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带做功期:此时肩带的平衡和稳定性最为主要,但要注 意的是,镖手一旦从静力做功转向动力做功时,肩带肌群应立即 放松,停止做功。
前臂做功期:在整个发力行程中(根据个体之间的差异, 适当调整前臂的做功期),前臂的做功期非常短暂,但它却是整 个技术环节中的重要细节,镖手千万不能忽略这一点。另外,在 前臂做功期间,手腕是不做功的。
手腕做功期:手腕做功期占据了整个发力行程的大部分, 手腕的做功应是镖手所有注意力的集中点(初级镖手),因为它 是镖手能否很好地控制镖落点的基础。此阶段,对镖的做功应主 要集中在手腕上,应是靠手腕带动前臂的做功。
手指做功期:手指做功期分为“结束期”和“半结束期”, 此期间是镖手技术细节中的细节,这不只是因为它的做功期非常 非常短暂,更加主要的是它是镖手“镖感”的重要体现。此种技 术细节的成熟是靠镖手自己在不断的练习中反复体会的。
前臂的自由落体及手的自然指向:在这期间镖已进入了自 由飞行期,表面上来看似乎与镖的准确性没有多大的关系,实际 上恰恰相反,因为这个环节是最直接地体现上一环节的表现。比 如在上一环节中,前臂与手腕如果不是按垂直的曲线运动做功的
话,那么,在自由落体的环节中就会体现出运行线路的偏差,以 及手指的自然指向并不是垂直于目标点,这表明你在上一个环节 中出现了问题。这就是为什么在完成自由落体后要保持一段时间 的原因,目的在于便于通过这一环节对上一环节进行有效地检查 和分析。初期镖手一定要加强这一环节的自我监测。
以上是飞镖技术动作程序模式化的范本,广大镖手在平时的 训练中一定要一丝不苟地按其要求去做。镖手动作技能训练程序
动作技术的程序不等于动作技能的训练程序(这一点一定要 分清),但动作技术的程序却是编制动作技能训练程序的基础。 镖手动作技能训练程序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基本技术学习——掌握和提高基本功——形成完整技能 ——进一步提高。
理论知识学习——动作技能训练——技能形成和提高。
空手技能训练——持镖技能训练——持镖击发动作的各环 节链接训练——比赛技能训练。
运镖和瞄准训练——瞄准击发训练——实际体会各环节的 训练——变换方式的实际训练——考核和比赛训练。
镖手的思维程序与动作技术程序的对应性
镖手的思维程序与动作技术程序的对应性相当重要,因为它 直接关系到镖手的训练效果。目前我们广大镖手在自行训练中还 没有认识到它的重要作用,还不能将技能程序与思维程序对应起 来同步进行。这就极大影响了镖手的进步速度,以至于使有些镖 手产生自己“太笨”的消极心理。
三、如何解决人镖合重心的问题
在飞镖技能中,平衡性和稳定性的重要作用已没有必要多
讲,凡是接触过飞镖的人都能认识到。但如何在飞镖这项运动技 能中做到有良好的平衡性和稳定性是个复杂而困难的事,因为它 牵扯的环节有很多。下面我们就一步一步地从最基础的环节说 起。
在这一章节中,有关人体各个肌肉的名称比较多,看起来容 易使人头痛。但作为职业镖手尤其是教练员就必须了解和掌握 它,否则就不能指导自己或教诲他人,这与“学而优则仕,仕而 优则学”的道理是一样的。
首先确定好持镖的优势臂和优势腿。
站姿的人体重心
姿势与参与预备姿势的主要肌群。镖手掷镖的预备姿势 是优势腿在前,两腿稍为分开站立,人体自然指向小于目标方向 的90度,(因人的运动动力定型习惯而宜,有些人习惯身体自然 指向与目标成零度角,但这是不可取的,也有人习惯身体自然指 向与目标成90度角。)身体自然前倾。由于身体姿势的变化,人 体的重心位置也随之变化(这种变化对以后运动技术动作的完成 影响较大),此时人体重心根据身体前倾的幅度移出体外,大约 在腋下部位左右
