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时献台上各占一半,中间心里合交。任原见燕青不动弹, 看看逼过右边来,燕青只瞅他下三面。任原暗忖道:“这人必来 弄我下三面。你看我不消动手,只一脚踢这厮下献台去。"任原 看著逼将入来,虚将左脚卖个破绽,燕青叫一声"不要来。”任 原却待奔他,被燕青去任原左胁下穿将过去。任原性起,急转 身又来拿燕青,被燕青虚跃一跃,又在右胁下钻过去。大汉转 身终是不便,三换换得脚步乱了。燕青却抢将入去。用右手扭 住任原,探左手插入任原交裆,用肩胛顶住他胸脯,把任原直 托将起来,头重脚轻,借力便旋四五旋,旋到献台边,叫一声 "下去!"把任原头在下脚在上,直捧下献台来。这一扑,名唤 做"鹑鸽旋"……(第七十四回:燕青智扑擎天柱,李逵寿张 乔坐衙)

李逵、任原力气都比燕青大,且任原是专业扑手,曾扬言“相扑世 间无对手,争交天下我为魁”。燕青能降伏二人,靠的是智慧,用燕青的 话说:“相扑的有力使力,无力斗智,不怕他长大身材,只恐他不着 圈套。"

燕青还有一手绝活:拿着一张川弩,只用三枝短箭,百步穿杨,箭 到物落。在林子里救卢俊义,一箭一个,结束了董超、薛霸的性命。后 来学弓,向空中射雁,箭箭不空,须臾之间,射下十几只鸿雁。这功夫, 梁山好汉中也只有小李广花荣堪比。

燕青的武功,不似林冲、呼延灼之辈,立马横刀,统率三军;也不 像鲁智深、李逵等人,蛮力盖世,排头儿砍人;但燕青的武功讲求的是 以巧制胜,很有技术含量。

恰逢其人及其技,后人创立了燕青拳。在河北沧县以陈善为主的一 派,称此拳为秘踪拳①,由沧县移居到静海的霍姓一族,称此拳为迷踪 艺,子孙代代相传,后出名于霍元甲,迷踪艺遂声名大振。此外,此拳 由河北传到山东青州,又形成“燕青神捶”的一派,在河北天津一带与 八番拳结合,又形成“燕青十八翻”的一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燕青拳被列为全国武术表演和比赛项目。 其特点是动作轻灵敏捷,灵活多变,讲究腰腿功,脚下厚实,功架端正, 发力充足。此外,眼神和腿法的配合,独具风格:眼神集中一点,兼顾 八方,眼助身法,眼助气力。腿法要求劲足力满,干净利落。其技法, 上肢有甩、拍、滚、掳等击法,下肢有跳、截、挂、缠等腿法,配合靠、 闪、定、缩等身法,组成技击性较强的攻防技术。其步法强调插裆套步, 闪展腾挪,窜蹦跳跃。

(五)“急先锋” 索超

原系大名府留守使正牌军,北京上将,善使大斧。宋江攻打北京城 时,吴用用计捉拿,随宋江上梁山入伙,为山寨八骡骑兼八先锋使之一。 第十三回“急先锋东郭争功,青面兽北京斗武”出场。为争功,索超用 大斧与杨志的枪对决,“一来一往、一去一回……斗到五十余合,不分胜 败”。后来梁山为救卢俊义,石秀第一次兵发大名时,是索超第一个出 阵,力战李逵、扈三娘、秦明等人,中箭负伤;第二次梁山打大名时, 还是索超出阵,大战关胜,中计被抓,杨志劝他归顺了梁山泊,为山寨 马军骡骑兼先锋使,把守正南旱寨。招安后在征讨田虎时,力杀敌将吴 成、戴美;攻打方腊时,又阵斩对手鲁安、米泉。在南征方腊攻打杭州 时,索超一马当先,迎战敌将石宝:“两马相交,二将猛战。未及十合,

① 关于迷踪拳的创立民间有多个传说,其中与燕青有关的有三个:传说之一,该门派起 源于唐末,传至宋代由卢俊义在少林寺整理发展而成。后卢俊义把此拳传给了燕青,以后由燕 青传播这个拳法,故称之为“燕青拳”;传说之二,燕青的门徒因为燕青上梁山造反而隐其名, 故称之为"秘宗拳”;传说之三,燕青上梁山时,施展绝技使雪地上不留足迹.追兵迷路,故称 之为•'迷踪拳”或"迷踪艺"• 石宝卖个破绽,回马便走,索超追赶:关胜急叫休去时,索超脸上着一 锤,打下马去。”(第一百十五回:张顺魂捉方天定,宋江智取宁海军) 索超靠他的争先精神给他带来笔笔功劳,也最终让他折戟沙场。

