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武术专项运动员心理特征分析的理论依据
人的心理活动的特征,是在一定的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而逐渐 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个体所从事的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能不断地引起他的各种心理现 象,形成他的心理活动的特征;另一方面又在一足程度上不断地影响或改变着他已有的心 理活动特征。分析人所从事的社会实践活动本身固有的特征(主要是活动的结构和活动赖 以实现的条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人所从事的这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心理特征。这是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人的心理实质的基本观点之一。
竞技运动活动,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特殊种类。竞技运动活动不仅具有人类其他各 种社会实践活动所共同具有的一般特征,同时更具有其本身固有的特殊的专门特征。在竞 技运动活动的范畴中,专项运动活动的种类繁多。每一专项运动活动又各自具有自己所固 有的、独特的活动结构和活动条件,它们对从事该项目的专项运动员提出的心理方面的要 求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各专项运动活动的心理特征是不同的。根据上述辩证唯物主义关 于人的心理实质的基本观点,分析专项运动活动的心理特征,必须分析竞技运动活动的一 般心理特点和专项运动活动本身固有的、独特的活动结构与活动赖以实现的条件。
竞技运动活动的一般心理特点:如上所述,竞技运动活动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 特殊种类,它除了具有人类其他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所具有的一般特征外,同时还具有自己 本身固有的独特的专门特征。这些专门特征,标志了它同人类一般的社会实践活动种类的 区别。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竞技运动活动的专门特征主要表现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一 般心理特点:
运动活动中,运动员不仅是活动的主体,同时也是活动的客体,具有双重性质。人 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一般来说,活动的主体总是人,活动的客体总是客观现实中的某种 事物或者是别的活动的主体,而不是活动者本身。在人类的一般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作 为活动主体的人,他的一切活动,包括意识、意志等都落实在活动的客体上。在竞技运动活 动中则不然,运动活动的主体一一运动员,具有主客体的双重性质,即不仅是活动的主体, 同时也是活动的客体。这是由竞技运动活动的根本目的与活动的结构和活动的条件所决 定的。在竞技运动活动过程中,重要的是在完成各种练习的过程中和比赛过程中运动活动 的主体一一运动员获得和表现身体与心理的极限能力,并以此作为运动成绩的标志,在其 他各种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几乎没有这种类似的内容,即便是有也不会是重要的和主 要的。为了达到竞技运动活动的根本目的,在运动活动中,作为主体的运动员,不仅要把自 己的活动、意识和意志等落实在活动的客体上(主要是运动器械与运动活动有关的一切事 物以及竞争双方的其他运动员等),而且还必须把自己的活动、意识和意志等落实在自己 本身和自己的动作上,以此来提高和表现自己的各种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和心理素质,提 高和表现自己完成技、战术动作的准确性和目的性,提高和完善自己迅速与准确地作出判 断、决定或预测并适时恰当地完成各种相应的技、战术任务的能力。缺少了这些就不可能 实现竞技运动活动的根本目的。因此,在竞技运动活动中,活动的主体与活动的客体通常 是融合在一起的。这种活动的主体和客体的双重性质,就是竞技运动活动的一个重要的心 理特征。
