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桩是因病设式,因人而异的。病症不同,其有关的神经或肌肉系统 自然就不相同,患者的生活条件习惯,性情以及其它各种特点,对于设式也 有一定的关系。必须根据这些不同的情况,考虑适当的姿势和运动与休息时 间的长短,以及身体负担的轻重等。教者对此自应充分了解情况,作适当的 安排;学者应注意掌握、慎重锻炼,不可忽断忽续,任意活动。只有这样, 才能收效快,并防止在锻炼中发生不正常的现象。

有的人,初学时多有怀疑、幻想,或任意活动或拘泥执着等现象,须细 心体验,待实验充实乏后才能解决。主要是:师古不泥古,谨守师法未易有 得,不要浮聪明,不要笨用功,精神要愉快,肌肉常劳动,离开己身,无物 可求,但执着己身,都是错误,力量在身外去求取,意念在无心中来操持。 若本着以上所谈,切实用功,细心体会。自不难得到万变无穷、奇趣横生之 妙。

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的锻炼

关于《内经•素问篇》的“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大医 师们早已说过。我对于“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的锻炼稍加补充。

“独立守神”,用功之前,思想先准备一下,应首先着想游于物初,静会 全机之意,视同植物外形不动内里却有着根生发展顺逆横生的变化,万不可 走入招式断续的方法,那就是破坏无余了。局部运动纵然有益,长久也有 害,慢性的戕生运动。

锻炼时要保持意力不断的虚灵挺拔、轻松均整,以达到舒适得力为原 则。

锻炼时,要凝神定意,默对长空,内要清虚空洞,外要中正圆合,同时 要脱换一个心目喜欢的状态,洗涤一切杂念,扫除一切情缘,寂静调息。内 外温养,浑身毛孔放大,有如来回过堂风之感,使肌肉群不期然而然的成了 —条空口袋挂在天空,上有绳吊系,下有木支撑,有如躺在天空地阔的草地 上,又像立在悠悠荡荡的水中。如此肌肉不锻自炼,神经不养自养,这是锻 炼的基本要义C

怎样才能凝神定义呢?要使意念如烘炉大冶,无物不在陶熔中,并尽量 吸收一切杂念,来者熔之,不久杂念自可消除。倘若故意拒绝杂念,则一念 未去,万念齐来,精神分散意外驰,就不能做到意定神凝。

锻炼时,还要有这样的意态,使肌体和大气相呼应,自然而然自在地发 挥整体和本能的作用,不可有丝毫的矫揉造作,一有矫揉造作和局部方法, 就破坏了整体和本能的作用。所谓这种运动是一种人体本能学术,和“一法 不立,无法不备”的意义就在于此。

锻炼方法虽简实难,初步锻炼是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由不动 才能体认到四肢百骸的一动而无不动之动。如此神经始易稳定,热力才能保 持,自然地增强新陈代谢,有了基础,才能逐渐学动。然后才能体会大气的 压迫,松紧力的作用,也就不难控制一切平衡中的不平衡,以及动荡枢扭之 动,不动而动,动而不动,同时起着刚柔虚实松紧错综表里为用之动(至于 假借一切之动,言之太繁,故不叙谈),全体就自然地发挥了上动下自随, 下动上自领,前后左右都相应之动。以上是试验各种力的功能作用。盖力由 试而得知,由知而得其所以用。锻炼是在无力中求有力,在微动中求速动的 运动,一用力身心便紧,而骸失灵,并有注血阻塞之弊。这种力量是精神 的,是意念的,有形就破体,无形能神聚。

先由不动中去体会,再由微动中去认识,欲动又欲止,欲止又欲动,有 动中不得不止,止中不得不动之意,要注意从笨拙里求灵巧,平常中求非 常,抽象中求具体。

用功时,浑身大小关节都是形曲力直,神松意紧,肌肉含力,骨中藏 棱,神犹雾豹,气若腾蛟,而神意之放纵有如巨风卷树,拔地欲飞,其拧摆 横摇之力,有撞之不开,冲之不散,湛然寂然,居其所而稳如山岳之势。外 形笨拙,意力灵巧,大都平凡,反是非常,不由抽象中求根本,找不到具 体,学理自通,自然明了。

