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截拳道博击原则

习武者,必文武兼习,就算天性拙缓,无法精通两道,至少也要做到致力勤习,习得与其身份相 称的技艺与知识。平时,就要学拳法,教拳法,拳法之为用,才能发挥出它的威力来。只说不练,练 而无济于事,那就不是真正的拳法。李小龙的拳法,便是以一实际行动为重点,难怪他如此强调“武 技之实际可用”。不过,说到实际有用的武技,当然仅靠技术并不能发挥神威,还要有正确的战术指 导,李小龙曾说过:“实战搏击好似-场战争,如果没有正确钠战术指导,就算偶获小胜,但终免不了 失败的结局。”也就是说,两个手法、腿法技巧相当的拳手点用战术熟练者往往能够取得胜利。

在截拳道中,总的战术指导原则就是“无敌似有敌,有敌似无敌”,这是领悟裱拳道技击原理和 克敌制胜的要诀。所谓“无敌似有敌”,是指当自己进行功力或素质练习时,始终要在自己的眼前树 立一个假想中的“敌人”,而且这个“敌人"亦正在有自己进行搏斗。此时,你应把自己所掌握的技击 术、战术,充分地运用与发挥出来,以战胜对手与进J步去悟彻拳所谓“有敌散无敌”,这并非是 轻敌之意,这也是李小龙的实战功夫中的一项对敌的战略原则也就是说,要战胜对手,必须从战 略上藐视对手,如果一交战,便被对手的气势所影响或吓倒,这样在战略上便先输给了对手,最终必 为敌所克。所以,交战时要有“有敌似无敌”的战略原则,即要有临危不惧的大无畏精神斓坚强的必 胜信心,从而更从容、更自如的发挥自己的技术,去与敌人进行无所畏惧的搏斗,给予敌人以致命地 打击。

三、 截拳道的成功意识

在搏击术的探索道路上,一个无所根本的搏击者,不可再谓之是真正的自我,他的移动犹如机 械人,他使自我受外在的影响,并埋葬了其独立的意识。作为一个拳手也难有不为门派所眼时,方 可清楚地观察入微。如此,才能无好憎的用客观全面的形式来观察。所以说,李小龙所独创的功夫 面对的是实际,而非徒然的形式,也就是以“无形为形”。thumb

李小龙这样跟朋友说过,自从人类诞生之后,我们的哲学家、心理学家等等,时常提出这样一个 问题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呢? ”而有的武学研究者更问我怎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呢? ”其实,以上 的问题,我们时常也会问自己,特别是在夜深人静、形单影孤的时候,我们扪心自问:“究竟人生有何 作为呢?”如果我们要通俗的回答这个人生问题的话,李小龙总括的说:“我们是要成功的。”当然,对 此我们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因为在向成功冲进的道路上有很多敌人及很多障碍。如我们再问,成功 是什么呢?成功就是以武术的根本去斡斗的结果,成功即是胜利,也就是跑赢了或超越了与自己一 起同步或一同起步的人

对个人来说,成功是将自己所有的潜质发挥出来,变成一股力量,将这股力量通过搏击运用出 来的时候,便可以找到自己的目标。所以,成功的定义是一个过程,是一种搏斗的实践,是一个不断 进取的步骤,它通过实践逐渐将理想实现出来,慢慢地完成了自己早已定下来的目标。

四、 截拳道的战术意识

西洋拳击中常有以力量劲道取胜的趋向,对不合规则的方法或不当的战术均有良好的规则限 制。至于东方的搏击,如武术、菲律宾拳、空手道及跆拳道,虽则全身、皆在许可的攻击范围内,然而 其系留手的比赛,可受到过分的保护,故不实际。此种只攻击到目标前数时的留手对打,久之会对 实际的攻击距离产生习惯性的错误判断。此种不接触或不完全接触的对练方式,久之亦可能对移 动的目标无法产生预期的攻击效果,从而无法有效地、深具贯透力地攻击,当然也就阻碍与限制了 战术意识的发展。战术意识乃是截拳道的灵魂,事实上李小龙那身过硬的功夫是靠过人的战术意 识而充分施展、发挥出来的。据李小龙说,缺乏明确的战术意识的任何技能与招法,都会因盲目性 而失去各种战机,从而使自己处于被动地

