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形意拳溯源

形意拳与太极拳、八卦掌均属内家拳拳种,并以它完整严谨的拳理和硬打硬进的拳法特 点在内家拳中独树一帜(武世俊,2011)。

形意拳原名心意拳,始于1120年左右,由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所创(曹竟宁,1996)。到明 末清初,有姬际可字隆凤者,访道终南山,得武穆拳经,精心研习,数载揣摩,尽得其妙,创编 “六合拳”。经曹继武、马学礼、戴龙邦等人的传习,在山西、河南、安徽等地流传开来。

清道光、咸丰年间,河北深县李洛能至山西寻师习武,在祁县戴氏门中学得“心意六合 拳”后,逐步形成了以“三体式”为基本桩势,以“五行拳、十二形拳”为基本拳法,以“五行学 说”解释拳理、规范拳技的拳法体系。1864年以后,李洛能开始以“形意拳”为名,在山西、河 北等地传播这一拳法体系的理法和技法,并逐步形成了山西、河北两系不同的技法特色。

尚派形意拳由尚云祥所创。尚云祥师从中华武士会创始人单刀李存义,其后复得李洛 能弟子、“半步崩拳打遍天下”的郭云深老先生的倾囊相授,为尚派形意拳的形成奠定了牢固 的基础,使尚派形意拳的技法风格独步于武林之中。

第一节 形意拳源自岳家拳

一、湖北省体委对岳家拳的挖掘整理

1983年,湖北省体委武术挖掘整理组暨黄冈地区体委武术挖掘整理组挖掘、整理出岳 家拳,这给我国武术宝库增添了一颗明珠。过去我们也曾看过一些拳师教练“岳氏散手”、 “岳氏连拳”,而此次挖掘中看到在黄梅、广济、薪春等县的岳家拳与此大不相同。其特点是: 拳路短、夹臂短手、动作朴实、桩沉步稳、带气发声、技击实用。当地老拳师一致声称,此拳为 岳飞所传。

为了弄清岳家拳的历史源流,湖北省武术挖掘整理组会同黄冈地区武术挖掘整理组来 到黄梅县,和黄梅县体委的同志们一起查阅史书、翻阅县志,走访当地群众和岳飞后裔,得知 岳飞在抗金中,于鄂东一带活动频繁,时间较长。南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岳飞任江淮招 讨副使时,四子岳震随父从征,败李成、张用于黄梅。后走洪州,留岳震于黄梅。岳飞蒙难, 五子岳霆来奔,兄弟两人隐居杨梅岭山区的聂家大湾,改姓鄂。现在岳氏宅院、花园,放马的 “养马岭”,喂马的石槽等遗址、遗物,当地群众均能历历指点,加以讲述。岳震、岳霆的墓地, 仍在附近山上的“老树坡”,墓碑在十年浩劫中被毁。挖掘整理组还深入到广济县农村,找到 了岳飞的后裔,做了很多工作,看到了秘藏的《岳氏宗谱》,至今已传了 27代。这里所练的岳 家拳,就是当年岳飞为了增强士卒的身体素质,提高岳家军作战实力所创编的拳术。岳飞抓 住紧张的作战空隙训练军队,所以此拳简短易学,讲究实效。岳飞在这一带作战频繁,岳震、 岳霆在这里定居,所以“岳家拳”在鄂东留传至今,并且保存了当年的原始样貌。

在考察中挖掘整理组看到,这里的群众所演练的岳家拳形态,犹如当年岳飞胸怀“精忠 报国”之志而训练岳家军时一样。正如黄梅县老拳师赵正球说:我们祖传20多代,从未向外 边学过拳,一直在练着这样的岳家拳。岳家拳的套路经过精选有一字拳、二梅花、三门桩、四 门架、五法、六合、七星、八法、九连环、十字桩等。

岳家拳流传广泛,除了因为人们敬仰、怀念抗金将领岳飞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练此 拳法可健身强体,延年益寿。尽管金元时期严禁习武,但岳家拳仍能流传民间,以至千年而不朽,南宋、金、元时期,岳家拳一直保持着古朴刚劲的风格。但至明末清初,有的在逐渐演 变,发展成为“意拳”、“心意六合拳"、“形意拳"、“岳氏散手"、“岳氏连拳"、“岳王拳"、“虎拳" 等。不过这些都是岳家拳的分支,考其源流都是岳家拳一脉相承的拳种。

二、形意拳与岳家拳之渊源

通过对岳家拳的拳理考察及其与形意拳的对比不难发现:形意拳之核心拳理、桩法等, 竟然与世代传承的岳家拳有着令人惊叹的相似性和不容回避的内在渊源。这种相似性和内 在渊源成为武穆创拳的最强有力的内在证据(胡立峰,2013 )。

(一)六合拳理与拳法

六合拳出自少林寺。宋朝周侗自幼丧父,母亲把他送入佛门指望他学成一门手艺,养家 糊口,而周侗却偏偏喜欢练武。几年下来,他学成了六合拳及六合大枪,后将此拳传给关门 弟子岳飞。岳飞把六合拳简化后传给手下的将士,将士们称此拳为神拳或意拳(李春光, 2010)o

岳家拳(黄梅传承)有“一字拳、二梅花、三门桩、四门架、五法、六合、七星、八法、九连环、 十字桩”等一系列拳法套路,而其中最基础的拳法当属“六合”,也就是岳家拳之六合拳。除 了“六合拳”之外,岳家功夫系列还有六合单刀、六合枪等器械功夫。岳家拳谱记载:“六合主 练夕卜三合和内三合。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手与脚合,肘与膝合, 肩与胯合。”这与形意拳之拳理经典岳武穆“九要论”之“六合论”完全一致。值得一提的是, 形意拳谱记载“九要论”之作者本来就是岳武穆,黄梅岳氏嫡传岳家拳当然传自岳飞不假,那 么如此一来,岳飞创拳、著“九要论”、六合拳传世与岳家拳之六合拳、岳家拳之“六合论”再次 得到相互印证。