(六)林冲刺配沧州

白虎节堂是处理军事的重地,没有允许尚且不许进入。林冲带刀进 去,自是犯了大忌。豹子头误入白虎堂,遭到高俅的陷害而刺配沧州。 到了沧州牢城之后看在柴进的面子让林冲看守草料场。整个过程分三 回①,不仅目的地是沧州,而且涉及到沧州人柴进,据李文厂考证,是 时,配军、草料场、牢房皆存在,至于是否为陆虞侯所烧的“草料场” 和林冲之类所在的“沧州牢营”尚待进一步研究。受林冲人格的影响, 时至今日,沧州不仅有“林冲武校”,而且还有“林冲牌”,如沧州、泊 头建有“十字坡”、“快活林”等大酒店。

施耐庵笔下其他的燕赵人物还有:金毛犬段景住,祖贯是涿州人氏, 是一位贩卖马匹的好汉,会识别好马,江湖上人称“金毛犬”。石将军石 勇,大名府②人氏,因赌博打死人命,流落江湖,后同花荣等人上梁山。 —枝花蔡庆、铁胳膊蔡福,大名府人氏,哥俩均为大名府有名的刽子手。 玉幡竿孟康,真定州人③,因长得人高马大,又极白净,一身好肉体, 人称“玉幡竿”,善于制造大小船只。跳涧虎陈达,河北邺城人,使一条 出白点钢枪,原为少华山头领。鬼脸儿杜兴,中山府④人,在蓟州做买 卖因打死同伙客人被押,为杨雄所救,三打祝家庄后上梁山入伙。没面

① 三回分别为:第七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第八回"柴进门招天 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九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 北宋时,以大名府为北京,领元城、莘、成安、魏、馆陶、临清、宗城、夏津、清平、 冠氏、内黄十一县,府治在今邯郸大名。

③ 北宋时无真定州,只有成德军真定府,属河北西路,领真定、藁城、栾城、元氏、井 降、获鹿、平山、行唐、灵寿九县。府治在今石家庄正定。

® 北宋时属河北西路,领安喜、无极、曲阳、唐、望都、新乐、北平七县。府治在今保 定定州。

目焦挺,中山府人氏,祖传三代,相扑为生,独门单传三十六路擒龙手。 李逵偷偷下山去帮助关胜攻打凌州,路途碰见一大汉,两人打了起来, 那人拳脚熟练,李逵被连摔两跤,才知此人叫“没面目焦挺”。

总之,燕赵儿女尚武任侠,重义豪放之风,不仅代代传承不息,而 且,辈有人杰,施耐庵笔下的十多个燕赵人物,与燕赵人文风气不谋而 合,这不能不说他深谙燕赵之风,因此涓涓文字才会跃然纸上。

四、《三国演义》中的燕赵豪情

(―)桃园三结义

罗贯中把桃园三结义放在《三国演义》开篇的第一回“宴桃园豪杰 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中。文中描写到刘焉出榜招募义兵,榜文 行到涿县,引出涿县中一个英雄刘备,然后巧然的机会刘备认识了张飞 和关羽,三个人志趣相投,一见如故,结为兄弟。在文中结尾描述三人 焚香再拜而说誓曰:

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 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 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 共戮!誓毕拜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何谓“义”?《中庸》引孔子云:“义者,宜也。”朱熹《四书集注》 解释说:“宜者,分别事理,各有所宜也。”胡适进一步阐发:“宜即是应 该。凡是应该如此做的,便是义。"①陈拱看来:“而义即是'宜',亦即 是'适当'、'合理'的意思。”②《孟子•离娄上》亦云:“义,人之正路


  • 胡适:《中国古代哲学史》第六篇第二章。

  • 陈拱:《儒墨评议》下篇第四”儒、墨之义与利之辩”。 也。”就是所谓的人应该走的路。董仲舒解释说:“仁之法在爱人,不在 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故“以仁安人,以义正我。”①儒家 还将“义”与“利”对比,《论语•里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可见,在儒家看来,“义”指一种合乎 礼仪的行为节操,讲“义”总是带着团结、积极向上的意义,这也是我 中华民族的传统精髓。


(二)赵子龙一身是胆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也。身长八尺,姿容雄 伟。居刘备前锋,为曹公所围,乃大开门,偃旗鼓。曹公引去,疑有伏 兵。云于后射之,公军大骇,死者甚多。备明日自来,视昨日战处,曰: “子龙一身都是胆也。”(《太平广记•骁勇》一百九十一卷)

其单骑救主的壮举,至今令我们记忆犹新:为报新野一战之仇,曹 操引五十万大军,将刘备的三千人马截在当阳县,战到天明才摆脱曹兵 的追赶,护卫刘备家小的赵云发现不见了刘备,走散了糜夫人母子,急 集合三十骑,又杀回乱军中寻找。赵云在一截断墙后面的枯井旁找到糜 夫人母子。糜夫人说:“见到将军阿斗有救了,……我死而无恨!”说完, 跳井身亡。这时曹将杀来,战三回合,被赵云杀死。没走多远,又碰上 曹将张郃,战十余回合,赵云夺路而走,不料连人带马落入陷阱。张郃 挺枪来刺,忽然赵云的马平空一跃,跳出陷阱,张镉吓得一个劲后退。 赵云力战众将,威武勇猛。正在山上观战的曹操见赵云势不可挡,传令 一定要活捉。赵云利用这个机会冲出包围,连杀50员曹将,终于将阿斗 交给了刘备。