为了保持这一基本动作,优势腿的腿部肌肉群开始进入静力 和静力工作状态。工作程序是:
(1) 固定踝关节的肌肉群包括背屈肌群:胫骨前肌、拇长伸 肌、趾长伸肌和第三腓骨肌。
(2) 足跖屈肌群;小腿三头肌、眦长屈肌、拇长屈肌、胫骨 后肌,以及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
(3) 固定膝关节的伸肌群为肌四头肌,包括股直肌、股外侧 肌、股内侧侧和股中肌;屈肌群包括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三者合称掴绳肌)、缝匠肌、股薄肌和腓肠肌。
(4) 固定髓关节的肌群,包括大腿屈肌群:骼腰肌、股直 肌、缝匠肌、耻骨肌和阔筋膜张肌。
(5) 大腿伸肌群:臀大肌、股二头肌、半膜肌、半腱肌及大 收肌。
(6) 大腿外展肌群:臀中肌、臀小肌、臀大肌上部及梨状 肌。
(7) 大腿内收肌群:大收肌、长收肌、短收肌、耻骨肌、股 薄肌、闭孔内肌及闭孔外肌。
以上是优势腿静力工作的做功序化,此时非优势自然后伸以 脚趾自然附着于地面,起平衡作用。
根据肌肉做静力工作时平衡阻力的状态,静力工作可分为三 种:①支持工作。位于关节基本轴同一侧的肌肉保持持续性收 缩,平衡阻力矩(动力矩和阻力矩相等),使环节保持一定的姿 势不动。肌肉的这种工作称之为支持工作。如保持出镖前的瞄准 姿势时,三角肌、冈上肌的工作就属于支持工作;②加固工作。 关节周围的肌肉持续收缩,防止相邻环节由于外力作用而在关节 处互相脱离。肌肉的这种工作称之为加固工作。如持镖瞄准时优 势腿的掴肌、跖肌、内侧头、外侧头、股二头肌的工作;③固定 工作。作用相反的两群肌肉共同收缩,使受力作用的关节固定不 动,称为固定工作。如举镖瞄准时的屈肘和伸肘肌群完成的工作 (目的是防止肢体移位)。
固定脊柱的肌群。当镖手在做预备出镖站立姿势(下支 撑)的条件下,脊柱的固定首先是髅关节的固定,即上述固定甑 关节的肌群发挥作用。其次是固定脊柱本身的肌群。
包括:脊柱屈肌群(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腹外斜 肌、腹内斜肌、腱划、腹直肌、胸小肌、胸大肌等),脊柱伸肌 群(臀大肌、臀中肌、胸腰筋膜、竖脊肌、腹外斜肌、下后锯 肌、背阔肌、前锯肌)。当镖手头部转向目标时以下肌肉做功
冈上肌、肩胛提肌、头夹肌、头半棘肌和胸锁乳突肌等。固定上肢的肌群。当优势臂握镖伸向目标方向时,上臂 在肩关节处外展。
固定肩关节的肌群包括上臂屈的肌群(三角肌的前部、胸大 肌、喙肱肌及肱二头肌长头),上臂伸的肌群(三角肌的后部、 背阔肌、大圆肌、冈上肌及肩胛下肌)。固定肘关节的肌群包括 前臂屈肌群(肱二头肌、肱肌、肱栈肌及旋前圆肌),前臂伸肌 群(肱三头肌及肘(后)肌)。
固定前臂近侧和远侧栈尺关节的肌群:前臂旋前的肌群 为旋前圆肌和旋前方肌,前臂旋后的肌群为旋后肌和肱二头肌。
手关节(棍腕关节与腕骨间关节联合组成)运动的肌群 分屈、伸、外展和内收4组。手屈肌群包括^侧腕屈肌、尺侧腕 屈肌、掌长肌、指浅屈肌和指深屈肌;手伸肌群包括梯侧腕长伸 肌、梯侧腕短伸肌、尺侧腕伸肌、指总伸肌、拇长伸肌、拇短伸 肌、食指固有伸肌和小指固有伸肌;手外展肌群包括^侧腕屈 肌、桶侧腕伸长肌、榛侧腕伸短肌、拇长展肌、拇长伸肌和拇短 伸肌;手内收肌群包括尺侧腕伸肌和侧腕屈肌。
手肌,按手部位分为三群。外侧群构成鱼际,包括拇短 展肌、拇短屈肌、拇收肌和拇指对掌肌。内侧群构成小鱼际,包 括小指展肌、小指屈肌和小指对掌肌。中间群构成掌心,包括四 块蚓状肌、三块骨间掌侧肌和四块骨间背侧肌。
(二)参与瞄准和击发动作的主要肌群
