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围绕竞技武术发展的战略问题,査阅相关资料 和文件。

专家访谈法:调査访问了社会学、经济学、营销学、咨询策 划公司的诸多专家及体育理论工作者、武术专家、教练员等。

综合分析法:从全局出发,结合竞技武术的发展历史、现 状,从客观上进行战略、目标及对策的论述和设计。

(二)竞技武术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竞技武术是从传统武术发展起来的,它既保存了传统武术的基本内核,又具现代竞技项目的诸多要素。竞技武术分竞技武术 套路、竞技武术散打两类,前者发展在先,后者发展完善在后, 追溯历史,前后也有近百年的发展历程。

1926年,以西北军将领张之江为首的爱国将士和武术前辈在 南京首创了武术研究院(后更名为中央国术馆),对传统武术进 行了较系统的整理、研究,并效仿西方体育的竞技模式,制定了 相应的规则和裁判评分方法,组织实施了几次“国术考试”,把 传统武术推向了竞技舞台。1933年,竞技武术首次被列人民国时 期第5届全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解放后,竞技武术竞赛体系得到了迅猛发展。1959年,原国 家体委借鉴了奥运会体操竞赛方法和规则,制订了 “武术竞赛规 则”,此后,又按竞技体育的模式,制订了武术团体、个人锦标 赛和单项竞赛的制度,颁发实施了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技术 等级制度等。1989年,代表竞技武术对抗的散打竞赛,经过实验 也正式列人了全国武术锦标赛,进一步完善了竞技武术的竞赛内 容与体制。

自1983年开始,我国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外进行了竞技武 术的推广工作;1987年、1990年分别在日本横滨、中国北京成 立了亚洲武术联合会、国际武术联合会,其他洲级武术联合会也 相继成立,由世界武联和洲联武联主持,每年或隔年举行1次武 术锦标赛。经过努力,武术被列为东亚运动会及第11届、12届、 13届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世界性的锦标赛也已举办6次,参加 国家达80多个,人数近千人,竞技武术已跨人了走向世界的新 阶段。

综上所述,武术跻身奥运的准备工作已有了相当的基础。首 先切实增强了竞技武术的奥运战略意识,按照国际奥运会的标 准,积极创造了相应的条件。2001年竞技武术已被国际单项协会 接纳为正式会员,国际武术联合会已有84个成员国,其中被本 国奥委会承认的已超过74个;其二,数十年来,在奥运战略思 • 212 • 想的指引下,竞技武术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和创新,其赛制、规 则、裁判等诸项事宜已达到奥运竞技项目的有关要求;其三,世 界各国参加武术运动的人口也在逐年增加。按不完全统计,有近 40多个国家有与武术运动相关的俱乐部、培训中心,不少国家成 立了竞技武术专业队,仅美国就有近百个武术馆,武术运动的群 众性及其特有的健身、修身价值已引起新闻界、科技界的广泛关 注;其四,2001年7月13日北京中奥成功,又给武术跻身奥运 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国家体育总局、国际武联主席李志坚先生已 于2001年12月正式代表国际武联向国际奥委会递交了申请,为 竞技武术参加奥运设项的竞争准备了先决条件,形势对竞技武术 的发展极为有利。

作为界内人士,我们也清楚地看到,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 化,竞技武术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 来。竞技武术在新时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挑战,如来自于自身 体制的挑战;来自于奥林匹克精神与传统武术观念的挑战;来自 于自身科学化发展的挑战;来自于武术人才素质、赛风不正、经 费不足的挑战;更来自于持续发展战略决策是否符合客观规律的 挑战等等。进行竞技武术发展战略的研究,不仅要看到已经取得 的辉煌成就,更应审视面临的困难和不足。

(三)竞技武术发展战略的选择

国际多类竞技体育项目成功的经验表明,正确地选择发展战 略不仅对竞技武术国际推广的主攻方向、进展速度和规模等具有 宏观的导向作用,也是竞技武术取得预期效果、达到既定目标的 基本保证。从竞技体育项目的发展历史分析,发展战略方案有3 种可供选择:即超前战略、维持战略、效踪战略。

