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长盛不衰, 就是现在的高科技时代,兵法也有其特殊意义;而散打同是中华传统文化, 与兵法更是不可分割。兵法的正确运用,对提高散打竞赛战术充分发挥技术 素质,战胜对手,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知彼知己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知己者,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 者,每战必殆。”在激烈的散打竞赛中,若不了解对方的技战术水平、身体 状况,就很难取得竞赛的胜利。在竞赛过程中,要达到知彼知己,应在竞赛 之前,通过寻问、访谈、观看录相、报导,观看对方的实际竞赛等多种方法 了解对方,然后采取相应的战术决策。在此基础上,利用场上“火力”侦 察,用开头的二十多秒钟,以试探、猛攻、引诱多种手段和战术了解对方的

图片1

心理、技战术情况,随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相应的打法,要么以毒攻 毒,要么出奇制胜。面彼知己的难点在于知彼,同时也要充分了解认识自 己,分析自己的优缺点,要充满信心。在知彼知己中最常见的错误:

一是过高地估计自己,过低地估计对方,由此产生骄傲轻敌、盲目自信 的冒险主义。一但在竞赛中技战术运用不利,达不到目的,即产生悲观情 绪,导致失败。二是过低地估计自己,过高地估计对方,由此产生失败,甚 至恐惧情绪,长了对手威风,灭了自己士气,动摇了必胜信心和战斗意志。 也许对方不如自己的实力,只因不了解对方,或被对方的假象所迷惑而失 败,对于意志坚强的队员,或可出现奇迹;若双方一战,却达到了意想不到 的目的,使信心大增,立即改变战术,而反败为胜,同时也在于教练员对队 员的了解、信任与鼓励。所以在知彼知己过程中,既要充分认识了解对方, 又不能因一时失利而着急,应充满信心稳扎稳打;同时灵活应用技战术,要 善于观察、分析,识破对方,采取相应的战术对策控制对方;在技术上要抑 敌之长,克敌之短,长短结合,灵活运用。

二、先计后战

汉高祖刘邦曾讲:“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姜太公言: “先谋后事者昌,以谋为本。”散打竞赛中的先计后战,主要是一方面从自 己队的整体上,安排每个级别,在这方面要纵观全局(参加比赛队的全局,自 己队的全局),整体水平是一定的,关键是如何安排每个级别,若每个级别安 排的恰到好处或微妙之极就会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结果。在安排级别时,关 键考虑如何抑制对方、对何发挥我方的技战术。另一方面是自己队有一个长 期训练计划,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这样才能系统合理安排运动量、运动 强度,合理安排技战术。古人云:“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 者,不足谋一域。”教练员培养队员,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训练。为 了培养一名优秀运动员,要敢于锻炼,不能以一时得失而告终。作为参赛运 动员,更应先计后战,从接到竞赛任务开始,如何完成教练员的安排,如何 弥补自己的不足,针对自己的对手采取怎么样的技术与方略,这些心中都应 有数,都应先计,一但实施计划策略,就要果敢,善于在竞赛中抓战机,决 不能优柔寡断。同时还要计出万全。散打竞赛,总是一方以已之长,控制另 一方,情况随时都在变化发展,所以自己的计谋(战术)一但被对方识破,或 者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就要随情而变,一计不成,再生一计,以立于不败之 地。因此教员在训练时,应使队员充分了解掌握多种战术,并且能灵活运用战术,能因敌而制胜。

三、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这是散打进攻发起阶段谋略运用的要旨,战术选择的总则。“凡战所谓 奇者,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也。交战之际,惊前掩后,冲东击西,使敌莫知 所备,如此则胜。”(《兵镜吴子十三篇》)o吴殳在《手臂录》的《攻守 篇》中说:“善攻者,攻人之所不守,善守者,守人之所不攻。”在散打竞 赛中大多高水平的运动员,多采用声东击西,避实击虚的战术,这样才能使 对方真假难分;防不胜防。“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 可谓,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 事。”对手的“所忽”和“不足疑”的心理障碍,正是我方进攻的最好时 机。对方的不意和我方的突然性是散打竞赛取胜的常用手段。但它们是相互 依存的。没有突然的进攻,难以捕捉对方的“思想空隙”。这主要体现在对 方没有充分准备时,就攻击对方,如裁判喊:“预备——开始”之际,我就 进攻对方,打破双方跳一阵再进攻的常规。攻其不备的时机,多用于开始阶 段和对方进行新旧动作交换阶段。出其不意,则在于对方准备不足或防备松 懈之时,我应大胆实施攻击;若对方防守严密,我应主动进攻,让对方把破 淀暴露出来,我趁势击之;若对方技术全面,我应寻找战机,出奇制胜。关 键是隐蔽自己的意图,制造对方的错觉和不意,迫使对方出现判断和行动上 的错误,为我出奇制胜创造机会;同时,要把战术出奇与技术出奇相结合。 这样,才能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战而胜之。

