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伴窗观横雨(裹字)

此项打法,即形意之裹拳也。

设对方起右手,不论其意欲击我何处,当其已起未落之际,我即已左手 横截抱揽其所来手臂,彼若抗劲有执,我之左手臂即以吞吐之力裹拧对方之 右前胸,我无执令彼亦无执,引进其力使之落空,与我左手去之同时,我之 左足出,与我拧裹彼之右前胸之同时,我之左足利用地面反作用之弹力,俯 而抽身收势,而已递至彼身矣,此即裹拧之法也。此法能使对方失重倒地而 无伤,此为技击手善之法。若欲加强力之真射强度,于左手裹拧之际可以右 手加于我左手臂以助力,如是对方即有伤内咯血危也。

习时,两手须左右互换,两足须进退互演。此法之关键,在沾身纵力, 抽身劲发,不论进退,虚足一点地,借助地面反作用之弹力而发力。此法乃 是利用蓄发互相为根之来回劲,我出左手,以横截抱揽之力断其所来之手、 引进其力使之丧失作用点,此即是吞,即是来劲也。待对方有执抗劲,我随 势以左手臂之前锋,用均整之力撞对方之右前胸,撞中带裹,裹中带拧,此 即是吐。此法即是竖撞之法,却是横是寓竖,由发而蓄,因蓄而发,蓄发如 海水之翻浪也,己身不具备波浪弹力,则难得此法之妙用。故习时,炸力通 过腰轴拧摆横摇所生之离心力,而推动整体,贯注于四肢,两手左右互换、 抱中有撑,撑中有抱,于撑抱互为之际体认波浪弹力之微妙。三角蓄劲,直 线发力,竖撞发力之际,须假借夜深人静而横疯狂,雨气昏千嶂,江声撼万 象,云翻一天墨,浪蹴半空花,而我欲推窗观望,窗开而狂风横雨劈头盖脸 而来,我本能地抽身避之,此种本能抽身避害之反应,横拟之,即为此项打 法也。

图片6

(五)惊蛇迂回(横拳)

此项打法即横拳也。

设对方起右手,欲击我胸腹部位。当其已起未落之际,我出左足,同时 我之左手以横截滚错之力,引进敌力,使之落空,敌身有拔根前俯之势,顺 势我将左手臂猛然向上一翻,翻中带扬,以左手掌内面与左手臂底部为锋 面,用均整之力,向对方右胸部横击,彼必翻出。亦可用右手助力,以加强 炸力之直射速度。此项打法,仍是来回劲,利用波浪弹力与上法所不同处在 于上法裹拧之力,其方向是自敌身往下裹拧,而本法翻扬之力,其方向是自 敌身往上翻扬,两法皆是先吞后吐,因发而蓄,引进落空,力拨千斤也。

习时,须两手左右互换,进退皆须发力适当,借腰脊拧摆横摇之势,练 出波浪锋棱:须于三角之中求直线,直中寓横,三角化打,直线横走,想己 身犹如惊蛇之横走竖撞,迂徊适之两侧也,其要在于使己之重力位能转化为 重力动能也Q

操练此法,须以来回劲所形成之波浪力为主,己身能有此种浪力,则不 难得此法之妙。

(六) 勒马听风(栽拳)

此大成拳之栽捶也。

设对方出右手,欲击我之胸腹。当其来手已实,我两手同去,左右随 出,我之左手掌心向下,横截对方右手臂,一接触,我之左掌即刻向内一 滚,以揽坠撑裹之力,将其手臂引进,使之丧失作用点,此际我之整体自左 下方向右上方作一落千丈弧形旋转。同时,我之右臂,握拳曲肘,以腰脊之 弧形旋转为动力亦向右撑提,在我腰脊旋转之离心力的推动下,我之左手所 引进者,不只是对方之右手臂,而是敌之整体,彼不仅拔根提气,而是回前 栽倒.我即刻顺势将整体往回旋转,在腰脊回旋之带动下,我之向右上撑提 之手以拳往下落,击敌之头胸腹部。

