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方法:
(1)双手自然下垂,两脚与肩同宽,周身放松,全身的关节用意识一节一节的 放松(不要去感觉它怎么放松,只要一想即过)。以右势为例,转肩,肩部立圆,从 前向后旋转36下,旋转时,手始终下垂,用肩去旋转,主要是活动肩关节及周围 的软组织,有些人旋转后,手部有热涨之感,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使气血从肩到 手较为充盈,加速这一部位的血液循环。而后,于后向前旋转。要点与前相同, 也是36下。
(2)手向上抓住一个树枝或者抉住墙壁都可以,有肩周炎的人,他的手臂可 能伸直时有疼痛感,根据每个人受力的情况选择适当的角度,进行伸拉练习。伸 拉大概18次到36次即可。
(3)面向墙,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全身放松,右手手臂上抬扶于墙上,右手放 松,身体向右后方旋转,右手也同时放松向下旋转,向下甩,手指右后方与肩同 高,反复习练18至36次。
行功要义:
锻炼要适度,力量不可太猛,运用太极的劲力,动作要轻、松、缓、慢,不要操 之过急。手臂旋转要用柔荡之力,在运动当中去锻炼整个肩臂关节,不可使拙力 甩臂,否则,用拙力去甩手臂容易造成软组织损伤。
四、心脏太极养生功法
《黄帝内经》中说:“心为阳中之太阳。”心脏出现了某种症状的人,往往由于 心脏储备力低下,活动后就会心慌、气短,甚至引起心力衰竭。这常常使病人静 养,而越是长期静养,全身机能,尤其是心脏储备机能就更为低下,一旦越过这个 静养的适应范围,如活动量稍大、感染或情绪激动等,就很容易出现心衰。且不 说病人,即使健康的人,长期卧床静养心脏功能也会逐渐降低。遇到这种情况, 我们不得不说,中国的太极拳在治疗心脏问题,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运动辅助康复 运动。北京医学院运动医学研究所的研究发现,经常打太极拳对心血管系统也 有良好的影响。经常打太极拳的老人与一般正常的老人对照检查,给两组老人 进行了机能试验(在一分钟内,上下40厘米高的板凳15次)。结果证明,太极拳 组老人心血管功能较好,32名老人中除了一名不能完成定量负荷外,其余均能 完成,而且血压、脉搏的反应类型也都正常。相反,对照组老人,年龄越大能完成 定量负荷的人越少,出现机能试验不良反应类型(如梯形上升型及无力型反应) 的人越多。心电图检查也同样证明了这一点。心电图反应异常的,太极拳组仅 占28. 2%,而对照组的一般老人则占41. 3% (以上数据来源于网络,作者丁明 业)。从这些观察结果不难看出,经常打太极拳可以使心脏冠状动脉供血充足, 心脏收缩有力,血液动力过程良好。在太极拳运动中不仅有肌肉的紧张和放松, 而且还呈螺旋形的进退拧转,这就较一般运动更能促使静脉血回流;再加上太极 拳能促使呼吸系统功能改善,胸腹压变化增大,这也有助于静脉血回流心脏,从 而使心脏每次收缩的搏出量加多,对心脏工作有利。
有必要再强调一下心脏病人从事体育锻炼需要注意的一些细节:第一,急性 心肌炎、心肌梗死或其他心脏病引起心衰或心绞痛急性发作时,不宜练拳。第 二,运动量以稍疲劳为适度。如稍感心慌、气短就必须停止这次练习。因每人的 病情而异,要掌握好分寸,克服怕动和盲动等偏向。有人尝到了运动的甜头,就 突然加大活动量,造成不利的情况,这是应避免的。适当的静养,对于较严重的 心脏病患者还是需要的。对于循环衰竭现象发生的比较突然的心脏病人,处理 起来要特别小心往往轻微的用力也很快发生气喘、心跳以及身体各部的潴滞现 象。这种病人开始时应进行卧式或坐式医疗体育,好转后再进行逐渐进行太极 拳运动,可先练几个单式动作,随着病情的好转逐渐增加运动量。第三,生活起 居尽量保持规律,避免愤怒忧伤等情绪波动,合理安排工作,要有足够的睡眠时 间(但不要睡得过多),在紧张的突击性工作之后应有适当的补偿性休息。第四, 膳食中的总热量不宜过高,要求体重能保持在[身高(厘米)一100 =体重(公斤)] 水平的上下。某些人应注意到不吃动物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但糖及总热量过 高,也易于使胆固醇及其他脂质沉积于血管内膜。40岁以上体质肥胖者,应适 当控制食量,保持体重不过度增加,用低脂肪、低胆固醇膳食。已确诊为冠心病 者,特别是有胆固醇增高患者更要注意适当控制饮食。其他心脏病患者也同样
传统武术养生方法集萃
不宜过度肥胖而增加心脏负担,严禁暴饮暴食,饮食力求清淡,量不过多,多吃蔬 菜、水果、豆类等食品。第五,烟酒可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心肌缺血、缺氧及心 律不齐,所以心脏病患者应戒除烟酒。
