腿上步,屈膝成弓步,右掌推 左拳向左顶肘,高与肩平,目视前方(图5-2-51)。
动作要点:整个动作过程眼随手走,跳起时身体团紧,摆头迅速。
图 5-2-50 图 5-2-51
2.转身左拍脚
动作过程:接上动,以两脚掌为轴向右后转体180%右臂向上、向右、向下划弧 抡摆,同时左拳变掌随右臂抡摆(图5-2-52)。左腿直摆,以右掌拍击左脚脚面 做前拍脚动作,左掌变拳收于腰间(图5-2-53)。
动作要点:左脚脚面绷直,拍击有力响亮。
3.右拍脚
动作过程:接上动,左脚前落地,右腿直摆,左拳变掌由后向上向前划弧,右拳 收至腰间(图5-2-54)。右腿直摆至额前,左掌划弧至额前,以左掌拍击右脚脚 面(图 5-2-55)。
动作要点:动作要点与左拍脚相同。
图 5-2 — 54 图 5-2 — 55
图片132

图片133

图片134

图片135

图片136

图片137

图片138

图片139

图片140
4.腾空飞脚
动作过程:接上动,右脚前落地蹬地起跳,左脚提膝摆动内扣收至胸前;左掌向 上划弧,右拳变掌和向前向上划弧(图5-2-56)。右脚直摆至体前,高不低于肩, 脚面绷直;双手至头顶上方,用右掌背击左掌心,击响后左掌向体后上举,右掌拍击 右脚面。目视前方(图5-2-57)。
动作要点:绷脚、扣膝,击响脚面不低于肩。
5.歇步下冲拳
动作过程:接上动,左、右脚先后相继落地,右脚在前,左脚在后,左掌变拳收至 腰间(图5-2-58)。动作不停,身体右转90°,屈膝下蹲成歇步动作;右掌变拳收 至腰间,左拳从腰间向前下方冲出。目视左拳(图5-2-59)。
动作要领:身体充分扭紧,塌腰、顺肩。
图 5-2-58 图 5-2-59
6.仆步抡劈拳
动作过程:接上动,站起,右臂向后伸直,左臂向上摆起(图5-2-60)。以右 脚脚掌为轴,左膝提起,身体左转270°;左拳由前向后下划立圆,右拳由后向后向 前上划立圆(图5-2-61)。左腿向后撤一大步,屈膝全蹲成右仆步姿势;右拳由 上向下抡劈,拳眼向上。目视右拳(图5-2-62)。
图 5-2-62
动作要点:手走立圆,仆步脚内扣。
7.提膝挑掌
动作过程:接上动,蹬左腿,重心前移成右弓步;两拳变掌呈立掌,右掌由下向 上抡摆掌心向左,左掌稍下落掌心向右(图5-2-63)。左右臂垂直由前向后各划 立圆一周,右臂伸直于头顶,掌心向左;左臂伸直于身后成勾手,勾顶向下,同时提 右膝于腹前(图5-2-64)。目视前方。
动作要点:提膝内扣,手走立圆。
图 5-2-63 图 5-2-64
图片141

图片142

图片143

图片144

图片145

图片146

图片147

图片148

图片1498.提膝劈掌弓步冲拳
动作过程:下肢不动,右掌掌心向左立掌下劈,左勾变掌掌心向右收于右胸前, 目视右掌(图5-2-65)。右脚向右后落步成右弓步姿势,右掌向外侧掳手回拉变 拳收于腰间,左掌变拳从腰间向左侧前方冲出,成弓步横冲拳姿势。目视左拳(图
5-2-66)。
图片150