设对方两手同来,打法与上述亦略同,我之向上撑提之右手,于撑提之 前须以叼钩之力向斜上撑提其左手,叼钩须用拳腕所生旋提之力,其他动作 与上法同。

习时,须体认力之运用,此法之关键,在于腰脊来回旋转时,所产生之 离心力与向心力之相争也。亦是来回劲,即争力也。离向本回固,陡顿离向 分,源动在腰脊,蹬地定乾坤,习时须左右互换,进退发力,发力不适当, 须寻求于腰脊,腰脊外旋之来劲将敌身引进,使之落空,腰脊内旋之回劲复 将引进之敌身击出去,外于内旋全靠腰脊之突然一顿,而腰脊突然一顿之妙 又生于所出于虚足之利用地面反作用力,此种用力之法即为吞吐也。故习 时,于腰足陡顿登地之际犹如骑马临深渊,狂风袭面来,勒马听狂风,撒手 落悬崖,发力之际,须有性命攸关之感,力力笃实。

此项打法甚是厉害,不至性命干连之际,不可轻用。故习时既须求力之 笃实,更须培植肯忍狠之心理,否则难收实用之效。

(七) 猛虎搜山(转身劈拳)

此法即反身旋打也。

设有敌自我背后袭来,我不知对方击我何处,亦不知所来之手是单是 双,此际好须用顾我不顾敌之法。设敌方袭我时,我之左脚在前,右脚在 后,我双足原地不动,以两足尖为轴,整体旋转180°,原前足变后足,原后 足变前足,我之整体自我左前向我右后起旋之际,我之双手并起,两臂皆曲 肘作三角形,掌心皆向外,右掌不过眉,左掌之四指背靠近右肘之外侧,要 紧如焊接,须有九牛,不开之势。如是,我之两臂即如一张竖起之大弓背, 借我整体旋转之势,此一大弓背即产生一种旋中带横之力,对方所来之手竖 劲,而我则是直线横走之力,敌之手臂与我之手臂相遇,其力必被化走。当 我手臂一感知触觉,即刻双臂化曲为直,向我之前下方发力,触敌何处击何 处,此即三角蓄劲断敌手,直线发力夺敌身也。此法之妙,与其说在眼神之 视觉,不如说在两耳之听觉与皮肤之触觉也。察觉有敌袭我背后,靠听觉, 两臂触感一实即发力,非操练有素,具备毛发势如级级戟之功,则不能发力 均整适当。

此法之关键、在于钾肩焊肘,两手臂不论遇到何种手法,皆须捶之不 开,击之不散,如是才能将我之顶门至小腹这一范围护住。故习时不许假想 假设,敌来何种方法,我又如何应付,我只练腰脊如轴,肩肘自焊接,旋力 灵活而已,听到身后有敌声,我即如此动,只顾我不顾彼。虽非混击蛮打, 却也无招无术,虽日无招术,却也训练有素。习时,须左右互换,虚实分 明,听力两耳闲,触觉要敏感,旋转身稳健,发力不靠眼。且习时须思己身 如被激怒之猛虎,有出林搜山欲崩之势,平日如此练习,遇敌时自有不可思 议之妙。

(八)陆地行舟(三角步裹撞)

此大成拳崩打竖撞之法也,可用于主动发力,亦可用于接发力,用于主 动发力更为适合。

设对方向我而立,其右足在前,我则出左足至其斜前方,随即上右足至 其两足间,手并去,右手臂曲蓄斜竖,拳背向敌,左手放在右手转之内侧以 助力,以均整惊炸之力向敌之胸部撞去,敌必翻出,在我出左足进右足之 际,我走一三角形,此际借腰脊之拧摆横摇,整体形成一种旋力,待此种旋 力触及敌体时,即以炸力形式爆发,此法迅猛异常。

此法用于退步接发力,犹为得力。设对方起手击我胸腹,其所起之手不 论单双,如彼右足在前,窥取我之中央,我则退左足,同时我之双手臂以三 角蓄劲,提弓捉弧之势,用沉滚推错之力,此际敌身必失重前俯,我随时将 双手臂斜竖起,拳背向敌,以捧弹之劲向敌击去,可落于其面部,可落于胸 前,可落于肩头,可相体选择,又无既定目的,何处利于我,我即于何处发 力进击。此法之关键在于后退之虚足,须巧妙地利用虚足着地时地面之反作 用力。此法若能运用恰当,敌必被捧出数步之远。