肌肉若一是特别重要的一步功夫,这步功夫表面好像另是一种,其实是 和以上所述是有密切联系的,没有这步功夫作基础,任何动作也没有耐劳持 久的能力,这虽是肌肉锻炼但仍是以形为体,以意为用,因形取意,意注全 身,以精神内敛为主。

这种运动,加强运动也是减低疲劳,减低疲劳正是加强运动,锻炼和休图片20

息是一件事。要在调配适当,使患者在不觉中增强了耐劳持久的能力,并尽 量减免大脑和心脏的负担,以达到舒适得力为止。

六、调配方法

肢体调配,不外高低、左右、单重、双重、不论头。手、身、肩、 肘、足、膝、胯各处都有单双、松紧、虚实、轻重之别,凡体会得到的精微 细小之处,也都如此,要使用骨骼支撑,或力量的弥合,肌肉的联系等法。

内脏支配,是神经支配,意念领导,心理影响生理,生理作用心理, 互根为用。

时间调配,是以学者性情浮沉,体质强弱为基础,总要不超过负提 能力,不使思想上产生烦闷或厌倦。

七、养生站桩歌

养生桩,极容易,深追求,头万绪,用功时,莫着急,应选个适当场 地,充足阳光,流通空气,有水有树更相宜。不论行走坐卧和站立,要内外 放松,身躯挺拔,腰脊骨垂线成直,浑身大小关节,都含着似曲非直意。守 空洞,保清虚,凝神也静气,臂半园,腋半虚,体会无微不舒适。不思考, 不费力,心脏无负担,大脑得休息,想天空虚阔,洗涤情缘和尘俗万虑。虚 灵独存,悠扬相依,绵绵如醉也如迷,笑卧如在水中嘘,返婴寻天籁,平凡 无奇有天趣,师法当遵守不可太拘泥,这里边包罗着无限深思和甜蜜。动转 颇似水中鱼,自在自在真自在,先哲并无其它异。

再谈试验各种力,名称用途各不一。有形和无形,有意和无意,具体、 局部、自动、被动及蓄力,有定位,无定位,应用和练习,大都是骨藏棱、 筋伸力,沉、托、分、闭、提、顿、吞、吐、筋络鼓荡弹簧似,毛发根根意 如戟,一面要含蓄缠绵力旋绕,一面要斩铁截金,冷决脆快,刀剪斧齐,曲 折路线存松紧,面积中分虚实,有忽高而低,高低随时任转移,精神犹怒 虎,气质若灵犀,身动似山飞,力涨如海溢,这种学术并不太稀奇,都是以 形取意,抽象中求具体的切实。

八、基本姿势

下面画的几个姿势轮廊,只何供初学的参考,略补记忆之不足,不可认 为就是用功的依据。

运动的特征,是在运动中体会身体内外的变化,如何使浑身大小关节, 都成钝形三角,更好是不要平面积,尤不许有执着点,而是轻灵浑然,想浑 身血液循环有如水钻沙子之意,按之如水中飘木之力,而全身又象湖水空舟 飘飘无定,惟风力是应,听其自然。这种神意的表现是随着个人的风度、性 格、天赋、特征以及年龄的老幼、体质的强和用功时间的长短,病情种类之 不同,当然就不是几个姿势所能表现。

因此,说明这种运动必须根据一切不同的条件,深入体会,逐步加强, 随时调配,都是根据具体情况运使变通,使局部跟着全体起作用,经过锻炼 大都有效。如果某处有病就治某处,非但无效,且恐有损失,如果忽视这一 点而精神、力量一切就不够了。

按调配的方法,一有形、一无形,有形的是姿势、骨骼肌肉,无形的可 就无穷了,精神、意念、假想、力量,不是几个姿势所能范围的,但姿势也 是需要的,不过要把这种运动完整的用图表现出来,目前因客观条件和能力 的限制,还不能做到。

站式

休息式:两脚略成八字形分开,宽度与肩齐,两脚着地,脚趾微微抓 地,全身重量放在脚掌上,两膝微曲前不过脚尖,臀部似坐似靠,上身保持 正直,两手反背贴腰,臂半园,腋半虚,身躯挺拔、正直。