四、 不战而屈人之兵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孙子最理想的用兵之道。它的意义是以强大的 军事实力为后盾,通过“伐谋”,“伐交”的斗争,用全胜的计谋争取战争 的胜利。这在散打竞赛中,若想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必须具备一定的 实力做基础,一方面力足,反应快,耐力好;另一方面战术意识强,心理素 质好,在技术上既全面又有“绝招”,使对方教练、观众、裁判、对方都感 觉你实力雄厚。欲达此目的,还应迷惑对方;对方害怕时,我更让其害怕; 对方感到不如我时,我更让他感到不如我。对方感到我看不起他时,我更表 现看不起他(但内心要谨慎从事),或者通过信息把我强大的实力,传给对 方,从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在实战中,往往是一方以迅雷不 及掩耳之势,攻击对方。另一种方法是以高超的技战术控制对方,使对方进 也忧退亦忧,从而产生思想情绪而致败。如果我实力不如对方,就无法达到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如同战争一样,没有强大的实力,就无法威慑 对方和以外交政策战胜对方。

五、 致人而不致于人

《鬼谷子》讲:“事贵制人而不贵见制于人,制人者,握权也;见制于 人者,制命也。”《尉僚子》也说:“善用兵者,能夺人而不夺于人”。唐 太宗在兵书中指出:古代兵法千章万句,最主要的是莫过于“致人而不致于 人”。

在激烈的散打竞赛中,若要致人而不致于人,首先应具备一定的基础, 即技法全面,身体素质良好,熟习战术,这样才能在实战中灵活应用技战 术,主动进攻对方,控制场上局势。在竞赛中,优秀队员大多牵着对方的鼻 子走,把对方的节奏打破,让对方随着自己的节奏打,累时就慢打,或打防 守反击,素质好时,就猛攻猛打,使对方素质没有发挥的余地,累时跟不上 节奏;另一方面,当对方牵制着我时,我应沉着冷静,打破对方的节奏,当 对方体力比我好时,我以技术战胜对方;当对方技术比我好时,我采取体力 战术,快速进攻或反击,使对方没有还手之地,从而反败为胜。散打竞赛, 实质上就是控制与反控制,其战术技术都是如此,只有控制了对方,才能充 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才能随心所欲,达到“致人而不致于人”的目的。

六、 兵不厌诈

《孙子兵法》中讲:“兵者,诡道也。”孙武把诡道之术归纳为:“能 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 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在散打竞赛中“诈”也到处可见,有时,对方能而示之不能,用已之 短,抑对方之长,对方骄傲时,让其更加骄傲,我寻机而胜之。“诈”体现 在一个运动员对战术了解运用的熟练程度。不了解诈,就不能更好地运用战 术,不能更好地控制和战胜对方,但教练员,运动员都应清晰地认识到,没 有素质、技战术做基础,“诈”将成为空中楼阁。即使对方中了我方的“诡 计”,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有时反而会聪明反被聪明误。善用“诈” 者,应因敌而变,因情而异,随情设“诈”,对方因“诈”而败,即达我设 “诈”的目的。设“诈”的深与浅、轻与重,因我方目的而定,视对方技战 术水平而用。

图片2

第五节“奇正相生"哲学思想在散打运用中的分析

《孙子兵法》中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 天地,不竭如江河。……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 生,如循环之无端,熟能之?”(《篇》)“奇”与“正”是用兵的一对重 要范畴。一般说:正面作战为正,它是正面对阵的常规战术。明攻为正,暗 袭为奇;实攻为正,佯攻为奇。也就是说:常规为正,奇法为奇,两者关系 辩证统一,奇中有正,正中有奇,相互对立,又相辅相成,随情从势,变化 无穷。这里充分肯定奇正之间、互相转变,不可胜穷;强调要“善出奇”以 制胜,不可守阵规而致败。