习时需左右互换,进退交替发力D双足擦拉,两手提弓捉弧,整体借腰 脊拧摆横摇之势,进退手舞须挥浪、纵横起落带锋棱,我无预见听敌力,好似游水泛空身,习时须体认力之运用c此法仍以腰脊之旋力为原动力,务使 力达四肢,贯于手足,实足不许全然占然,须令支撑全体重心之能及,虚足 不许全然无力,须充分利用地面之反作用之弹力,两手臂既要无定型,又要 有所处,心目之中既夫欲击何处之成见,又须有寻踪追迹之发力之意向,惟 感己身如不系之舟,泛于游水,惟风力是应,遇坎则此,顺畅则流,意不 停,力不断,神不散,形浑噩。习时若有旁观者,须给彼以一种形神意力皆 是“希里糊涂”之感觉,方为妙也。如是习恒久,自会感到奇趣横生,遇敌 时自得力也。

二、香鲸游旋

此即浑元桩之展开式也。

此式之奥妙,即其三角螺旋力,整体及两臂双足皆须依本三角螺旋力之 规律而运行。切记须以整体旋力,带动两臂与两足之旋力,务使局部随整体 而运行,不许局部破坏整体。内劲真力通过腰脊拧摆横摇所生之旋力,推动 两臂伸缩轮旋不已。两臂前伸,螺旋式前进,为卷,生离心力;两臂后缩, 螺旋式后退,为裹,生向心力。利用陡顿离向分之法则,当两臂伸卷前进即 将结束而其缩裹后退即将开始之际,在腰腿之配合下,两手臂应一顿,使旋 力化炸力,而贯于指端。此际,试力即为发力点。此种转化,可隐于内,亦 可显于外,其隐显之限,应以自己之意感为度。意不内动,力不外发。从技 击效用讲两手臂螺旋式伸卷前进,支点犹如滚丝,肩肘似机轮,引进化走敌 力于无形,三角蓄劲,横拧直取,顿放乱身,而留痕于其眼底胸前;然两手 臂螺旋式裹缩后退,力点不抗劲,肘腕背如滚珠木棱,横截推错,曲中寓 直,顿己身,吞噬敌力于无形,我臂已刻入敌腕之骨里矣。此即旋力吞吐于 无形,离向沉托要留痕,三角螺旋曲中直,滑车杠杆作用长。

此法为大成拳之基本功,昔日从我习大成拳之诸友好,能将此法操到好 处者、千无一二。非我授之不详,实此辈未将陡顿离向分之法参透也。于 此,特意指出,望后学者勉之。

习时,须时刻体认螺旋力向炸力之转化,借横走之旋力,发出竖撞之炸 力。三角蓄劲,直线发力,进退纵横挥浪舞,起伏不定虚实睹,整体与手足 动作之螺旋形,对方触及何处,何处即能使对方推动平衡而倒地也。此法操 之纯熟,自有不可思议之妙。

此法为一项发力横式,从中可派生若干具体打法,兹扼要述之如次。

(九)烈虎出洞(双手卷打)

此法为大成拳之遒放也,须利用分布力。

设对方以双掌或双拳袭我胸部,其右足向我发起穿裆窥中之势,我出右 足,同时双手同去,自其两手臂之下,沿其小臂内侧猛然向上遒提,将其两 腕别于我之两手肘之内侧。与此同时,我上体与下肢运用对拉拔长之争力, 迫使对方拔根拉气,随即用双掌以卷挺顿放之力向敌之前胸推去,敌必被放 出无疑矣。

此法之关键在于遒。遒中须有引擎之意,撑肩横肘臂腕卷提以引进敌身 使之,上兜下坐,头足对拉拔长,若能使敌拟要就我,则我由遒变放之际, 敌必无隙可乘,而由我掷出矣。故遒放之法,遒为切要。然须切记放非全然 直推之意,放中须有顿错之力,敌双掌至其身,不许一站即离,双手须沿其 胸而下走,直至掌心无物感而后止,同时须借腿之力,以使双放之力均整适 当。故习时须体认此种用力之法,此刻留心肩肘腰脚之配合,务求力之均 整。习时切记遒时肩部不许越过后足跟,又须有虎生之势,放时腰脊垂线不 许弯曲,须有斜中寓直之意;沾身纵力,抽身劲发,如烈虎之出洞,欲出而 又入,欲入而又出,前伸后坐,争力均整也。

(十)雷霆击地(双栽锤)

此项打法为大成拳之双把栽捶也。设对方低身下势,出右足向我发起穿 裆之攻势,同时对手向我胁腹部打来,其手法似形意之马拍子或炮捶之双挫 掌,来势甚猛。设我右足在前,遂将右足后撤半步,同时双手并去,自上捶 入其两小臂之内,我之掌腕即用横撑旋提之力叼钩撑提其两臂,向我怀中引 进其身。若敌有执,叫劲后坐,我则破执,乘势松握拳,并将后撤之右足进 半步,同时我之双拳借上体与下肢对拉拔长之争向敌之两前胸击去声,敌必 坐地弹起,伤内而挫拧腰脊。