扶按式:两臂稍抬起,手指微曲并自然分开,指向斜前方,掌心向 下,如按水中浮木或浮球,其它同休息式。

托抱式:两手近不贴身,远不过尺,手指相对,手心向上相隔约三拳 左右,位于脐下,如托抱一大气球,其它同体息式。

撑抱式:两手抬至胸前,距胸约一尺,手指自然分开微曲,两手相隔 约三拳左右,手心向内如抱物状(为抱式),或手心向外如撑手状(为撑 式),其它同休息式。

坐式

端坐椅上,上身正直,两膝弯成约90°,两脚掌着地,相距约与肩齐,

两手放于腿根部,手指自然分开并微曲,指向斜前方,臂半园,腋半虚。

两脚前伸,膝微曲,足尖回勾,足根着地,双手如抱物状(见站中之 撑抱式)。

半伏式

一般对消化系统病有较好疗效,双手扶按在桌、椅背上等或两肘搭伏在 桌面上亦可,两腿分开如站式,臀部后依如坐凳,腹部放松。

卧式

身体仰卧,两腿微微分开,两足跟着床,两膝消弯曲,肘部着床,两手 放于腿窝或小腹部位,也可抬至胸前作抱物状。

以上几种姿势,其头部可正直,有上顶感,也可向后仰或左右稍偏。两 目可闭,亦可半闭,也可睁开看远方一点,或漫无目标的看远方,全身要放 松。意念活动极为重要,请阅正文。

九、练习站桩的体会和常见的现象

随着各人身体强弱和病情不同,在练习过程中的体会感觉及表现各不 同,一般的情况是:练习十日左右就能休会到站桩的好处,感到练功之后轻 松愉快,而且这种感觉是随着练功的进程逐日增长的。有的练习几天之后, 就发生肌肉震颤、疼、酸、麻、胀等现象,多半是肌肉运动障碍、气血欠 通,或疲劳过度,或生理上有其他缺点所致。只要防止疲劳过度,注意舒适 得力,力求放松,避免紧僵,渐渐地就会气血畅通,肌肉灵活,使以上现象 逐渐消除除。至于不觉疲劳的有规律地颤动,是经络和气血闭塞已经消除的 好现象,只要顺其自然,不可故意地抑制,也不要有意识的扩大。另外还有 流眼泪、打哈欠、饱嗝、虚恭、腹鸣、蚁走等现象,都是练功过程中的好现 象,病愈之后,自可消失。

十、站桩对各种疾病的疗效

站桩能够调节神经机能、调整呼吸、增强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的作用, 因而对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肌肉系统以及新陈代谢 各个方面的病症,特别是急性转为慢性的病症,都有良好的疗效。

经过四五十年的经验,其效果虽因人因病而异,有大小快慢之别,但除 去随学随止外,没有疗效是很少的,而且有很多人病愈之后继续锻炼,大多 收到转弱为强,老当益壮之效。

站桩功

一、简介

站桩是我国古代养生术的一种,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 有"……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 若一,故能寿蔽天地”的记载。但千百年来,这种方法只是被人们当做习拳 过程中的基本功。根据站桩中刚柔、虚实动静、松紧错综为用的原理和阴阳 相交,水火即济的功用,结合自己几十年的练功体验,创造了一种动静相 兼,内外温养,用于防病治病、健身延年的功法——站桩功。通过北京医学 院附属医院、北京铁路医院、河北省中医研究院附属医院及本人多年与人治 病的实践证明,这种功法适用于胃肠病、肝脏病、心脏病、肺病、神经病、 关节炎、高血压、半身不遂和妇科、眼科等多种疾病的治疗。而站桩功之所 以能够治病的基本作用就在于,它既能保养心神,又能锻炼形骸;既能健强 脑力,又有增长体力。现代医学认为这种功法不仅可以使血液循环畅通,新 陈代谢旺盛,加强各脏器、器官以至细胞的功能,同时使全身肌肉得到惰力 性的体育锻炼,产生一种内向的冲动,从而给大脑以良性刺激,再则未入静 前,体会轻松舒适之感,对大脑也是良性刺激,入静后,进而产生抑制性保 护作用。祖国医学认为这种功法既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使阴阳相交,水 火既济,又能助长精神,锻炼形骸,增加力气。但是站桩功又不同于一般的 练功方法,它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练功时嘴微张,自然呼吸,不守窍,不讲周天循环,因此,绝不会 产生任何副作用。