图片151

图片152

图片153

图片154

图片155

图片156

图片157

图片158
动作要点:掳手旋腕,回拉用力。
(六)收势动作
1.虚步亮掌
动作过程:右脚提膝扣于左膝后,两拳变掌,两臂右上左下屈肘交叉于体左前; 目视右掌(图5-2-67)。右脚向后落步,成半蹲姿势,上体稍右转;同时亮掌面自 己顺时针划圆,成左手在上掌心向下,右掌在下掌心向上,于体前交叉姿势(图5- 2-68)。重心下降成左虚步姿势,抽右手向后向上抖腕亮掌,左手向侧向后横摆成 勾手,勾顶向下。目视左方(图5-2-69)。
动作要点:虚步规格同上,抖腕摆头一致。
2.并步对拳
动作过程:左腿后撤一步,左勾变掌,亮掌从腰间向前穿出伸直,与肩同宽,掌 心向上(图5-2-70)。右腿后撤一步,同时两臂分别向体后下摆(图5-2-71)。 左脚后退半步并右脚;两臂由后向上经胸前下按,同时亮掌变拳,停于腹前,拳心向 下,拳面相对。目视左方(图5-2-72)。
动作要点:下按用力,并步摆头一致。
图 5-2-70 图 5-2-71 图 5-2-72
图片159