下面我们介绍的这套功法,体现了太极拳养生辨证施治,整体治疗的中医原 理,可以使您站着可以练习,躺着也可以练习。您不妨一试,同时也希望您能配 合其他药疗、食疗等方法进行综合康复治疗。
练习方法:
(1)站立,两脚略一肩宽,屈膝微蹲,自然站立。口半张,舌尖轻顶下齿,念 “呵(k§)”字。
(2)十指相对,两手掌心向上于丹田处起,上提。
(3)至胸部膻中穴处向外翻掌,手心向外。
(4)向上托至头的两侧,中指微微用力向后翘,呼气时小腹内收。脚趾抓地, 涌泉穴微收。
(5)随后吸气时,小腹自然鼓起,松腰松胯,两手旋转,掌心向面,经面前向 下,至膻中穴、腹前,虎口相对,徐徐下落,按于下丹田处。
(6)双手重叠,覆于下丹田,稍事休息,再重复做,共做六次,调息,恢复预
备式。
膻中穴: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连线之中点。主治胸闷、咳喘、吐逆,心悸等
疾病。
涌泉穴:位于人体的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第2、3趾指缝纹头 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行功要义:
发“呵”字音的时候,中指和小指要微微后翘,重心在后脚跟(后脚跟占六分, 前脚掌占四分),吸气的时候,涌泉穴放开,全身放松。俗话说脚为人体的第二心 脏,涌泉穴的起落直接关系到整个脚部血液循环,道家“六字诀”中对此非常重 视。在发“呵”字声时,身体要处于一种松驰的状态,这样才能够促使血液循环。
五、肺脏太极养生功法
《黄帝内经》中说:“肺为阴中之少阴。”人全身呼出和吸入的空气都要由肺脏 来主持和管理。俗话说,“清爽的空气,百病的良药”,指的就是空气和健康的关
系。我们每一个生活在现代城市里的人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恐怕就是空气污染 了,这一点,近期全国各地的雾霾让人感受最深。如果我们一生里大多数时间都 是在高层商务楼里度过,只能依靠中央空调来通风,这样的空气会引发很多疾 病,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肺脏疾病。另外,因为工作压力大,很多人会用抽烟来 缓解,而抽烟更是引发肺病的元凶。所以,对于一个生活在城市的人来说,肺脏 养生是很重要的。
无论是中医学还是太极养生学,都无不以整体观念为辨证的核心。治疗需 要寻其根,找其源,找到病根的所在,再治就好治多了。所以在现实生活当中,一 些疾病应该从整体一盘棋的角度来辨证施治,这就是我提倡的太极养生功法的 核心。肺主呼吸,所以,在太极养生功法的相关锻炼中,强调的是两种呼吸,一种 是逆腹式呼吸,一种是自然呼吸。逆腹式呼吸可加大肺活量,对肺部功能有很大 帮助,本身腹式呼吸对脾胃的运化起了一个非常大的效果,可加速脾胃之运化, 又使三焦的气机运行更加顺畅。意守丹田时,自然呼吸,身心合一,又对心也有 一点调节的作用,但起不到实质作用。弯腰向下时,对肝经和胆经都有一定的疏 导作用。“肺主气,司呼吸”,肺所主之气指的是周身之气,这主要有赖于肺的宣 发肃降的功能。在呼吸的一开一合,宣发肃降之间,人不但把体内的浊气与外界 的清气进行了交换,也推动着体内的气机的不断运动。
肺者相傅之官,心者君主之官,肺与心同位上焦(胸膈以上的部位)在很多 功能上是互相辅助的。比如肺中所存之宗气在心跳、呼吸的功能中起着极为 重要的作用,而肺朝百脉,主治节,也是在说肺连百脉,它可以通过“主气,司呼 吸”这对气机的控制来辅助心对血液的管理与输布。从这些功能看,肺还是非 常尽职地完成它这相傅辅助君主的任务的。当然,作为宰相,肺必须是一个多 面手,肺的宣发肃降等功能在气、血、水液、水谷的输布、运化上都有一定的 作用。所以,肺就有了 “主气、司呼吸”“朝百脉,主治节”“肺为水之上源”等 一系列的称号。初期的肺部病变,与外感、六淫邪气居多,多数外邪入侵,而 其他系统的功能失常,也有可能引起肺系统的病变,比如肾主纳气,当肾气 亏虚而不足以纳气,则会出现呼多吸少等喘的症状。而且,当肾的纳气功能 失常,则肺的吸入呼出平衡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引发包括哮喘在内的各种 疾病。
下面我们介绍的一套肺脏养生功法,对人体很多脏腑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大家不妨自行尝试体验一下。

浏览43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