运动活动必然地与运动员很强的、甚至是极限强度的生理和心理的紧张度相联 系。生理上的极限强度紧张和心理上的极度紧张,在高水平的竞技运动活动中是必然出现 的,不可分割的。这是由竞技运动活动的根本目的和唯一目的决定的。当然,较大的甚至是 极限强度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紧张度,在人类的其他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也会遇到,但那不 是经常的,而是带有偶然性质的——通常是特殊的或者是意外事故的结果。在竞技运动活 动中则相反,它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必然的。为了获得和表现最高的运动成绩,强的甚至 是极限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紧张度是必然地联系在一起的,必然地表现出来的。这种紧张度 不仅在运动竞赛中出现,也会在运动训练中出现。缺少了这种紧张度,竞技运动活动的根 本目的就无从实现。因此,强的甚至是极限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紧张度的必然联系是竞技运 动活动的一个显著标志。
竞技运动活动必然有争取最高运动成绩的斗争——竞赛。在高水平的竞技运动活 动中,活动的目的并不单纯是为了竞赛,更重要的是争取竞赛的胜利。竞赛,并不是竞技运 动活动所特有的。在人类的其他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通常也进行竞赛,但那种竞赛仅仅 是作为一种方法或手段,去激励人们的活动积极性或者比较获得活动的成果。有没有竞 赛,并不影响或改变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实质。竞技运动活动则不然,没有竞赛和没有在 竞赛中取得最高运动成绩的斗争这个关键的和决定性的因素,竞技运动活动则会从根本 上失去存在的意义。
在高水平的竞技运动活动中,参加竞赛并在竞赛中争取获得最高的运动成绩是整个 人类社会提出的任务。它是由竞技运动的社会意义决定的。争取最高运动成绩的高度责任 感以及最高运动成绩的社会意义,使得在竞赛中取得胜利成了竞技运动活动的根本的和 唯一的目的。因为,它不仅能够满足运动员和人类社会对于某种竞技运动活动的兴趣—— 获得最高运动成绩和欲望,更重要的是这种运动成绩是竞技运动活动的产物,是深得整个 社会所承认和期望的,它标志着整个民族、整个国家的运动水平。另一方面,它标志着人类 向自己生理与心理极限能力的检验与挑战,完成人的“国际实验场”的作用——探索和研 究在极限条件下,人的有机体的和心理的活动能力与积极性,更标志着一个民族、一个国 家的文化、经济、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水平,它直接关系到整个民族、整个国家的荣誉和地 位,以至于整个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水平。正是因为竞赛成绩的这种社会意义,才必然 地导致运动员在竞技运动活动中,必然地出现强的、甚至是极限强度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紧 张度,才必然地导致运动员在竞技运动活动中具有主客体的双重性质。因此,竞赛并在竞 赛中获得和表现最高的运动成绩,是竞技运动活动最重要的和最基本的心理特征。
专项运动活动的结构和活动条件:所谓活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主要是由许多 行动所组成的。行动就是要取得某种成果的过程。也就是说,行动具有一个固定的目的。 行动具有许多特殊的“素质”或特殊的“组成部分”。这些特殊的“素质”或者是特殊的“组成 部分”,就是使该行动得以实现的各种方法。实现某种行动的各种方法叫做动作,动作就是 活动的基本结构单位。人的任何活动,其中也包括竞技运动活动,是在具体动作中实现的, 是以动作或者动作链的形式存在的。任何一种行动赖以实现的方法都不是固定不变的,选 择哪些方法实现某种行动,取决于达到该行动目的的各种活动条件。
专项运动活动的条件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客观条件与主观条件。
就其客观条件来说,主要是指完成各种技、战术动作时的种种外在因素,主要包括场 地设施,完成动作的空间、时间限制,竞赛规则,对抗的性质与形式,训练和竞赛的特点等。
就其主观条件来说,主要是指运动员对上述客观条件的反应特点,主要包括运动员的 动机水平、激活水平、个性与心理过程的特点以及运动经验等。