此法之关键,在于整个动作皆须巧妙地利用地面之反弹射力。我之右足 后撤半步时,须利用地面之反作用力以引进敌身,待敌后坐叫劲,我进步破 执以发力进击,亦须借地面之反作用力,以增强我上下对拉拔长所生争力之 直射强度。我力之方向并非平直,而是沿敌体而斜下,故我力递至敌身而达 地面,地面之反射弹力又有将敌体弹起之势,如是敌之腰脊之垂线即弯曲 矣。故此法之凶猛,不仅在于击其胸腹而伤其内脏,更在于挫伤其腰脊骨 焉。因此,此法所运用之力,犹如雷霆闪电,自天空达放地面,复自地面反射于天空也。习时,须时刻体束自发力,上下对拉拔长缩短之既矛盾又统一 之争力,此种手法为集中力也。

昔日我尝谓大成拳有拔地欲飞之力,更与地心争力,学者多各解其意, 故大成拳之某些断手之技巧也难于学到手,于此我再次提出利用地面反射弹 力之妙,以克服双重不化之病,望学者努力为之。

三、神龟出水

此法即大乘桩之展开式也。

此式之妙,即在于上下对拉,提按之演,前后拔长形曲力直,其形象犹 如大龟立游于水面欲浮而又沉,欲沉而又浮,时浮时沉而挟浪扬波于水面。 操练此法之技击性目的是欲使我方周身上下按之皆有漂木运动,盖化打无执 也。故习时须体认反力之用这法则,上下对拉,提按撑错,前后拔长,搂臂 钻刺,左右圆撑,骨藏锋棱,利用各关节拉力所生之分力,寻求其全力点, 以达到技击之效用。然仍是三角化打劲始蓄,直线发力带锋棱,手握提按斜 撑错,单臂杠杆克阻力。习时须体认我之两臂所支若漂木之力,此单臂杠杆 力之妙也。

习时须体认地面之反作用力,盖此式之全部精神在于力生有两,两则能 一,力之生皆成对成双,有向前之作用力必有向后之反作用力,有向下之作 用力必有向上之反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于一条直线之上,大小 相等,方向相反,同时出现,同时消灭,性质相同,互不抵消。技击发力 时,我之前进或后退之虚足,对地面施加之作用力愈大,所发之力亦就越均 整。故技击时,为增强作用力。以获得大小相等,性质相同,方向相反之反 作用力,在周身三角蓄劲之外,还须善于利用所进或所退之虚足蹬地时所生 之集中力即为反作用力,又须知我所进或所退之虚足,足尖一点地,即为单 臂力杠杆也,此种单臂力杠杆所生之反作用力与我上肢单臂速度杠杆所生之 作用力,既矛盾又统一以合成断手制敌之均整之力也。操练此式时,还须注 意使我之整体重力作用线常保持在两足支撑面积之内,以稳定我之枢纽平 衡,欲达此目的,又须顶上意空灵,盖我之头颅,系一平衡杠杆也,拳家所 谓“虚灵顶劲”,即指此也。故习时,头不许前低,不许后仰,以与手臂虚 足之单臂杠杆相配合也。

故于别处,我曾将此桩法,名为杠杆桩,实非要故也,神龟出水之式, 既为一项基础试力,又系一项断手模式,从中可派生若干具体打法,兹分别 述如次。

(十一)金戈铁马(单手卷打)

设对方出左足起左手,欲击我之头部或前胸,我向其左足之左侧出右 足,同时起右手,以施提撑卷之力,利用我右前臂速度杠杆之特点,劲小而 快猛,横截其左前臂或其肘部,我之右足利用对面反作用力配合我右臂之作 用力,将对方擎起,此际敌已拔根提气,我乘势将所进之半步撤回,同时提 起右拳随即下落击对方之腋肘部位,落手是点,往下延续成面,使炸力的分 布力之形式逆至敌身。配合此项动作所撤之右足仍须利用地面之反作用力。 此法之关键在于我起手旋提敌臂肘须藏身,落手击敌旋提,其藏身而起,束 手而落,前进后撤之势,实如执金戈、跨铁马,驰骋沙场之古代将军也。

