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甘于奉献的女 人”,这是形容妻子对丈夫的支持,颇有夫荣妻贵的意思.不过, 对于一代武学宗师李小龙来说,他的电影事业离不开一个幸福美 满的家庭,这是他的动力;他更离不开妻子琳达默默无私的 奉献。

众多分析人士认为,聪明过人、举止优雅的琳达在李小龙一 生中为他加分不少,甚至有人认为她才是李小龙成功的决定性因 素。那么,琳达究竟有何过人之处?她在李小龙的一生之中发挥 了怎样的作用呢?

李小龙和琳达结婚9年,虽然后来李小龙一直绯闻不断,但 他和琳达的感情却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有人曾说:“琳达的存在, 是上天给李小龙这位英年早逝的天才一笔宝贵的财富。”李小龙 也深知这一点。他也曾多次深情地对媒体说:“在我的一生中, 最大的收获,我并不认为是武道或电影表演,而是娶得了一位好 妻子。她为人很贤惠并能处处迁就我,重要的是在我困难的时候 她鼓励我并给予我信心,是她使我成为不平凡的人,假如我是一 只鸟,而琳达就是我永远的家。” -

事实确实如此。在李小龙的一生之中,假如没有琳达,他不 可能取得这么好的成就;.完全可以说,没有琳达,李小龙的人生 将是不完整的。

2005年7月20 H ,英国第五频道电视台为纪念李小龙64岁 冥寿,连续播映了几部李小龙的旧片和纪录片。在纪录片中,媒 体采访了已步入老年的李小龙遗孀琳达。这么多年以后,琳达回 忆起她19岁时和李小龙的恋爱情景,脸上仍浮现难以掩藏的甜 蜜与羞涩。

在一次采访中,琳达提到了多年前写的一篇追忆文章,她 说:“那就是我心中永远的布鲁斯•李!”文章写道:

对所有要看这篇追忆文章的读者,琳达有一点小小的要求, 那就是请你先把所有的偏见与想象抛弃,原原本本地接受李小 龙,了解他的为人,认识他自生至死始终是一个男子汉,因为你 如果想了解一个人,你就必须以虚心的态度去观察他。相信你决 不至于仅以书的封面去断言一本书,或以一枚落叶去决定一棵大 树吧。同样的道理,根据一小部分是无法把一个人的全部加以定 论的。请你现在就把有关李小龙的所有想法都抛弃。其实,与别 人的人生事实的接触是一件有益的事,或许多少可以受到他影响 也说不定。

李小龙是一位十分敏感的人。我们的婚姻属于国际婚姻,但 丝毫未曾有过国际婚姻常见的问题。那些人种、文化、教育、习 惯上的差异,可以说反而使我们的关系更加密切,因为我们互相 吸取对方文化的长处。我们的婚姻与其说是1 +1 = 2式的结合, 倒不如说是两个一半合而为一。换句话说就是,虽然没有喝同样 的一杯茶,但茶壶却是由两人所分享的。我们一向都很尊重个 人。我们的爱情起初燃烧得非常炽热,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成熟, 爱情也变得像静静燃烧的煤炭般,更为深厚。有些人或许会说最
大的悲哀在于没有被爱,但我倒觉得不爱才是最大的悲哀,因为 如果不爱就不可能给予,也就不可能获得。如果我们的婚姻能被 搬上银幕,只有一个地方希望能加以修改,那当然就是结局。与 一般的夫妻一样,我也经常为李小龙的事感到焦急万分。但是, 因为看多了把小问题演变成两个人决定性的问题的例子,所以我 们都努力去避免它。重要的是,互相帮助。如今回想起来,发现 有三种因素是支撑我们婚姻最大的力量:其一,就是宽容。或许 有很多情形使你很难做到以宽大为怀,但这时不妨用忍耐来解决 问题。其二,就是忍耐。李小龙是个急性子,有时会在矫正他的 过错时大发脾气,这是人所皆知的。但在私生活中,他是十分温 柔的,他曾经以最大的耐心使我能在香港住得舒适而不至于感到 格格不入。李小龙曾言传身教告诉我忍耐。宽容与忍耐是只能存 在于人与人的结合之中。但是,率真不同,率真是一种不在乎别 人的想法,可以自由而毫无隐瞒地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率真就 是支撑我们婚姻的第三个因素。不管是以一个演员也好,还是以 一个真实的人也罢,李小龙在肉体上、心理上都是一个可以表达 自我的人,因此,他才会把观众迷倒。

然而,李小龙却没有把他自己完全地交给任何人,甚至是 我。他知道他想要完成一些什么,他的一生就将花在那些事情 ±o而且,为了要完成那些事情,他也具有必要的能力、创造力 以及无穷无尽的精力。过去他难免也有抉择的痛苦经验,但最后 还是发现自己的目的在于成为一个演员,透过电影来表现自己。 当然,他也具有完成此愿所需的洞察力、献身、勇气、忍耐以及 伟大的爱情。在他喜欢讲的话中,有“光知道是不够的,必须要 加以应用”,“仅仅有希望是不够的,非去做不可”等话。李小

