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解展是要将身形全部张开,舒畅的运行路线, 使身体增强了朋力和弹性力。从实战应用看,五行通臂 拳要求一动俱动,在辗转运动中,不断地蓄力发力,给 对方极大的压力。如穿掌式,右掌一旦穿出,左掌随即 跟进;左掌到位回搂,右掌再穿出;同时,提膝上步, 撞击对方裆部。连续不断地出击,所以有穿掌如水之说
- 弹
字意别住一指后突然用力伸开^如用手指弹物D 物体受力变形,外力一去即恢复原状。如弹性。
拳意利用来力作用于自己身上后所形成的反作用 力,将对方击出;或利用腿或臀部力量,在短距离内攻 击对方的劲力运用
续解弹所发挥的作用是寸劲。利用反作用力时, 前提条件是要解掉对方的力,使其肢体无法蓄力,在瞬 间沿着对方来力的反方向,依靠对方肢体的传导作用达 于对方身体,将对方击出。用腿和臀部击打对方的弹劲, 主要是横向力五行通臂拳中的四暗腿,都含有弹的意义。
101•送
字意把东西从甲地运到乙地D如送信。也有追遂 和了毕之意。如送命等
拳意双手前伸,将对方持续地从前向后,或从左 向右地移动,并使其倾倒的技术动作。
续解送相对于其他字诀,是持续、较慢的劲。它 是在双手握持对方,对方不放弃而产生盲动时,被我利 用的方式。如双托掌式,双手握持住对方肘部,可以向 上擎起后再向前送,使对方仰面倒下;也可以向上擎起, 利用自己的后仰向右(或向左)旋腰,将对方向我身体 两侧后方送出。
102.闯
字意猛冲,突然直人。如往里闯。
拳意在中远距离与对方周旋的过程中,以迅雷不 及掩耳之势突然发动攻击。
续解闯字强调中远距离,比如距对手4~5米,这 就要利用闯的方法。这种招式在通臂拳中比较普遍,如 摇身膀敲式,拔顶抗项,精神领起,随即右脚上步向前 起跳,左脚前蹿一大步,双臂抡起前扑,左脚落地,右 脚搓步,蹬踢对方小腿,双掌封其面门;对方如后撤, 我落地右脚再次起跳,左脚再前蹿,落地震脚,右脚再 搓步,左臂配合右搓步下拦,右臂先下劈、后上崩。如 此连续两次搓步击打,往往可蹿出6~7米。此类招式, 仅用柔进方式显然不够,必须前闯,以势不可挡的气概 猛然出击,方可奏效。
103•晃
字意摇摆。如摇晃,旌旗晃动
拳意以我的主动晃动,迫使对方身体被动摇摆而 失去平衡,从而被我击败。
续解五行通臂拳强调冷弹柔进,柔进就是利用自 己身形、手法的虚实变化,令对手摸不清我的意图,运 动发生错乱进而被我击倒。如大鹏展翅式,对方以右拳 向我进攻,我右手握其腕,左手挽其肘,向我右侧身后 引带,使其身体前倾跌倒。如对手抽身回撤,我则借势 向前送劲,使其向后跌出。
- 激
字意急疾,猛烈,强烈。如激战,激变。
拳意接触对手时所发放的力量要急速,猛烈,干 脆利落,一击即中,中而奏效。
续解五行通臂拳发劲,强调要挨衣发力,劲力发 出要做到冷、弹、脆、硬、快,出手准确,有的放矢, 击中即扑
- 晓
字意知道,明白如家喻户晓。晓畅。指精通熟悉。
续解未曾做事,先要明理,理明则事顺。五行通 臂拳与其他拳种一样,除勤学苦练之处,别无捷径而言。 但苦练是在理解、掌握正确动作和训练方法基础上的修 炼,也就是说要知其事,明其理,用科学的方法,严谨 的态度,持之以恒地进行练习,这样就可以达到“事半 功倍”的效果
- 悟
字意了解,领会,觉悟,理解。如悟出一个道 理,恍然大悟等。
续解悟是针对自身思维而言,在知晓拳理、拳 意,苦心练习的同时,还要勤于思考,举一反三,细心领会,反复揣摩,进行更深人的探讨和研修,按照个人 的生理条件,练出自己的风格和特点,进而达到出神人化,炉火纯青的程度。
- 思
字意想,考虑,动脑筋。如遇事要三思等。
续解思就是要在不失五行通臂拳风格特长的基础 上,以谦虚诚恳的态度,向其他拳种学习。这种学习不 是简单的接纳,而是要把握特点,取其精华,融会贯通, 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不断地充实、提高自己的技艺。
108•慎
字意小心,当心。如谨慎,办事要慎重。
续解慎是要以严谨科学的态度,一丝不苟地学习 锻炼,由生而熟,由熟而巧,由巧而至应用,并不断提 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以自己所学为社会服务, 为大众服务
D五行通臂拳单式对练操法
五行通臂拳单式对练操法,是双人徒手实战性的对 抗演练方法。双方通过相互进攻和防御,运用基本战术 的技术技巧,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反应能力和机敏性。