所谓战术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主体意识到自觉的心理活动。同样,战术意识亦是指拳手在实 战或比赛中运用战术方面的知识化为自觉的心理活动。搏斗时的时效性很强,李小龙要求拳手需 在一瞬间分析、判断,并决定对策,对付诸实际的打斗行动。因此,运用战术意识的形式不象一般的 战术思维的实施,有充裕的时间来判断、推理,只是完全凭直觉形象来解决战术任务,这亦是截拳道 的战术意识的最大特点。 ,

在实战中,特别是一个有经验的拳手或武师,在赛前会针对对手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战术方 案,以增强自己的信心,减少攻击的盲目性和反击的被动性。但搏击场上的精况会不断变化,这时 训练有素者会判断出形势,及时调整技术动作和战术方案。随着拳手实战经验的不断丰富,战术运 用能力亦会不断得到提高。良好的战术意识还可保证拳手合理、准确地应用体能和技术,以及巧妙 地运用战术,顺利地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

李小龙训练和提高拳手战术意识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这也是他的经验之谈。

第一,意识性训练:如表象训练祁假想训练。

第二,实战训练:即在带有比赛与打斗情景的练习中,加深对战术的理解和熟悉,提高自身的搏 斗水平。

第三,实战经验总结:即帮助拳手对比赛中各种情况及其规律性有所认识,从而有效地提高拳 手的战术意识。

截拳道的实战感觉

就社会而言,是行行出状元的。因此,一旦经过艰苦磨难的锻炼,本来平凡的机会也会变成一个成功的源泉。人生最迫切的学问,不是别的东西,正是切切实实的将自己的实践感觉或特性好好 地研究与分析一下,并找出自己本身的问题。然后努力地去征服,这便是最大的学问了。当你明白 了自己之后,便自然地明白了整个世界。用李小龙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天下间失败人士最浪费的, 是忘记了眼前的自己,只懂得研究人家,却忽略了自己。如此,招来一胜一败,实属可惜。

在截拳道中,身体感觉意味着肉体与精神的一种高度的和谐与一体的相互作用关系。

下面分别介绍技击实战中的身体与精神上的感觉。

攻击时的身体感觉

肉体上的感觉UGGGetHMwEcHK0Yc9xMVQspPZMuHaSzudQ5FopgQMIkBo1547815870666

攻击前后与攻击时应考虑平衡的感觉,防患于未燃。

攻击过程中及攻击前后,应考虑自身防守是否严密。

学习和研究怎样攻入对手的防守线内,并巧妙地贴进对手做动作的手与脚内,限制并妨碍 其行动的灵活与机动性,给予对手以致命的创击。

精神上的感觉

⑴培养击中目标的“愿望”,挑起自己的战斗情绪。


  • 培养“穿透”对手的愿望。

  • 考虑精力的充沛与否。

  • 以机警来应付攻、守形势的突然变化。

  • 随时严察对手,留神对手的一举一动,决定该如何采取紧急策略。

  • 练习有效的攻击一个移动的目标,并仍能保持放松、自然和快速。

  • 防御时身体的感觉



  1. 研究对方的动作与发招的方式,看其是否有征兆和破绽。

  2. 练习预知对方的第二、第三下的动作可能是什么——由此可知对方的打法为何。

  3. 获知对方防守力薄弱、且无可自救的情况。

  4. 将利害加以权衡,并乘势追击对手,直至其倒地不起为止。

  5. 己方向后撤步时尤能保持动作的效率,并配合下述要领,快速反击:(1)动作一致的正确发 招时间;⑵正确的距离;(3)正确的判断时间和有效地把握时间。


在截拳道中,自我的表达是无法以形式化的练习来完成的。李小龙认为:欲突破自己,需要深 知自己。

第三节截拳道之动作

截拳道动作诠释

李小龙特别强调对敌实战,因为实战可不象跟师兄弟们对练那样,先约定攻击的招式,而是与 千变万化的敌人在进行生死搏斗李小龙还说过,武术是一种求真的艺术,在求真的道路上,无所 谓正确不正确,只需以个人的方法,去探索和表达。如果仅仅只晓得盲从和模仿,则永远找不到其 中的真谛。