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放在赵子龙身上丝毫不夸张。明代万历 十年(1582),为纪念赵子龙长坂坡大战中的功业,在此树立“长坂雄 风”碑,以供世人凭吊。其碑在清代乾隆年间又做重刻。后人多对其高

①《春秋繁露•仁义法》. 度赞扬,如朱械《三国六朝五代纪年总辨》(论赵云伐吴之谏):“可谓深 切著明。知天下大体矣。"李贤《明一统志》:“智勇兼全。子龙可谓有古 大臣之风。”易佩绅《通鉴触绪》:“云固武臣之有本末者,而兼有儒臣体 用矣。"图片1

(三)张翼德长坂坡桥头上一声吼

张飞,字翼德,涿郡(今河北涿州)人也,……曹公追之,一日一 夜,及于当阳之长阪。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 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 者,故遂得免。

张飞凭借一条河水,破坏了桥梁,瞪着眼睛,拿着长矛,大喊,我 是张益德,过来决一死战。敌人没有敢上前决斗的人,保证了刘备的逃 脱,这是何等的霸气。后人对其亦多有称赞,魏国谋臣程显赞誉关张 “万人之敌”,周瑜称赞关张为“熊虎之将”。所以,刘备特别宠信关张,

①1996年,正定县人民政府斥巨资将旧庙拆建重修,对外开放。重修之庙占地二十余亩, 造型古朴,气势宏伟,其主要建筑有庙门、四义殿、五虎殿、君臣殿、顺平侯殿。主殿鱼贯中 轴,左右配殿翼辅两侧,整个布局开阔大方,整齐匀称。更以碑庭刻石,花草树木点缀其中, 尤为肃穆典雅■

视他俩为心腹之臣。以至于后世论史者,如明末清初王夫之就认为:“刘 备待关张之信,胜于对诸葛亮之诚。”《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关羽、 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 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现遗址尚有 清雍正九年(1731)所立石碑,上刻“张翼德横矛处”,以纪其事。

五、《朝野佥载》及唐朝其他作品中的燕赵武侠形象

《朝野佥载》作者张鹫,字文成,号浮休子,史称“青钱学士”,深 州陆泽(今河北深州北)人。《朝野佥载》是唐代笔记小说集,为作者耳 闻目睹的社会札记,因属时人记时事,所载内容,多为第一手资料,所 以颇有参考价值,为《太平广记》、《资治通鉴》以及后世治唐史者广为 引用。书中反映了当时有关人物事迹、典章制度、社会风尚、传闻轶事。 其中就有关于燕赵武术方面的人物事迹描述。

(―)大力士 彭博通

“彭博通者,河间人也,身长八尺。曾于讲堂上临阶而立,取鞋一双 以臂夹,令有力者从后拔之,鞋底中断,博通脚终不移。牛驾车正走, 博通倒拽车尾,却行数十步,横拔车辙深二尺余,皆纵横破裂。曾游瓜 埠,江有急风张帆,博通捉尾缆挽之,不进。”(《朝野佥载》卷六)

大力士彭博通的名气是全国性的,《御史台记》的作者记述了另外两 件彭的事迹。一次,他和长安状士魏弘哲、宋令文、冯师本三人公开角 力,彭躺在床上,让三人往外拽他的枕头,结果三人把床脚都拽折了, 枕头却纹丝没动!由于当时观看的人很多,主人不得不把门关上,可是 爬墙头的、翻屋顶的把瓦都踩烂了,因此轰动了整个京师。为了让人们 相信,《御史台记》最后讲了一段亲眼看到的彭博通“小儿科”式的表 演。彭与作者的父亲同饮,喝到月明,只见彭一手端起整个桌子,把它 端到庭院里月色下,稳稳当当,杯中酒却一滴都没洒!

(二) 少林功夫的发朝者 北齐稠禅师

北齐稠禅师,邺(今河北临漳)人也,幼落发为沙弥。时辈甚众, 每休暇,常角力腾越为戏。而禅师以劣弱见凌,绐侮殴击者相继,禅师 羞之。乃入殿中,闭户抱金刚足而誓曰:“我以羸弱为等类轻侮,为辱已 甚,不如死也。汝以力闻,当佑我。我捧汝足七日,不与我力,必死于 此,无还志。”约既毕,因至心祈之。初一两夕,恒尔,念益固。至六日 将曙,金刚形见,手执大钵,满中盛筋,谓稠曰:“小子欲力乎?” B: “欲“念至乎?” H: "至“能食筋乎?”曰:“不能。”神曰:“何故?” 稠曰:“出家人断肉故。”神因操钵举匕,以筋食之。禅师未敢食,乃怖 以金刚忤,稠惧遂食。斯须食毕,神曰:“汝已多力,然善持教,勉旃!” 神去且晓,乃还所居。诸同列问曰:“竖子顷何至?”稠不答。须臾于堂 中会食,食毕,诸同列又戏殴,禅师曰:“吾有力,恐不堪于汝。”同列 试引其臂,筋骨强劲,殆非人也。方惊疑,禅师曰:“吾为汝试之。”因 入殿中,横塌壁行,自西至东凡数百步,又跃首至于梁数四。乃引重千 钧,其拳捷骁武劲。先轻侮者俯伏流汗,莫敢仰视。……(《朝野佥载》)