实践证明,初学练功的患者,只要坚持锻炼,虽然没有达到入静要 求,也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不拘时间、地点、条件,不论行、站、坐、卧,随时随地都可以练 功。因此这种简单易行,完全可以和生活打成一片的功法,就很容易被广大 群众所接受与掌握。

根据不同的体质、病情、年龄、性格、禀赋、生活习惯等,给予调 配不同的姿势和意念活动,因此这种辩证论治——因人制宜、因病设式的方 法,既可加速疗效,又易于提高疗效。

由于这是一种形、意、气、力互相关连、互相制约、调整阴阳平衡 的整体活动,所以它又是一种动静相兼、内外温养的练功方法。既可休养心 神,又能锻炼形骸(特别是站式)。因此不仅适用于医疗方面,更重要的是 坚持不懈的锻炼,可以使原来体质较弱的人逐渐强壮,使强者更强。防止衰 老、却病延年,从而轻松愉快地担负起社会主义建设中复杂而艰巨的重大任 务。

二、操作方法

站桩功是形、意、气力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调整阴阳平衡的整体活 动。形(姿势)和意(意念活动)又是这一功法的根本,二者互相作用,不 可偏废。“以形取意,以意象形,意自形生,形随意转”。只要练功时形和意 得到了灵活适宜的配合,则力不练自生,气不运自行,可见站桩功的治疗作 用,绝不单纯在于姿势的繁简和次序的先后,更不在于所摆的姿势是否美 观,也不是某个意念活动机械地套在某个姿势上就能治某种病。而是要通过 施功者较全面地了解了患者的情况后,把适应其本身姿势的动静、虚实、松 紧和意念活动方法安排得当,使患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感到全身舒适得力, 轻松愉快,借以达到祛病健身的目的。因此,要求施功者本身必须亲自练 功,切实体验,熟练地掌握调配方法。只有这样,治病时才会收到满意的效 果。若不从这方面深钻精研,单纯计较某个姿势的作用,就容易形成呆板僵 硬,只注意某个意念活动而忽略姿势的适当配合,就必然会气、力不足,收 效不大。

1.姿势

站桩功的姿势既繁又简。繁者,姿势种类繁多,调配灵活,辨证论治, 因人而异;简者,姿势虽多,但有共性,即练功开始,先将姿势设好,使躯 干四肢保持相对均衡,心胸开阔,筋肉舒展,全身放松,但松而不懈。调配虽活,但有原则,即强弱、动静、虚实、松紧的调配,应以患者舒适得力, 不超本人身体负担为度。

站桩功的姿势大体可分为站式、坐式、卧式、行走式、半伏式等几个大 类。在一类中,又可分为几种甚至几十种姿势,现概要介绍如下:

(1) 站式

站式练功的方法较多,治疗应用范围也比较广。初学练功的人,只要身 体没有严重疾患或特殊情况(如肢体残缺等),都可做些站式。

提抱式:两脚八字形分开,广度与肩宽,两脚着地平均用力,全身力 量放于脚掌稍后处。两膝微曲,最大限度不过脚尖(少曲或不曲应视病情而 定"上体保持正直,臂半园,腋半虚,肩稍后张,使心胸开阔,呈虚灵挺 拔之势。双手手指相对,相隔三拳左右,位于脐下,拳心向上,有如抱一大 气球),嘴微张。全身放松,但松而不懈,保持似笑不笑,似尿不尿的状态。

扶按式:两臂稍抬起,手指分开稍弯曲向斜前方,双手位于脐际,手 心向下偏外方。有如扶按在飘浮水中的大气球上,其它要求与提抱式同。

撑抱式:两臂抬至胸前,松肩,肘关节稍下垂,双手与胸间隔一尺, 手指分开,手心向内,抱物状或手心向外与提抱式同。

分水式:两臂稍弯曲并向左右侧自然伸展,双手保持在脐横线以下, 手指分开,手心向下有如分水。其它要求与提抱式同。

休息式:

第一式:双手反背贴于腰部,或将双手插入上衣袋内,大拇指露出。其 它要求与提抱式同。

第二式:两臂抬起,两肘弯曲,搭扶在相当于胸高的栏杆上两脚前后相 距约四横指。前脚满掌着地,后脚脚尖自然着地,两脚可不定时的轮换。

第三式:臀部轻靠桌边作休息式中第一式或提抱式。或双足并立,脚跟 提起。双手插入上衣袋内,大拇指露出。

第四式:左手扶桌或椅背,右手反背贴腰。左脚在前,全掌着地,左腿 直立或微曲,右脚在后,右腿自然微曲。足跟微提,有似走未走之意,或以 足尖为轴,缓慢、自然的转动。头微左歪(最多不超过一拳头)全身重量主 要放于左侧使右侧处于松懈、舒展状态。如是,左右(手)前后(脚)作不 守时轮换。

(2) 坐式

一般适用于病情虽然较重,但身体又有一定负担能力(如暂时不适于作 站式的重关节炎等),以及肢体残缺的患者。另外它也可能作为站式练功为 主的一种辅助功法。

第一式:端坐椅边,身躯直立,闭目、嘴微张。两脚平行或八字分开 (相距约四拳头),脚掌与脚跟均着地,两膝弯曲约九十度,双手放于大腿根 部,手指向斜前方,臂半园,腋不虚,全身放松。

第二式:两脚向后收,脚跟离地作里八字状。两膝弯曲40°〜50°,又手 放于大腿根部或两臂抬至胸前约一尺,手指分开,指尖向斜前方,掌心向内 作抱物状或掌心向外作撑物状。其它要求与一式同。

第三式:两腿前伸,膝微曲,足尖回勾,足跟着地或稍离地面,双手放 于大腿根部,或两臂抬至胸前约一尺,作抱物状。其它要求与一式同。

(3) 卧式

一般适用于重病,或不适宜起床的患者,另外,也可作为以站式或坐式 练功为主的一种辅助功法。

第一式:身体仰卧,闭目,嘴微张,两腿平直分开(不超过肩宽),或 两膝微曲,足跟着床,双手放于小腹部位,肘着床,腋微虚。全身放松。

第二式:双手放于身体两则,手心向下或向上,肘着床,腋微虚。其它 要求与一式同。

第三式:两臂抬至胸前作抱物状,肘着床,两膝微曲。其它要求与一式 同。

第四式:双手放于身体两侧,或两臂抬至胸前作抱物状,两腿平直微 分,足尖前伸(即脚面下压)或两膝微曲,足尖回勾。其它要求与一式同。

(4) 行走式

对一般患者多作为一种辅助功法,但对于肝脏病患者,练功初期多与站 式等并重使用。

第一式:两手插上衣袋内,拇指露出,两腿微曲,又肩向后舒张,腋半 虚,上体呈懒洋洋后依状,闭目凝神。待全身有了轻松舒适的感觉时,一只 脚开始作欲动欲止,欲止欲动的懒状前移(一拳左右),迈出左腿时,头自 然右歪,使上下呈一斜式的舒展。如是左右脚交替前进,有如趟泥。

第二式:双手反背贴腰或自然伸向身体两侧,其它要求与一式同。

(5) 半伏式

一般对于消化系统有病的患者疗效较好,可作为单纯或辅助功法。

第一式:双手扶按在椅背上,或双肘搭扶在桌面上,闭目,左腿在前稍 弯曲,右腿在后自然直立,臀部后依,腹部放松,头部可轮换向左右偏侧, 两腿可交替使用C,

第二式:两脚平分开,两膝微曲或直立,其它要求与一式同。

第三式:将棉被垛于床沿,两脚平行分开,或一脚微向前立于床沿,两 臂半圆撑开扶于被上,手半握拳,下额自然着于拳上,其它要求与一式同。

意念活动

意念活动的目的,主要在于凝神定念,诱导入静。所以意念活动的过 程,也就是克制杂念,万念归一的入静过程。意念活动的原则,设想的事物 或情景,应是轻松舒适,心旷神怡悠然自得的,避免紧张的或不愉快的。一 般应用有以下几种:

放松活动:一是以似笑不笑,似尿不尿的方法体会整体放松,一是 从头部向下体会放松,继而颈项、两肩、两臂、两腕、两手,胸背、腰腹、 胯、腿、脚、一直到脚趾。如是上下循环不已地反复进行。但是这些整体的 上下全体放松,初学者还不易做到,必须先从逐段放松开始,熟练后,再按 上述方法,进行整体放松活动。

逐段放松法:先后部,再前部,即先从头顶开始,从后头、颈项、双肩 双臂双手(开始时如果不能左右同时放松,就先松一边,后松一边,熟练后 再时时放松)、背、腰、臀、胯、大腿后面、脚趾,反复进行三五次,再从 头顶、眼皮、颜面、口、颈,再从天突左右向两肩的前面、两臂的前面、两 腕、两手、胸、腹、腿的前面、脚面、脚趾。反复进行三五次。熟练后,再 上下左右一起进行。

这种放松活动,可做为站桩功的基本意念活动,初学练功者,无论采取 何种姿势,都必须先学会放松,然后再作其它意念活动。

远听活动:一般先从近处听起,越听越远,直到细听极远方微弱的 声音。听远时切忌急躁。也不应死听一个声音,而应漫无边际由近及远的细 听微弱的声音。

逆水浴活动:设想自己笑卧于适应本身舒适温度,上下流通的浴池 中,水自头部缓缓下流,永不间断。

淋浴活动:设想自己在浴室中进行适宜本身舒适温度的淋浴,水不 间断从头部缓缓流到脚下,然后用耳注意听冲到脚下的水流声音。

半身浴活动:设想自己的下半身泡在适应本身舒适温度的水中,体 会其感觉。

直立水中活动:设想自己直立在适宜本身舒适温度,将要没胸的水 中,水从四面八方缓缓向向体冲撞,任其自由摇摆。

生根活动:设想自己如千年松柏之劲立,两足稳如生根,不为飓风 吹动。

趟泥活动:设想自己在深没脚腕,适宜本身舒适温度的泥水中行 走,虽有阻力,仍可缓缓前进。

踩棉活动:设想自己脚踩在松软舒适的大棉花包上,并不时的使身 体左右微摆。

依靠活动:设想自己背、臀、小腿部位,都依靠在柔软舒适的东 西上休息,全身轻松,没有任何负担。

悬发活动:设想自己有几根头发系悬于矮树枝上,既要保持头发 的直立状态,又要使其不断,如是,则全神贯注于头顶之上。

搭扶活动:设想自己的两臂搭扶在栏杆上,或双手扶于飘浮在水 中的气球上,使全身始终处于轻松舒适的状态。

反观内视活动:练功时,如万念纷至,不易排除,则可反观内视, 体察身体各个部位是否轻松舒适,如发现某部不松不适,即有意地将其放 松。如是,精神意念完全寄于体内,反复体会在全身轻松舒适的感觉,杂念 不排自除。

听之任之活动:练功时,如杂念很多,不易克制,则听之任之, 顺其自然,来者不拒,去者不留,认为我身如海,杂念似波,风浪虽大,无 损于我,风平浪静,水自无波。如是,杂念则不期制而制。

吸收活动:练功时,如杂念难于克制,即可尽量吸收,认为我心 如烘炉,杂念似枯叶,四面八方,来者即熔。如是,能使心胸开阔,胆气壮 大,正气一胜,邪念自负。

集散活动。当练功有了一定基础,守全体会到全身轻松舒适的感 觉后,即可以练功过程中,不时地将这种感觉,由全身集中于身体某部,然 后再放散于全身。如是,将这种集中与放散反复进行,不但可以收到整体锻 炼的效果,而且对局部病变很有好处。