我们纵观两人打斗时,会因个人的观念而产生不同的看法,其所运用的动作叫什么名称,源自何派,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能够凭它击倒对手。

一流的搏击家均能擅长出其不意的制敌于先,能够随心所欲地去欺惑对方,以迫使对方手忙脚 乱并暴露出空门以利于攻击。就截拳道而言,情形亦出于此。在搏击中,为了制造心理震撼的作用 可以宛如猛兽一般,学会象狐狸一般的聪明,猫一般的敏捷,眼镜蛇一般的强悍。如此,才能使动作 敏捷、劲贯神集,才能把握住快、准、狠的原则,全力重创对手。

在技击中,李小龙认为欲求动作良好,需运用以下方法:

倘因肌肉动作的要求,惯性需减少到最低的限度。

2 .身体的惯性必须善于用来克服阻力

身体连续的曲线移动,比较突然而急速的变向移动更为省力。

倘若肌肉不紧张,动作可变得更加灵活、更流畅、更柔顺、更快速、更自然,且更正确。

5 ,在实战中做动作时,必须尽量克服迟疑,或瞬间的、极微小的停止动作的发生。

6.良好的锻炼,并适宜的去练习与技击动作有关的自然节奏,这样可有助于流畅、自然,且有 力动作的产生。

当然,作为一个高水平的拳手,可不妨改变自己的打法风格,来适应不同的打斗状况,但切记, 切勿改变自己的基本技法招式。f9530455b73c4a8abdcf267a6e18b5b9

在截拳道中,良好的动作姿势能产生最大的效率。平衡亦是良好的动作与姿势所绝不可缺的。 自己无论是出拳或踢腿时,均不易维持身体的正常姿势,因此需善于保持平衡,并锻炼对时机的良 好判断。这两点是对动作与姿势的完美补充,这是李小龙所独创的功夫,具有超前性的体现。

最后,还须记住下列最重要的一点:肌肉、神经一旦过于紧张,便会失去身体的柔软性和对时机 的精确判断能力,但此二者对成功、的搏击者又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需要经常练习神经肌肉的协调 能力,并随时保持放松的状态,从而在实战中使身体始终处于强有力的状态下,以待对手出现破绽, 即刻出击。

二、截拳道动力分析

在截拳道中,正确的动作是最省力、出拳和发招效果又最佳的一种身体的状态。在搏斗中,要 减少不必要的动作,避免肌肉的抽搐,延缓疲劳的发生,善于保存自己的体力。反之,若动作不正 确,不但目的无法达到,反而还会弄得^^惫不堪。

在提到姿势与动作之前,还需先谈一谈“肌肉运动知觉”的问题。所谓“肌肉运动知觉”是指人 体对有关肌肉收缩和伸展的本体感受能力,即对肌肉状况的感知能力,又称肌肉本体感觉。肌肉运 动知觉主导着身体运动的一切。平常我们应该以最小的力量追求最大的效果,并增强肌肉运动知 觉,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肌肉运动知觉对于姿势的正确与否具有很大的决定性。

肌肉运动知觉的锻炼方法,是有意识的将身体与四肢置于特定的姿势,以体会其中的感觉。例 如在身体移动时的平衡感、不平衡感;动作的优美与否;或者是迟钝与快速感,如此种种均可作为自 己发招时肌肉运动知觉的良好指标。不过,“肌肉运动知觉的认识”锻炼,须至下述境界方可谓成 功,即能运用身体最小的力量产生动作最大的效果。否则,身体的感觉将无法谓之为“完美”。

在做动作的过程中,放松是一种生理上的状态,但却是由心理的状态所控制,因此特别需要意 识的努力来控制自己的思想,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需要用“知觉‘y练习”与“意愿”,来锻炼自己 的心理,并形成勤于思考的习惯,以使身体能产生一种新的行动。此外,放松亦牵涉到肌肉组织紧 张的程度,肌肉组织紧张的程度必须不得超过所做动作时所需的紧张程度,并使对抗肌产生最低限 度的张力。同时,肌肉最好经常维持某种轻微程度的紧张,但是一旦过度的紧张,又会使自己的技 巧与速度因而受碍,从而影响动力的发挥,其主要的原因是对抗肌的过度紧张。运动肌肉的紧张程 度愈小测自身所耗费的能量就愈小,所产生的动力也就越大。所以说,一个协调、有效的动作,其 相互对抗的肌肉需能自然而容易的放松和紧张,用以应付持久战或用来对付强壮型的对手。

