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死亡游戏》的票房大卖让大家看到了“李小龙”的巨大市场潜 力,香港的电影公司便一拥而上,拍出了很多以李小龙为题材或原型的影片。 这些电影都属于小本制作,一方面降低了“李小龙”题材影片的质量,另一方 面也影响了《死亡塔》的票房。
其次,这部由唐龙及黄正利主演的影片,无论是表演还是制作均非上乘,
小龙的电影特色,唐龙也没有刻意去模仿李小龙的打斗风格,难以赢得市场青 睐也在预料中。
据香港某位资深电影人透露,李小龙去世后,为了将他留下的《死亡的游 戏》拍完,嘉禾制片彭长贵四处寻找合适的替身演员,最终找到了一位姓金的 合气道高手。这位历史上唯一的“真正李小龙替身”的韩国演员唐龙本名金泰 中,他在李小龙死后来到香港,然后改名唐龙,先后拍摄了《死亡游戏》和 《死亡塔》,之后便悄然返回韩国,甚至没有在媒体前露面。这是因为在签约 时,嘉禾明确要求他拍完电影就必须秘密走人,不许见记者,也不许公开身 份。上世纪八十年代,唐龙移民美国,迄今下落不明,如果他还活着,也应当 是一位年近70岁的老人了。
人们对李小龙的追忆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退,全世界的龙迷依旧盼 望着有朝一日,由李小龙亲自拍摄的《死亡的游戏》能够原汁原味的被搬上银 幕。2001年,日美两国的李小龙研究者动用种种关系,从嘉禾电影公司的片库 中找出了李小龙拍摄的《死亡的游戏》的全部母带胶片,并且在一些热心电影 人的帮助下,在当年的剧本上加以认真的编辑和补充,又找来一位替身演员拍 摄影片的前面部分。不久,在全世界龙迷的翘首以盼下,迄今为止唯一一部保 留了李小龙全部镜头的《死亡的游戏》问世了!
这部《死亡的游戏》严格遵循了李小龙当年的创作思路,影片后半部分的 47分钟则完全由李小龙真身拍摄的镜头组成。在这47分钟里,前面的38分钟 是李小龙与依诺山度、池汉载、贾巴尔的三场完整的打斗戏,后面的9分钟是 影片的拍摄花絮。原汁原味的李小龙式打斗加上令人捧腹的NG花絮,使得这 47分钟的内容成了流传最广的李小龙电影片段。
1973年7月25日,也就是李小龙死后的第五天,李小龙的遗孀莲达带着一 双儿女来到香港九龙殡仪馆。此时,殡仪馆外的广场上已经积聚了近两万闻讯 赶来吊唁的龙迷。他们静静地等候着,只为见心中偶像最后一面。殡仪馆前, 数百名警察严阵以待,唯恐群众因情绪失控而发生骚乱。
灵堂里挂着巨大的蓝色挽幛,上面写着“艺海星沉,哲人逝去”,灵堂正 中则摆放着李小龙戴着墨镜的巨幅照片。李小龙平静的躺在棺材里,身上穿着 他
在《精武英雄》中穿过的唐装,面色安详。李小龙的遗孀莲达、儿子李国
豪、女儿李香凝、哥哥李忠琛、嫂子林燕妮、好友小麒麟守护在李小龙的灵柩 旁,与至亲垂泪挥别。参加告别仪式的人们一批一批的来到李小龙的遗体前, 与他做最后的告别。
我相信,此时此刻,那些曾经妒忌李小龙、排挤李小龙,甚至与他发生过 矛盾和争执的人都会放下敌意,向这位对中国电影和武术做出巨大贡献的传奇 男子汉深深的鞠上一躬。死者已矣,相逢一笑泯恩仇。
李小龙身前的两位红颜知己,丁佩和苗可秀也前来为他送行。作为妻子, 莲达表现出了最大限度的宽容和理解,不但没有责难丁佩,反而安慰她不要为 李小龙的死太过伤心内疚。与李小龙在多部影片中有过合作的苗可秀也是悲痛 欲绝。李小龙去世后,大红大紫的苗可秀离开了嘉禾,在电视台担当主持人并 拍摄了几部电视剧,最后淡出娱乐圈,定居加拿大多伦多,迄今未婚。每逢李 小龙祭日,苗可秀都会前往西雅图祭拜故人。
在莲达的要求下,李小龙的遗体被运回美国西雅图安葬。
1973年7月26日早晨8点,莲达在香港启德机场餐厅内向各界发表了一封公 开信:
“我诚恳地希望香港传媒及大众不要再臆测我丈夫生前死后的情况,虽然 尚未收到最后的验尸报告,但我个人仍深信小龙是死于自然,也不认为任何人 应对他的逝世负责。命运的安排是我们无法改变的,小龙已经离我们而去,但 他在我们记忆及影片中会继续长存。故各位在怀念小龙时,请想起他的天才、 他的艺术和他的魅力。我知道香港人爱护小龙,并对他扬名世界的成就感到骄 傲。所以谨诚恳请你们让他平静地安息,不要让他的灵魂受到干扰。这是我和 他的至亲的期望,盼求各位垂注,深切致谢。”