静观活动:设想自己站、或卧在优美舒的地方,若即若离地静观 沧海,明月或优美的景物。心旷神怡,逐渐达到迷离忘我的境地。

天人合一活动:设想自己站、坐、卧在优美舒适的地方,体会我 身为大气所包裹,逐渐感到我身与大气融合为一体,极为舒适,飘然自得, 逐渐达到忘我的境地。

3.举例

为了举例说明姿势与意念活动的具体配合,这里只原则地介绍几种疾病 的部分治疗方法。一般的高血压神经衰弱、关节炎患者,只要有负担自己身 体的能力,没有特殊情况,开始都适于站式功。比如,高血压患者,可做站 式中休息式的第四式,并配合淋浴的意念活动。神经衰弱的患者,可做站式 中的休息式第一式或提抱式,并配合踩棉式的意念活动。关节炎患者,可做 站式中的提抱式或分水式,并配合悬发等意念活动。这里需要再次提醒的 是,施功者必须认真体察患者的一切,熟练掌握姿势与意念活动的配合原 则,辩证论治,因人而异,万不可生搬硬套或执著于一法一式。

三、注意事项

练功前,应排除大、小便,并把衣扣腰带松开。练功开始,可将头 微向后仰。两臂上举,两脚跟着随着身体的左右微摆或转轮换着地或离地。 使身躯呈挺拔状(与伸懒腰颇类似)然后使身体逐渐复原,沉静少时,即按 着准备锻炼的姿势,全身放松,正式练功。练功结束时,可双手扶膝顺向或 逆向转动数次,然后两臂做数次斜前后的摆动,可按照医生所教的简单按摩 方法按摩。

饭前、饭后一小时不宜练功。

练功时应注意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过犹不及。

练功时间的安排因人而异,一般身体较好的,可从十分钟开始,身 体较差的,可从五分钟开始,然后逐渐延长。时间的延长,可以是渐进的 (如从五分种延长到六〜七分钟),也可以是跳跃的(如从十分钟延长到二十 分钟)。练功次数每天可进行二三次,多不过五次。练功时间长短及次数多 少,以有余力,有余兴,舒适得力,不超过本人身体的负担(不疲劳为原 则。如是,才能达到周身舒适,气血流通,心神得养,筋骨健壮的目的)。

练功过程中,可能产生酸麻疼痛、津液增多、哈欠、打嗝、虚恭、 刺痒、蚁走、发热、出汗等感觉或现象,甚至多年前的外伤部位在练功其又 有疼痛、刺痒的感觉。其实这些都属于练功过程中的正常反映,过一定时期 后即自然消失。最后会达到全身的极度轻松舒适,产生肢体丧失感,从而使 病情显著好转或证状消失。

凡是练过“注意呼吸、意守丹田”功种的患者,在初习站桩功时, 应放弃原来的练功方法,因二者在练功基本方法上有矛盾,故对于初学站桩 功的患者不宜同时并举,否则不但不易奏效,反而会产生胸闷、气短、头昏 等反应。

患者应树立信心,下定决心坚持练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抱 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并认真遵照医生指导练功,不间断,不向困难低头, 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站桩(二十四式)功法

一、站 式

预备式:两脚开立约与肩同宽,初站者可站成八字形,两腿直立放 松,或略弯曲,双手反背贴于腰部(放入上衣兜内亦可),十指分开各弯曲, 松肩、含胸。

浮托式:两脚同预备式,两膝略弯,最大弯度前不过足尖,两脚平 均用力,全身力量放于脚掌稍后外,两手提于肚脐左右,臂成半圆形,松肩 撑肘,手心向上,十指分开略弯曲,双手向上,十指分开略弯曲,双手指相 对,距离二拳左右似托一个气球,上体保持正直,臀部下蹲,似坐一个高 橙,目微闭,嘴微合,心胸开阔,面似笑非笑,自感全身浮飘,有虚灵挺拔 之意。

扶按式:两臂抬起微弯曲,手心向下扶按,十指分开两手距离约与 肩同宽,高度与脐平,其它要求同浮托式。

撑抱式:双手轻轻提起,放于胸前,远不过尺,近不贴身,十指分 开微微弯曲,手心向里如球抱状,松肩堕肘关节稍下垂外撑,其它要求与浮 托式同。

推托式:根据撑抱式,双手手心反转向外,似推物状,其它要求同 撑抱式。

浑圆式:两手提起在胸前,手心向内两手指向下,高不过肩,其它 要求同撑抱。

前后分水式:两足站成丁字步,膝微曲,双手在胸横线以下,手心 向前为前分水式,手心向后(拇指向下)小臂后拧为后分水式,全身放松, 似在水中游泳。

浏览1,35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