对于动作放松的锻炼,要靠心理冷静的培养与情绪的控制来完成。放松能使自己精神与肉体 的功能趋于极限,并可自由地运用身体各部分的机能。动作上的放松并不意味着散漫与松懈,更不 是迟缓。放松的锻炼不仅是对肌肉的放松锻炼,更为重要的是对心灵与注意力集中的要求与锻炼。

李小龙认为在做自己有把握而又完美动作时,要妥善的保留自己的体力,以备长时间经久的用 途,或是为着做更有劲力的动作而准备着体力,此为上乘拳手的表现。换言之,经验老成的拳手,大 都懂得采取良好的姿势以保存体力,尽量减少无谓且不必要的动作,来使他的关键的一个动作与招 法更加有效。

三、截拳道动作威力

所有和李小龙接触过鬲世界各国武艺高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如果按每磅体重计算,李小龙肯定 是世界上动作最强劲和速度最快的人之一。

人的力量或攻击力是搏斗时肌肉紧张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在实战对抗中,如拳手 其它方面的条件相同,那么谁的攻击力与杀作力较强,谁就能够取得优势。

李小龙认为,在搏斗中,你若想打出一记极具破坏力和杀伤力的拳脚,必须具备以下诸要素: 即,高质量的神经、肌肉兴奋收缩支配能力;最大限度的利用体重;全身的协调配合能力;以及用最 强的攻击意识来完成动作。

在训练时,应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的锻炼

提高神经、肌肉的运用质量937670ed349e4a138e079356cd496935

在人体中,神经是联系脑、脊髓和身体各部的纤维或纤维束,是人体内传导兴奋的组织。神经 能支配协调体内各器官、各系统的活动,使之成为完整的统一体,并与外界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在 体内由成千上万条神经连成一种知觉,所以当神经接受外来的刺激时,会分别送达到不同部位的肌 肉纤维里面,使肌肉收缩而产生运动,如此连接神经系统与肌肉、骨骼运动系统的束就叫运动单位。 在肌肉中,这种单位有很多很多个,而且如果各单位同时都不动或不协调配合的动,则攻击动作就 产生不了巨大的力量,只有这些运动单位集中统一行动,才会产生理想的效果。本来,刺an经过神 经系统的快速传递传到肌肉时,肌肉应立即产生反应才对,但如果没有这种运动神经连接和肌肉的 快速收缩与舒张的话,则完全没法产生足够的力和有效的技击术。因此,感觉的敏锐、神经传导的 迅达、肌肉的发达与强劲收缩,体现着质量的高低。这些都全靠技击的不懈训练,来开发它的机能, 所以“高质量”的神经、肌肉是一切运动的基础。就裁拳道而言,“高质量”还必须具备的要素又包括 很多,如力量、速度与准确性等。在此请注意,在增强肌肉的力量、速度和准确性时,一定要结合基 本技术和战术训练。因为技击对抗的原则是:在实战中练习实履,在实践中寻求实践。

(二)充分的利用自身的体重

李小龙做动作时,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体重,就是把全身的重量在高速运动中所产生的惯性力 量集于一拳或一脚上。他每击出一拳时,不仅仅要用臂腕的力量,还要包括下肢、腰部、肩部的力 量,并通过力的迅速协调的传递,把全身的力量和身体的重量汇合在一起,使拳脚获得最大的攻击 性与穿透力。因此,在截拳道训练中要多用身体去体会和探觉全身力量的传递和发出。

(三) 全身的协调配合能力

在截拳道中,协调是指动作之间的关系能彼此协调一致,这包括用力上、动作上和各个动作细 节的衔接上,都要准确协调,而没有多余的动作和妨碍技击效果的因素。李小龙认为“协调是一种 特有的能力,它能使一个人得以有效而舒畅的运用全身的所有机能与人体内的潜能,去随心所欲地 支配他的动作。”

