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难怪,梁山泊中先有林冲英勇,后有关胜神武,怎能厚此薄彼?
随后征南,南国尚书王寅,武艺十分高强,一匹马一条枪,踏翻李云,刺 死石勇,大战孙立、黄信、邹润、邹渊。踩死李云,姑且怪李云功夫不到,他 本是负责房舍修葺的,工程监理上阵厮杀还能有好儿?刺死石勇也算正 常,石将军石勇,在我看来,就是一个吹牛大王。他刚一出场,就要和燕顺 厮打,口中狂妄:“老爷天下只让得两人,其余的都把来做脚底下的泥。”乍 听这话,我还道他有多厉害,后文书中却似泥牛人海,再无声息,天罡地煞 排座次,此人只排到步军将校之末,可见是雷大雨小之辈,倒不比焦挺,虽 是晚些人山寨,但一出场便打倒了李逵,手段也可算非比寻常。
王寅杀死李云石勇,还未见手段高低,力敌孙立黄信等四将,才令我顿 吃一惊。
孙立虽然是地煞星,却名列马军小彪将之首,关胜为天勇星,他为地勇 星,隐然可见其威。他曾战呼延灼三十合不落下风,仅此一点,便不可等闲 视之。征辽时孙立还杀了辽国先锋寇镇远,想那一军先锋,武艺自然不差, 否则何谓“先锋”?史进乃王进高徒,尚且不敌辽国先锋琼妖纳延,我本以 为孙立也未必能敌寇镇远,谁知孙立上阵,占尽上风,二十合杀败寇镇远, 然后一箭,被寇镇远接住,反射一箭,孙立装作中箭,临近对手时突然起身, 闪过对方的枪,一鞭打死敌人,何等矫健敏捷,这等人物梁山上可不多见 呐。他与黄信联手,再加上邹氏叔侄,谁人可敌?即便是石宝一类的南国 大将,尚且不敌吕方郭盛朱仝三人,这王寅竟可力敌孙立等四人,手段当不 在石宝之下。
有人说不对啊,石宝敌三人,王寅敌四人,王寅比石宝强嘛。非也。石 宝敌三人落败,王寅敌四人不见得不落败,只不过没有立刻落败而已。而 反过来说,如果让石宝敌这四人,也不见得立时就会落败,同样,王寅敌吕 郭等三人,也不见得就打得贏,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如果让王寅和孙立等人就这么打下去,那么很可能王寅会像石宝一 样,找个机会逃了。反正他也没有胆怯,功夫使将出来,谁知道得个什么便 处就走了?可此时林冲来了,局面顿时为之一改。书中对林冲的评价可谓 极高——这个又是个会厮杀的。
梁山高手如云,让施老爷子来这么一句,如果不是真个数一数二, 难呐。
果然,林冲一到,本是僵持状态的五人战阵顿时一边倒了——王寅招 架不住,被乱刃杀死。
其实,此处即便是不写林冲到了,写个别的大将到了,也能产生同样的 效果。比如写呼延灼到了,写花荣到了,都可以,就这一战本身而言,并不 足以说明林冲就是王寅的克星。但是,施耐庵不写别人到了,单写林冲到 了,足见林冲在他心中的位置。也就是说,在这种残酷的厮杀中,在这种你 死我活的角斗中,林冲是不可替代的。
写到此处,可见端愧。林冲在书中多有交代,其武艺早借众人之口,不 止一次地作了肯定的评价,梁山上,但有厮杀,必少不得此人;但有强手,必 有此人前去对阵;此人论资历,乃梁山宿旧,功不可没;论武艺,乃宇内横 行,少逢敌手。施耐庵将林冲的绰号取为“豹子头”,隐有张飞重生之意, 却又将关胜绰号取为“大刀”,隐有云长再世之意;关胜为天勇星,林冲为 天雄星;关胜为左军大将,林冲为右军大将,好比一关一张,一刀一矛同为万人敌,又有何处可见高低?