(十二)惊蛇入穴(截打连环)

此法即钻刺也。

设对方平起右手欲袭我之胸腹部,我则出左足,两手并去,左前右后, 左前臂自下以惊弹之力横截其右前臂,左手以指拳击其右肋部位,同时我右 手自上折打其右手背,我之左右两臂以对拉拔长之势将敌之右臂撑住,迫使 对方拔根提气,彼必被掷出。如我所出之左手为拳,击对方之肋部,并左右 互换,连续使用,此即大成拳之连环马,厉害无比。此法亦可用于对付对方 之高路手法,我即以指拳刺对方之面部。

此法之关键,仍在上下对拉,前手拔长之争力,尤在前后之拨,用退步 发力之法最为适当。故习时须体认前后拔长之势,前手进击之作用力与后退 虚足蹬地之反作用力成一直线,犹如长蛇之受惊。

(十三)顿开金锁(撕摔)

此法为大成拳之撕也,系利用逆向之平行力。

设对方出右足双手向我胸腹部袭来,或对方抓我之两肩或两大臂,如摔 跤者然。我亦出右足,两手起于彼两臂之外侧,右手向我之左前方推对方之 外肩颈或其大臂之外侧,右手向我之右后方钩拉对方之右腕内侧或其右小臂 内侧,我之一推一拉之力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须平行,同时生成,同时 消失,尤须借助腰脊之拧摆横摇与所出虚足之蹬地力,腰脊四肢配合无间, 力必均整,如是力至敌身,彼必整体转动,而拔根翻出矣。

此法之关键,在于两臂之逆向平行对拉拔长,如以母指食指拧启锁之力也。习时须左右互换,进退发力,体认此种用力之法。习时还须体认推拉二 力作用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可太小,小则无力,然亦不可太大,大则力 散,须大小适当,方为妙也。

(十四)老僧稽首(扣挂)

此项打法为大成拳扣挂之法,内有撑抱,仍系利用单臂杠杆力也。设对 方用右手击我面部来势凶猛异常,我如用横截之法,甚难断其来手,我则退 右足,双手并起,左手掌心挂其右小臂内侧,两手掌一合,须有钝夹之力, 随其右手之冲力,我合十之双掌夹住其右小臂内侧向我左后方掷去,敌必拔 根前栽,不打而自蹶矣。此法之形象,颇似僧侣之合十稽首,实利用速度杠 杆力也。

设对方以右手击我之脐腹部,来势亦凶猛异常,我如用横截之法甚难断 其来手,我仍退右足,双手合十并去,以左手臂之外侧扣其右手臂之内侧, 同时我之右手与左手合十并拢,以双臂之力引进其单臂之力,敌必前栽倒 状。

此法之关键,在于两臂运动速度要快,速度愈大,则其动量也愈大,两 臂须在最短之时间内通过其工作距离,缩短其力作用时间,故习时须体认此 种卒猛才整之发力方法。

(十五)狸猫追鼠(双撞双推)

此法即双撞双推之法也,仍须利用前后对拉上下拔长之作用力与反作用 力。

设对方叼住我之双手,并向其怀中用力,我之令彼亦无执,我顺势就其 引我之力将双拳向其胸腹撞去,此际对方必后仰,以避我之双拳,如是,彼 招我之双手之劲必松,但其劲虽松而形未松,我随将双臂之均整之力往下一 抖,上下拔长,彼必松开前手而前俯就我,我再起双手击其胸部,前后对 拉,以均整之力将对方南去。

此法之关键在于破其引我之力,一般情况下彼必其两侧,即或左或右之 方向引我。而在我虽不话有执,但必须将其引我之力变成逆其体之力,此法 即是随中有掌之法,此法用地,则其他动作随之适当得力,故习时,须始终 力之直射,须体认我上下拔长是为了更适于前后之对拉也。习时,其形象犹 如俯身前趋,彻底地觅物之状,双手下落有声,而步履却似猫轻,故曰狸猫 追鼠也