在做动作的过程中,协调能力的优劣,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速度、耐力、灵活性及准确程度的增 减。据李小龙分析,主动肌与对抗肌的不协调,就会增加肌肉的能量消耗,并造成肌肉过早疲劳。 由于肌肉神经的过度紧张,也就出现了多余动作,不仅在搏击中不能头脑清醒的观察对手的意图、 行动,同时还容易暴露自己的意图,使自己失去攻击和反击的有利时机,给对手造成可乘之机。

据李小龙解释:动作的协调还意味着动作的正确,故拳手通常要有丝毫不差地发挥劲力完成动 作的能力和意识。他还要求,既要能以最简单、最不费力的方式发出动作,又要达到动作所要求的 标准,从而收到迅速有力的技击效果,而这一切无疑是动作奏效的前提条件。因此,必须首先要求 掌握协调、正确的动作,然后才是提高动作力量和速度,这亦是练习搏击术的最佳方法和正当途径。

(四) 用最强的攻击意识支配、完成训练

李小龙在技击训练中,主张以精神为主宰,将精神与实战意识的锻炼放在首位。众所周知,人 的意识将影响人的思维和行为,靠精神力量的作用力,人们能够克服困难,产生非凡的攻击力,做出 超乎寻常的事情。李小龙还非常欣赏一位前辈的一段名言:“肌肉训练的时代行将结束,人体器官 的负担能力已达到极点,技术也不会再给运动带来什么好成绩,只有人的大脑还空在那里,没有充 分利用起来。”而技击术就是充分发挥人脑的作用,利用意念活动和精神来调动人的潜在能力。那 么,怎样进行实战意识的训练呢?首先要求思想要高度集中,且毛发如戟,腿脚有一触即发的感觉, 并在虚实中求具体,练习时亦面前无人似有人,实战搏击时面前有人似无人,不管是拳打脚踢,还是 肘顶膝撞,都必须做到神在手前,意透敌背,并做到“人未动,意先动,步过人,夺身位”。通过锻炼, 逐渐养成“清逸大勇”的气概。精神与意识的训练,在实战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因此可以说,没有 精神和意识的作用,就没有技击术,就更谈不上战胜对手以及使自己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了。

四、截拳道发力漫谈o_1d1fek3hfd2g7bc1v0453rggac

李小龙经常对自己的学生说,在搏击训练中,我们可常常体会到,打出去的拳或踢出去的脚,在 用力过程中,作用的时间和距离均不应太长。例如:对手距己方有一米远,当己方的拳头从腰间或 额头前打出去时,如果始终都是力量的最大值,则很容易让对方借力或化掉。此外,当你一开始就 以很大的力量打出时,必然会带来较大的惯性,其结果往往会失去重心的稳定。此种动不动就用大 力,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最容易犯的错误。再一点,由于施力过程的距离和时间长,往往拳头或脚在 到达对手前就会被对方看出其意图,也就给了对手充分的分析、判断时间

从生理角度来看,一出手力量就以最大值出现,也就是说用力的肌肉其肌纤维全部收缩了,这 时即使出手后你再想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都已来不及了。因为要想改变运动的轨迹,必须要施加 另外的力,那么这个另外的力来自哪儿呢?其实,这个问题前边已捎带着说过了,即肌肉在进行下 一次收缩前,必须先舒张。这一点,对于我们的肌肉与劲道的训练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当你与一个 高手进行对抗时,会经常感到,挨打与打人全是在瞬间的事。而且有时明明看见对手的手是打向自 己的头部的,可挨打的部位确是身体。这也许就是李小龙所说的“以快取胜”或“拳打不知气因为

它是在瞬间范围内的突然变化,以致于我们无法反应就挨打了。

根据物理学力学公式:力量=质量x加速度,即F=m・a。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力效应的大小,取 决于质量和加速度这两个变量。对于截拳道来说,质量一般是恒定的,如肌体的重量与护具重量 等。而要想增大力的效应,只有改变加速度,而加速度的增大,只有加快肌肉的收缩。这里要明确 指出的是,上述力学公式运用到技击中所需要的力效应,其加速度值加大的过程所作用的时间和距 离不能长。就象前边提到的那样,若在较长的时间里加大加速度的值,便较容易让对方看出己方的 意图和找出破绽。所以,加速度值的加大,只有在拳头或脚快要接触到目标时,再爆发式的用力,给 对方以具有穿透性的致命重击。