后来,稠禅师成了少林寺第二代方丈,他也就将武术传授给了少林 寺的弟子。

(三) 百折不死 周归祜

燕之旧将周归祐,蓟门更变之际,以剑柱心,刃自背出而不死。奔 于梁,为骑将之先锋焉。十五年,夹河百战,通中之疮,往往遇之。后 唐庄宗入洛,为仇者于猎场席地俾坐,满挽而射,贯腋而出,创愈无恙。 仕至郡牧节度留后。竟死于牖下。(《北梦琐言》)

用剑刺心,剑刃从后背出来竟不死。仇人用弓箭射他,箭头却穿过 腋下出去了,并没有射死他,其人奇功令人结舌。

隋唐时期推行的府兵制和武则天设置的武举制,推动了武艺的普及 和提高。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始置武举,其制,有长垛、马射、 步射、平射、筒射,又有马枪、翘关、负重、身材之选(《新唐书•选举 志》)。极重视武艺和力量,连身材、体格也列为一个条件。在“寓兵于 民”政策影响下,即“二十为兵,六十而免。其能骑而射者为越骑,其 余为步兵、武骑、排攒手、步射”(《新唐书•兵志》),民间和军中的练 武得到了普及。除以上燕赵人物外,《朝野佥载》还记载了多位武艺高超 者:柴绍之弟某,有材力,轻矫迅捷,踊身而上,挺然若飞,十余步乃 止;忠武将军辛承嗣身手轻捷,曾经与他人比赛马术,一手捉住鞍桥, 双足倒立,一口气奔出去二十里。

六、贾坚射牛——以不中为奇

《太平御览》卷七百四十四《燕书》曰:“贾坚字世固,渤海人,弯 弓三石馀。烈祖以坚善射,故亲试之。乃取一牛至百步上,召坚使射, 曰:'能中乎?'坚曰;'少壮之时,能令不中。今已老年,正可中之。' 恪大笑。射发一矢,拂脊,再一矢,磨腹,皆附肤落毛,上下如一。恪 H:复能中乎!坚曰:'所贵者以不中为其,中之何难?' 一发中之。坚 时年六十余矣。观者咸服其妙。”

第一支箭擦着牛背飞过去,第二支箭擦着牛肚子飞过去,并且都射 下一撮同样大小的牛毛来,可见其射术精妙。其精妙出恰在于“正以不 中为奇耳”。对此,武艺家吴殳言及枪法时曾说:“入游场之用,却又须 留性,非卫社稷立功名,而动辄血流肢折,何其不蕴藉之甚也?能留乃 有名士丰韵,刃注其喉而无所伤,贾坚射牛能不中之中之谓也。真留非 数年之功不可,假留则抛梭枪也。”(吴殳《无隐录》)

后来,东晋派兵攻打前燕的山在(今山东在平),贾坚已经七十余 岁,手下仅有七百多人,而晋军上万。贾坚深知难以把守,劝说部下各 自逃命,而他自己却“与其屈辱而生,不若守节而死”。众将士都不忍离 去。贾坚于是单人单骑,站在吊桥上“左右射之”,晋兵皆应弦而倒。敌 人最后跳进护城河将吊桥砍断,才把贾坚生擒。

七、《清稗类抄》及清代其他作品中的燕赵豪侠

《清稗类抄》是关于清代掌故遗闻的汇编。从清人、近人的文集、笔 记、札记、报章、说部中,广搜博采。涉及内容极其广泛,举凡军国大 事、典章制度、社会经济、学术文化、名臣硕儒、疾病灾害、盗贼流氓、 民情风俗、古迹名胜,几乎无所不有。全书分九十二类,一万三千五百 馀条。书中的技勇类、义侠类涉及多位燕赵豪侠。

(―)某少女与盗角飞檐术

燕、赵多任侠之士,巾帼中亦有之。有剧盗,矫捷如猿,足善走, 百里外顷刻可至,横行燕、赵间。某夜,入一巨宅,则见其中图书刀剑, 纷然杂列,一女子徘徊楼中,状颇惫。俄顷,据案坐,秉烛观书,目不 旁瞬。乃破扉入,搜衣饰毕,将行,遽前,轻拍女肩曰:“略分尔金,异 日当归偿。”女挺身起,大声曰:“咄咄鼠辈,欲窃物,则窃物耳,敢溷 乃娘耶?”大怒。盗惶恐,继念余固横行燕、赵间者,此一弱女子何惧 为,因曰:“予有绝技,请献。”遂向壁蹑足而上,如登梯然,及颠,翩 然下。女嗤之曰:“技止此乎?”曰:“此飞檐术也。"女亦蹑足而上,较 盗尤捷。及颠,复返身贴壁,徐步而下。顾谓盗曰:“较尔技如何?”盗 大惊,屈膝求免,女掷诸窗外。厥后盗匿迹山林,而女亦不知所终。 (《清稗类钞•技勇类》)