但是,关胜却是货真价实的关氏后人,林冲却不是真正的翼德嫡孙,名 头上,关胜压过了林冲一头,露脸处,亦是关胜居多。关胜独擒的是州团练 使单廷圭,林冲独擒的是财主的女儿扈三娘;关胜战败大名府头等上将索 超,林冲杀了名不见经传的高唐州统制于直;关胜贏了辽国统军贺重宝,林 冲杀了蓟州总兵宝密圣;关胜杀了常州统制钱振鹏,林冲征南时,却未单独 杀掉一员南国上将;林冲虽然群殴杀死王寅,关胜却也惊走过大将石宝。
施耐庵的意思很明白,总体对比来看,关胜在气度、来历上要强于林冲 一毫,至于武艺,施老爷子实在是不愿意区分高下,但从文字上隐隐有关胜 略胜林冲一毫之意。
再谈谈呼延灼吧,看看这位高寿的老兄功夫武艺能居第几。
呼延灼这个人,来历很大。他不但是开国名将之后,还是汝宁郡都统 制。统制这个官儿,在宋军中可是不小的官职,都统制就更大了,乃是这个 地区的军队中的各统制之首。可以说呼延灼的官职,在所有梁山行伍派将 校中是最大的。关胜、林冲都属于下级军官,秦明也就是个统制,花荣一介 知寨而已,还是个副的。董平、张清均为一府的兵马都监,级别差得很远, 鲁达提辖官而已,徐宁金枪班教头,级别比林冲要高点儿,但也赶不上一个 都统制的官职。需知,南宋时,岳飞、韩世忠、刘光世等大将,皆为都统制。
正因为来头极大,因此呼延灼眼光极高,可以说一开始,他是目中无人 的a他要了两个副手,就是百胜将韩韬、天目将彭圮,这两个都是一州的团 练使,与水火二将同一级别。你看,副手都是团练使级别的,可见此人排场 之大
那么他的战绩如何呢?
他来到梁山,第一个遇到林冲。我说了,林冲在关胜出来之前,乃是梁 山第一个能打的。呼延灼与林冲战五十合不分胜负,可见官儿大,不见得 就是超人。随后他遇到了一丈青扈三娘。注意,这里就可看出他与林冲手 段的髙下了。
呼延灼与扈三娘一口气打了十几个回合,一时竟拿她没辙,急中生智, 便卖了个破绽,故意敞开胸怀,不护中路,让一丈青劈他胸膛。一丈青不客 气,双刀一并,就砍将过来,呼延灼见刀来,忙身体略往后一倾,往旁边一侧 身,同时双鞭往下一盖,压住了一丈青的双刀,趁着一丈青的刀被压住的那 一瞬间,他突然再举右手铜鞭,猛砸一丈青头顶。
他这几下子,电光石火,其招法若说精妙,倒不尽然,但其反应却非常
神速,几个动作一气呵成,不失为大将身手。可结果如何? 一丈青的反应 并不比他慢,抬右手刀一架,拦住铜鞭,趁机拨马便走,脱离了险境。
人家跑了。
我们再看林冲在祝家庄时如何捉的一丈青。
林冲与一丈青斗到十合,将枪一逼一丈青的双刀。这一手就够高了, 单枪逼双刀,等于一只手逼住两只手,你若没有相当的速度及极大的缠劲 儿,是根本做不到的,足见林冲功夫炉火纯青。逼住双刀后,林冲一个近 身,单臂擒了一丈青。而呼延灼呢?他用双鞭盖住一丈青的双刀后,却没 有用十字形阻拦的方式,也就是说他没有将双鞭成十字形交叉,压住一丈 青的双刀,所以当他右手鞭抬起后,左手鞭却没有同时按住两把刀,以至于 一丈青尚可举刀接架。虽然呼延灼那一鞭极其凶猛,打得刀口火星四迸, 惊得一丈青回马便走,但在技术上和林冲相比,明显是输了一筹。
呼延灼更侧重于外家力,对于缠劲儿和粘劲儿并不十分在意,而林冲 则对内外家发力均十分熟习,打斗时见机行事借景生情,无孔不入。
打跑扈三娘后,呼延灼又遇到了孙立,结果是战三十合不下。其实孙 立虽然只是一个马军小彪将,但手段却髙,位列小彪将,实在是委屈了他, 他的战斗力,我在后面还会讲。
呼延灼第一次和梁山的人交手,共打了三次,两平一胜,胜了个女的。
若说呼延灼功夫不高,那有失真实,若说他的功夫与林冲这类人并列, 又略有些高抬,在综合水准上,此人尚有些粗而不精之处,但力量极大,左 手铜鞭十二斤,右手铜鞭十三斤。这可不是说着玩的,舞动起来若非林冲 关胜董平杨志鲁达这类高手,绝无可能遮拦得住。他的本事,正有些“一力 降十会”的意思。
呼延灼打周通,六七合败之,打李忠,十合败之。这两个武艺不精,绿 林手段,姑且不计。但接下来,就是硬点子了,鲁智深、杨志、武松都来了, 鲁智深虽然仅为军中提辖官,但武艺十分高强,杨志身为殿司制使,更不得 了,三个人打了个扳平,呼延灼凭力气,奈何不得这几个。我读到这里的时 候很奇怪,为什么不见武松上场?武松乃二龙山三当家的,若没有几下硬 功夫,早就和施恩、张清他们一样,做小寨主去了,可为何此处单单不显武 松手段呢?可见施耐庵厚此薄彼。
武松并非行伍出身,其手段不是行伍手段,因此,施耐庵将之看矮了一 头,不给他出场的机会。虽说武松在前文书都很英雄,但那是针对平民百 姓而言,武松是个平民式的英雄,是个没出身的,所以施耐庵在描写到大军
阵对战的时候,便不再给他出场机会了。可见在施老爷子心目中,纵使同 为英雄,也还是有等级之分的,可以赤手打虎,却不能乱了规矩,如一介平 民也与朝廷都统制厮并半日,那成何体统?