关于肌肉的运用质量问题,李小龙的见解是,肌肉收缩的过程,即是肌纤维收缩的过程。肌纤 维收缩要有神经支配,一块肌肉里虽有无数条肌纤维,但它们却不一定是同时收缩,因为这要看神 经支配的情况如何。一条运动神经元所支配的肌纤维数叫一个运动单位,不过运动单位有大有小, 但肌纤维的收缩都是以运动单位为单位进行的。也就是说,当一个运动神经元兴奋时,只有一个运 动单位的肌纤维收缩。所以对于一块肌肉来说,从外表看是收缩了,但这却并意味着所有运动单位 被动用。在截拳道中,爆发性的寸劲,要求攻击开始时并不是动用全部的运动单位,而恰恰夏在击 中目标前的刹那间才完成。当然,也只有在运动单位没有全部动用的情况下,在最后刹那间才能全 部动用起来参与收缩,同时这又表现在动作速度的加快和最后发力的增大上。不过,上述过程是在 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的。

在截拳道中,对“爆发力”或“寸劲”的理解,不能只理解为瞬间范围的肌肉收缩。李小龙在这里 所讲的“寸劲”,就其本质来说,是最后的力效应,这个力效应并非是来自身体的个别环节,而是来自 全身的整体劲。如果仅仅是用前臂或拳头打出一个寸劲来,则其力效果肯定不会有那么大。

当我们仔细观察、分析一位功夫高手的击拳或一位拳击家的打击动作时,会很快、很自然的发 现,打在拳头上的力由脚蹬地开始,再通过腰、肩、臂、肘等环节传递到拳上。所在,它是来自全身的 力,是一种整体的合力,其方效应自然是很大的。对于初学者或想战胜高手的拳手来说,以这一用 力的顺序,打出寸劲效果来是非常重要的,但这是我们所应努力的方向。以上谈了训练肌肉如何用 力的问题,当然现代技击运动中的劲力表现方式,还不止一个寸劲与爆发力问题,在肌肉用力前或 两次用力之间的肌肉放松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在肌肉用力过程中,如果不会使肌肉放松,就 等于肌肉不会用力一样。

五、截拳道动作的敏捷反应

李小龙所说的反应,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既包括感觉的内容,又包括大脑判断后指挥肌肉完 成动作的过程。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它是一个反射的过程。对于截拳道中所要求的反应,可从两 方面去理解。首先,意识上反应要快,这主要表现在大脑对传入的信息分析、判断能力强。其次,是 动作反应要快,这主要表现在大脑指挥肌肉完成动作的能力强。cde177ac25a047f2840ccdcd2f4c4fcc

李小龙认为,在搏斗中的反应与速度必须超过对手,以便牵着他的鼻子走o李小龙总是比对方 领先一步,并总是在苦练这种意识和能力,以增强对周围事物反应的敏捷性。反应快慢的生理因 素,主要是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灵活性的高低,即兴奋与抑制之间相互转移的快慢。因此,反应素质 的训练,决不能用事先固定好的死招式或对练套路去进行,因为这样练习提高的不是反应素质,这 一点研习者需明确。

下面将李小龙生前总结出的有关反应素质训练的一些论述,整理如下。

(一) 反应时间

李小龙对反应时间的解释是:这是外界刺激与拳手自身反应动作间的一个极为短暂的瞬间。

在实战搏击中,反应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可区分为下述再种:

  1. 由感受到外界刺激的发生或对方做动作时的征城,到自己肌肉开始做收缩动作的反应时 值。

  2. 由感受到外界刺激发生,到肌肉完全完成收缩动作的反应时值。


上述两种时值都包含了视觉辨识的时间。视觉准确无误的辨识十分重要,因为它将会增加己 方准备动作的技巧性,即可使反应时间缩短。再者,一个人注意力的方向正确与否,亦可影响反应 的时间。

(二) 完全反应包含的关素

象李小龙这样具有快速反应与高速度的拳手,自会给别人留下技法简而易行的印象。李小龙 的反应之所以超众,还与下述诸要素有关:'