(二)邓剑娥掷俄将于地

光绪初,张家口有镖师邓魁者,能传其始祖鸣谦之业,善剑术枪法。 有女曰剑娥,年十四,魁以逐马贼中伏枪死,乃代其业,有年矣,矢志 不嫁,能立马上击空中胃岛岩鸟,枪无虚发,皆贯其目,他无伤也。一日, 忽告母曰:“火器盛行,武技渐细矣。盗之器械皆视我为精,今惟以情谊 名誉羁之耳。父果以何而殒命乎?生活之资今已粗具,不如改业之为愈 也。”母诺,乃买田奉天西关外,闭门以居。

庚子,娥年二十余矣,俄军南下,奉母避田野。母旋卒,未及葬, 一日,俄将入其家,见娥,将拥之以行。娥微笑曰:“能抱我起,当从 汝。”俄将竭其力,迄不能撼。须臾,娥稍振其衣,俄将顿颠出十步外, 大怒,叱之,从卒争趋而前,娥植立如故,卒皆仆。俄将出小枪将发, 娥亟夺之,握之于右手,而左手则挟俄将,力掷之于地,使跪,复蹈其 背,俄将方哀免之。从卒已回营,告其伍,须臾,众至,俄将伏地呼曰: “若曹今惟乞和耳,否则吾先不免。”俄将之妻方为看护妇,亦在军,因 随众而至,为之再三乞哀,娥令立誓,旋释之。(《清稗类钞•义侠类》)

(三)赵士望解贾时泰狱

贾时泰,直隶蠡县人。少习拳勇,性愚直,见有为不义者,面责不 少贷,里人严惮之。生平独喜击贼,所居为县南乡,南乡之村四十有二, 遇有警,必率其村之勇者以俱赴,贼逸去,远近搜索,务尽其踪迹始已。

幽燕俗喜斗狠,而蠡、博、高、肃、献诸邑与山东之泰山、齐河壤 地相接,其间椎埋剽劫之徒尤多。会世乱,所在蜂起,蠡之乡北东西焚 掠无虚日,独南乡以时泰故,得无事。总督张某闻其名,使邑令召之, 属以击贼事。时泰固心喜,又重以大府命,毅然不辞。不与以官,止易 其名,曰乡长。时泰受任,乃椎牛具酒食,聚东北西乡之豪杰而誓之曰: “自某至某,凡村几,属之某,其村之可属以事者,某任之,有事,则某 与某毕其力,非是,有罚。乡之中有不良者,教之,不率,有罚,相隐 庇罚同。凡某与某不善,闻於时泰,时泰不善,闻於官,不如约,有 罚。”众皆听命惟谨。数年,蠡之乡大治,于是时泰以能击贼名于蠡。

蠡之旁邑有贼不能击,亦皆请时泰,卒以告成。然当事者每击贼必 遣弁及婿役与之俱,时泰负其能,不相让,又性执,与诸人意见多不合, 故虽有功,不赏。而群盗之归正者,往往得为官,反在官左右时时媒蔡 之,於是诸贼闻之,皆相贺。更令其徒侦其数年行事,密以闻,某年月 日,竟捕时泰置於狱。时泰已老,自念生平无罪,徒以多击贼得咎,不 服,每对簿,i[慷慨,以首触地流血,听者以拘牵文法,无所暴白。会 赦,时有赵士望者,亦蠡人,甘以身受荼毒,得备言时泰生平击贼状, 当事者始心动,事乃解。(《清稗类钞•义侠类》)

(四) 刘孝铭除假鬼

勇士刘孝铭,名纯,保定人。生有膂力,两手能举重六百斤,人咸 以勇士目之。喜游侠,习拳勇,北方之鬻拳艺者过其地,必适馆授餐, 助以资斧,以是挥霍颇巨。会父母相继没,刘变产以资远游。一日,行 山中,日暮而未遇村落,幸月色皎洁得辨路。孑身行里许,见一古刹, 破壁颓垣,门户荒芜,似久无人踪者。刘入,乃以巨石掩门,殿中尘埃 堆积,刘就殿和衣寐。未几,闻拨门声,知有异,忽划然一声,墙角崩 陷,於月光中见有巨鬼立墙外。时微云蔽月,面目不可辨,惟目光闪闪, 直视刘面。鬼望刘猛扑,刘急以棒击之,呀然仆地,趋视之,赤嬖青面, 狰狞可怖,口吐鲜血不止。刘知为非鬼,因复击之,使毙。

天渐明,刘遂行,未五里,有村焉,腹饥,入食店。店主人讶之, 谓刘曰:“山中多怪,夜来亦有所遇否?"刘一一告之。主人大喜,以告 村人,为置酒款之。盖村中有盗某,常假作鬼状,匿山中,遇孤行旅客 则威吓之,以谋取财物,人有因此而殒其生者也。(《清稗类钞•义侠 类》)