青州城下,呼延灼与秦明对战,四五十合不分胜败,这里有个暗藏的问 题。书中第六十八回,秦明战史文恭,二十合而败,宋江令关胜、徐宁、魏定 国、单廷圭四将下山助战。这四将里,以关胜最勇,而山寨不可无精兵强将 把守,因此林冲等没来。那么,宋江最开始带来的将领中,以秦明本事最 大,而秦明二十合败给史文恭,且后屁股还挨了对方一枪,险些丧命,可见 史文恭本事高过秦明一筹,所以宋江认为须关胜这般人物,方可抵敌。当 然最后没等用关胜对阵,曾头市已被破了。.
宋江认为关胜可敌史文恭,而秦明二十合败给史文恭,呼延灼四十余 合战不下秦明,拋去战场各方面的客观因素,可以看出,在宋江心中,关胜 的本事,要略高出呼延灼,那么结合前面做过的关于林冲的功夫分析又可 以看出,呼延灼在关、林二人面前,只得屈居下风。
第六十回时,晁盖身亡,宋江为山寨之首,他将山寨头领各自负责的队 伍又整理了一下,当时左军寨内,林冲为首;右军寨内,呼延灼为首;前军寨 内,李应为首;后军寨内,柴进为首。后来关胜上山,左军统领立刻成了关 胜,右军统领便是林冲,呼延灼则成了合后大将。左右两军屡次冲锋在前, 其统领何等风光,而关胜来后,林冲依然威风不减,呼延灼却成了合后大 将,明着平级,实则暗降,亦可见本事差距之微妙。
梁山泊全伙受招安时,宋江与卢俊义同行,吴用和公孙胜并马,关胜与 林冲共辔,而呼延灼则只能与秦明连鞍了。
饶是如此,呼延灼却没有太多的不平。本事是一方面,境遇是另一方 面,他本是朝廷都统制,何等风光,屈身于梁山绝非其本意。正如宋江所 说,你打了败仗,回去后高太尉如何饶得过你?若不是为了这条性命,这位 呼延赞之后恐怕不会对梁山泊如此忠心。关胜出场时,林冲愤怒,而呼延 灼却毫无表示,皆因他是打了败仗才上得山来,与林冲走投无路逼上梁山 完全不同。林冲的价值在梁山上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而呼延灼则没有, 他见了关胜英雄,说不定还嗟叹一番,暗地里埋怨自己若非当初打了败仗, 何至如此呢,又怎会愤怒?呼延灼与秦明不同,秦明的头脑要简单得多,只 要对他好,只要有仗打,他便会死心塌地,即便是被人用借刀计杀了老婆。 他更像是一个打手,而呼延灼则是对前途尚存一线希望。
关胜也是如此。关帝爷后代投身为贼,情何以堪?因此他与呼延灼倒
很有共同语言,否则擒关胜时,又何必让呼延灼去诱敌呢?而后来宋江多 次出战,并不带着林冲,只带关胜,亦可见其心意。林冲身负灭门之仇夺妻 之恨,是铁了心不愿意投降的,这与宋江的期望不符,既然多了个关胜能打 仗,那还是将林教头放在家里吧。同样,呼延灼在招安这件事上的表现,给 宋江的印象也很不错。
没羽箭张清日打梁山好汉十五员,可谓梁山头领们本事的一个测试 仪,且来看看呼延灼的表现。先是徐宁出马,五个回合一石子正中眉心,败 了回去。徐宁乃金枪班教头,在这里我说一下,这个金枪班教头,可不比林 冲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所谓八十万禁军教头那是唬人的头衔,北宋一代, 普天之下,但凡能打仗的军队,哪个不是禁军?有八十万我就叫你八十万 禁军教头,有一百万我就叫你一百万禁军教头,有三百万我就叫你三百万 禁军教头,反正教头多得是,也不多你一个。所以叫你几十万禁军教头那 是好听,其实呢,你也就是无数教头中的一个罢了。