站好预备姿势后,持镖臂从斜下方上举至前倾躯干略大于 90度角,且持镖臂仍与地面保持水平时,前臂自然向体内回收 与上臂呈四十五度角,最后一个环节是腕关节继续回收直至极 限,大约与前臂呈略大于90度角。最重要的是,尽量要使镖的 质点与人体移出体外的质点在同一垂直地面的垂直线上。
它们的工作序化是:
- 完成持镖臂上举的主要肌群包括三角肌、冈上肌以及使 肩胛骨上回旋的前锯肌下部和斜方肌上部。
- 上臂与前臂的主要肌群包括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肱肌、 喙肌、喙肱肌、肘肌、肱栈肌、梯侧腕长伸肌、^8侧腕短伸肌、 指伸肌、掌长肌、尺侧腕屈肌、尺侧腕伸肌、旋前圆肌、拇长展 肌和拇短伸肌等。
- 手持镖的主要肌群包括拇长伸肌、拇短展肌、拇短屈肌、 腕横韧带、骨间背侧肌、骨间掌侧肌、指深屈肌、蚓状肌和拇收 肌。
- 对侧臂(非持镖臂)参与工作的肌群也基本相同。所不 同的是,以最佳放松状态屈前臂附于腰际,从而节约大量的身体 能量和心理能量来支持优势臂的工作。
此时,镖手进入到状态反射的工作状态下,所谓状态反射是 姿势反射的一种,属于静位反射类。姿势反射是指镖手为保持平 衡或改变身体在空间的基本姿势而发生骨骼肌张力重新调整的反 射活动。在维持身体姿势的过程中,身体基本姿势的反射活动可 以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只用中脑就能完成,属于先天性反射 活动。
状态反射对镖手的技术动作完成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 完成技术动作时要运用状态反射的活动规律。
击发动作的主要肌群工作序化是:
当从小脑提取储存信号的程序被输送到运动中枢及各感觉中 枢时(实际上是通过触觉和本体感觉共同完成的),身体各部的 静力和静力工作状态被迅速切换到上臂及手的动力和动力工作状 态中,利用掌长肌等做功使手部和腕部等肌群形成主要作用力, 手、腕部和上臂做垂直于地面的曲线运动。从镖的发力点到出手 点之间的过程叫发力行程,应值得注意的是在镖的“约束期”内

努力提高手指的神经末梢对镖的感知能力和对质点的控制能力。 在此行程中保证镖的质点是以直线运动的形式体现,如果镖的受 力点与其本身的质点吻合,那么镖的运动迹(自由飞行期)应以 平动的形式体现。不过,根据镖手的不同作用力,镖的运动轨迹 也可是曲线运动(抛物线运动)。当手臂完成发力行程之后,手、 前臂在原作用力的条件下继续做自由落体,此时应以放松的状态 适当调动对抗肌群(也称阻力肌群)工作,直至极限。
当镖手完成击发动作时,人体处于旋转运动反射工作状态 中,所谓旋转运动反射也是姿势反射的一种,属静位反射类。如 镖手在击发时以网球轴为中心的主动旋转运动时,为了维持身体 的平衡或恢复正常体位而产生的一种反射活动(此时张力需要重 新调配)。
从站姿到瞄准和击发的整个动作的完成,根据我以往的经验 总结出八字方针:自然、顺畅、完美、极限。
(三)人镖合重心的位置及稳定角
镖手持镖的预备姿势就限制了人体的重心位置,由于它需有 一种固定不变的姿势,所以它的重心相对也是固定的,掌握起来 应该不算很难。但是,要使人体重心像物体重心那样恒定在一个 点上是绝不可能的。因为人体重心并不特指身体上某一个固定 点,它的位置是一个随机变量,随着呼吸、消化和血液循环等生 理过程的进行,在一定范围内活动。在相对静止的状态下,其变 化范围一般在
1.5厘米至
2厘米左右。
在静力学中,评价某平衡动作稳定性的稳定角,也需要知道 重心位置所在才能测量稳定角的大小(以上讲过人和镖的重心位 置),进而用稳定角这一指标对技术进行评价。据测定,镖手持镖瞄准时,左右脚前后开立重心前倾,则其 前后稳定角明显大于左右稳定角,其左右方向的稳定性明显小于