(五) 大刀王五疏财尚义

光绪时,京师大侠有疏财尚义之大刀王五者,以保镖为业,能手定 法律,约束河北、山东群盗,其所劫,必赃吏猾婿之不义财也。己卯、 庚辰间,直隶劫案数十起,逐捕不一得,皆心疑王,以属刑部,乃由五 城御史发卒数百人围其宣武门外之宅。王以二十余人持械守门,数百人 弗敢入,日暮,吏卒悉散归。

明日,王忽诣刑部自首,时总司^事兼提牢者为濮文暹,异而询之, 则曰:“曩以兵胁,故不从命。兵既罢,故自归。”诘以数月劫案,则侃 侃直言具为之者,或徒党,或他路贼,无少遁饰。濮固廉知其材勇义烈, 欲全之,乃曰:“诸劫案固於汝无与,然以匹夫而广交游,咨饮博,不得 为善类。吾逮汝者,将以小惩而大戒也。”笞二十而逐之。癸未,濮被简 为南阳府知府,将之官,资柜,忧甚。一日,王忽求见,既入,则顿首 曰:“小人蒙公再生恩,无可为报。今出守南阳,途中必多暴客,非小人 为卫,必不免。且闻公资斧不继,特以二百金为瞌。”濮曰:“今已得金 矣。”王曰:“何欺为,公今晨非贷百金於某西商而议不谐乎?无已,盍 署券付我,俟到任相偿,何如?”至执鞭弭以周旋左右,则计早决矣。濮 力辞不得,署券与之,遂同行。至卫辉,黄河方盛涨,金垂尽,乃以语 王。王笑曰:“区区何足难我!”言毕,乃匹马要佩刀去,从者皆疑其往 劫也。薄暮归,解腰缠五百金掷几上。濮曰:“此盗泉也,吾虽渴,决不 饮一滴,速将去。”王大笑曰:“疑我劫乎?区区五百金,何至无可贷? 此固某商所假,不信,可召而询之。”乃书片纸令从者持去。次日,商 来,以券呈,信然,始受之。既送王至南阳,仍还京理故业。

御史安维峻以建言获咎,戍军台,王实护之往,并任车驮资。王夙 与谭嗣同善,戊戌之变,政府捕谭,王劝谭出奔,愿以身护行,谭不从。 及谭死,王潜结壮士欲有所为,未成而庚子拳祸作,遂及於难。(《清稗 类钞•义侠类》)

“大刀王五”正是“京师大侠”王正谊,王系河北沧县人,当年王五 在北京颇有威信,众人赠有“德容感化”和“义重解弊”两块匾额,挂 在门的东西两侧。门前原来有个轩豁空场,高高飘扬着源顺镖局的杏黄 大旗。

讲述大刀王五事迹的文艺作品很多,小说如:平江不肖生(向恺然) 的《近代侠义英雄传(大刀王五•霍元甲)》、王和《大刀王五》、李敖 《北京法源寺》。传统说书有于枢海(于德祥)的《大刀王五》。还有不少 连环画。王五的故事还被改编成影片《大刀王五》、电视剧《大刀王 五》等。

(六)大侠窦尔敦

窦尔敦出身武林世家,自幼习武甚精,后又拜一尊佛海靖为师,得 其真传,终于艺冠群芳,成为绿林高手。他为人忠厚,性格直爽,讲究 义气,侠肝义胆,虽身怀绝技,却并不欺人作恶,而是扶危济困、除暴安 良,因而深受武林人士拥戴,推举他为山东绿林道八大处总头领。清代传 统侠义公案小说《施公案全传》、《彭公案》等以多种形式表现对其称赞。

综上可知,俗重侠气不仅体现在燕赵男儿身上,在女子身上亦有体 现。除上述几位外,燕赵女武术家还有很多,如,钱七姑(生卒不详), 沧县人,抓生之际,乃握刀剑。六岁时,为五台山碧霞宫性天老妮携归, 读书习技。至十四岁,技已大成,拳剑入上乘,兼擅短柄飞刀,百步之 内无虚发,高飞远走,胜人一筹。曹剑英(1880〜1951),孟村人,八极 拳名师曹井田孙女、尹良田外孙女,强瑞清之妻。曹剑英天资聪颖,勤 奋好学,拳械俱精,尤擅枪技,有巾帼不让须眉之志。嫁给强瑞清后, 二人谈艺,强瑞清没把夫人放在眼里,曹氏性起,提出下场比试,一见 高低。二人一交手,强瑞清便被摔在地上,连试三招皆败,于是放下大 丈夫架子。八极拳六世传人李书文晚年曾说:“我一生就服两个人,王文 山的拳,曹剑英的枪。"杨剑霞(1914〜?)河间人,形意拳名家杨福山 之女。1934年,白俄大力士麦加罗夫在北京设台比武,杨福山携杨剑霞 专程到京参加比武。当时《觉京日报》刊出杨剑霞致麦加罗夫的《女英 雄函请一战》的消息,京城轰动。稍后,杨剑霞作一次表演,演练“二 龙吐须”——以食指、中指取对方双目,欲用此招智胜麦氏。结果被麦 氏密探探得,麦氏闻听有这等真功夫,深感惊惧,遂登报服输。

