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的“离经叛道”的言论自然会传统武术界的不满,但李小龙毫不在 意——拳头没我硬,名气没我大,你们又能奈何?这是一种典型的“超人”思 维,而李小龙也时时处处以“功夫超人”自居。
正是这样的我行我素和天马行空,才让李小龙的截拳道中包含了很多西方 武技和哲学思想。
李小龙崇拜法国的萨特、德国的尼采。这两位哲学家的理论与李小龙的性 格和思想方式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萨特提出要重新认识人的价值;要认识 自我的存在,而不湮没在社会的群体之中;要追求自由,而不被理念的、道德
龙的精神龙的传承
的东西所束缚;要发展个性,自由选择,以实现人所存在的价值;尼采张扬 “权力意志”,呼唤“超人”。他的哲学是强者的哲学,人应该追求权力,要 有主宰自己、主宰他人、主宰世界的欲望。能最大限度实现权力意志的人才能 称为超人,超人创造了历史,主宰历史的潮流,推动着历史的前进。历史上, 只有少数天才和艺术家才达到超人境界。
看了尼采的著作后,李小龙如获至宝,觉得尼采的书就是为他而写 的一李小龙我行我素、张扬好斗、爱出风头、不断挑战,将尼采鼓吹的权 力意志和超人境界展示得淋漓尽致。李小龙曾说:“不知是什么哲学和什么 力量的推动,从童年到少年,我对任何看不顺眼的人,立刻就涌现一个跟他 见高低的念头。”
是的,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不论任何时候、任何事情上都以自我为中心, 容不得半点违逆和瑕疵。
“我绝不会说我是天下第一,可是我也绝不会承认我是第二! ”这就是李 小龙发自内心深处的声音。
从武学上看,截拳道并不完美;从性格上看,李小龙也非完人,但正是这 样的不完美,却有着惊人战斗力和个人魅力。换一个角度看,如果事事都要讲 究规则,等所有条件都成熟了才去做,那么世界上也许永远都不会有奇迹诞
生。
一个没有奇迹,没有天才,没有传奇的世界,将会是多么的无聊!
我们要感谢李小龙,感谢他创造了截拳道,感谢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 人们——原来人还可以这样活!
三、开创华语功夫片新纪元
如果说武道是李小龙的毕生追求,那么通过电影来展示武道,便是这种追 求的外在表现。相信所有看过李小龙电影的人都会有强烈的感觉——李小龙不 是在演戏,而是在实战。李小龙的打斗干脆利落,不带任何拖泥带水的花架子 动作,即便身陷重围,他也能用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将对手一一击倒,往往 一出手就是较量的结束。简洁、快速、有力,是李小龙功夫的最大特色,李小龙自己就曾这样说道:“对我来说,武术的终极目的就是如实地表现自己。” 所以,人们对李小龙电影的一致评价是:他演的是真功夫。
是的,李小龙是独一无二的,世界上不可能再找出第二个人能够像李小龙 那样将武术与电影融合得如此完美,即便是他的儿子。李小龙的功夫片有两个 鲜明的特色:其一,他所扮演的都是平民草根英雄;其二,他的影片始终贯穿 着“我是中国人”这一不变的主题。
不论是《唐山大兄》中的郑潮安、《精武门》中的陈真、《猛龙过江》中 唐龙,抑或《龙争虎斗》中的少林弟子李。观众总能在他们身上看到李小龙自 己的影子,也总是把他们称为李小龙而非片中的角色。是的,是李小龙让他们 的形象变得鲜活真实。也只有李小龙,才能将这些毫不起眼的小人物饰演得如 此有血有肉。这些小人物的命运牵动着每一个观众的心,让观众觉得这就是发 生在自己身边的事,继而产生巨大的共鸣。正如李小龙自己所说,这些小人物 没有“消失在传统观念中与权威的巨翼之下”,最后都选择了爆发,而且无一 例外都是以“不近女色”的硬汉形象出现。李小龙所塑造的这些角色与他自己 一样,一心只为功夫,唯有功夫才能解决一切,战胜一切,有了功夫,懦夫也 能变成勇者。
“我是中国人”是李小龙电影的另一大特色。正因为有了在美国饱受歧视 的经历,李小龙才在影片中流露出很强的民族意识,在展示高超功夫的同时,