总之,在飞镖运动技术动作中,最先遇到的问题是重心问 题,这是个普遍存在和初学者绝对存在的问题。因重心控制得不 好而造成动作失控的现象是常遇到的(有时是很难用肉眼观察到 的),所以人体重心问题与飞镖运动技术的关系十分密切。
以上主要是从刚体平衡的角度讨论了平衡的一些问题,这对 刚体自然是成立的。对于人体来说,既要符合刚体的平衡理论, 又要具有人体平衡的生物学特征。人体是受高级神经活动控制的 杠杆系统。它不仅可以保持平衡,而且在平衡遭到破坏时还能自 行恢复平衡。如当镖手的突然不合理行为力度过大时,由于人体 内力作用致使前庭器官、本体感觉和视觉暗示等未能作出相应的 准备,从而静态平衡遭到破坏,但人并不会因此而跌倒。这就是 平衡遭到破坏时高级神经活动自动控制的结果。因此人体的平衡 有其自身的特点。
人体不能处于绝对静止的状态:当镖手在预备姿势的过
程中,不可能是绝对静止的。因为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的存在能 造成人体总重心在一定范围内的波动,而且肌肉的张力在任何时 候都不可能是恒定的。因此在出镖的一瞬间瞄准姿势的维持不可 能严格地不变。当维持平衡的时间较长,肌肉出现疲劳时,这种 不稳定性就更加明显。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这种平衡是一种相对 的静态平衡。
人体内力在维持平衡中的作用:在镖手预备姿势的过程 中(静力平衡),维持平衡的不只是重力和支撑反作用力还有重 力矩与肌肉韧带的拉力矩和共同来维持,如镖手的身体前倾姿 势。
人体的补偿动作:镖手在完成技术动作或维持静力姿势 的过程中,如果人体重心发生偏移有失去平衡的倾向时,人体能 借助于补偿动作在一定范围内“中和”或“抵消”重心的不适宜 移动(特别是在上述提到过的镖手突然的不合理行为力度过大, 因未能控制好动力平衡导致破坏了静力平衡时)。
人体具有自我控制、调节和恢复平衡的能力:人体不仅 能维持平衡,而且在有失去平衡的趋势时,通过视觉和本体感 觉,在大脑皮层的控制调节下,通过肌肉收缩造成平衡的力学条 件,恢复和维持平衡。这种平衡能力,通过训练可以不断加强。 有训练和无训练的人,保持平衡的能力有很大的差别。
人体平衡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在一些重大比赛中,由于 镖手的赛前心理紧张,加之比赛环境的影响,运动员心理负担很 大,致使反射性协调机制失调,从而造成平衡动作的失控。如不 少镖手在比赛中手常常发抖。这就是心理因素对人体平衡的影 响。
人体的平衡动作消耗肌肉的生理能:根据力学理论,静 止状态不能引起机械功,因为力的作用没有引起任何位移。所以 刚体的平衡不消耗能量。然而,人体的平衡离不开肌肉的收缩作用,必须消耗一定的生理能。由于长时间的平衡,使能量消耗增 多,从而肌肉出现疲劳会使人体控制平衡的能力降低。
因此,把刚体的稳定指标应用于人体,只能是一般性的力学 估价。所以人体的平衡必须要想到人的生理学因素。
(四)人镖一体的稳定性
从刚体平衡理论分析,人镖系统除重力作用外,不受其它外 力和外力矩的作用,其平衡的稳定程度由支撑面、重心位置和稳 定角决定。飞镖运动员的姿势动作的支撑面为:左右腿前后分开 以优势腿在前起主要支撑面作用,它的支撑脚的面积同人镖合重 心垂直于地面至非优势腿之间,以及优势足的宽度之和为总的支 撑面。人镖合重心的位置约为优势臂体外腋下方的位置,此时要 求出镖的发力点及镖的质点与人体重心在一条垂直于地面的线 上。稳定角(即前、后、左、右四个方向上的稳定角)分别为人 镖合重心至支撑面前、后、左、右边缘上各相应点的连线与合重 心垂线之间的夹角。