运动员专项运动心理特征分析的理论途径:所谓运动员的专项运动心理特征,实 质上是指专项运动员在长时期地从事专项运动活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从事专项运 动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各种心理活动的特征,它是由专项运动活动本身固有的特点决定 的。根据上述的理论依据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一条专项运动活动心理特征分析的理论途 径:专项运动活动的心理特征是由竞技运动活动的一般心理特点和专项运动活动的活动 结构与专项运动赖以实现的各种主客观条件向运动员提出的各种心理要求所构成的。这 些心理要求就是专项运动员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具体的分析途径可以从图2-4-2 中认知。
(二)武术运动员专项运动心理特征的分析
武术运动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一项融技击、艺术和 健身为一体的竞技性比赛项目。作为竞技性体育运动项目之一的武术专项运动,除了具有 竞技运动所共同具有的特征之外,还具有自己独特的专项特征。高水平的武术专项运动 员,不仅应具有竞技运动活动所共同具有的一般心理特征,同时还必须具有武术专项运动 的心理特征。正是这些特征,才提供了运动员获得和表现最佳专项竞技水平的心理学保 证。根据专项运动员心理特征分析的理论依据和途径,必须分析武术专项运动活动的活动 结构和活动条件,以及它们向武术运动员提出的心理要求。这样,可以从心理分析的角度 上揭示高水平武术运动员专项运动心理的特征。
武术专项运动活动是以具有攻防价值的动作为基本内容,以套路练习和对抗性练习 为主要运动形式的竞技体育运动项目。运动员是在规定的场地上和规定的时间内,以及一 系列竞赛规则的限制条件下,完成单人或对练的一系列徒手的或器械的闭合式的技击动 作,或是在对手直接积极对抗条件下,完成各种进攻的和防守的开放式的技击动作。武术 专项运动活动的结果,是以运动员完成套路动作的功架、劲力、风格、套路结构、难度动作 和创新动作等方面的评分或以技击对方有效部位的得分定胜负的。
武术运动的套路项目和对抗性项目这两种不同的运动形式,在其活动的结构和活动 的条件方面是不同的,因而对专项运动员提出的心理要求也是不同的G换言之,套路项目 和对抗性项目的心理学特征是不同的。这里我们仅就套路项目的心理特征作一简要分
从套路项目的活动结构上看,套路项目的活动是一种由运动员以各种手型、手法、步 型、步法、身型、身法,以各种形式的踢、打、摔、拿、击、刺等单人的或对练的技击格斗动作 为素材,按照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对立统一的相互变化规律,编制成具有 内外结合、形神兼备特点的各种徒手或器械的闭合式的套路活动。其中各种形式的踢、打、 摔、拿、击、刺等基本技击动作,就是套路项目运动活动中的基本动作结构单位。
从套路项目的活动条件上看,套路项目的运动活动中,运动员所要完成和表现的各种 闭合式的技击动作,是在规定的场地上、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和一系列竞赛规则的限制条件 下进行的。各类技击动作的完成与表现又是以手、眼、身法、步和心、神、意、气、功内外合 一、高度的协调和体现技击的攻防意识为特征的。因此,运动员完成或表现任何一种技击 动作乃至全部的套路活动,都必须受到时间、空间和竞赛规则的限制,都必须受到自身的 生理和心理因素的限制,并与运动员强的、甚至是极限强度的生理和心理的紧张度联系, 都必须具有准备性、目的性、协调性、准确性、协同性(对练项目)、熟练性和紧张性,都必须 与运动员的认知、情感、意志过程的心理特征和个性品质的特征相联系。
在套路项目的运动活动中,运动员对于各种主客观刺激的作用,是以相应的大小关节 肌肉的协调活动形式组成各种独具时间、空间和力量特点的基本技击动作做出反应的。这 种反应是以动作的多样化、精细化和动作的结构变异大,以及动静相生、刚柔并用、快慢相 间的对立统一为特征,并且这种反应又是以较为固定的动作链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鉴于武术套路项目的运动活动具有上述的专项运动活动的结构与活动条件,它向专 项运动员提出的心理要求(即专项运动员的运动心理特征),不仅表现在专项运动员的认 知、情感和意志等心理过程的各个方面,也表现在专项运动员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 的各个方面。它们是武术套路专项运动员心理过程方面的特征和个性方面的心理特征的 统一。