五行通臂拳单式对练操法有很多种,其中有的部分 技术难度较大,且过于威猛,极易造成伤害,故对这部 分内容暂不介绍。下面介绍的单式对练,简而易学,易 于操练习练者可按照通臂拳基本要求,认真操练,举 一反三,不断提高自身技术素质。
一、双臂劈砸对练
甲乙双方相距一直臂距离,相对站立,而后左脚向 身前迈出一步(比自然步距离略小),按后七前三的力 量,将自身重量承载于前后腿上,右腿屈膝站实,左腿 全脚着地,略成虚步,双方左脚在一横向直线上,相距 一肩宽。头正身直,精神领起,气沉丹田,四目相对, 双臂自然下垂。
- 甲右手以引手握拳式,向乙方小腹部位撩击。
- 乙见甲右拳撩击自身丹田部,略缩腰用右臂向下 劈甲方小臂桡骨部位(注:右臂截劈是用自己小臂的尺
骨部位截击,手臂提起不过胸,向下劈砸要沉而有力, 要使对方有力透于骨的感觉)
- 甲方右小臂被乙方劈下,借其右小臂下垂之势, 左手以引手握拳势,向乙方丹田处撩击。乙方左小臂由 小腹部提起,绕过右小臂向下方劈砸甲方左小臂;同时, 右小臂提至上腹前。
- 甲方左小臂被劈下后,右拳再次向乙方小腹部撩 击。此时乙方右小臂向下拦截(注:不再用力向下劈砸, 仅截住即可),甲方右臂被拦,与乙方右小臂沾粘不动, 乙方左臂提起至头部,用全身力量,劈砸甲方右臂。
- 乙方左小臂劈下后,右拳迅即向甲方丹田处撩击。 甲方则以右小臂劈砸乙方右小臂。而后重复甲方2~3的 整套动作,并循环往复。
以上动作为右式(因均以右拳出击,而被劈砸的最后 一击,亦为右臂),在右臂练习数次后再改为左式继续练 习。左式是双方先出左拳,动作顺序与右势同。
要点
- 双臂动作在腹前如同绕环,右小臂下劈,左小 臂即在右小臂内侧提起;左小臂下劈,右小臂则随即提 起。
- 左右撩击要直取对方小腹部位,劲足力猛,要 有向前向上的撩击力量。
- 向下劈砸的力要疾而促,有力达骨髓的透力。
- 甲方第三下撩击在与乙方右臂相逢时略停,任 由乙方左臂向下劈砸,不可躲避。
- 动作熟练之后下劈砸要有内滚之力,同时要使 小臂的动作有削、劈、砍、砸、拦的变化,以体会各种 不同劲路的变化和运用。
要求
- 甲乙双方练习要由浅人深,由轻而重,随着功 力的提高再逐步加力。切不可初练时就用大力,以免身 体受伤。
- 撩击对方小腹处时要沉稳有力。但切不可向裆 部掠击。
- 身形要随拳的力度随时调整,以保持重心稳定,
锻炼灵活性。
- 步型站稳后,双脚要五趾抓地,稳住脚跟,取 下盘稳固之意。
- 双方对练后,最好相互用双掌抱持对方小臂进 行揉搓,舒缓肌肉的紧张度,缓解疼痛感。
甲乙距一直臂距离相向站立,与劈砸对练同。
- 甲以左直拳向乙右胸部直击。
- 乙在甲直拳将挨未挨之际,右臂直臂抬起向下劈 砸甲之左臂。
- 甲左臂被砸下行,乙右臂未抽回之前,甲用右臂 劈砸乙之右臂。
- 乙随即用左臂向下劈甲之右臂。
- 在右臂被砸下的瞬间,甲左臂以直拳再次向乙右 胸部直击。
- 乙在甲左直拳将挨未挨之际,右臂向上直臂挑起, 用拳背向甲左臂肘窝处横向击打;同时,右拳拳面向甲 方左腕内侧横向击打(注:乙在击打甲左臂肘窝及左腕 时,要同时向外侧横向击打,腰略向右侧转,利用其向 外的旋转惯性,将甲之左臂向外侧击出)。
- 乙将甲右臂崩挑击出的同时,以左直拳击打甲右 胸部位。
- 甲按上述2~7的动作崩挑击打乙之左臂。此为左 式,反复练习,数次循环后,甲乙双方变换步法进行右式练习
要点
- 直击拳要猛而有力,劈砸时要有身体下沉之意。
- 甲乙双方的劈砸要疾而力整。
- 向外侧的崩挑,要击打出弹脆劲;所有动作干 净利落,不拖泥带水。
- 精神要集中,全神贯注于对方来拳的动作。
- 身型要正,神态沉静安舒,呼吸自然顺畅,气 沉丹田。
- 向外侧的崩挑要疾速。
要求
- 直拳击出时先松握,待挨及对方的瞬间握紧, 以体会沾衣发劲儿的感觉。
- 初练不宜发力过猛过大,以防伤及对方(有心 肺病者严禁操练)。
- 随着技术的熟练,双方可逐步加强击打崩挑的 力度,重点练习崩挑的脆劲儿。
- 对练中形体要端正,立身中正,劲路完整。
三、帮掌对练
甲乙双方距一直臂距离相向而立,四目相对,气沉 丹田,神态安舒,双脚与肩同宽。
- 甲右脚向前一步,右脚脚尖置于乙方左脚跟后, 成右弓步,随进右步,右掌向乙胸部撞击。
乙方在甲方进步的同时,右脚向后撤一步,形成左 弓步。
- 乙方在撤右步的同时,左掌握持抓住甲方前推之 臂的肘部,利用右脚撤步,及腰向右侧略旋所形成的力 偶,将甲之右臂向乙的右侧拖引,并随甲力之失中,向 甲方胸前推甲之右臂。