图片18

四、鹰戏封姨

此法即鹰桩之展开式也。

昔日我曾提出“与大气相呼应”,“利用宇宙之力波与地心争力”,体认 无气阻力何似等说法,学者多莫解其义,因之于试力与断手之道亦多似是而 非。

奈人体之所以能有机械运动,实外力为其原因,如无地面给人体一种反 作用力,则人体根本不会机动。技击尤其如此,不借助地面之反作用力,根 本不能达到技击目的,此即“与地心争力”之义也。如我由技击桩之站式过 渡则技击桩之展开式,乃由于我之整体通过我之一足向后下方给地面一个作 用力,同时地面应通过此足给之我整体以一个反作用力,在此反作用力之推 动下,我之整体始获得向前之加速度。空气阻力亦是一种反作用力,以分布 力之形式作用于人体,有时作用于人之某一个局部。如左手右手等,技击时 须借助于此种反作用力尤其是利用呼吸之弹力,此即“大气呼应”,体认空 气阻力之一义也。又如人体走擦拉步时,有向心力,离心力随之生成,此表 明有向心力作用于人体,当人体之擦拉步停止时,向心力消失,此表明向心 力亦不多作用于人体矣。凡此种种之合外力,即所谓之宇宙力波也。欲达技 击之目的,不利用宇宙力波,则无米而做炊也。诚然,大成拳注重内劲真 力,亦即本能活力,然唯表内劲而无由发之亦徒然也。

人体筋肉遒放之内劲须与宇宙力波相配合,二者相反相成,所谓高超之 技击家,实利用二者间统一矛盾之能手也。

此式之技击效用,在于依本此式所设计之姿势而运行,以体认宇宙力波 之妙,习之恒久,成本能反射,遇敌自能得心应手,应付有余。此势之运 行,仍依本三角蓄劲开曲,直线发力(力直)之法则,我之整体各关切皆成 钝三角形,各关节之相对位置即潜蓄一种弹力势能,在意念领导,神经支配 与筋肉支撑遒放之条件下,借助宇宙之力波,此种弹力势能即转化为弹力动 能,此即技击之所需,所谓“遍体弹簧似也”。故习时双臂向意向之方向伸 缩遒放,借助于宇宙之力波,将势能转化为动能,其势如苍鹰之翔行,俊之 横飞,似有我不知我乘风力耶,或风乘我力耶之说。

习时,我纵横往返,高低起伏,进退发力,我这整体重心不断变化,其 与地面之相对位置即潜蓄一种重力势能,在意念领导,神经支配与腰脊拧摆 横摇,虚足蹬地之条件下,借助于宇宙之力波,此种策略势能即转化为重力动能,此即技击之所需,所谓“浑噩逆体”者也,其势如神鹰之顺风提兔也。

我于别处曾提出“劲潜百体内,力夺形骸外”之说,学者费解,故于此 处扼要述之,望学者体认操存久之,自觉奇趣盎然。

总之,此法之妙,是一弹一撞,弹中寓撞,撞中寓弹,然仍系依本形曲 力直之法则。此法既是一项基础试力,又系一项断手模式,从中可以派生若 干具体打法,兹分述如次。

(十六)烈马奔放(钻裹践)

此即钻裹践,仍系利用地面支撑之反作用力。

设对方起右手欲击我胸部或胸部以上之部位,对方同时出右足欲取我之 中央。我亦出右足,但只半步,放于其右足之内侧,有套钩之势,我同时起 右手,手掌向外,以小臂前部之外侧截击彼大臂前部之外侧,一接触我即以 均整之力撞其大臂,随即我猛转我之小臂,以裹吞之力略引其身,于猛转小 臂之际,我之右手已握拳,以钻挺爆炸之力向面部或右侧之动脉部位击去。 此法之关键,在于开始之一撞。此一撞从我之角度亦是坚劲,从对方角度 看,是横劲,借此一撞,务使对方之整体来一个45°之转动,方为妙。此际 彼必拔根提气,顺势我裹吞以发力进击则回旋有余矣。撞之所以成功,取决 于我所出虚足之蹬地与我腰脊之拧摆横摇,两个动作统一协调,使我之整体 动力势能变为整体重力动能,借我小臂外侧之锋面传递到对方之整体,彼若 功力较浅,彼不仅整体转动拔根,而实有翻出之可能。为增大力之直射速 度,我可用左手撑助我之右小臂,同时,亦可避免我右臂关节之病。