一、 现代散打中“奇正相生”的特征

武术散打运用奇正变化的思想非常普遍,散打中奇正概念亦丰富多彩, 如明攻为正,暗袭为奇;“常法为正,变法为奇”等等。而且在实战中,奇 正虚实的变化更是瞬息万变,极为重要。

如果把散打竞赛双方看成一对矛盾范畴,那么就会很易得出,这攻防双 方,随时都体现出矛盾的互相转化,奇正思想随时存在。既有正的进攻、奇 的防守,又有奇的进攻,正的防守。如一方进攻为“正”,另一方防守为 “奇”;但攻并非一味进攻,防也并非一味防守。实则是攻中有防,防中有 攻,才能真正地体现“奇正”兼融,矛盾双方互存。故散打竞赛运用奇正原 则,着重讲求战术的更新、多变。当对方认为我意在此时,我却实为彼;当 对方认为我欲攻上时,我却打下;当其认为我要用拳时,我却拳虚而腿为 实,总之,虚实相生,奇正互化,真假难辨。让对方迷惑不解,攻而不及, 防不胜防,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二、 散打“奇正”与军事"奇正”比较:

明朝戚继光在《纪效新书》第十卷中说:"……而相长短之异,其用唯 杨家之法,相虚实,相奇正,相虚虚实实,有奇奇正正。其进锐,其退速, 其势险,其节短;不动如山,动如雷震。”《少林打擂秘决》中记载“攻骤 退疾,虚实兼施,”恒林大师曰:“不得时者待之,危者避之,得机者击 之,得利者连击,击则连三,暴劲制敌。”这就体现出武术散打避其实击其 虚的打法,形意拳家郭云深拳论中说:“所用之虚实奇正,亦不可专有意用 于奇正虚实。虚者并非专用虚于彼,手在彼手之上,用劲拉回如落钩杆,谓 之实。已手在彼之上,亦用劲拉回,彼之手挨不着我的手,谓之虚。并非专 用意虚实,只在彼之形式感触耳。奇正之理亦然,奇无不正,正无不奇,奇 中有正,正中有奇,奇正之变,如循环之无端,所用不尽也。”拳经云:

“……拳击不空回,空回总不奇。”这充分说明了奇正在散打中的重要性和 它本身变化无穷的特点及意义。又如八卦拳所谓“走为百练之祖。” “走” 中就包含了许多奇正变化;要求阴阳俱含,形神兼备,内外合一,刚柔相 济。由此可见散打中的奇正,主要体现在攻防意识的正确无误,合乎实际。 在既定的战术意识实践中要大胆实施,勇往直前。并且要掌握一定的绝招。 象拳言“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 “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绝”,指的就 是技击技艺多样复杂,不可能样样精通,招招熟练,而应根据自己本身的身 体素质和特点,熟练地掌握一种和几种招法,从生理上讲也就是达到自动化 的程度。

在军事上用“奇”和“正”,可以说是力量使用的两种形式。

在对抗过程中,如果说示形欺敌是为了造成对手的不意和错觉,为出奇 制胜创造条件的话,那么,出奇制胜的最后实现,还需要从战术战法上去构 思。示形是对企图的伪装,而奇正则是对力量、技术的具体运用。活力对抗 固然是力量的比赛,而力量在比赛的过程中还要改变原来的形态。力量技术 和力量技术的使用是两回事情,前者只是指物质力量的大小、技术的好坏, 后者则取决于智力的发挥。军事和散打比赛,同是一个道理,胜负之分,不 完全取决于实际力量大小、技术高低,更主要的依赖于力量、技术使用艺术 的高低。

散打奇正,在技术上要求手法多变,步法虚实相间,多年的训练比赛告 诉我们,奇正在散打中极为重要,奇正变化掌握的好坏,关系着胜负、存亡 之理,同时也真正地体现出掌握散打技击水平的高低。


  1. “奇正相生”的思想在散打实践中的体现。


奇正变化尽管在散打中到处可见,恒具体到每个运动员来说,并非易 事。每个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掌握技术的实际能力、思维的灵活性、心理素 质适应环境的能力都对奇正变化有一定的影响。散打是激烈的对抗性项目, 他不但要求参赛者有良好的耐力、力量、速度,而且还必须更好地掌握技 术,靠科学的动作技术来发挥身体能力。显然技术对发挥身体能力起到“桥 梁”作用,而良好身体素质又是学习掌握技术的基础,二者是相辅相成。奇 正的结合属于战术战略上的结合,散打比赛中如果自己的技术、身体素质都