但徐宁这个教头的头衔却值钱得多,徐宁是金枪班教头,所谓“班”, 当然也是禁军的一个编制部分,但是,“班”这个编制,可不是随便哪里的 禁军都有的,北宋护卫皇宫的禁军,称为“班直”,班直中的禁军,皆为强手 中的强手,其俸禄为禁军中最高,甚至高过北宋禁军中最强的上四军。这 么强的队伍,徐宁做其教头之一,其地位比林冲可要高。但他遇到张清,五 个回合一石子给打落马下,看来地位髙的,手段不见得特别高。
可话又得说回来,徐宁败得很冤,他是在追击的途中突然遭遇石子的, 一来他并不知道张清石子的厉害,二来距离太近,大罗神仙也不灵,所以这 一石子倒也还不至于撼动了徐宁的高手地位。随后是燕顺,与张清斗了几 合,招架不住败走,不要说暗器,连明器都没打过就败走了,如此身手在后 文中竟敢去拦石宝,不是找死是怎的?韩韬上去,不到十合,迎面一石子打 塌鼻子;彭圮跟上,打都没打,便被一石子击中面颊;宣赞上阵,口出大言: “你打得别人,怎近得我!”被一石子打中嘴角,翻身落马。到此刻,加上前 面卢俊义手下被打的郝思文,已经有六个被张清轻松拿下。
但这六个,除了徐宁之外,堪为大将者寥寥。梁山泊上的一流髙手还 没上呢。作为山上真正的升级版武将,呼延灼是第一个上去的。
他的表现,要比这六个好得多,张清一石子,他用铜鞭一拦。你看,前 面几个中暗器的,都是张清一抖手,立刻中招下马,可见瞧都没瞧准人家 的石子是怎么来的,唯独呼延灼,居然能用武器来格挡,看来眼神就是不一 般。但很可惜,动作跟不上眼神,鞭举高了,手腕被打中,疼痛难忍,无力挥鞭,败下阵去。
合着他也受伤了,第七个。
刘唐上去,一石子打倒捉了,第八个。杨志上去,被一石子打中钢盔, 这个待遇和呼延灼也差不多,脑袋一嗡嗡吓跑了,第九个。朱仝雷横两个 不服,被两石子迎面打倒,第十、十一个。此刻,关胜来了。
关胜上去也没打贏,却未曾着了石子,张清一石子打来,关胜把刀一 拦,正好拦住,火星四迸,你看,同样是一拦,你呼延灼怎么没拦住呢?•这就 显出高下来了。但关胜毕竟没有高出太多,这一下拦住了,下一次指不定 怎么回事儿呢,所以他顺坡下驴不打了。然后董平上去了,这小伙子可不 得了,他是第一个闪过石子的,而且连闪三次,可见手段超凡!书中能躲过 张清石子的,仅此一人。这个人,我在这里不着重交代,后面自有论述。后 面索超又来,一石子中脸,第十四个。燕青、吴用说无片时打了十五个,实 则是加上了前日受伤的项充。
张清这个标杆往这里一立,高下立分。呼延灼论手段,差了关胜一筹, 差了董平可不止一筹。习武者,必练反应,而反应能力中,眼力训练是必不 可少的。传统武术中,为了练习眼力,曾有徒手捉麻雀、捉蜻蜓之法。过人 的眼力,是基本功之一,而将眼力与身法相结合,更是髙强手段。这一场仗 下来,可见董平第一,关胜第二,呼延灼第三,其余人等,皆为碌碌。
打童贯时,慌里慌张的洳州都监马万里被林冲一枪戳死,而同样慌里 慌张的睢州都监段鹏举却能隔开呼延灼双鞭而逃,此处又见高下,但这个 高下并不明显。后来高俅讨伐梁山,节度使荆忠战呼延灼,二十合被其一 鞭破头,死于马下,相比林冲七八十合斗不下王焕,似乎又见亮点。而节度 使中韩存保与呼延灼又斗得难解难分,比林冲厮并王焕更见凶险。看来二 人手段纵然有些差距,但距离也不大。
征辽时,呼延灼展神力,砸断兀颜小将军兵器,生擒此人,虽说拿的并 非大将,但其胆识气魄却可见一斑,的确勇力非凡。但此战比起关胜战胜 贺重宝、林冲刺死宝密圣,尚差些距离。毕竟兀颜小将军黄口孺子,比不得 一国统军及一关总兵。