图片160

图片161

图片162

图片163
3.收势
动作过程:两臂自然下垂。目视前方。如图5-2-73。
图 5-2-73
思考题
1.长拳的主要技法特点有哪些?
2.什么是长拳的四击?
3.什么是长拳的八法?
4.什么是长拳的十二型?
5.长拳的呼吸方法主要有哪些?
太极拳技法分析
太极拳是武术的主要拳种,为河南温县陈家沟陈王廷所创。目前主要有陈、 杨、武、吴、孙五大流派。主要动作特点是轻松自然,刚柔相济,连绵不断;讲究呼吸 与动作的协调配合。
太极拳是武术的主要拳种。“太极”一词属于传统哲学范畴,含有至高、至极、 绝对、唯一之意,出自《周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拳早期曾被称为“长 拳”、“绵拳”、“十三式”、“软手”等,清乾隆年间,山西人王宗岳著《太极拳论》,始称 太极拳。关于太极拳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据武术史学家唐豪考证:太极拳为明末清 初河南温县陈家沟陈王廷所创。这也是目前学术界较统一的“陈王廷创拳”一说。
太极拳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演变出许多流派,有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 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编了简化太极拳、48式太极拳、42式太极拳等。太 极拳运用传统中医学经略学说,以连绵不断、轻松自然、刚柔相济的技术动作,以及 势势相随、行云流水的拳术风格越来越受到人民的喜爱。
第一节太极拳主要技法特点
一虛灵顶劲竖项
虚灵顶劲竖项是指练拳时保持头正颈直,颈项要端正竖起,保持自然放松。头 顶百会穴轻轻上提,保持身体姿势的平衡和中枢神经对器官机能的调节,做到不松 塌和不强硬。《太极拳十要》中记载:“顶劲者,头容正直,神贯于顶也。不可用力, 用力则项强,气血不能流通,须有虚灵自然之意。非有虚灵顶劲,则精神不能提起 也。”
二沉肩坠肘坐腕
沉肩是指放松两肩关节,使肩部肌肉和韧带放松,两肩向下沉坠。坠肘是指肘 尖向下,肘关节微微下垂。坐腕也称塌腕,指掌指向上手背侧屈腕关节伸展的动
作。通过这一技法可使手臂各经络顺畅相通,有利于气血运行。
含胸拔背实腹
含胸即肩锁关节放松,两肩略向前扣,胸部略内含。拔背是背部肌肉往下松 沉,两肩中间脊骨鼓起上提并略带往后上方拉起,两臂略为伸长。实腹指小腹充实 圆满的感觉,气沉丹田,内气鼓荡。含胸拔背实腹有利于腰背放松,同时也可疏通 经络,内实精神。
四蚣腰敛臀圆裆
松腰即腰部肌肉放松。腰是身体转动的关键部位,对动作变化、重心稳定等起 主要作用。腰部直竖松沉有利于尾闾中正,脊柱附注的軔带和肌肉得到放松。敛 臀是指在松腰的基础上使臀部稍稍内收,同时和含胸拔背同时起到相互作用,有利 于气沉丹田和腰背放松。圆裆即两跨撑开,两膝微扣,裆部放松,内实丹田。
心静怖蚣意注
太极拳在练习时要求心静意注。心如止水,全身放松,全神贯注于动作的演 练,用意念引导动作的变化和运行。在练习之前先人静,肢体放松,端正姿势,排除 杂念,达到无我之状态。在练习时精神集中于形,以意导体,意动形随,形神合一。 体松而非无力,太极拳练习是要去拙力为巧劲,积柔成刚。
势向连如抽丝
太极拳练习时要连贯不断,匀速进行,忌重心高低起伏,忽快忽慢。动作要求 绵绵不断,动作之间没有停顿和断续的迹象,整套练习下来要求式式贯穿,一气呵 成,势若春蚕抽丝一样。
轻沉虛实兼备
太极拳是一种轻灵、缓慢、沉稳的拳术。动作不急不躁,又稳又静;迈步像猫行 般轻起轻落,悄无声息。沉稳则要求太极拳动作不偏不倚,中正安适,重心沉稳,无 论是行进还是定势都要求动作既轻灵又沉稳。
太极拳技术要求开合虚实兼备。“开”是指伸、进、俯、落等动作;“合”是指屈、 退、仰、起等动作;“虚”是指意念不专注的地方、辅助用力、放松的身体部位以及 “合”的动作广实”是指意念专注的地方,主要是着力点和“开”的动作。太极拳把开 合、虚实这两组对立矛盾统一于每一个动作之中,使之“开中有合,合中有开;虚中 有实,实中有虚”,开合有度,虚实兼备。太极拳除了上述特点,还具备腹式呼吸、开吸合呼,沾连粘随,身备五弓等技法 特点和要求。
第二节太极拳基本动作与方法
一手型、手法
(-)鸭
太极拳手型主要包括拳、掌、勾三种。
1.拳
动作方法如长拳,但拳要握松,拳心空出(图6-2-1)。
2.掌
五指自然张开,掌心微收,虎口呈圆形(图6-2-2)。
3•勾
动作方法与长拳相同,但五指不用力,手指和手腕放松自然(图6-2-3)。
图 6-2-3
二步型
太极拳的基本步型与长拳步型动作规格相同,重心略高于长拳,练习者可根据 身体素质的强弱选择动作的高低。
三太級拳主要技法
太极拳手法和长拳手法动作方法相同,但须符合太极拳技法要求,而且太极拳 还具有特殊的手法和其他技击方法,它们是棚、捋、挤、按、採、洌、肘、靠。这八种方 法分“四正”、“四隅”,相对应的是八卦的八个方位。太极拳特殊身法主要是进、退、 顾、盼、定,相对应的是五行的五位图。它们统称为太极十三式,或八门五步。下面 重点讲解简化太极拳中主要涉及的“棚、捋、挤、按”四种手法和其他一些常用手法。