图片3

中国竞赛

和对方相当,但若战术运用不对,很难战胜对手;反过来战术的运用也是凌 驾于技术和身体素质基础之上的,若没有技术和身体素质做基础就根本谈不 上战术的运用。怎样用奇,怎样出奇胜敌?不能就奇谈奇,也不能靠小说家那 种离奇的想象,而需要根据出奇制胜的一般规律去灵活思考。所以,我们在 散打中运用奇正思想时,一定要很抓基本功、基本技术的训练,在形成牢固 的动力定型后,训练队员运用战术的能力,让队员采取自己的战术针对不同 的对手把自己的技术充分发挥出来,强调技术的变化和战术的有机结合。只 有这样多次反复地在实践中大胆应用,才能在比赛时运用自如。

三、“奇正相生"的思想在散打训练和竞赛中的运用

散打竞赛,如同对阵作战,每战各异。在激烈的散打竞赛场上,很难寻 到完全相同的两场竞赛。

  1. 批亢捣虚。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孙子 •虚实》)o《明史•倪岳传》:“捣虚批亢者,兵家之长策也。”

散打竞赛如同用兵作战一样,法不过攻守,术不过奇正,料敌度势不过 识别虚实。然而,守者虚实相间,攻者奇正并用,就会把散打描绘的无穷无 尽,微妙之致。散打竞赛要避实击虚,首先应准确地判断出对方的虚实布 局。“水趋下则顺,兵击虚则利,”就是这个道理。但散打中临阵破敌,并 非是都能如愿以偿的。进攻者或因判断失误,本想乘隙击虚,反而碰了钉 子,或因击虚而没注意牵制实,形势急转直下,“吃肉”反而成了 “啃骨 头”。这些现象在散打中到处可见!

  1.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散打竞赛过程中,随时间的流失,体力、精力也处于消失状态。当自己 的实力与对方相差时,对方如猛虎下山,山洪暴发,自己则避而待之(机而击 之),等对方锐气已过漏洞出现时,再趁机而击之。这主要体现先发制人和后 发制人的战术。先发制人是进攻者的策略,后发制人是防守者以弱胜强的策 略。古人云:“先发制人用其阳”,“后发制人用其阴”。所谓“阳”就是 双方初战时的锐气。散打竞赛一上场双方求战心切,取胜心强,但许多选手 因受环境的影响举动往往是盲目的,所以临战时得冷静,如果自己了解对手 就可采取强攻猛打,先把对方的锐气打掉,使对方失去反击的能力,从一开 始就取得交战的主动权,这对整场竞赛的胜利将产生重大效果。紧接着就可 趁胜追击,直捣龙府。对一些经验不如自己的人,更应是这样。后发制人,则强调“避其锐气,蓄盈待竭”。后发制人用其阴,尽敌阳节,盈我阴节, 待敌势去而击之。

抓对方空隙要果断,充分体现出散打的快、准、狠特点。另一种是后发 先制,要求完成整套攻防时,起对方晚先对方至,这更要求自己比对方有预 见性,充分掌握对方的特点及技术战术规律。

  1. 弱守强攻,怯防勇战。


孙子云:“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攻不足者守有余。”制定战术时,要从敌我双方的实力比较出发,要 以“主”待“客”,寻找战机。“凡战,所谓守者,知己者也。知己岂有不 胜之理,是固守以待敌有可破之势,而出奇以攻,无有不胜。”(《百战奇略 •守战》),散打竞赛关键抓住时机,小心防守,勇猛攻击,对对手如何进攻 首先想到几种不同的情况,然后随情而变,一旦发起进攻,就要以必胜的信 心,无畏的气概,英勇果敢地和对手拼搏。

  1. 扬长击短,扬短抑长。


兵有长短,扬抑有致,亦奇正取胜之道。

对于扬长击短,散打运动员一致都比较注意。世界上的事情,总是一物 降一物,散打对抗更是如此。擅长腿的就怕擅摔的。千招有千解,把拳、 腿、摔作为“武器”来讲,“武器”的专一性愈强,它的功效就愈高,同时 它的长处与弱点的反差就愈明显。