(—)桩法、拳架

三体式是形意拳的最基础桩功,三体式又名“三才桩”,坚持练习此桩功,可以增强人体 的六合整劲,形意拳本身也因三体式之独特而与众不同。三体式步形的特点是“不丁不八”, 而巧合的是,岳家拳的基础桩法也是“丁不丁,八不八"的柳叶桩。岳家拳的步法以柳叶桩为 主,特点是脚踏中门,左右兼顾。拳谱有云“后脚紧,前脚松,不丁不八为真宗;进步快,立桩 稳,双眸紧紧视其胸”,而“前脚紧后脚松,不丁不八”之要领也都是三才桩的要领。此外,岳家拳亦有象形之拳架,如虎抱头、龙形、鸡步等。有史料记载晚清高手李瑞东曾跟随岳家拳 传人岳青山练习“五禽六兽一条龙”的“岳家心意六合拳”。

《中华武术》杂志1987年第4期载:“此拳乃岳家祖传,历来秘如至宝,十二形分为熊踞、 狮跳、马奔、虎剪、猫形、鸡蹬、燕巧、鹰拿、鹤步、猴形、鹑撞、龙变。俗语云:五禽六兽一条龙, 手法极其精妙。”“五禽六兽一条龙”加起来刚好是十二象形,虽然此十二形与北方形意拳十 二形不完全重合,但是岳家拳与形意拳的桩法、拳架上惊人的巧合与一致性却是无论如何也 无法抹杀的。除此之外,形意拳传承人步秉全在其《形意拳的鼻祖》一文中也详细论述到“岳 氏双推手”作为一种母拳基因在岳家拳、形意拳以及其他与岳飞相关拳派中的体现。这些内 在拳理上的渊源,是比史料更有说服力的内证,史料只能证其表,而内在拳理上的渊源却可 以直达本质。

(三) 浓厚的军拳风格

无论是形意拳还是岳家拳,都有着浓厚的军中拳法特点。军中拳法不同于江湖拳法,限 于战场空间与实战格局,军中拳法具有朴实无华、快稳准狠、有进无退、多手法少腿法、多用 直少用圆等特点。而这些风格都无一例外体现在了岳家拳与形意拳风格之中。

古传形意拳都是有进无退的打法,一步一拳,走路即是打拳,所以形意拳又称“行拳”。 近人又编创出“退步崩”等退步打法,才改变了形意拳“有进无退”的格局。无独有偶,岳家拳 竟然也是“只进不退”的打法,岳家拳强调“只有上步,没有退步,进则必胜”。

此外,由于军队作战并不适合腾挪跳跃,辗转空间狭小,因而岳家拳与形意拳又都有“拳 打卧牛之地”一说,接敌近战,威力奇大。岳飞的一生正是军旅征战的一生,19岁从军之前, 已经打下良好的武功根基,“一县无敌而在其随后20年的征战生涯中,亲历大小战斗数 百,本人也在军旅生涯中得到丰富的战场实战历练,因此“脱枪为拳”,创造一路简单实用的 军拳确是水到渠成之事0而形意拳与岳家拳同时具备的浓郁军拳风格在另一层面也得到互 相印证。

(四) 形意拳之“毒”与岳家拳之“残”

形意拳之“毒”是出了名的。形意拳之要领“三毒”强调“心毒如怒狸捕鼠,眼毒如饥鹰见 兔,手毒如饿虎扑羊,明了三毒多一急”。无独有偶,岳家拳“八法”之首便是“残”,要求“容情 莫交手,交手莫容情”。

岳飞创拳的目的和动机很简单,那就是抵抗侵略,在战场上给敌人以肉体上的消灭和心 理上的震慑,岳家拳也强调“一击必杀”。军拳本来就是对敌作战的,如果战场上对敌人心慈 手软,那么战争岂有胜利的可能。

(五) 岳家拳之“意”

形意拳对心意的重视此处不再赘述。有必要指出的是,岳家拳对“心意”的重视程 度并不逊于形意拳。岳飞谈兵时曾言“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在岳家拳谱记载中,除了内三 合强调“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之外,在日常的练法中,岳家拳也有对“意念”的具体 要求,强调以意领气,以气帅形,以气催力。

此夕卜,还有专门练气的气功法门和练“意念”的要诀,此意念也和“八法”紧密联系:“我在 床上眠,似人立我前,思他手足动,我用推与牵;我在途中行,似人与我争,俨然他手发,我手 不留情;我在筵前食,似人与我敌,恍然他手来,我手思逼吸;我与人共谈,恐人即粘缠,我心 先防着,人来难上难。”该要诀对人的意念之重视,可见一斑。

在历史的拳法称呼上,形意拳曾被称为“心意六合拳”、“岳氏心意六合拳”,而岳家拳之 六合拳也曾被称为“岳氏心意六合拳”,这恐怕不仅仅是一种巧合。

总之,形意拳与岳家拳在诸多核心拳理、功架乃至细节上的一致性已经向我们传达了一 个明确的信息:形意拳出自岳飞并非虚言,也并非托名。形意拳出自岳家拳,形意拳是在岳 家拳的基础上,经过漫长岁月由历代拳家不断总结、切磋琢磨、发展提高、逐步改进完善的 结果。

浏览1,21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