图片1

设对方功力较深,当我以右臂撞彼时,彼却抗劲有执,我则顺势翻手裹 捋其臂,吞噬其力而引进其身,在发此动作之同时,我前虚足一点地,以肋 上肢吞引之势,当我后撤之右足一蹬地,我裹捋之右手即变拳进击对方之面 部。此法之关键,在于我右手裹捋吞引之形力是向后而我前足却前蹬,此是 前后对拉,当我右手由裹捋吞引变为向前进击之际,而我前足变为后足,却 向后蹬地,此仍是前后对拉,在此前后对拉拔长之过程中,我之整体重力动 能借我右拳之锋面传递至对方之整体,彼必负伤翻出。欲使我力均整适当, 必须利用地面之支撑反作用力,尤须切记我进击之拳必须指向对方之面部, 盖我后足蹬地时,所发生反作用力之方向是斜上方,亦即我之后足及蹬地时 反作用力之合力皆与地面成一锐角,欲充分利用此反作用力之效应,须使此 项力与我右拳所发之力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如是则着敌之必均整。

习时,须左右互换,进退发力,体认各项力之运用,运动速度之快若雷 霆闪电,其行形似烈马之奔放,而其神意则又如秋霜之萧草木也。

习时还须切记,若不利用呼吸之弹力,亦难得此法之妙。盖我之内劲整 体真力中,除筋肉遒放之拉力外,发力之际某些器官如何利用适当,则为动 力,如利用不适当则为阻力,横隔膜即为此类器官,于发力之际,我之呼吸 与大气相应合,气沉隔膜下,所谓“气沉丹田”则发力适当,如隔膜发紧, 气浮于胸,则发力必不能均整。发力时若呼吸能与大气应合,无论以呼气之 法或醒气之法,利用声由内转之功夫,则力必均整,此仍系利用宇宙之力波 也,故习时须以声辅也,同时亦应如此。

(十七)俊鹤舒翅

此法与上述第二法略同设我裹吞对方之力并引进其身之际,由于彼身向 前俯栽,身势过低,若用直拳击其面,则我发力即有不及之虑,故必顺势横 击,我之右臂手心向下,以我右小臂内侧为锋面,横击对方之面部或胸部, 对方亦必负伤翻出。此法只适于退步发力,若用于进步发力,则现出左足而 右足进击或出右足而左手进击,习时须体认此种发力之道。

.习时须左右互换,进退皆须发力适当,仍须利用宇宙之力波,要有大鸟 乘气流直飞横游之势,故喻之曰俊鹤舒翅也。

(十八)浪力三顿(十八技击法之头打法)

此大成拳之头击肩打之法也,仍须依本人体重力动能之法则,亦横走竖 撞之打法。

设对方将我之双腕皆叼住,其形劲皆甚扎实,且将我之两臂向左右两侧 张开,其右足在前,彼随时即有起左足欲撩我腹裆之势。此际设我右足在 前,我即用右足猛然蹬地,借地面支撑反作用力;我之双臂猛然向后撑去, 将对方引进就我,我随势以头之前额为锋面,借我腰脊拧摆横摇之浪力撞其 面部,彼必负伤翻出。

设我右足蹬地之际,左臂后撑,而右臂即向我斜下方撑去,亦是意欲将 彼引进就我,我乘势用左肩头撞彼之左肩头,对方亦必翻。以我左足在前, 则左足蹬地之际,我之右臂向后撑出,引进彼身,我乘势以我之右肩头撞彼 之右肩头。

此法之关键,在于我腰脊拧摆横摇之浪力,以此种浪力将我之重力势能 化重力动能,而递至彼身,以头或两肩为击敌之锋面。故习时须有浪力,在浪力之带动下,使重力对我之整体之某一局部锋面而传对方之身体某一局 部,以夺其重心,此即撞打之妙也。故习时须身动挥浪舞,意力水面行,两 臂具之头,妙在蹬虚足。习时也须左右互换,进退发力,同时仍要体认宇宙 力波之微妙。

(十九)寒鸡立雪(活步劈拳)

此法亦是横步竖撞之法也。仍依本上述法则,设对方出左足并起左手击 我胸腹部位,我出右足起右手以推错裹抱之力,横截其左手,吞噬其力而引 进其形,待其形略前俯,我之右手猛然自其右小臂之上向其胸肘部位翻扬横 推,同时我起右足向其左小腿之部横踩,上下之动作须做成一个动作,对方 必被撞出。

设对方来势甚为凶猛,我在横截其左手时,不出右足,而却退左足,在 右足蹬地之际右手变翻扬,同时左足借蹬地之力立即起而横踩对方之左小 腿,对方亦必翻出。此法之关键系利用来回劲所生之浪力将我之整体摇推起 来,以发挥重力动能,将对方撞出。

浏览2,03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