- 甲被乙方拖带推而不得势,拧腰坐胯,右脚向冋 撤步;同时,用左臂劈砸乙前推之右手,解脱制约乙 在左臂被批砸下的同时,速上右步,右脚尖置于甲方左 脚跟后,并用右掌撞向甲之胸部。
- 甲见乙向自己胸部撞击,含胸拔背,缩腹拧腰, 向后撤右脚成左弓步;同时,用左手横向帮击乙之右肘, 进而握持住乙之右肘,向自己右侧拖带引进,继而向前 将乙之右臂推出。
- 乙被甲所制则撤右步,拧腰坐胯,用左臂劈砸甲 之左臂。甲进右步,推右掌,重复1~4的动作。
上述动作完成一个循环是右式左帮掌,练习数个循 环后,改为左式右帮掌继续练习。
要点
- 上步与推掌要同时进行,劲力要完整。
- 主动上步一方,在脚置于对方后脚跟部时,小 腿部要有紧贴住对方小腿之意,并有前顶的力量。弓步 形成要稳固住下盘。
- 防御一方的帮掌与握持肘部,要准确有力,拖 带前推要一气呵成(对练中常常一掌将进击方拖带出去, 失去反抗的机会)。
- 由防御变为进攻,要随曲就伸地连贯进行,中 间不要有任何间隙停顿。
- 进攻一方被对方掣肘的瞬间,身形变化要疾速 圆润,退步劈砸要同时完成,而后利用劈砸形成的下沉 圆转力,向内侧帮掌。
要求
- 顺步撞掌要沉肩坠肘,肘部微弯,保持绷劲, 不可将肘向外横支出去。
- 退步转胯,缩腰劈砸要圆润,沉稳有力;被推 的臂要尽量向内掩肘,护持住身体的中心线。
- 帮掌力点要准确落在对方的肘部,挨及对方肘 部后,尽可能地抓住对方肘部,而后向外推击。
- 前推对方肘部之小臂,被对方劈砸后,另一掌 要疾速进击。虽是两个动作,但要形成一个进攻的整体。
- 被推一方将对方握持肘部推出的手臂劈砸下去 后,要借助惯性力,腰部一转,手立即形成帮掌,握持 对方进击的撞掌,其间不可稍有停顿和等待。
四、引手对练
粧步站法同前,但双方距离可大一些,以直臂达及 对方面部为准。
- 双方以引手握拳式(拇指指尖顶于弯曲的食指中 节,其余三指松握成拳状)。甲方右引手式以拳面向乙方 面部摔出,左手成掌状,掌指向前,护于小腹部位。
- 乙方在甲引手击出后,亦以右引手式,向甲之引 手外侧迎击,目标也是对方鼻准位置,双方引手在行程 中间相遇,以小臂外侧相挨。
- 双方小臂挨撞的瞬间,同时向内滚转,引手拳式 变掌,掌心向下,五指微内扣,向下搂刨对方手臂。
- 对方手臂被搂刨下的同时,双方均以左手由掌变 引手握拳式,由小腹部向上提至口部,并向对方面部摔 击。
- 双方左引手相遇,以小臂相撞击后,变掌向下搂 刨;而后右引手上行,重复~4的动作如此循环往复。 右桩步站习数次后,改为左桩步继续练习。
- 引手向前摔击出拳,身型要向上长起,借全身 的弹性力,将引手拳击出
- 双方引手行程中间撞击,是双方手臂在直线行 程相遇,不可形成双方横向的碰击。
- 双方手臂相遇后,向内滚翻下刨,要随着身形 的略下沉而搂刨,不可仅用臂力,手臂与身形要成一个整力。
- 双方引手进击,要形成一个纵向的循环圆,不 是直击或横击的动作
要求
双方引手进击的部位目标,应为对方鼻梁与眼 部中间位置。无论动作是否达及此部位,意念上必须向 该部位进击。
- 双方引手进击,双臂相遇,滚臂翻掌向下搂刨, 另一手向上提起,整套动作要圆润自然,沉稳有力。
- 身型的起伏变化,要伴随引手动作进击时长腰 长身;搂刨时,含胸缩腰沉胯,形成整体运行力。
- 动作纯熟之后,桩步换位时,双臂动作不停, 并由此可发展为一方进步、另一方退步的活步练习。
五行通臂拳套路——拆拳
拆拳是五行通臂拳徒手演练中,最原始的基础拳术 套路,是每个习练者通过“原地法跟”和“行步单式” 基本功练习之后,进入一个新层次所接触的一个综合拳 术练习〇整个套路练习强调基础功力的展现,有朴素、 淳厚、稳健、扎实的风格,注重实用的技击。
五行通臂拳由单式操练到拆拳练习,是聚沙成塔、 集腋成裘过程中第一个层次的跃进。它既是对基本功的 检阅,也是自身功夫持续发展和提高的过程。基础功夫 越扎实,则套路练习质量就越高。
五行通臂拳行步单式中,除极个别单式为一侧练习 外(如鹰翻式),其余绝大部分都是左右双侧的循环练 习。左式右式组合才形成一个完整的单式。拆拳套路编 排中,为使其连贯紧凑、完整优美,择取了单式中的左 式或右式进行组合,故该套路取名“拆拳”。
拆拳套路共有六段四十八式,是按五行通臂拳要求, 精心编排的经典拳式
-、套路名称
二、套路动作图解
第一段
- 出势
- 头向左摆45度角,目随头摆,正视远方;双手 手掌朝上,在两侧平举;同时,右脚向45度角方向跨出一步。
在右脚内侧滑过,即向左前 侧方45度角方向跨一步,
脚尖朝前,右脚跟进,双脚 并步。双腿微屈,双手随左 脚跨步,由两侧向上举过头 顶,十指相对下按至小腹部 位。双腿随双掌下按挺直 (图 6-1)。