认知过程的心理特征的分析:在武术套路专项运动的实践活动过程中,运动员所 要完成和表现出来的各种成套的技击动作,是在一定的场地上、规定的时间内和一系列竞 赛规则的限制条件下进行的。它要求运动员在完成和表现各种技击动作时,高度且又有效 地集中注意力;通过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准确而又迅速地感知人、器械、场地的各种时空 关系;按照运动记忆中保持和重现出来的早已训练有素的套路动作的内容、顺序、线路、方 向、节奏和神形准确地加以演练,并最大限度地体现武术运动的特征一一攻防格斗的技击 性,使其各种技击动作的演练表现出高度的内外合一、形神兼备和协调性。这就需要专项 运动员形成和具备精细分化发展的肌肉关节活动的感受力,和以它为主并有其他各种感 觉能力(如视觉、平衡觉等)协调活动而组合成的各种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的能 力及其专门化知觉能力——各种“器械感”,运动表象和运动记忆的准确性和再现能力,高 度集中而又稳定的注意力,以及丰富而又具有实效的想象力、敏捷、灵活和正确的思维能 力。这些认识过程的心理能力或心理品质,构成了武术套路专项运动员的认知过程的心理特征。
(1)感知过程的心理特征:武术套路项目的运动活动是一种闭合式的运动活动,即运 动员所要完成和表现的技击动作是平时早已训练有素并颇为熟练的套路活动这种套路动作的演练过程受环境刺激的影响较少,动作的完成和表现主要受记忆中的运动表象和 肌肉关节活动的反馈信息调节,并受演练者当时的心理状态制约。由于套路项目的运动活 动对每一个技击动作的要求十分严密,在套路动作的方向、路线、幅度、距离、力量、速度、 速率、节奏、协调、连接以及动作演练的神态等方面,都有具体的、严格的规定,并时时处处 强调精、气、神、形合一和攻防的技击性,因而套路项目的演练就必须具备高度的准确性、 协调性和稳定性。动作演练的高度准确性、协调性和稳定性是以运动员精细分化发展的肌 肉关节活动的能力为基础的。这种精细分化发展的肌肉关节活动的能力,既包括各相应肌 肉关节的主动用力和主动放松的准确性能力,也包括各大小肌肉关节活动的范围、幅度、 方位、速度等准确性能力,以及肌肉活动细微变化时的各种辨别能力。这些肌肉关节活动 的能力一方面是各种动作精细分化的认知和反复练习、掌握与领会动作要领、形成动作概 念的心理学基础,另一方面也是调节肌肉关节活动按技术动作本来的各种运动参数(如动 作的时间特征、空间关系特征、力量特征等)准确地表现技击动作的最直接的和最重要的 心理因素。这是因为武术套路动作的演练,并不是单纯的外部肌肉骨骼的活动,而是在运 动员心理活动控制调节下的随意行动。以肌肉关节活动为主而形成的运动知觉及其在头 脑中留下的运动表象,是控制、调节运动员完成和表现各种技击动作的最直接的心理过 程。运动员在技术训练过程中之所以会产生动作变形或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动作错误,很大 程度上是由于运动员完成技术动作时的肌肉关节活动能力欠佳或肌肉运动觉留下的运动 表象的不正确所导致的。运动实践早已证明,系统地从事套路项目的运动训练,可以促使 套路专项运动员的肌肉关节活动能力的高度发展,而高度发展的肌肉关节活动能力又为 运动员迅速、准确、协调、稳定地掌握和表现各种高难度的技击动作提供心理学的保证。据 有关人士测定,参加1989年淄博全国武术锦标赛个人赛的全部武英级运动员和部分优秀 一级武士与同年龄、同性别的普通武术运动员和非运动员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和高度的 显著性差异。其具体结果见表2-4-2。
武术套路专项运动员不仅需要具有高度精细分化发展的肌肉关节运动的活动能力, 而且更需要具备以这种肌肉关节活动能力为主导作用的并与其他各种感觉能力(如视觉、 平衡觉的能力等)协调活动组合而成的各种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和器械演练类 项目必须具备的专门化知觉能力——“器械感”。
形成准确而又清晰的时空知觉能力对武术套路运动员来讲,是极为重要的心理特征 之一。因为运动员在套路项目的演练中,一方面必须凭借肌肉运动觉、视觉和平衡觉来辨 别身体各部分的空间位置、距离、方向,辨别自己动作的幅度、范围、方位,辨别自己身体的 各个部分、器械以及场地条件的各种空间关系,从而合理而又准确地调节自己的动作;另 一方面还必须凭借肌肉运动觉、视觉、平衡觉,准确判断动作的速度、动作周期的时距、动 作交替与间歇的速度、节奏与时间。否则,正确地调整动作的强度、速度、节奏就会感到困 难,更谈不上表现武术的韵律和攻防技击性的特点与风格。特别重要的是,在武术套路运 动活动过程中,运动员所需要的这些空间知觉、时间知觉的准确性能力,并非是单一的或 静态性的空间知觉能力或时间知觉能力,它们应该是空间、时间、力量三方面特性的和谐 与协调。这是因为武术套路专项运动活动中,动作跌宕起伏,忽高忽低,忽攻忽守,忽动忽 静,进退闪展,动静虚实,变幻繁多。每一种技击动作的完成都有严格的空间特性和时间特性以及力量特性的规定。不仅需要运动员的手、脚高度协调配合,身体活动的高度灵活性 与分化动作空间关系的准确性,即在急动中对动作的方向、路线、幅度、形态和在突停中对 身体各部分的动作姿势等方面的各种动作空间特性的准确估计与感受能力,同时还需要 运动员具有很强的动作时间概念,即对各种套路活动的运动时间、各个单一动作的持续时 间与速度、组合动作的速率与节奏,以及动作的顿挫时间、动作间的连接与间歇等各种动 作时间特性的精细分化发展的估计与感受能力,并且通过劲力条件的作用表现出身体运 动形态的各类技击动作空间特性与时间特性的完善和谐与协调。