征南时呼延灼多是随军作战,很少与人单独厮并,虽曾打死南国高侍 郎,但于本事上不能说明什么。
总体来说,呼延灼属于力量型战将,他的本事稍逊于关胜、林冲、董平, 比秦明要强些,在梁山上位列五虎,并不屈才。在高手丛里,他的本事并不 显眼,但在所有的武将中,他算是亮点。论身手,他不是王者,只是猛士;论心态,他很普通,尚不如一介教头林冲有性格。
接下来谈谈董平。
梁山泊上,有两个吹拉弹唱品竹调弦三教九流无一不通,且武艺高强 的人物,一个是大名鼎鼎的浪子燕青,另一位便是这位双枪将董平。
燕青与董平虽都是俊朗人物,但手段、性情却不同。燕青是坊间小厮 出身,惯会街头厮斗,弄拳使棒、相扑射弩都是高手,却不习惯长枪大戟,彼 此乱杀,不善于疆场冲锋、阵前取首。董平却是一府的兵马都监,山西人。 自古河东出名将,董平身手不凡,他人送绰号“董一撞”,说的就是两军相 交时,此人往往不顾性命打头阵,可见燕青所短,正是他的所长。
性格上,二人也不尽相同。燕青个性乖巧,聪明伶俐,惹人喜爱;董平 却心高气傲,目中无人,艺高胆大,手段恶毒。他得不到本府太守的女儿, 心存怨恨,投降梁山后,赚开城门,杀人一家,夺人闺女,且找借口 :“程万里 那厮,原是童贯门下门馆先生。得此美任,安得不害百姓。”此话纯属强盗 逻辑,程万里曾为童贯手下,为何就一定会害百姓,莫非童贯害百姓就一定 会导致程万里害百姓?天下哪有这个道理。且梁山无故发兵攻打府县,只 为决出宋、卢谁为寨主,又视百姓为何物?就二人性格而言,董平其实比燕 青更适合上山落草。
好,不谈道德,单说武艺。
董平一出马,宋江便叫韩韬去对付他。韩韬,绰号百胜将,出身为州团 练使,当初为呼延灼所看重。但他名虽“百胜”,实则一般,战秦明尚且二 十合而败,遑论董平。果然,一上场便让宋江不放心,书中虽未说他立刻就 败,却说宋江马上交代徐宁去替他下来,若是棋逢对手,如何恁快便被人替 下?此处可见董平身手比秦明高强,秦明二十合战败韩韬,董平一出手,便 让宋江换将。徐宁乃金枪班教头,我屡次说过此人断不可小瞧,堂堂金枪 班教头,名列八骠骑之首,岂能易与?果然一上场,便与董平战了五十合不 分胜负。虽说不分胜负,却也让宋江不放心,竟主动鸣金了。看来虽胜负 未分,却足可看出高下,否则宋江主动招他回去作甚?果不其然,徐宁一 走,董平直追杀过来。
你看,起初呼延灼战鲁智深、杨志不下时,见对方回阵,未曾追赶,关胜 战石宝,自认为其武艺不在自己之下,见石宝走了也未曾追赶,唯独这董 平,竟直追人阵来。一来此人绰号“董一撞”,掠阵厮杀不足为奇;二来也 可看出徐宁未曾占了上风,否则他怎敢追来?宋江令全军一万人马围住 他,竟围不住,被他两条铁枪冲出条路走了。
此人真有五代猛将王彦章之勇。
且看宋江都带了些什么人:林冲、花荣、刘唐、史进、徐宁、燕顺、吕方、 郭盛、韩滔、彭圮、孔明、孔亮、解珍、解宝、王矮虎、一丈青、张青、孙二娘、孙 新、顾大嫂、石勇、郁保四、王定六、段景住。
当然,董平冲阵,他不可能一个人去冲,身后总得有个百十号人马跟 着,纵然他阵上独斗徐宁,但只要一冲阵,身后的亲兵卫队必然跟上。可即 便如此,在梁山泊一万马步军面前,又有几人有这份胆量?何况阵中林冲 蛇矛骁勇,花荣弓箭厉害,徐宁手段高强,吕方、郭盛善会联合作战,韩韬、 彭圮亦不可小覷,而余下众人,如解珍解宝王英扈三娘等等一干绿林人士, 个个舍命而来,又有哪个是好相与的?