时时处处都不忘展现流淌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民族尊严和不畏强暴的精神。这在 当时仍处在英国殖民统治下的香港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一直以来,中国人都缺 少自己的民族英雄,缺少振臂一呼带领同胞奋起抗争的人,李小龙的出现,李 小龙那些经典的台词和动作,点燃了每一个观众的爱国之情和赤诚之心,一股 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如果说功夫是李小龙电影的外延,那么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就是李小龙电 影的精神内核。从今天的眼光看,李小龙的电影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制作上都显 得简单粗糙,但是与那些高投入大制作明星加盟的华语“大片”相比,李小龙 的电影反而具有无比强大的生命力,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莫大的讽刺,也足以让 现在的电影人好好反思。
李小龙的电影开辟了一种全新的功夫片风格,对香港武打电影的发展和变革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他的功夫片直接带动了香港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功夫片热 潮,也成为其他武打演员竞相模仿借鉴的对象。好莱坞巨星史泰龙就曾坦言自 己从李小龙的影片中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香港武打明星、以主演《陈真》 闻名的梁小龙也以翻拍李小龙电影而名噪一时。香港影坛著名的“七小福”也 与李小龙有着颇深的渊源。
“七小福”是香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个有名的戏班,在一次京剧表演 中,班主于占元挑选了元龙、元楼、元彪、元奎、元华、元武、元泰等七人担 任京剧《七小福》的主角。当时的大师兄元龙便是洪金宝的艺名,元楼则是成 龙的艺名。后来,洪金宝约满出师,独自闯荡影坛,成龙才顶替元龙之名成为 大师兄。“七小福”戏班共有十四人,除了上述七人,尚有元秋、元德、元 俊、元彬、元宝等人。洪金宝、成龙、元彬三人曾在《龙争虎斗》中出演配 角,成龙更是在《精武门》中充当了一回替身演员。而今三十年转瞬即逝,元 俊、元泰、元武已然隐退,元宝在TVB电视台担当武师指导,唯有洪金宝、成 龙、元彪、元奎、元华、元德、元彬七人成为当今香江影坛赫赫有名的风云人 物,人们也把他们七人称为新的“七小福”。可以说,香港最著名的那一拨武 打明星,都是在李小龙如日中天时崭露头角,李小龙去世后,洪金宝、成龙、 李连杰、甄子丹、元彪、元华、钱小豪、钱嘉乐、周比利、熊欣欣、任世官、 刘家良、杨紫琼、杨丽青、赵文卓、吴京等人继续扛起华语功夫片的大旗,其 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成龙、李连杰、甄子丹三人。
成龙出身戏班,李连杰早年是北京体育队武术队员,甄子丹则师出蔡礼佛 拳。
成龙凭借《醉拳》《蛇形刁手》等影片崭露头角,开创了搞笑功夫片的先 河,洪金宝、元华、元彪等人大多沿袭此路线。李连杰因《少林寺》一炮而 红,其拳脚功夫硬朗利索,他所塑造的黄飞鸿、方世玉等英雄人物都得到了广 泛的好评,与成龙的搞笑功片各领风骚。甄子丹与李连杰同龄,最早出演过连 续剧《精武门》,随后自导自演过《战狼传说》和《杀杀人,跳跳舞》等影 片,此后一直专注于幕后动作设计,并在《英雄》《七剑》中有过精彩表演。
成龙曾一度被认为是李小龙最好的接班人,他和李连杰也先后前往好莱坞
发展。不过成龙青出于蓝,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喜剧武打风格。在提及
李小龙时,成龙这样说道:“李小龙是香港电影史无前例的头号明星。生前是 一座丰碑,逝后是一个传奇。他使功夫片引起了世界的注意。我想,如果没有 他,就不会有人听说过成龙。现在,当我欣赏他的影片的时候,我认为,它们 都是杰出的作品,它们树立了其他每个人都想效仿的标准。如果不是因为他英 年早逝的话,它们总有一天成为李小龙业绩的证明。他有制作电影的才能和品 格,这些都将成为永垂历史的经典之作。但在他有这个机会之前,他的生命就 结束了。”
浏览57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