正是因为这种清晰而又 准确的运动知觉及其在头脑中留下的运动表象实施着对表现动作的最直接的心理控制, 才使整个套路运动的演练呈现出动静起伏、快慢相间、转折顿挫等恰当的节奏和韵律,并 产生诸如动如风、静如嵩、起如猿、落如鹊等各种矫健、舒展、敏捷、大方等的动作艺术形象, 充分体现套路动作的攻防技击意识,突出武术运动的风格与特点。不难看出,空间、时间知 觉和运动知觉准确性能力是高水平武术套路运动员掌握和完成单个技击动作与全部套路 动作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的心理特征。
高度发展的空间、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能力在武术器械套路项目中的具体表现是,器 械项目运动员在长时期的专项训练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各种专门化的知觉能力—— 器械感。器械感的特点在于运动员对人、器械、对手(对练)、场地的各种时间、空间特性和 物理特性,以及操纵器械演练时对人的运动觉特性的感觉能力达到精细分化发展的程度, 它是以运动员的视觉、肌肉运动觉、平衡觉、触摸觉等众多心理机能在大脑皮层协调下的 综合活动为其生理学基础的。运动员完成各种器械技击动作的效果,就是取决于这些心理 机能的活动水平。器械感在器械套路专项运动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运动员形成和发展了 这种专门化知觉的能力,能使其在套路演练中得心应手和随意地稳、准、狠、快、巧地表现 各种器械技击动作而不致失误。
器械感是一种精细分化了的专门化的运动知觉。这种专门化的运动知觉,是由于运动 员长期持械演练技击动作时对进入各相应的分析器的各种刺激信息进行精细分化,并在 大脑皮层中形成复杂而又稳固的神经联系的结果。器械感也是运动员的技术水平获得高 度发展并出现竞技状态的心理标志。运动员形成和发展了敏锐的器械感,就会大大增强完 成套路演练的信心和力量,能使动作灵活自如与和谐协调,并可以使注意力从持械活动中 解放出来,全部指向与集中于演练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方面或其他方面。因此,器 械感是争取胜利的重要心理因素,也是高水平运动员突出的心理特征之一。器械感不是不 变的。它主要由长期的专项训练而形成与发展,也因长期终止训练或情绪过度紧张或身体 状态的过度疲劳而减弱。经常进行持械技击的专项训练,可防止器械感的减弱或消失。
运动表象和运动记忆过程的心理特征:武术套路专项运动员掌握各类技击动作和 完成套路演练的效果,是与其形成相应的各类技击动作的运动表象和运动记忆密切相关 的。因为只有在正确记忆各种动作和各种动作要素及其变换特点的基础上,才能形成正确 完整的运动表象,经由在头脑中的保持以及再现过程才能实现和参与对动作的控制调 整。套路专项运动活动中的运动表象与运动记忆的重要性,是由套路项目活动的性质和活 动内容的多样性所决定的。,
套路项目的活动性质是一种由一系列早已训练娴熟和固定的攻守技击动作所组成的 闭合式的演练活动。这种演练活动一经起势,便自动化地展开和进行,很少受到外来刺激 的影响而变更。因此,完成套路动作演练的关键,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主要是依赖运动 员记忆中保留和重现出来的运动表象和演练技击动作的当时肌肉运动觉、视觉、平衡觉等 心理机能的活动的反馈信息,来实现对有机体完成技击动作的直接控制与调节的。套路专 项运动活动又以技击动作多样化、精细化、动作结构变异大和注重手、眼、身法、步与精、 神、气、力、功内外合一,以及突出攻防技击性为特征的。因而,武术套路专项运动员的运动 表象和运动记忆的内容也是多样化的。它不仅包括记忆套路动作的开始与结束的姿势,还 包括记忆各类技击动作的方向、路线和幅度、动作的速度、速率和节奏;不仅包括记忆动作 的力量、协调与连接,还包括记忆动作完成的神态和情感等等。各种运动记忆和运动表象 的正确与否、清晰与稳定程度,直接制约了运动员完成套路运动演练的质量与效果。因此, 发展高水平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运动记忆与运动表象能力,对提高完成套路运动活动的演 练质量与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想象与思维过程的心理特征:中国武术始终追求内外兼修,讲究形神兼备、内外合 一。所谓“内”和“神”则是指内在的、心理的、精神的内容。外在的形与内在的神的关系则表 现为:外在的形受控于内在的神,内在的神则又通过外在的形加以表现。