再看时间。董平出战,是四更天的事儿,也就是夜里一点到三点这段 时间,姑且算他近三点出的兵,到了宋江大寨处,书中说天色方明,也就是 说董平走了一个更次,五点多钟到了战场上。双方摆好阵势,通话完毕,交 战两场,满打满算,算他三个钟头,也就是早晨八点多钟,不到九点。随后 董平就开始冲阵,书中说直冲到申牌以后。申牌是什么时候?申时挂牌, 就是申牌,下午三点到五点,就是申时。董平就在这一万梁山军马中,顶着 林冲、花荣、刘唐等人的压力,横冲直撞了足足八个小时左右,太可怕了。 当然,他的人马不可能眼睁睁看着他独自冲突八个钟头,后来必然会全军 杀上,虽如此,也可见董平之胆气、勇力,绰号“董一撞”,当之无愧。
但董平冲撞梁山军,却并不能说明他能独自挑战林冲等数员大将。马 战和步战不同,因为马战首先拼的是速度,我冲过来,你迎击我,双方兵器 一交,就过去了,绝无停下马来打成一团之理。马上作战,多半凭的是马的 高速奔跑造成的极大的动能来操作,董平虽然混战了很久,但并未与任何 一个高手作实质性的对战,而是东西&横,往来南北,打过就走,没有不变 的轨迹。这种打法,非常多的依赖于為的速度和脚力,因此不足以说明董 平可一人单挑二十余个头领。但反过来说,能够在这么多人中往来冲突八 个小时,且全身而退,又可见董平的体能与技艺之勇冠全军。这董平,真好 比梁山中的吕布。 •
关胜、呼延灼等人尚不敢单独冲突军阵,所以此处可下一定论一-论 胆量,董平可列为梁山第一。其战败韩韬,不输徐宁,率军往来冲突八个小 时,论武艺亦绝不输于呼延灼之辈。可叹如此大将,仅为一介府中都监,怪 不得宋江唱个大诺,说让他为山褰之主,他就降了呢。
归梁山后,董平随军攻打东昌府,正遇没羽箭张清。张清打那些将领,基本上都是一招手便打翻马下,即便是呼延灼,也是一石子击伤手腕,即便 神勇如关胜,也是拦了一刀,再不敢试第二刀,可见这些人的基本功,都不 足以连番对抗暗器。唯独这董平,手眼身法,快似流星,可谓鹤立鸡群,力 压群雄。他纵马迎战,说:“别人中你石子,怎近得我! ”张清只道他如宣赞 般大言,抖手一记飞石,真个被董平一拨而过。在此之前,无论是谁,只要 张清一石打来,不是人中,就是兵器中,直到此刻,方知强中更有强中手,这 石头也是可以避开的! _
张清再打,董平又躲过。这第二石的躲过,比躲第一石时更见英雄。 怎的?但凡躲避暗器,皆要眼神灵活,躲暗器时,你不能看对方的暗器往哪 里去,那时候就晚了。比如对方甩飞刀,你不能看他刀飞出来往哪里走,那 时候就晚了,你十有八九要中刀。那诙看什么呢?你要看他的肩膀动不 动。他的肩膀一动,手必要动,手一动,刀就出来了。所以他肩膀一动,你 就是一闪,不要管自己往哪边闪,反正你离开了目前的这个位置,他就甩不 中你。足球守门员也是,他在防点球的时候,不是看球出来了再扑,那就晚 了,而是看对方的脚的方向,脚往哪里走,他就往哪里扑,一个道理。
但是,无论你反应多块,如果对方连发暗器,你想躲开可就难了。因为 你的眼睛要时时刻刻盯着他的臂膀,同时还得顾及自身的平衡,保持身形 步法,时刻准备见机行事,这一点,即使是一般的功夫熟手,也很难做到。 能做到这一点的,几乎都是大师级人物。而董平就能做得到,真是令人眼 界大开。躲一石容易,躲两石很难,他竟然在刚刚躲开一石子之后,立刻躲 开了第二石,此等功夫身法,再无第二人,亦可见其基本功之深,强过关胜、 呼延灼。
武人之间,所谓论髙下,其实比的就是基本功。基本功强者,获胜率必 然高。董平基本功如此之强,论武技,当仁不让,可为第一。
张清连打二石,皆不中,后趁混战之际,突然又打,再被董平躲过。注 意,这次与上两次又不同,乃是董平冲阵之时,忘记了提防石子,因此这次 是在毫无防范的前提下躲过的。真个本事高强,谁人可比?