在镖手击发的过程中人体平衡的特点体现如下:
- 在击发前的预备动作中,人镖系统不可能处于绝对静止 状态,关键在于镖手如何将躯干、臂、手及镖的晃动维持在最 小。
- 人体内力在维持人镖系统的平衡姿势中起到重要作用, 包括肌肉、韧带、关节囊的拉力矩与重力矩的平衡,尤其对肩带 平衡稳定性更为重要。
- 人体的补偿动作。运动员持镖瞄准时,上体向前倾斜, 此时重心腿及躯干的主要肌群自然加重工作,以平衡由身体重心 对支撑面中心形成的重力矩。
- 人体的自我控制、调节和恢复平衡能力在人镖系统平衡 中的作用。通过不断地练习,运动员控制、调节人镖系统平衡的 能力可以大大增加,尤其是在由静态平衡瞬间转移为动态平衡的 过程中。
- 心理因素对人镖系统的平衡有很大影响。在一些大赛中, 由于镖手心理紧张,平衡能力下降,影响技术水平发挥的实例很 多。
- 人镖系统的平衡姿势要消耗生理能,这是必然的。因为 肌肉的收缩动力能源是人体的生理能,随着维持平衡时间的延 长,能量消耗增多,肌肉出现疲劳,人体控制平衡的能力降低。
四、职业镶手的四个成长过程
镖手的成长过程一共分为四个阶段:泛化阶段、分化阶段、 巩固提高阶段和高度技巧阶段。其中泛化阶段是属于基本功阶 段,也是加强本体感觉性的重要阶段,一般镖手在此阶段中需要 一年至一年半的时间;分化阶段是提高和逐步完善击发动作技 能,消除多余的动作和肌肉紧张的阶段,在此阶段中镖手除了需 要继续加强基本功的训练以外,大部分时间则要用于动作环节链 接的练习上,在正常的情况下,镖手一般也需要一年至一年半的 时间才能逐步完善这个过程;巩固和提高阶段也是自动化的阶 段,任务是熟练和逐步形成击发动作的动力定型,在此阶段中镖 手大约需要一年的时间;最后是高度技巧阶段,高度技巧阶段是 需要镖手付出整个运动生涯的时间进行不断地完善和提高的。它 主要体现在镖手在激烈的比赛和对抗中表现出动作技术的能力, 以及全面提高整体的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
是镖手成长的简单概括,从图中曲线上能看出镖手 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每个阶段中都有很多的上下起伏期, 而不只是每个阶段间有起伏。这一点是很正常的,镖手要提前做 好心理椎备。如果在某一阶段出现了起伏甚至是较大的起伏的里北庙龄鹰砂
话,那一定是你在技术实施的某个环节上出现了问题,出现问题 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找不到问题的所在,更可怕的是你还任其 发展,这等于是在自毁前程。当问题出现以后要及时地向教练员 或他人请教,找出导致问题出现的关键所在,防止缺点的恶化。泛化阶段
此阶段是镖手最不容易控制自己“情绪”的阶段,具体“情 绪”体现在,初期镖手不容易重视基本功的训练,他们往往更愿 意参加比赛性的训练,认为基本功的训练枯燥乏味。由于没有对 运动知识的正确认识而认为这些训练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从而 在内心里进行抵触,在基本功的训练中缺乏积极性,或者干脆将 精力直接投入到巩固和提高阶段的训练中去。
分化阶段
此阶段初期镖手会在整体发挥上出现一定的障碍,甚至会出
现许多多余的动作,这是由于各个基本功之间的联系尚不健全所 致,此时镖手容易出现心急的现象。出现这一问题时,运用心理 技能中所学的行为矫正和表象技能加以克服和解决即可,同时运 用技能部分中的重复训练法进行。
(三) 巩固和提高阶段