也就是说,一个或 者一系列的武术技击动作,一方面总是在运动员的精神、意志的支配下,通过神经系统对 有机体四肢与躯干的协调活动,以各种不同的运动方式来完成或表现的;另一方面运动员 关于该动作的精神、实质与意志,则又通过这种以四肢与躯干的协调活动组成的各种技击 动作加以体现。对于武术的外在的运动形式如一招一式、进退开合、闪展腾挪等是可以传 授的,可以观摩的,而对于武术的内在的神,如武术的意境、神韵、武术之道的精神与真谛, 则只可意会、领悟,不可言传。意境在武术运动中主要体现在演练者对技击动作攻防含意 的深刻理解,在广阔的时空中驰骋其艺术想象;神韵,指内在的精神气质的体现,通过外部 形体动作表现出来,所有这一切都需要运动员积极的思维与想象力,使其人体的心、神、 意、气等内在的心理活动与气息运行得以训练,使其外部形体动作与内在的攻防意识达到 和谐与统一,最终达到“形与神具”的境界。因此对武术套路运动员来说,积极的思维与丰 富的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心理品质。
注意的特征:武术套路项目的运动活动是一种闭合式的运动活动。各种技击动作 门类繁多,对各种套路动作的方向、路线、幅度、力量、速度、速率、节奏、协调、连接以及神态 等方面都有具体的和严格的规定,并注重形神合一和攻防的技击性。它对运动员的注意高 度的集中与稳定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它要求运动员的注意中心高度指向与集中于完成 套路动作的力量、速度、节奏、神志等方面,并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以使运动员表现出最合 理的和最协调的高质量动作,达到“形与神具”的境地,如果在动作多样、瞬息即逝的紧张 比赛或演练中,运动员的注意强度下降、稳定性降低或产生注意分散的现象,哪怕就是短 短的一瞬间,也会导致动作反应迟缓、动作规格走样和动作质量下降。因此,注意的高度集 中和稳定性是高水平武术套路运动员必备的心理品质。
情感和意志特征的分析:在武术套路专项运动活动的实践过程中,运动员所要演 练的各种具有攻防意识的技击动作,是在比赛的高度紧张、竞争异常激烈的条件下进行 的,并且总是与运动员较强程度的生理与心理上的紧张度联系在一起的。它要求运动员在 鲜明强烈、丰富多彩和复杂多变的情感体验中形成和具备情感状态的高度稳定性、自我控 制能力和始终保持积极的增力的情感状态,以及一系列专项运动活动所必须具备的意志 品质。这些能力与品质在套路专项运动活动中的作用与意义,便构成了武术套路运动员情 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心理特征。
武术套路专项运动活动是使运动员的情绪体验产生极为深刻的一项运动。运动员的 情绪特点是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和套路专项运动本身固有的特点所制约的。运动员参加 竞赛的任务是要战胜对手和获得最好的运动成绩;比赛过程中心理活动与生理机能活动 变化大,动作演练动静相生、刚柔并用、快慢相间,运动甚为剧烈,机体要忍受生理和心理 的极度紧张;比赛时的评分常常起伏不定,顺利与困难常常并存并迅速转化;场外的观众 又表现出各不相同的态度与评价,如此等等,所有的这一切复杂的现实与运动员对比赛意 义的认识、表现的水平以及当时的生理、心理状态交织结合,便产生着各种复杂多变的情 绪体验,并作为一种最活跃的因素影响着运动员的竞技水平的发挥。实践表明,武术套路 运动员的情绪体验,一般有下述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我国的武术运动员参加比赛是为祖国争光,为民族添誉。因而具有高度的政治 责任感、道德感和集体荣誉感。这些高级的情感体验经常是围绕着成功与失败的活跃想象 而发生着变化。成功的强烈愿望常常笼罩着运动员整个的心灵,但有时往往又不能摆脱可 能失败的焦虑情绪。
其次,情绪体验异常激烈与鲜明。运动员的情绪高涨,就其发生而言,是由神经系统的 强烈兴奋所引起的。但情绪高涨和产生的原因总是和运动员对比赛意义的认识与对结果 的估计以及其他各种因素或想法相联系的。一般来说,对比赛重要意义具有深刻理解,期 望水平较高而对手的实力又强,各种主客观的困难多又大,则各种想法就越多,情绪体验 就会异常强烈,波动性也就相应增大。这种状态通常是运动员赛前的情绪特点。随着比赛 时间的临近,则可能变得愈剧烈,也可能趋向稳定,这是以身体素质、技术准备和心理状态 为转移的。
第三,情绪体验的性质迅速变化。情绪体验的性质迅速变化,是和运动员套路演练过 程中完成各种技击动作的效果以及场内外、主客观的各种干扰刺激因素相联系的。每一次 摆动和细小的动作失误或某一个技击动作完成得意外成功,都可能出现积极增力的情绪 和消极减力的情绪的迅速转化,均可成为情绪体验向相反性质转化的原因,从而影响套路 动作演练的效果。
浏览1,1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