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气质在长期训练中可以得到掩盖与改造,但它毕竟 有其先天性的,稳定的特点。教练员了解运动员身上存在某 种气质类型,将有助于训练计划和战术方案的制定。
1 .胆汁质的人兴奋性高,反应快,爆发力强,但容易 冲动。因此教练员在赛前要帮助他降低兴奋性,心理上保持 冷静,不要过早反应,以免受对方假动作欺骗,在赛前防止 出现过分激动状态。在训练中既要培养他成为主动进攻型选 手,也要培养坚持到底的坚韧性,并教会他一些心理控制的 训练方法。
多血质的人反应快,思维敏捷,在多变的任务面前 表现出较强的体力和各种技、战术能力。但这类运动员往往 过于自信,注意力易分散,坚持性较差。所以平时就应对他 们严格要求,加强纪律性。比赛前多进行一些集中注意力的 心理训练,在技、战术上要培养他们成为灵活多变,以智取 胜的选手。
粘液型的人反应较慢,思维较迟钝,预测不及时、 不准确。因此教练员在训练时应给他们制定详尽的行动计 划。制定在各种条件下备用的战术方案。演练娴熟,并想像 在未来的比赛中对手可能打出的战术,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方 案。他们的战术类型主要是防守反击型的。由于这一类运动 员行动坚决,如果策略、方法正确,仍能发挥出较好的水 平。
抑郁型的人在散手运动员中,尤其是高水平的运动 员中不多见。这种类型的人一般不适于从事散手运动。
第四节散手比赛中的心理学基础
心理训练和身体训练、技战术训练一起,组成现代训练 体系。强大的体能是保证比赛胜利的生理物质基础。精湛的 技、战术是取胜的基本条件,而良好的心理品质则是体能和 技、战术得到充分发挥的内部动力。科学研究表明:人的运 动潜能的发挥,在于体能、技能和心理因素的有机结合。心 理训练在训练的体系中所占有的地位,因项目、人的心理特 点而有所差异。在散手运动中心理训练能保证运动员获胜的 比率约为3%。
一、心理训练的种类及其任务
赛前心理训练
一般赛前2〜3周开始,其具体任务有:
使运动员了解此次比赛任务的社会意义,激起良好 的比赛动机。
搜集和研究将面临比赛及包括对手的心理素质等各 方面的情况,然后从身体、技战术、心理品质进行比较,制 定出克敌制胜的策略与战术。
赛前训练要创造一定的条件,以便运动员消除过度
心理紧张。
(4)在提高运动员意志品质、信心和战术思维的条件 下,训练他们善于克服各种困难,以及应付突然产生障碍的 能力。
在训练中贯彻上述具体任务,是要使运动员确定参加比 赛的目的,建立达到目的的心理定向,形成实现目的的信 心,掌握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心理状态的方法,以达到最佳 竞技状态。
比赛过程的心理训练
它分为每次比赛前的心理调节和心理状态控制;一次比 赛中心理影响;两次比赛间(包括每局比赛之间)心理影 响;赛后消除生理和心理疲劳等。
二、心理训练方法
目前国内外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的方法很多。
暗示和放松训练
这种训练是通过语言暗示(他人或自我的),调节植物 神经系统机能,使神经和肌肉得以放松的方法。
一般采用放松训练的方法,可以分为六个步骤:
(1) 开始姿势。舒适地仰卧在床上或长凳上,坐姿亦, 可。两臂自然地放在体侧,两腿稍叉开,姿势确定后,初期 应闭目,尽力使心绪安静。
(2) 正式练习入静。
练习一:一臂充分放松,使其产生沉重感,暗示语: “我的臂很沉重。”收效之后,要使这种沉重感扩展到其余肢 体。
练习二:使外周血管扩张,肢体产生温暖感。每次暗示 时,都要在内心使过去有关体验重现。如想像自己右臂正浸 泡在热水里,每天做2~3次,经10天左右,一般就能做到 四肢产生温暖感了。
练习三:调节呼吸器官,使之有节奏的呼吸,更加深沉 安静,暗示的同时,使自己感到呼吸缓慢而有节奏。
对内脏器官产生影响的练习,将注意力集中于腹腔 丛,两手交叉压放在腹腔丛部位,使腹部产生温暖感。沉重 和温暖感都集中于腹腔丛,腹部从容地参与均匀呼吸,随着 掌心下面的舒适温暖感在扩散,好像整个腹腔丛在散发热 气。
对心血管系统施加影响。通过暗示,调节心率,在 默念同时,好像感到自己的心脏在有节奏的跳动。
通过上述活动,能有意识地调节由肢体到呼吸,进而内 脏、心率和大脑的活动状况,从而调节植物性神经机能,使 肌肉放松,消除疲劳,解除紧张,达到储备生理、心理能量 的目的,对参加比赛的运动员来说,不仅要学会控制肌肉放 松、调整兴奋和抑制的平衡状态,还要善于动员身心的全部 潜能,更好地进入竞技状态。
模拟训练
这是根据比赛对手、环境、条件等方面的了解与分析, 作出适应这些情况的训练安排,模拟训练的内容应尽可能与 比赛情况相似,因而加强应付各种变化情况的适应能力。这 对没有什么比赛经验的新手来说尤其重要。
模拟分实景模拟和语言图象模拟两种:
(1)实景模拟。在训练过程中,设置运动竞赛的情景和 条件,让运动员感到训练情景和正式比赛时一样。除了比赛 情景外,还要对作息时间、饮食起居等干扰因素的模拟。对 对手技术的模拟,也是相当重要的,即陪练队员采用对手的技术来帮助参赛队员提高在比赛中的适应能力。