经历了长时间的训练之后,镖手容易觉得自己已经具有了一 定的水平,可以参加比赛了,这是不正确的。从记忆的机理上讲 此时的镖手还只是刚刚处于精确的学习识相,还未完全达到第三 级记忆,在这种情况下过早地参加比赛,极有可能会因为比赛的 激烈程度使镖手丧失多年来培养的良好习惯,使几年的心血毁于 一旦,这是对自己极为不负责任的。
(四) 高度技巧阶段
当镖手真是踏踏实实经历了以上几个阶段的系统化训练之 后,此时形容犹如下山的猛虎出海的蛟龙一点也不过分,这时镖 手完全可以参加重大的比赛了。但是,这并不是说就不存在问题 了,技能上的维护和发展与镖手的哲学是一样的道理,它是在随 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也就是说,镖手会在不同的时期和阶段遇 到许多不同的问题,都需要镖手运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各个运动项目中基础理论都是相通的,飞镖运动技能也不例 外。所谓运动技能,就是人体在运动过程中通过学习而获得的运 动方式。它在很大程度上与心理素质有关,如动机、兴趣、个 性、语言、思维和人际关系等一系列心理过程都对运动技能形成 起重要作用。所以人们把运动技能做为一门单独的学科,它是运 动心理学与运动生理学相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
关于飞镖运动技能是如何形成的,即形成的机制问题,到目 前为止还没有完美的科学答案。但就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学习、 获得、巩固和提高来看,巴甫洛夫创立的条件反射学说与学习和 记忆有密切的关系。而雷纳、马丁把人的大脑分为两个半球,以 分析中心(包括分析、程序安排、运算和逻辑、理性思维、言语 指导)和综合中心(包括执行、直觉创造性、空间定向、情绪、 想象)的协调工作来完成运动技能,因而它们都能比较广泛地阐 明运动技能形成的机理。
一、学习和记忆
人最先接触一项运动的动机是由兴趣而产生的,由于兴趣的 原因逐步进入到学习、记忆和获得阶段。学习和记忆是最基础的 也是脑的重要功能之一,所谓学习就是通过神经系统不断接受环 境的变化而获得新的行为习惯(或称之为经验)的过程。记忆就
是将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经验储存一定时期的能力。条件反射的 建立是一种最简单的学习和记忆过程。马丁认为,在运动中分析 中心(左半球)进行连续的信息加工学习新的技能,改正技术上 的缺点,比赛中制定战术策略。分析中心在加工信息时是一步一 步进行的,通过受外界刺激和口头自我言语指导。这种口头自我 言语指导可以提示镖手所要进行的动作的种类和次序,当镖手第 一次学习投镖时,分析中心确定什么时间那些肌肉收缩,且缓慢 地粗糙地建立完成动作技能的复杂过程,然后随着镖手的不断练 习,分析中心检查和完善动作程序,这就形成了分析中心(左半 球)是学习技能的专门部位。
条件反射
反射活动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方式,它分为两种, 即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先天具有的本能行为, 条件反射是肌体在其生活和行为过程中的一定条件下形成的,具 有更大的易变性和适应性。我们镖手在学习过程中,都是先以非 条件反射行为逐步过渡到条件反射当中去。
条件反射也分为两大类,即阳性条件反射和阴性条件反射。 阳性条件反射是指能够产生兴奋的条件反射活动,阴性条件反射 是指能够产生抑制的条件反射活动。