- 出势时身体正直,含胸拔背,下颚内收,拔顶 抗项,全身放松,精神内敛,气沉丹田。
- 将精神领起,目光专注远方。右左跨步,脚落 地要轻而稳。
- 右脚并步,双手下按至小腹,双肘要有外撑的 意识;全身放松,不可使拙力和僵劲。
- 轻风蹬式
- 以左脚跟为轴心,脚尖外撇,身体左转90度; 右脚向前迈一大步,屈膝,重心前移,成右弓步;左腿 微屈挺直,上身略前倾,含胸探臂^双手掌心朝上,掌 指向前,由腰部向胸部正前方向交叉穿出。此时双臂微 屈伸直,右掌在下,左掌在上,双小臂交叉贴紧,两拇 指相距约10厘米。
重心后移,左腿屈 膝坐实。双掌同时外翻,使 掌心朝下,随重心后移,由 前向上向后直臂抡转一周; 重心前移恢复原姿势,掌心 向上直臂向前伸出。目视前 方(图6-2)。

上步前穿,掌要有 向前的贯穿力;身形要坐 稳,松腰压胯,左腿微屈,向前顶力,右膝略弯,右脚 全脚掌着地。
- 重心后移,要和双臂抡转一气呵成,气沉丹田; 面部表情要自然放松,下颌微内收,将精神领起
- 前穿掌与提右腿上步同时到位。
- 双掸手
- 上动不停,双腿保持原姿势,右腿回收半步, 重心后移,上身长起。双掌上举,双肘微屈。
- 上动不停,缩腰收右腿的同时,双掌经两耳侧 先以捋须状下落到胸前;随腰的后缩力,双掌继续向下 搂刨,扫打小腹前侧,发出声响后,掌心向后,直臂在 身体两侧平展开,掌与肩平。
- 上动不停,右脚向前上一步成右弓步,同时,身 体微向前倾。双掌掌心朝下,直臂由两侧向正前方虎口相对合击。目视前方(图6-3、图6-4)。