然后张清又打索超,索超乃大名府头等大将,在关胜、林冲这类人物马 前,那也是几十合的本事,他眼神倒是不错,看到了张清出手,可就是身法 不行,虽急躲不迭,仍旧打在脸上,翻下马去。这就是差距,不服不行。
上梁山后,众人对董平的战斗力均不敢小觑,宋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因此将其列在五虎将之内,也算是爱才了。但论董平身手,岂可居于秦明 之下?却被列为最后一个,又可谓屈才了。五虎将的排列很有趣,关胜
为第_-,片先是山于其根正苗红,其次人家是朝廷大将出身,将来招安时, 也能支持-下,第£才是武艺高强。林冲位列第二,乃功勋申:著,武艺精 熟,各方面都无可挑剔所致。秦明列第是闪为此人十分听话,头脑简 单,哥让打谁就打谁,让打几下就打几下,同时打人的本事还算可以。呼延 I胃;^j 灼第四,实因资格没有秦明老,参加革命晚了些。董平列第五,一个是参加 革命太晚,第二是年纪轻,论资排辈排不上。若按照身手来排列,倒是董平 I人 该第一,关胜第二,林冲第三,呼延灼第四,秦明第五。
髙俅取十个节度使攻打梁山,董平大战项元镇,被对方翻身一箭射中 臂膀,大失威风,随后便没了声息,直到征辽,方杀了辽国皇侄耶律国珍,但 I 随后又没了声息,只是跟着大队杀敌。到征南时,这才突发亮点,十回合刺
! 死宣州统制韩明,可见高手。关胜杀南国元帅邢政尚且十余合,董平十合便杀韩明。
写到此处,可见施耐庵之偏心。董平接连躲过张清三枚石子,怎能中
箭?石子出手,只能眼看,不能耳听,尚且躲得过,利箭离弦,弓弦会响,如 I 何倒躲不开了?弓弦响处,董平却用手臂来格挡,这可是习武者的作风?
此处写得前后不一,矛盾重重,于理不通。盖因董平英气太烈,所以不得不
折了他的威风,重新拿起那作者钟爱的故旧将领来。尔后,作者自觉笔墨
欠妥,便又安排他立了几功,同时只要一安排其立功,又要写得强于他人, 以呼应前文里对其的褒扬。
董平桿勇,最后死了,是冤死的。施耐庵也知道,把董平写成这个样 子,若要写死,谈何容易?便只好采取了夺其利器的办法,叫一个炮弹伤了 他的左臂,夺了他的左手枪,他便打不过敌人了,打不过,还心高气傲强要 去打,自然必死无疑。
施耐庵干吗要把董平写死呢?秦明也让他写死了,只有关胜、林冲、呼 延灼不死。五虎将中,最后关胜醉酒坠马而死,林冲风瘫而死,五虎将中真 正最后为国奔赴疆场的,只有呼延灼Q书中说呼延灼最后为国捐躯,可见 死于金兵之手。如果董平不死,作为最年轻的将领,他没理由饮酒死亡,也 没理由中风瘫痪,而突发暴病身亡的厄运对于他来说,也是很突然的事儿, 那么他该怎样死?他无法死。无法死,就必定要冲锋陷阵,假设秦明也不 死,则五虎将中有三虎尚在,最后都死在与金兵作战上?若这么写,与书中 “偌大气象,不过一场春梦”的文笔走向显然不同。如果关胜也不死,则是 四虎将共赴疆场,距离作者的寓意就更远了。
浏览1,19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