关于条件反射形成的机制,巴普洛夫认为,暂时神经联系发 生在大脑皮层有关中枢之间(也就是分析中心和综合中心之间)。 欧美学者认为脑干网状结构在条件反射的接通中起重要作用,也 有人认为,在条件反射的初期,许多中枢神经包括边缘系统和脑 干网状结构等都参与条件反射的形成。不管怎样,镖手只要长期 接受正确的信号剌激,一旦当条件反射巩固后,则大脑皮层就 会起更重要的作用。
条件反射对于无数信号发生反应,任何无关的剌激一旦和非
条件刺激结合,就可变成预示本能行为即将来临的信号。这样可 对即将来临的本能行为提前做好准备,可是人的行为能有预见性 地产生反应,这时分析中心会积极地投入到工作状态。所以,信 号活动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它使机体具有预见性,即信号作 用
此外,当已建立的条件反射一旦失去意义时,此条件反射将 慢慢地消失。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又可建立新的条件反射,提 高了人的机体对千变万化的环境产生精确的适应能力。所以,条 件反射是具有易变性和适应性的。中枢神经系统凭借条件反射活 动来调节机体内部的各种活动,使人具有更完善的适应性。这是 因为由于脑半球功能的专门化,当内外环境变化时,镖手把新的 条件刺激与以往的技能整合图像综合在一起,此时注意指向主体 内部,检查已经完成的动作并计划下一个动作。
那么为什么镖手在初学期或比赛中会有多余的动作呢?以上 讲过条件反射分为阳性和阴性两大类,在阳性或阴性条件剌激作 用下,大脑皮层产生的兴奋或抑制过程,往往不是局限于它所产 生的部位。而是或多或少地向四周扩散出去,这种现象被称之为 兴奋或抑制的扩散。然而,由于大脑皮层中兴奋和抑制的相互作 用,兴奋或抑制的扩散也并非是无限制的,它是在一定的条件下 又会向原来的部位集中。例如,镖手刚刚学习飞镖这项技术时, 由于对动作环节的不了解,加之注意指向的不正确,就容易出现 一些多余的动作和动作的不协调,这就是兴奋扩散的结果。在经 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镖手的动作就越来越熟练了,多余的动 作也消失了,动作也变得更加协调了,这就是由于兴奋的集中和 条件抑制形成的结果。又如,镖手在比赛中原本已掌握的动作技 能为什么又会出现变形呢?这是由于大赛给镖手带来心理上的应 激所造成的,因为镖手在大赛中往往对技术动作的环节认识不 清,甚至脑中一片空白。将整个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击中的目标点上,而不是集中在动作行为上,造成兴奋和抑制不应有扩散的结 果
(二)记忆
学习是感性认识的过程,记忆是通往理性之间的桥梁。世间 的任何一项运动技能无不是遵循这个规律。由于记忆在运动技能 当中常常被人忽略或不重视,从而制约了运动员的发展,所以记 忆能力在运动技能中所占的位置是相当重要的。(在以后的理论 篇中会向镖手们介绍如何加强记忆能力。)
- 人类的记忆过程
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当被熟知的事物不再作用于感觉器官 时,事物在大脑形成的印象并没有随之消失,它常常能保留一段 时间,以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它可以再现出来,所以就形成了各种 不同程度的记忆。人类记忆的过程分为以下四个连续阶段,镖手 可以通过这四个阶段找出自己所在的能力和水平的位置。