语言图象模拟。利用语言和图象进行表象的模拟练 习。如描绘未来竞赛的情形,引起运动员大脑的暂时神经联 系活动,从而形成对比赛情境的先期适应,有利于比赛时的 心理稳定。
集中注意力训练
在比赛前和比赛中,人的注意力容易受到主、客观条件 的影响。因此,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是比赛获胜的重要 条件。注意力分散的原因,往往是情绪波动,杂念过多,或 是精神和身体的疲劳,以及比赛环境不适应,等等。但从注 意分散到集中,必须通过一段时间训练,加强注意稳定性, 提高抗干扰能力。其具体措施如下:
培养对散手运动的浓厚兴趣和良好动机。这样有助 于训练、比赛时全神贯注。
培养意守能力。即把注意集中在如“丹田”这样的 穴位或内脏器官上,使得外界事物对自己不起或少起影响作 用。与此同时,还可以和“视觉守点、听觉守音”结合起来 练习。
正确地选择注意对象。即注意对象(心理定势)在 动作完成的敏捷和顺畅上,如果注意集中到比赛环境或比赛 名次,则可能起副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办事要有主见,贯彻始终,尽可能 减少暗示性。
表象重现与念动训练
表象重现训练是运动员有意识地、系统地在脑中再现已 形成的运动动作表象。在训练和比赛时,运动员用语言暗示 重现过去最佳竞技状态的运动表象。这种重现,可以是比赛情景,也可以是情绪体验的表象。但其内容必须是积极的、 正确的、成功的。这样会唤起运动员的信心,消除紧张情 绪。为了增强表象训练的效果,技、战术动作表象时间的长 短、节奏应尽量与比赛中的实际情况一致。
以上仅介绍常用的心理训练方法,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运 动实践中也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每次比赛具体情 景,灵活加以运用或创造更好的方法。
三、赛前的心理准备
为了取得比赛的胜利,不仅要从身体、技战术方面准 备,也要从心理方面进行充分的准备,形成最佳心理状态。 赛前心理准备有:
确定良好的比赛动机
运动员参加比赛往往有多种动机,这时教练员应根据运 动员不同特点,进行不同的诱导与教育。运动员认识比赛胜 利对集体、对祖国荣誉的意义越深刻,就越能为形成良好的 比赛心理状态创造条件。另外,也不能否认运动员参赛的个 人动机,关键在于要摆正社会动机和个人动机的关系。
树立必胜的信心
信心,是发挥运动员能力的最重要条件之一。没有信心 会导致运动员心理过程混乱,影响技术实力和战术的发挥, 甚至招致失败。造成无信心的原因很多:如比赛经验不足; 由于以前曾被打败过而产生心理障碍;过高估计对手,对教 练提出的战术方案产生怀疑,等等。树立信心,除形成正确 的比赛动机,了解运动员个性特点和意志品质,有针对性地 教育外,还可采用心理训练方法,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如赛 前公开训练、测验或模拟比赛,让运动员经常在假想的各种 情况下进行练习。这对散手训练及比赛相当重要。
顽强的战斗意志
散手比赛是对运动员意志的考验,因为在比赛中始终是 在高强度、快节奏的相搏气氛中进行的,任何一点意志松懈 都会导致失败。因此,主动、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可以 使比赛中的困难变为顺利,被动变为主动,劣势变为优势, 弥补体力和技术的不足,甚至改变整个比赛局面,达到取胜 的目的。对意志品质的培养,前面已谈过,这里只强调的一 点: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地刻苦锻炼,是培养一个优秀 散手运动员的重要途径,平时培养什么样的作风,比赛时就 会表现什么样作风。所以平时训练,就要在复杂而艰苦的条 件下进行,培养适应廛战环境,勇于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
形成最适宜的情绪和兴奋状态
比赛时的情绪直接影响到技术、战术的发挥。运动员比 赛前的情绪肯定是兴奋的。但兴奋强度不能过高,也不能过 低。过高,会产生赛前热症,整个心理过程处于紊乱状态, 肌肉僵硬,技、战术走形;过低,各方面机能都不能充分调 动起来,同样也发挥不了应有的技、战术水平。只有将情绪 兴奋程度保持适宜的水平,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应有水平。 在赛前心理准备中,首先要培养运动员具有高度责任心、荣 誉感,只有这样,才会在困难中克服恐惧、消沉等不良情 绪。其次,要使运动员掌握自我调节情绪的手段。有意识地 改变影响情绪的体验条件,以使注意力转移到具有积极情绪 作用的刺激物上,改变表象内容,增强取胜的信心。
浏览63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