- 向内屈臂回收掌和缩腰,向下搂刨后双臂平展, 要顺畅连贯、一气呵成;下搂刨要肩臂松顺,体现沉稳 力。
- 虎口相对合掌,要与右脚落地成右弓步同时完 成,而且双臂要运用肩的内裹,尽量向前伸探。
- 双掌在运行过程中,十指要始终保持微微的内 扣力。
- 双掌合击可变为双合掌,拍击出声响,以增加 气势。
- 双捋带
上动略停,随双掌回收,双掌外翻,掌心朝上,拇指 略向两侧稍用力,双肘贴肋 向后运行,将掌收回到腰 际。重心后移,左腿屈膝坐 实,右脚撤回半步,成为右 虚步。此时掌心向前,掌指 斜向下方(图6-5)。

双搂带要利用腕和手背的粘贴力向回挂带;拇指稍 向外侧展,以加强引带的力量;双掌运行到腰际时,腰 内缩,身体前倾;双肘在身后略向内合力;双腿虚实要 分明,跨要放松,以增强灵活性。此式练的是腰腹的后 缩力,及双肘与小臂的下砸后挂力。
- 双撞掌
- 右脚向前迈半步,落地踏实成右弓步,身体重 心前移,双膝略向内合,将身形站稳。
随上步的同时,左 腿向上挺力。随之双掌向内 翻转,掌指向上掌心朝前, 以撞击式向前击出,至顶点 位置时,双臂微屈,掌指高 与肩平齐此时身要正,腰 要直,下颂内收,头向上 顶,脖项略挺力目平视前 图6-6 方(图6-6)。