超前战略:即超前设计、大胆创新,围绕战略目标,运用最 强、最快、最有效的手段和方法达到竞争效果的战略;维持战 略:即维持一定的状态和规模,不偏不倚,稳步发展,水到渠成的战略模式;效踪战略:则是仿效一些强国同类项目的做法和经 验、而采取的一种发展战略。显然,在竞技武术发展到申请跻身 奥运设项竞争的关键时刻,既不能采取稳中求进的模式,也不能 按部就班,一味地仿效,被动而进,而只能采取超乎寻常的举 措,以政府行为、举国体制的种种优势,认定目标,统筹规划, 全面快速出击,以超前战略及行动争夺领先进人奥运阵地的主 动权。

(四)竞技武术的战略目标

竞技武术超前战略目标面临着3种选择:

上位目标:竞技武术套路先成为奥运会项目,进而竞技武术 散打进人奥运会。

中位目标:竞技武术套路跻身奥运会出现意外,要重点实施 “准奥运武术赛制”,力争10年内达到奥运对竞技武术的要求和 标准。

下位目标:竞技武术进军奥运无望,在继续完善“准奥运武 术赛制”的同时,加强传统武术的推广和普及,搞世界范围内的 传统武术竞赛活动(或表演赛制),研究适合现代需要的传统武 术活动方式和传统武术的竞赛项目。

在可供选择的3种目标中,上位目标虽然最为理想,但不意 味着竞技武术在今后数年内(至少于2008年前)的发展要偏废 中、下位目标,这无论是从我国竞技武术的发展历史、现状、条 件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可能性、必要性上都是不应采取的方针。 中、下位目标是长远规划和打算,不能忽视。应该说,在2008 年这段非常时期,上位目标是我们的重点,辅以中、下位目标 为妥。

(五)竞技武术的战略对策

竞技武术的国际推广、跻身奥运的全过程,实质是企业经营

管理和营销的全过程。而企业经营管理与营销的观念是决定产品 在市场上“生死存亡”的关键,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产生什么样 的运作哲学和运作导向行为。竞技武术作为一种软性产品,要得 到国际广大市场(即国家政府机构和人民)的认可,必须在观念 上、营销手段上进行重新思考和调整。

其一,转变观念,改造自我,以适应世界人民的需要。转变 观念即转变“生产观念”,即将竞技武术软性产品改造成为世界 各国人民认可的产品。经济学家认为:如果把体育竞赛当作一种 “产品”的话,它始终要围绕消费者的需求而运作,无论是“产 品”的设计、生产,还是对“产品”的包装,都要充分体现以消 费者为中心的理念,并把这种理念贯穿于营销过程(即竞赛)的 始终。竞技武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中华民族的,也是世界 的。过去我们的观念是:“我的特点是什么,您就得按照我的特 点来办?”实质是“我生产什么,您就得买什么!”这种观念是与 市场需求不相符的。为了抢占国际市场的份额,为了跻身奥运这 个目标,竞技武术有必要在既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这个涵盖深 广的问题上作文章,是否在保留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大胆改造竞 技武术套路的内容和结构,使其既有民族项目的基本要素,又能 让世界各国溶人本民族同类相关的内容和素材。这样,既可改变 原有竞技武术套路模式化的类同现象,使其更为丰富多彩,适应 世界各国人民的口味和需要;又能提高观赏性、娱乐性,吸引更 多的爱好者和观众,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中国武术协会主席李杰同志曾在第4届全国武术工作会议报 告中指出:“全国武术工作者要认清形势,抢占机遇,团结一致, 抛开门户之见,摒弃保守思想,敢于打破4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不 能改'‘建国以来的基本思想、做法不能改’的思想禁区,大胆 地吸取新的东西,包括传统武术中没有的、甚至外国的某些东 西”。这些语重心长的提示已明确地告诉我们:转变观念,大刀 阔斧地改造自我已势在必行。关于这一点,笔者个人有个不成熟

浏览79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