(1) 感觉性记忆:是指在实际的感觉体验以后,在脑的感觉 区保留很短时间的感觉信号而言,它保留的时间通常不会超过
1 秒钟,如果没有经过注意和处理就会很快消失。信息在这个阶段 经过了处理加工,把那些不连续的和先后进来的信息整合成新的 连续的印象,这样就可以从短暂的感觉性记亿转到时间较长的第 一级记忆中。
(2) 第一级记忆:是指少量的信息(如镖手在比赛中只能有 很少的正确信号来带动条件反射)每次能持续几秒钟短时间的记 忆而言。典型的例子如镖手可以在短时间内记住规范的动作,在 比赛时因为你要面对无数信号发生反应,当有新的不良的信息输 入时(尤其是镖手未经过心理技能训练的),旧的正确的信息迅 速被替换。短时性记忆的一个最重要特征是在此种记忆中储存的 信息属于即时应用性的,只要通过学习反复运用信息,便可在第
一级记忆中循环,从而延长信息在第一级记忆中停留的时间,这 样就能使信息更容易地转入第二级记忆中。
第二级记忆:是一种由弱的和仅仅是稍强的记忆痕迹所 储存的长时性记忆,此种记忆所能持续的时间为数分钟到数年。 发生在此种记忆内的遗忘,多半是由于先前的或后来的信息干扰 所造成,这种干扰分别称为前活动性干扰和后活动性干扰,它可 是人为的也可是客观造成的。
第三级记忆:是一种深刻在脑中的记忆,此种记忆可持 续终生,且有很强的记忆痕迹,使得储存的信息能随时被应用。 典型的例子是一名优秀的职业镖手经过长时期科学的、系统化和 正规化的训练,在他的运动中枢神经系统中对飞镖运动的专项技 能已经形成了很深的烙印。就像世界著名的镖手菲尔、泰勒那 样,他通过运动技能的定型来抵御或基本不受外界的压力和干 扰,从而弥补心理技能方面的不足,多次蝉联世界冠军。
在以上所述的四个记忆阶段中,前两个阶段属于短时性记 忆,而后两个阶段属于长时性记忆。根据目前我国的镖手们的水 平和训练情况来看,绝大多数人顶多是属于刚刚摆脱感觉性己 忆,处在第一级记忆中,包括那些已经打了两三年的镖手。
- 记忆的机理
从神经生理学的角度来看,感觉记忆和第一级记忆主要是神 经元生理活动功能的表现。神经元活动具有一定的延续性,也就 是说在刺激作用过后活动仍能存留一段时间,这是记忆最简单的 形式,感觉性记忆的机理可能属于这一类。
在神经系统中,神经元之间就像立交桥一样有许多环路联 系,而在任何一条环路上汽车的活动也是记忆的一种,形成第一 级记忆的机理可能属于这一类。
从神经生化的角度来看,较长时间的记忆就必然与脑内物质 代谢有关,尤其是与脑内蛋白质的合成有关.人类第二级记忆可
能与这一类机制有关系。
经生理学家研究表明,中枢递质与学习记忆活动也有关系。 从神经解剖学的角度来看,持久性记忆可能与新的突触联系和建 立有关。从动物试验中观察到,生活在复杂环境中的大鼠,其大 脑皮层厚度大,而生活在简单环境中的大鼠皮层厚度小,这说明 学习和记忆多的大鼠,其大脑皮层发达,突触的联系多,人类的 第三级记忆的机制可能属于这一类。
二、运动技能形成的生理机制
运动技能的反射本质
任何运动技能都是以反射为基础的。谢切诺夫
(指出 “人的随意运动是从感觉开始的,以心理活动为中继,以肌肉效 应而告终的一种反射气巴甫洛夫
(1936)发表的《所谓随意运 动的生理机制》的文章中,进一步提出随意运动的生理机制是暂 时性神经联系。谢灵顿也认为有目的的运动是建立在反射过程之 上的。所以,镖手在训练运动技能之前,首先应搞清反射的本 质,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不会走弯路。
随意运动必须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
浏览70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