上步欺身要顺畅自然,双掌向前推出时,掌心内凹, 掌根用力,掌指微内扣;含胸探背,利用腰向上的抖弹 力,将双掌撞送出去;撞击的瞬间,要表现出冲、扑、 摧、撞的力量。
- 双吊带
- 全身向上领起,重心前移,左脚跟落地踏实, 左腿微屈膝挺直,右脚跟原地抬起,前脚掌着地,身体 向上领起。同时,双臂伸直以手背向上提,至与腰平齐 时,双手五指攥拢,屈腕成勾手型,举过头顶后,两臂 伸直。目视前方。
- 重心继续后移,全身重量落于左腿,右腿屈膝向上提起,右脚脚尖下垂,
贴于左腿内侧。两手勾手向 上提至头顶上方,双臂伸直 与肩同宽。此时全身要伸展 开,有向上挺拔的气势(图 6-7)。

双勾手上提随身形而动;气沉丹田,目视前方;双臂 提起要贴于双耳侧;提膝与提手要同时完成,保持其整 体性。提膝尽量高些。
- 双摔掌
- 上动略停,双手由勾手变掌,掌心朝上,手背 向前。右脚在身前落地,以 前脚掌着地成右虚步。
- 随右脚落步的同时,
双腿屈膝略下蹲,全身猛然 下沉。随之双手手背朝下,随身形下沉,向身前方摔掌,两臂伸直,五指并拢,肩臂 松顺,上身略向前倾。目视 前方(图6-8)

此式关键在于双掌下摔与身形下沉须共同运行,周 身形成一个整劲,要体现出小臂的摔力,腕的甩力,腰 的抖力,腿的崩力。
- 闪步撩阴
- 上动略停,右腿蹬地起跳,身体向前上跃起, 左腿向左斜前上方跨越一大步,落步屈膝站稳;右腿在 左脚站稳的同时,以左脚跃步的带动力,将右脚向前弹
踢出去,右腿伸直,脚面崩直,弹踢后以右脚掌着地, 成右虚步。
在双脚向前跃步的同时,双臂在两侧向上向后 再向前,抡转一周,随右脚落步,右掌掌心向上,直臂 由右胯侧向前撩掌;左掌掌心朝下,附于右肘弯内侧。 腰微向后缩,含胸拔背,上身略前倾,目视右掌(图6-9、图 6-10)

- 起跳跃步要轻灵快捷,借双摔掌下沉身形后的 反弹力,使身体向前上方跃出;右脚踢出时,要以左脚 前进的带动力,将右腿带到身前,踢出高度不超过左膝。
- 双臂抡转随身形大开大展,一气呵成;定式时 要沉稳舒展;头随目光前视方向自然摆正。
9.闪展裂门掌
- 上式略停,右脚抬起略离地面,向右前上方向 领步;左脚蹬地起跳,使右脚向右前上方跨跃步;右脚 落地站稳,微屈膝,坐跨松腰,使下盘稳固;左脚起跳 后,随右脚跟进前迈一步,脚掌点地成虚步。
- 随上右步的同时,双臂内旋,掌心朝下,左掌 随左脚上步,沿右小臂下侧向前左侧方向滚动穿出,至极点位置时,掌心朝左拇指 向下,直臂向左裂动;右掌 先向下搂刨后屈臂上提,掌 心朝外,停于右耳侧,双掌 运动的同时略有一外撑动 作。目视左掌(图6-11)。

- 跳跃步要灵活快 捷,右脚落地要稳住下盘。
- 左脚落地成虚步,左掌穿出要迅速有力;腰微 向右转,胯随转腰撑圆;同时双掌向外撑力。双掌外撑 时不可挺胸,要使双掌如同圆环似地有外张力量。
- 撩阴腿
- 接上式,左脚向前迈半步,落地屈膝略蹲站稳, 重心前移至左腿,随即向左微拧腰将身形调正;借左拧 腰的旋转力,右脚尖上翘,右腿微屈膝,直腿向正前方 向踢撩出去,高与胯平,腰向后缩,身向前微倾。
- 在上左步的时候,
左掌原位不动外翻腕,掌心 朝下,右掌向后略划弧停于 右跨侧,掌心朝前,右腿踢 撩的同时,右掌掌心向上五 指并拢,向前撩击,高与肩 平;左掌回搂扫击右小臂 后,停于裆前。目视右掌 (图 6-12