中国武术史上,女子与武术有着密切的关系,深谙武艺的女武术家, 在中国古代也不绝于史。殷商时代,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就是一位运 筹帷幄、指挥作战的女将领,她曾率兵征伐羌方、土方、巴方、夷等部 落,立下了赫赫战功。先秦时代“生深林之中,长于无人之野”的“越 女”,“好击之道,诵之不休气她剑术高超,越王曾请她为军卒传授剑 术。三国时,孙权之妹“才捷刚猛”,喜爱舞刀弄杖。在太平天国农民起 义中,太平军女军帅40人,女军四十军共10万人。女将洪宣娇是女兵 中的佼佼者,在战斗中,她“解衣纵马,出入清军,刀术妙速,一军骇 目”。另一员女将杨二姑"辄以黄巾裹头,大红战裙,与其夫并辔而出, 冲锋陷阵,人莫能敌;又能于马上刺人,百发百中,中者莫不立倒。刀 长7寸,锋利无比。每临阵,胸前垂一革囊,囊中累累者,皆利力也, 自称飞刀神手”①。女子喜好武术,不仅体现了一种巾帼不让须眉的精 神,而且更加说明了武术的巨大魅力。

八、其他书籍中的燕赵豪侠

《雍正剑侠图》又称《童林传》,该书中以童林(字海川)影射董海 川,给董海川的生世和八卦掌的渊源染上了一层神奇色彩。书中精彩段 落有“杭州擂”、“三月三亮镖会”、“夜探蓬莱岛”、“误走一线天”、“三 挡英王”、“二老盗宝匣”、“毒酒害群雄”等等。全书共有五百七十多位 剑客、侠客出场,通过彼此呼应,生动塑造了一个光彩夺目的大侠形象。

《武侠奇人传》记录了清末明初的一百零八位国术大师,其中所录的 燕赵武林人士占总人数近三分之一,如董海川、李洛能、郭云深、张占 魁、李存义、杨露禅、杨班候、杨建侯、程廷华、马维祺、于五、任国 栋、李凤岗、李霖春、李书文、李凤山、郝海鹏、陈善、孙八、刘德宽、 钱七姑等等。

此外,相关武侠作品还有《河北武林故事》、《沧州武豪传奇》、《深 州武林》、《神力王》、《大刀王五》、《沧州大侠》、《沧州侠》、《拳师霍殿 阁》、《回民支队》等。

  • 凌善清编:《太平天国野史》卷二十,上海文明书局1926年版,第45页。


九、武侠小说宗师——宫白羽

宫白羽,是其专门为写武侠小说而起的笔名。学名万选,改名竹心, 1899年9月9日出生于河北青县马厂,祖籍山东东阿。

(一) 武侠小说文坛上一代宗师

宫白羽的第一部技击小说是《黄花劫》,不久便与郑证因合写了《十 二金钱镖》上半部,自己独立完成了这本书的下半部。接着,又陆续完 成了《金钱镖》、《武林争雄记》及续集《牧野雄风》、《血涤寒光剑》及 续集《狮林三鸟》、《毒砂掌》、《摩云手》、《联镖记》及续集《大泽龙蛇 传》、《剑底惊螟》、《子午鸳鸯钺》、《粉骷髅》、《太湖一雁》、《青萍剑》 以及《绿林豪侠传》等等。几年间,他发表了几十部作品;加上他的其 他文艺创作、杂文和译文,总字数不下千万,一举成为中国有名的武侠 击技小说家。金庸高度评价其作品“对中国武侠小说的发展做出过一定 贡献,堪称三十时年代武侠小说文坛上一代宗师”。

《偷拳》是宫白羽重要作品之一。说的是清代冀南广平府少年杨露禅 偷拳学艺的故事。杨露禅为学拳赴陈家沟寻访太极陈,为陈所拒,后杨 露禅扮哑巴混入陈府为佣,潜入陈邸,历尽艰辛,终于学得惊人艺业, 名震京师。它一方面通过杨露禅三年假装哑丐,受尽磨难,自投太极陈 门下偷学太极拳,表现“侠”的卓绝不拔、忍辱负重的精神;一方面写 杨露禅入陈门前的5年被太极陈拒之门外,到处拜师,遇到了多少“伪 侠”,由此批判了武侠世界虚伪的一面。

(二) 首创“武林” 一词

自古以来,“武林”只有山名、地名、城名,而别无他指。最早用于 书名者,系宋末周密所撰《武林旧事》,所述皆杭州(别称武林)之轶 事,概与武侠不相干。宫白羽同道至交郑证因颇懂技击,曾推荐一本万 籁声所著《武术汇宗》给宫白羽参考。万氏曾任教于北京农业大学,为 自然门大侠杜心五嫡传弟子;其书包罗万象,皆真实有据,乃国术界权 威之作。宫白羽仗此“武林秘籍”走江湖,并以文学巧思演化其说,遂 无往而不利矣。