(-)棚
技击含义:棚是太极拳手法中将以手臂捧架对方的动作,其劲须基于腰腿劲, 加以意气。棚劲是其他太极拳劲法的基础,是向外膨胀的一种弹性劲。
动作过程:手臂呈弧形,前臂由下经体前向上、向外捧架对方动作,后臂于体侧 撑成弧形。目视前手(图6-2-4)。
动作要点:动作要有弹性,有张力。
(-)捋
技击含义:捋是顺对方来势,借力由内向外或由前向后牵引的力。在应用中, 一手沾对方手腕、一手沾对方肘臂向自身两旁斜线牵引。
动作过程:双手掌心斜相对,前手掌心向下,后掌掌心向上,随重心后移向后下 方回捋之势(图6-2-5)。
动作要点:重心后移,坐腿,松臀。
(三)挤
技击含义:挤是以小臂向前推排,逼迫对方失去重心或身体不得运转的动作。 动作过程:重心不断前移,前手手背向前,后手置于前手腕内侧,手臂呈弧形向
前推排(图6-2-6)。
动作要点:手臂撑圆,沉肩坠肘。
(四)按
技击含义:按时向前、向下推捺,捺压对方来力,使其向下而不能攻击到自己, 又能跟进进攻。
动作过程:双手掌心向前、向下按动作,因对方力下走,跟进击打(图6-2-7)。 动作要点:重心跟进,手走弧形。
(五)云手
动作过程:两脚左右开立比肩略宽,双膝微屈外撑;双手置于体侧前方,沉肩坠 肘,右掌心向前下方,左掌心向斜上(图6-2-8、图6-2-9)。左手向上经面前向 左、向下,经腹前再向右划立圆,右手随左手向下经腹前向左,经面前再向右划立 圆。头随面前手微转。眼随手走(图6-2-10、图6-2-11)。
动作要点:手不高过头,立圆时屈肘150°左右。
(六)倒卷肱
动作过程:两脚左右开立比肩略宽,双膝微屈外撑;双手置于体前呈怀抱琵琶 势,左手掌心向右在前,右手掌心向左于左肘内侧(图6 -2 - 12)。右手外旋回抽 至腰间打开向后侧方划弧,至水平时屈肘下坠回收,经耳侧掌心向下向前插掌(图 6-2-13、图6-2-14);同时左手外旋回抽做同样动作,双手体前掌心相对,左手 回拉,右掌前搓坐腕做推掌状。眼随手走(图6-2-15)。
动作要点:身体随抽手微转,眼随手走。
图 6-2-14 图 6-2-15
(七)扳拦锤
动作过程:两脚左右开立比肩略宽,双膝微屈外撑;双手体侧前方外撑,掌心向 前(图6-2-16)。上体微右转,右掌变拳内旋拳心朝向自己,向下经小腹向左侧; 同时左手向上经胸前向右侧划弧,双臂体前呈环抱式后,右手再向上经胸前翻转撇 出,左手掌心向下,按于右肘内侧,形成“扳”动作(图6-2-17)。上体微左转,拧 腰,右拳内旋再外旋向后回抽至腰间,拳心向上;左手向左侧平抽手,后向前上方划 弧,掌心向前下方,做“横拦挡”的动作(图6-2-18)。右手内旋立拳从腰间冲出, 左手向右侧划半弧回收至右胸前右臂内侧,做“出锤”动作(图6-2-19)。动作过 程眼随手走。扳拦锤动作在太极拳套路中往往结合步法进行。
动作要点:以腰为轴带动发力。
图 6-2-18 图 6-2-19
(八) 野马分鬃(左式)
动作过程:两脚左右开立比肩略宽,双膝微屈外撑;双手于体右前方抱球状,右 手掌心向下远撑在上,左手于右胯前掌心向上,两手掌心斜相对(图6 - 2 - 20)。 上体微左旋拧转,左手向前、向上划弧,停于身体中轴前方,高不过鼻尖,掌心朝向 自己;右手向下、向右侧划弧,于体右侧撑成弧状,掌心朝下。眼随左手走,后定势 目视前方(图6-2-21)。此动作可结合太极拳上步练习,作为单式练习或套路中 练习,上步成弓步做野马分鬃动作。
动作要点:双臂沉肩坠肘,呈圆形;分手动作匀速一致。
(九) 搂膝插掌(左式)
动作过程:两脚左右开立比肩略宽,双膝微屈外撑;身体微右转,双手置于右侧
后方,右手屈肘在上,掌心斜向上,左手屈肘在下,掌心斜向下于右肘关节内侧(图 6-2-22)。左手向前向左侧划平弧,掌心向下做搂手动作,停于左侧前下方;右手 屈肘上手于右耳后侧方,掌心向下经耳侧向前插掌,后坐腕前推于体前。目随右 手,定势后目视前方(图6 - 2 - 23)。此动作可结合上步成弓步动作称搂膝拗步
(图 6-2-24)。
动作要点:沉肩坠肘,以腰带动手臂动作,注意定势是含胸拔背等太极拳身法要求。
图 6-2-23 图 6-2-24
四腿法
(一)蹬腿(右式)
动作过程:双手胸前成十字交叉姿势,掌心朝向自己;左腿膝微屈支撑,提右膝
与右侧前方(图6-2-25)。双手内旋向上向两侧划弧,落至肩高;右腿与右侧前 方勾脚缓慢蹬出,力达脚跟。目视右脚(图6-2-26)。
动作要点:双手沉肩坠肘,呈弧形外撑,匀速。
图 6-2-25 图 6-2-26
(二)分腿
动作过程:双手胸前成十字交叉姿势,掌心朝向自己;左腿膝微屈支撑,提右膝 与右侧前方(图6-2-27)。双手内旋向上向两侧划弧,落至肩高;右腿绷脚向侧 前方缓慢伸直,力达脚面。目视右脚(图6-2-28)。
动作要点:双手沉肩坠肘,呈弧形外撑,匀速。

浏览8,55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