龙一向不坐等机会,而是自己去制造机会。他是把使自己样样要 比别人好视为一种义务。

李小龙的目标不在富有或成名,而在于完成高品质的工作。 虽然工作完成后而获得财富和声望,但那只不过是副产物而已。 但要坚守原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他为了要成为一个有自我主张 的演员,把全部精神都灌注于工作。李小龙丝毫没有偏见,与所 有不同人种、宗教、阶层的人之间都搭上了桥梁,就像对我一 样,跟他有过私人交往,一起分享过人生的人来说,他也许会永 远变成我们的一部分。他深知自己的能力和创造力,而过的是每 天均以事实证明这一点的生活。他的32年是充满了生命力的人 生,要比活了两倍长的人更有所创造,更值得满足。一个人充满 生命力而生活时,对死是不感到惧怕的。我相信他自己走过的是 正直的人生而安息在平静中。李小龙并不希望我们为了想念他而 哭泣,他只为我们能够从他那里学到如何辨别是非而高兴。

我愿意在这里对他表示敬意,给他所应得到的赞美。

以拳会友,情重谊深

中国是一个很讲究人和文化的国家,古人时就有天时不如地 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说法,关于人和的格言也很多,例如:“家 和万事兴”、“和气生财”、“以和为贵”等。人和的思想其实重 在强调融洽的人际关系,积极、和谐的处事氛围,在这种环境下 人与人才更容易合作共进。

在生活中,一个人要有大的发展,就要心胸广阔,要宽容和 善待周围的人,即使是你的对手,也应该尊敬和友善地看待他,
因为“兵无常态,水无常势”,也许今日的对手,会是明天的合 作伙伴。李小龙是一个十分注重人和的人,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 的秉承。

“善待他人,做对手不做敌人”,在任何时候都不以势压人, 是李小龙做人一贯的准则。当时美国社会充满了尔虞我诈、弱肉 强食,能做到这一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友情与竞争就好像水和火,二者是不能混在一起的,一旦混 在一起,火会熄灭,水也会干涸,两不相宜。如果珍视友情的 话,不妨把竞争这团火焰放在屋外,房子里面永远只放一杯浓淡 相宜的茶水,这样才既不影响竞争,又不伤害友情。

俗话说得好:“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商场上,良好 的人际关系显得非常重要。善待他利益均沾是一个人交朋友 的前提,诚实和信誉是交朋友的保证。李小龙只有对手而没有敌 人,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如何才能让自己一帆风顺?那就要靠朋 友。如何结交朋友?那就要善待他人,充分考虑到对方的利益, 对于对手,又不能将其视为死敌。

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在生活中竞争的场面随时都会出现, 这时就要以发展的眼光,广阔的胸怀来看待你的竞争对手,不应 当将你的对手当作人生大敌,因为世界上没有永久的敌人,同样 也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利益是永恒的。一个人今天的竞争对 象,很可能在明天变成合作伙伴,所以任何人都要多交友,少树 敌,这样自己的人生才能得到更快的发展。

不可想象离开了武术,李小龙将会是什么样子。武术对李小 龙来说像空气和水一样重要,是他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武术为 他赢来了声誉、财富;赢来了与他同命运、共患难的妻子琳达; 也赢来了鼎助他事业更上一层楼的朋友。

李小龙结交的朋友,有菲律宾棍王,有旅美华人国术界首领 级人物,有曾是他手下“败将”的全美空手道冠军,有美国空 手道协会理事长,有美国跆拳道之父,有学者型的日本武术 师……他们时常在一起切磋交流,相互都受益匪浅。

李小龙以拳会友,结交了不少著名的武术师,在交流切磋之 中不断地丰富自己,获益颇多,为日后创立截拳道铺平道路。

长堤国际空手道大赛,是李小龙人生道路上的转折。正是由 于艾伯嘉把李小龙的表演拍成资料电影,成为李小龙跻身美国演 艺界的一次契机。

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等关键性的因素。 光有天时、地利,没有人和作为基础,一样会遭遇失败。如果一 个人总是自命不凡,处处与人作对,就会自砌高墙,陷入被动的 局面。

孟子曾经说过:“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那些慷慨付出、 不求回报的人,往往更容易获得成功。在当今这样一个需要合作 的社会当中,人与人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只有帮助别人,才 能处理好人际关系,从而获得他人的愉快合作。

人和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与人和睦相处的关键是,自己首 先要端正态度,切不可有盛气凌人的言行举动,也不可有仇视别 人的心态。平时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多去赞美别人,不可去 取笑别人,并且尽量少用批评的口气。

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有极大帮助,只有与 人和谐相处,上下一心,才能共同谋划良策,共同努力,那么一 定会取得最终的成功。

所以,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应注意做到人和、做到 与人为善。为人处世的过程中要少做过头之事,不说过激之话, 学会理解和包容他人。在一个团体里面注意人和的局面,是富有 远见和非常明智之举。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促成合作、 达成共识、有利于事业稳定和长远发展。

浏览40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