宫白羽或由“文林”(泛称文化界)获得灵感,乃相对创出“武林” 新词。其定义内涵远较“绿林”(典出西汉末年马武等豪杰亡命绿林山中 为盗,见《后汉书•刘玄传》)为广,兼及江湖上黑、白两道。宫白羽衍 创,,武林,,一词,用以通称武术界,遂约定俗成,沿用至今。

(三)开创武打综艺新风

宫白羽在《十二金钱镖》第72章夹注中说:“羽本病夫,既学文不 成,更不知武。其撰说部,多由意构,拳经口诀徒资点缀耳。”《话柄》 中又说:“《十二金钱镖》初写时,我不懂武术,邀友人郑证因帮忙。”言 下之意,似不以武功为重,然“文武之道,一弛一张”,实无可偏废。因 此宫白羽既不能完全避开武打,乃自出机杼,全力酝酿战前气氛;对于 交手过招则兼采写实、写意笔法,交织成章,着重文学艺术化铺陈。孰 知此一 “藏拙”之举,竟开创“武打综艺”新风,如在拳掌方面,除武 术界常见的太极拳、五行拳、通臂拳、劈挂掌、铁砂掌、八卦游身掌、 点穴、擒拿手、十八罗汉手外,又创出了 “混元一力掌”、“大力千斤掌” 及“弹指神通”。

在兵器方面,除世人所知的十八般武艺外,另如“铁烟袋”、“混元 牌”、“跨虎槛”、“鸡爪双镰”、“青钢日月轮”、“金丝腾蛇棒”、“三棱透 骨椎”等奇门兵器,均由宫白羽所创。

在暗器方面,除一般常用的袖箭、金钱镖、飞蝗石外,另有“铁莲 子”、“铁菩提”、“透骨钉”、“蛇焰剑”、“毒虞藜” “五毒神砂”、“子母神 梭”等名目。

在轻功方面,过去一般只用飞檐走壁、纵跃法、提纵术或陆地飞腾 功夫,实罕见有关轻功身法之描写。而宫白羽起,则大量推出各种轻功 身法,如“登萍渡水”、“踏雪无痕”、“一鹤冲天”、“燕子钻云”、“蜻蜓 三点水”及“移形换位”等。究其提纵之力,至多一掠三数丈,此亦合 《武林汇宗》所谓极限,大抵写实。

每一种文学类型都有自己特殊的文化意义,武侠小说也不例外,武 侠小说的文化基因源于中国传统的游侠精神。武侠小说和中国绝大多数 读者之间隐伏着文化心理联系和审美传统的一致,作品的内容与读者的 视野共同融会于统一的历史文化背景中①。

纵观历代小说中所宣扬的燕赵儿女武侠精神,其仍以“俗重侠气、 慷慨悲歌”的人文精神为主旋律。苏东坡说:“幽燕之地自古号多豪杰, 名于国史者往往而是。”清人孙承泽《天府广记》亦云:“自古言勇侠者 皆推幽并。”从战国时期涌现的诸如豫让、燕丹、荆轲、高渐离等豪侠之 士,助长了燕赵大地的任侠之风,从此往后代代相承,一发不可收,并 随着鼎革的变迁,武侠精神侧重点有所不同:

有的意在描述武林绝技。写隐形于市井或山林的凡人原来是武林高 手,一旦露相神武骇俗。这些故事表现了作者对武术的崇拜、颂扬,也 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的一隅:身怀绝技的武术家大量散入民间,使 得武术在民众底层传播、滋长。

有的重在写神偷大盗嫉恶如仇。这一部分内容固然缺乏积极意义, 但也多少透露了市井民众与上层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如燕子李三、窦尔 敦等,他们通过自身的高超技艺,进行着弱者的抵抗。

有的是为了褒扬侠士,侠肝义胆之风范。如,疏财尚义的大刀王五、 “门招天下客”的柴进、千里送京娘的赵匡胤等等,此部分具有一定的教 育意义,也是传统武术武德文化的集中体现。

有的是为了表现武林较量、逗技。侠客、绿林中的高手角武争胜, 惺惺惜惺惺,是历代武侠小说中惯用的题材。如《雍正剑侠图》中的武

① 罗立群:《中国武侠小说史》.花山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第1页。 林争斗,《水浒传》中的燕青打擂、武松醉打蒋门神等等。

总之,文学是一个民族情绪的历史(高尔基语),这当然包括优秀的 武侠小说在内,它同样是我们这个民族情绪的历史。反映了我们民族性 格和民族心理,反过来,又在我们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发展中起了重要 的作用①。对“史”的叙述,正如美国文艺理论批评家韦勒克所说:“文 学上某一个时期的历史就是在于探索从一个规范体系到另一个规范体系 的变化。”德国的接受美学理论家姚斯也认为:“文学史是一种审美接受 与生产过程。”这就启发我们,要从众多单个作品中抽象和概括出文艺的 规范体系或价值系统②。

浏览1,49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