1973年7月30日,李小龙的亲友们在西雅图市殡仪馆为他举行了第二次葬 礼,与香港的万人送行相比,这次葬礼显得清冷肃穆,莲达的亲人和李小龙生 前的好友木村武之、依诺山度、史蒂夫•麦昆、詹姆斯•科本、秦彼得等人纷 纷到场。
葬礼结束后,李小龙被安葬在了西雅图湖景公园墓地,莲达也在他墓前 做了最后的悼词:“他活着的时候,每天都有所创造,他33岁的一生是充实 的。,’
李小龙走了,他的墓碑上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BRUCE LEE NOV. 27. 1940-JULY. 20. 1973 李振藩 FOUNDER OF JEET KUNE 意思是:布鲁斯•李1940. 11. 27-1973. 7. 20李振藩截拳道创始人
或许,张国荣的一首老歌能表达我此刻的心情:
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风雨,
忘了痛或许可以,忘了你却太不容易;
你不曾真的离去,你真的在我心里,
我对你仍有爱意,我对自己无能为力;
因为我仍有梦,依然将你放在我心中,
总是容易被往事打动,总是为了你心痛……
蚊龙出少年
修炼功夫的目的不是致力于击破石块或木板,我们更关心的 是用它影响我们的整个思想和生活方式。
一、不务正业的小重星
1940年11月27日,李小龙出生在美国旧金山,San Francisco唐人街杰克 森街的东华医院。他的母亲名叫何爱瑜,出身香港望族,其铒父何仕文是英国 人,祖母施氏是中国人。何仕文有五个儿子三个女儿,长子何东曾任怡和洋行 买办,后成为香港首富,是当时公认的华商领袖,先后三次获得英王授勋;次 子何福也是富商,澳门赌王何鸿燊就是他的孙子;三子何甘棠也是买办商人, 同时还是文学家、收藏家、艺术鉴赏家,何爱瑜就是他众多子女中的一个。
何爱瑜出生于1912年的上海,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尤其喜爱粤剧。正是 因为粤剧,何爱瑜才能与李小龙的父亲李海泉相识、相爱,最终成就了一段追 求婚姻自由的佳话。
李海泉祖籍广东顺德,本名李满铨,是当时的粤剧“四大名丑”之一。与 何爱瑜出身名门望族不同,李海泉出身贫苦,其祖父乃是清末顺德一带著名的 武师李震彪。李震彪曾在佛山镖局任镖师,后来镖行衰落,李震彪便退隐江 湖,与家人过着平静的生活。李震彪有两个儿子,分别是李满铨和长兄李满 甜。饱经动荡的李震彪不愿儿子继续自己刀口上过活的日子,于是把他们送到 佛山有名的笑尘还茶楼当学徒。
和大多数老式茶楼一样,笑尘还也要求跑堂的伙计们“唱单”。所谓唱 单,和老北京茶馆里伙计们一口京腔韵味儿的吆喝类似,就是要把客人点的酒 菜茶水以调子的形式唱出来。李满铨天生一副好嗓子,每当他唱单时,茶楼上 下就会响起一片叫好声。李满铨10岁那年,当时的粤剧名伶小生奕正与几个朋 友在笑尘还喝茶,听了李满铨的唱单,当场就让他来了一段粤剧,听完之后便 有意让他来自己戏班来学唱。李满铨连忙回家把这件事告诉了父母,却没想遭 到了父母的坚决反对。在旧社会,戏子地位低下,甚至连下九流都排不上,是 个遭人鄙夷的职业,但是在兄弟俩的苦苦哀求下,李震彪勉强同意李满铨去试 试。
不久,李满铨就拜小生奕为师,这才有了艺名李海泉。小生奕是当时有 名的粤剧武生,李海泉跟着他一边学戏,一边习武,一路走南闯北,凭着勤 奋和天分成了当时的粤剧名角。李海泉走红后,便结识了待字闺中的富家小 姐
何爱瑜,两人志趣相投、书信往来不绝。此后何爱瑜迁居香港,山水相隔 使二人更多了几分牵挂。几年后,李海泉前往香港演出,两人再次见面,情 意更甚往昔。最后,何爱瑜不顾家庭的重重阻挠,毅然下嫁李海泉,传为一 时之美谈。
浏览38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