- 右踢撩腿要借腰的拧转和回缩力将脚点击出去, 干脆利落,充分体现出胯的活力。
- 手与腰要协调动作,形成合力。
- 跨虎登山
- 上动略停,左腿弹膝站直,上身挺直,身形向 上领起。随长身右掌掌型不变,直臂向上托举至头顶前 上方部位。随之右脚尖向外撇,全脚掌落于左脚前外侧。
- 双腿屈膝猛然盘坐下蹲,随身形下沉,腰先向 左后向右拧转。右掌由上举的最高点,经左肩外侧向下, 经小腹再向右,抡转至与右肩平高屈肘,掌心向前护于 右耳侧;左掌配合右掌运动,直臂向左向上向右再回至 左下抡转一周,左小臂向内翻转,向身前伸出。此时全 身下蹲,上身前倾。左掌前推,右掌护于右耳侧。
上动略停,双膝挺力站起,随站起两脚以前脚 掌捻力,向左转体约45度,将身形调正并向上领起;同 时,左腿屈膝提起到身前。右掌拍击出去;同时,左掌 扫击右小臂撞右胸大肌后,护于右胸部。上身略前倾, 目视右掌(图6-13、图6-14)。

- 身体向上领起时,要以右掌和左脚为两梢,将 身形纵向展开。
- 双腿屈膝下蹲和身形再次长起,向前拍掌都要 利用腰的旋动,使身体螺旋式的下降和上升,下降要迅
猛而有沉降力,上升要快捷,表现出挺拔和前冲的力量。
- 双臂抡转要协调顺畅;右拍掌要舒肩探臂,尽 量向前伸,身体虽略前倾,但不可失重;掌拍击出去后, 手指向前下方自然垂落
- 穿掌右擒斫
- 上动不停,随身形前倾之势,左脚向前落步, 身形下沉成左弓步。同时,左掌下落于腰际,掌心向前, 五指并拢,掌指斜向前下方,微屈肘向前掖掌,掌略高 于左膝;右掌在左掌掖出的同时,沿左小臂上侧向小腹 处回搂,由腰际松握拳上提 到右腮旁。
- 上动不停,右脚提 膝向前上步,落地成右弓步。
同时,右拳以小臂的前冲和 下压力,将拳击打出去;同 时,左拳扫击右小臂后,护 于裆前小腹处。身体略前倾,目视右拳(图6-15)

- 两次上步要连贯自然,中间不要间断;左右弓 步不可过大。
- 右拳劈出去后,拳要与鼻尖、右脚尖纵向对正; 松肩坐胯;后腿微屈且膝不可挺直。
- 目视右拳时,头要自然摆正。
- 金鸡抖翎
- 身型高度不变,重心后移,左腿屈膝支撑全身, 缩腰上身前倾,身体就势向右微转,将身体调正,右腿 屈膝提起到身前。
右脚踏地震脚,屈膝站稳,同时,左脚如同被 震弹起一样屈膝提起到身前,重心落于右腿。同时,右
拳变掌,左掌前伸,两小臂 在身前交叉,两腕相贴,右 掌在前,左掌在后,双臂直 臂向上向左右两侧划弧分 开,臂微屈高与肩平,掌心 朝两侧,掌指向上目视前 方(图 6-16

