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战争迭起的封建社会,还是在此起彼伏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武 术通常被用来作为争取权力领地,获得和平自由的手段。进入社会转型期,武 术的军事功能不只是片面的训练士兵的格斗能力了,作为一种作战训练的重要 手段,武术对培养军队士兵勇敢顽强、近身搏斗的实战能力也具有特殊的意义。 尤其是在当代部队中的格斗术中,我们到处可以看到武术的影子,硬气功、各 种擒拿、各种摔法等。同时,还运用武术的一些练习方法,比如练习硬气功的 方法去训练士兵,提高他们的身体抗击打能力。
- 武术的健身修身功能
武术一直被中国人称为“国术”,它具有很强的健身功能,并具有内外兼修、 适应性广泛等显著特点。进入社会转型期,武术的军事功能逐渐减弱,转而向 健身功能倾斜,健身功能逐渐超过了军事功能。尤其是现代社会,人们社会压 力大,工作生活节奏较快,缺乏锻炼,大部分人处于亚健康状况,而生活水平 的提高,又使人们追求健康长寿。武术涵盖了我国传统医学、养生学、仿生学 的诸多精华,近代武术的科学化趋势加强了其健身养生的功能,自然科学又进 一步揭示和验证了武术的健身作用,所以,武术逐渐作为一种健身运动被广大 人民喜爱。
武术运动对神经系统、心肺功能、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等方面有积极的 影响,对于维持内环境理化因素的恒定,加强酶的活性以及改善消化、排泄等 系统也有积极作用。长期进行武术训练,能发展人体的速度、灵敏、协调、柔 韧、耐力、弹跳等综合素质,提高内脏器官的功能,促进身体全面发展。还可 增强体质,延缓人的自然老化,具有延年益寿的特殊功效。
武术的修身功能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阐述,中国武术不仅讲究修养身体, 而且更注重对自身思想道德的修养。武术中的“尚武”能培养“自强不息”的 精神,尚武者在坚持不懈的武术锻炼中体魄不断强健,功防技能不断提高,这 是“自强不息”精神赖以存在的基础。练习武术不仅能培养练习者战胜困难的 意志,而且能增强人们竞争意识,有利于在现代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竞争中立 于不败之地。
同时,心理健康又直接影响到生理上的功能。心理健康主要是心态平衡和 道德的修养。武术讲究的修身养性,实际上是道德的修养,道德情操高尚、修 养好的人,在生活和工作中就能保持平和的心态,有益于生理功能上的平衡健 康。武术在练习的过程中要求身心合一,调整自己的意念,以达到修身养性的 功效。
- 武术的医疗功能
现代医学巳证明,武术锻炼能防治很多慢性疾病。武术锻炼中,对动作、 呼吸、意念等都有一定的要求,这些对于缓解疼痛,调理身心起到了促进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防治疾病。比如武术对于高血压、冠心病等有特殊的疗 效,通过手、眼、身法、步的锻炼,提高了肌肉骨骸系统和脏腑经络的功能, 从而达到了培精、调气、正神的目的,促使机体某些病灶部位功能代谢得到改 善,起到恢复正常功能的效果。更是通过运气、意念等,达到调节机制的平衡 作用。由于武术重视人体精、气、神的修炼和互相依存的医学哲理观念,使其 具有了治疗效果的基础。
同时,武术的医疗功能还表现在预防疾病上,武术与中国传统医学理论是 相通的,经常进行武术运动,可以使人体各个器官得到锻炼调整,增强了自身 免疫力,减少了患病的几率,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不可忽视的是,武术强调 的是身心和意志的双修,所以武术也锻炼着人的精神意志,使人心身俱健、精 力充沛、提高修养,使人的性情变得刚毅柔和,达到心理和生理的平衡,促进 身体内部功能的提高。传统医学理论解释,就是能使全身的血、气、律、液得 到流通,从而达到调节脏腑机制,使人从弱变强的目的。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 使人们更注重自身的健康,武术作为一种平民式的健身方式,其医疗功能也逐 渐受到关注,并有大量相关的理论研究。
- 武术的娱乐观赏功能
武术的观赏功能贯穿在整个发展历程中,无论是在封建王朝的宫廷表演中, 还是在现代社会,其娱乐观赏价值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武术功能的娱乐性和观赏性是密不可分的,人们在习武的过程中获得身心的快 乐,同时也给观赏者中带来视觉享受。
中国传统武术内容丰富,风格多样,适合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阶 层的人练习。武术练习不受时间、地点、气候、场地的影响,具有极大的经济 性和方便性。其广泛的适应性,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是现代社会人们自 娱的重要手段。同时,武术与舞蹈、戏曲、电视电影等文艺形式的结合起来, 形成了新的表演形式,具有极大的观赏功能。武术运动中表现出的强烈的节奏 感和优美姿态,给人带来强烈的美感。传统武术常常借用自然界的各种动物、 景象的不同姿态来比喻武术动作,也体现出了武术的含蓄、深邃的内在美。而 武术套路更注重追求内在的自我表现,更多地表现为展示艺术表演效果,也使 人在观赏中获得美的观感和愉悦。
- 武术的竞技功能
武术本身的套路动作,决定了其具有竞技性。现代社会,随着我国国际地 位的不断提高,为了满足广大群众日益丰富的需要,竞技武术在国家的政策支 持下得到了大力的发展,逐渐成为一种现代竞技体育项目。竞技武术的产生, 是武术进入现代的一个重要标志。
近代武术竞技化趋势,使武术的竞技功能日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并逐渐 完美化、科学化。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先后完成了修订与稳定竞赛规则, 制定并实施了分级的团体与个人锦标赛和多层次的群众性观摩交流大会体制, 并颁布施行了裁判员、运动员、教练员的等级制度。同时,武术技术也得到了 进一步的规范。制定了同意的竞赛套路和动作规格要求,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 打破门户和流派的界限,并鼓励技术动作的创新,使技术动作达到了一个新的 高度。至此,竞技武术在中国发展成熟,并逐渐走向世界。
- 武术的经济功能
经济是社会赖以发展的基础,武术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以体育运动的一部 分出现,也有重要的经济开发价值。武术的发展是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武术 为经济提供了更多健康的劳动力,而经济的发展为武术的发展提供了物资和资 金上的保证,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
武术对经济的作用是潜在的、间接的。武术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 面:首先,武术健身、修身效果本身就具有巨大的潜在经济效能。通过武术训 练,能增进身心健康,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健康的体魄, 良好的心理品德,是从事创造性劳动的前提条件,从客观上为能动地改造世界、 发展经济提供了物质和精神基础,同时又是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因素。其次,武 术是一种精神产品,是一种社会享受的消费品,因其特有的竞技、表演观赏性, 在组织和宣传武术运动的同时,可开展相关的经贸活动。现在出现的武术搭台、 经贸唱戏的各种集文化、体育、经贸于一体的活动在全国十分引人关注。
社会转型期,武术的经济功能主要可以表现为以下几点;
- 各省市体校到武校武馆的建设。
- 武术馆校的大量兴起,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武术竞赛的 开发、武术彩票、武术广告、武术因特网、武术器材、服装的生产和销售等。
- 武术的影视文化产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大量的武术运动员从事武术 表演、武术指导工作,拍出的影视又收回大量的票房,用于更多其它方面的经 济投资。
- 各种武术之乡的兴起以及武术节、武术旅游节的举办,如:少林武术 节、传统武术节等,不仅吸引了大批的游客促进消费,也吸引了大批的商人投 资,从而促进当地的发展。
浏览52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