  1. 信息刺激大脑所需的时间。 '

  2. 由神经细胞传递适当的信号至正确的肌肉纤维所需要的时间。

  3. 肌肉在接收到信号后做出动作时所需要的时间。


以上三项时值短,则反应就快,动作速度就快。

(三) 反应时间减慢的原因a72dd6398eba480a9cb196380729eb48_th

我们都知道,李小龙具有极快的反应与速度,并由于他善于运用攻击与周旋的结合,从而使反 应与动作迟缓的对手在他面前必显得笨拙无能。所有跟李4、龙交过手的武术家,都会对李小龙迅 速的手脚反应感到吃惊。因为李小龙总是在对手恰恰要起脚或出拳时截击对手,而且对于初次见 到他的人来说,李小龙似乎有一种天性的“第六感觉”,使他能够事先觉察到别人的思强事实上, 李小龙的反应与速度并不比平常人能快多少,关键是他巧妙地利用了对手的缺点与弱点,从而使自 己变得更加完美与战无不胜。

在搏斗中,敌方反应时间加长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条:

  • 外界剌激较为复杂时;

  • 在动作完成的瞬间

  • 在动作变化的瞬间;

  • 在有气时;

  • 在收手时;

  • 注意力与眼神、精神分散时;

  • 身体失去平衡时; .

  • 心理状态失却平衡时;

  • 受不利环境影响时;

  • 受情绪影响时;


此外,热身活动与生理的适应练习程度及动作的大小等,均可影响到反应的时间,故切不可轻 视。

如何使对方减慢做动作的时间,也是李小龙在我击中战胜对手的方法之一。

在截拳道中,使对方减慢做动作的时间的方法有:

阻碍对方;

控制对方;

使对方先破势再攻击;

在攻击的开婷;先诱使对方做无浦的反应,再攻击。

综上所述,一个动作即使在技巧上是完美的,亦可能会受对方的攻击而失效。因此,务必练好 把握最正确的时机与时间去完成攻击动作的本领。

(四)动作的时间

李小龙认为,动作的时间也可以以防御动作时间做比较,如果防御时使用的时间短,则防御的 成功率就高,反之成功率就低。此外,即使做一简单动作所需的时间,每个人的速度也有所不同。 当我向对方发动攻击,对方正欲防御自己的攻击时,我又快速的收手换势,均系及时反应的例子。

动作倘能及时并不过减,就能柔畅而无迟延地进行,并可使对方始料不及,在对方警觉之前即 已得手。在实战中,把握时间包含了两点:其一是正确辨识动作的时间;其二是发现并把握住时机。 时机需及时把握,否则稍纵即逝。一个优秀的搏击者与其说是看见攻击时机,不若说是及时感觉出 正确的攻击时间。

六、截拳道动作调整

由于截拳道是一项对抗性很激烈的搏击运动,所以,对体力的要求很高,然而是否体力好的拳 手,就一定能够取胜呢?当然未必,因为技击是一项技巧性很高的艺术。首先,合理地安排体力是 关系到全局的关键,如滥用体力,试图单凭良好的体力和速度来取胜,那将很容易陷入对手消耗战 的圈套。所以,为了始终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应学会调整自己。322aafaf9673481b809c8bcf1155f127

根据李小龙的要求,最好从戒备势就开始调整自己,而完全没必要从始至终都保持着高度紧张 的神经与躯体,因这样很容易疲劳6所以,应学会放松,只有肢体放松了 ,动作才会灵活,速度才会 快,而且在放松的状况下敏捷出招,才能充分发挥肌肉收缩的力量,才能产生强大的富有弹性的迅 猛的爆发力。如果在肌肉紧张的状态下出招,速度就不快,你不能形成迅猛的爆发力,对手也容易 发现你的攻击路线和意图。所以李小龙提倡出招应在放松的状态下以最快的速度出击,并在接触 到目标的一瞬间才突然握紧拳头。这就是说,只有放松,才有速度,才有杀伤力,才有命中率,才能 持久。当然,这里所说的放松调整法,只是指肉体的适度放松,而绝非是精神和意志上的放松,这一 点读者亦需严格区别。

浏览55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