(1)重心后移,右腿落 步震脚与左腿提起的动作连贯、自然、干脆,富于弹性; 右脚震脚要踏地有声;身形高度在整个动作中基本保持不变
(2)双臂交叉划弧要迅捷、流畅、自然,气沉丹田, 神情专注前方;上身略前倾,腰向后缩,身体重心要始终保持于独立腿上。
14.双托掌
上动不停,借身体前倾 的前冲蓄力,左脚向前迈步 落地成左弓步。同时,双掌 由两侧向下向前直臂撩出, 掌心向上,高与肩平,两掌 平齐,横向距离约十厘米 目视前方(图6-17)

不要出现间断,动力运 用完整,一气呵成;双托掌定式时,要坐胯挺腰,伸肩 探臂,指向上微挑,腕自然挺直。
第二段
15.飞虎拦路
- 身体向上领起,两腿平均分配体重,并以两脚 跟为轴,向右后转体180度,随转体重心移到右腿,并 成右弓步。双掌掌心朝下,高度不变,随转体运行至转 体完成,右小臂弯曲90度,将右掌横于胸前,左掌直臂 在身体左侧D
上动不停,右腿挺膝站直,左脚前提与右脚靠 拢成并步。同时,双臂借腰的右旋力,右掌变勾手,五 指攥拢,迅速向右侧直臂抖腕扫击;左臂弯曲90度,掌 心向右,掌指向上,附于右胸大肌处。挺胸收腹,目视 右勾手(图6-18、图6-19)

双臂运行要随身体转动协同动作;转体后的并步, 要与右勾手抖腕扫击同时到位;在并步的瞬间,右勾手 与左掌也要戛然而止;要体现出体随腰转的灵活性,与 双掌横向引带与抹击力量。
- 左擒斫
- 上动略停,双膝微屈,身形略下沉,随之腰先 向左转。右勾手变掌略屈臂下落,经小腹前向左侧穿出, 掌心向上,左掌暂不动。
- 上动不停,腰向右转至身形正直。右掌内翻腕 使掌心向下,由左侧齐腰高度,直臂向右平面划弧至身 体右侧;左掌随之下落,经小腹部向左搂抹至身体左侧, 两臂微屈含住内劲。
- 腰继续向右转动至极点。右掌掌心朝前下落到 右腰侧,左掌直臂随腰转动至身体前侧,掌心向下。右 脚以脚掌点地,屈膝略抬起,准备上步。
- 上动不停,右脚向右斜前方约45度方向迈步成 弓步。同时,左掌搂刨至小腹处,掌心向下,掌指向前; 右掌自腰际掌心向前,掌指斜向前下方向掖掌。上身微 前倾.
- 上动不停,重心前移,身形高度不变,左腿屈 膝提起到身前,脚尖向前。随之左掌松握拳,屈肘提起 至腮侧。
左脚向前落步成左弓步。同时,左拳以臂的前 冲力将拳击发出去;右掌扫击左小臂,拍击出声响后护 于小腹处。上身微前倾,目视左拳(图6-20、图6-21)

- 第1~2动作的转腰旋掌要顺畅自然;右掌自勾 手到掖掌要划转一个圈,成螺旋形下降;左掌是划转一 个圈后,搂刨到小腹。
- 左拳击出要使鼻尖、拳面、脚尖在一纵向直线 上,左臂击出瞬间伸直后即略屈肘,体现出弹性力。
- 左弓步不要过大,两腿承重比例为左六右四, 双膝微内扣;左肩前探,但不可偏身;裆要撑圆,胯要 坐实,将重心稳固住
- 白蛇吐信
- 上动不停,身体向左转约45度,将身形调正, 重心略后移;随之左脚横向跨一小步,重心既前移恢复 成左弓步。在左脚横跨步的同时,左拳变掌,掌心朝下, 掌指向前,向小腿外侧处搂刨后停于左膝外侧;同时, 右掌变掐拳上提至口部。随即向左拧腰、合裆、坐胯, 挺左膝,借助左踝的顶力、
膝的挺力、腰的旋力、脊背 的抖弹力、臂的探力,将右 掐拳击出。目视右拳。
- 上动不停,腰向右 转。随之右拳变掌,掌心向 下,向小腹处回搂;左掌变 掐拳,在右手搂刨的同时,向前上方击出,高与眉齐。目视左拳(图6-22)
浏览1,64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