长和短也有其条件限制,长处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表现出来,而短 处同样要表现于一定的条件之下。若擅腿的遇到不会摔的这就是已方的长 处。反过来说如遇到会摔的,而自己不会防摔,这成短处了。

扬长击短,即发挥自己之长、隐蔽短处,寻找对方短处,以抑其长处。 要善于攻对方的弱点,攻其弱点,使敌强点也变弱。与扬长击短相联系的是 扬短抑长。即首先显露自己的短处,隐蔽自己的长处。这看来十分拙劣,其 实是非常高明的策略,不让对方对我有其它的了解。散打竞赛,不是一厢情 愿的事情,我要发挥长处,对方却避而不触。我要尽力回避短处,对方偏要 积极寻觅。扬短抑长,以自己短处来欺骗对手,隐藏自己的长处,而到关键 时刻打出“杀手铜”,则可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扬短抑长,是一个科学的 策略,不仅适用于技术素质的发挥,也适合战术思想的巧用奇正——以拙劣 的手段,掩护最高明的行动。

图片4

  1. 兵贵神速,缓兵待击。


刘奇在形意拳论中说:"……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不放松;起如 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散打实战强调速度,包括出拳、出腿的击打速 度(反应速度)、摔法中的动作速度、步法移动速度,等等,拳言,“拳打人 不知”,“拳似流星眼似电”,都讲求快,以快破万招;先发制人贵速,主 动攻击贵速,捕捉战机贵速。也就是散打的所谓“拳快打拳慢”之理。但快 慢疾缓是辩证的统一,强调快,并不排斥缓。相反缓在散打中有时更显得宝 贵。如自己体力不如对方时,应缓;当自己被动时应缓;要善于在缓中取 胜,即常言切莫有操之过急之理。

  1. 散打思考战术的重心应放在出奇用变上。



  • 正合奇胜。


一般来说奇正多是配合运用的。通常情况下恰当地运用技术力量,首先 得考虑到保持自己的平衡稳定,打破对方的平衡稳定。以正为主,为奇创造 条件,或以奇为主,为正制造机会。散打水平发展愈高,力量技术的协调愈 重要,奇与正、虚与实的结合也愈紧密,就愈显示“以正合,以奇胜”的意 义。奇正结合无固定的模式,要以对方的变化而灵活确定。

  • 战术出奇。



  1. 乘敌之弊而用奇:


散打是比体力、技术、智力的全面对抗性项目,当自己不如对方的实力 时,应采取灵活巧打战术;当自己多方面都胜于对方时,应踏洪门而入。奇 正的结合属于战术策略上的结合,根据实现目的途径之比较,主次的划分, 强调质的差异性和量的灵活性。大凡用于奇的力量,宜轻,不宜重,宜活不 宜呆,宜小不宜大,用于正的力量,则多为重、大,有较强的实力。散打竞 赛可乘之弊更多,《兵蠹•乘》中讲:"……骄可乘、劳可乘,懈可乘、饥 可乘、渴可乘、乱可乘、疑可乘、怖可乘、困可乘、险可乘。可乘者敌也。 揣其可乘而乘之,善制敌者也。”

  1. 利用不虞之途用奇:


这里的虞,预料。不虞之途,即敌预料不到的路线。《孙子•九地》 讲:“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散打对抗,突变无穷, 成功的因素常常存在于对立面之中。“人生最大的困难,就是不敢走向困 难”,在散打竞赛中,正因为不虞之途有许多难以逾越的障碍,所以对方才 可能不加防备。对方的“不虞”,正是我方达成“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 先决条件。在实战中能利用好角度、时机是件很难得,但也是隐藏着很成功 的事,在这方面,原曾获八次全国冠军和二次世界冠军的庄海同学做的比较 好,他能抓住许多时机,能从不同角度进攻和反击对手,显然这与他长期的 科学训练,控制击打的力度是分不开的!如果他没有一个好的控制力度做基 础,要想从不同的角度出击,用连贯动作,就比较困难。

  1. 通过创新战术用奇:


“新奇不过是平凡中的第一次上演。”战术是比较富于变化的艺术。在 散打中用奇奥妙,莫过于创新二字。创新才能超出对手的思维界限,收到出 其不意的效果。散打竞赛中许多出奇制胜的战术,赛后看起来是那样的简 单,可赛前、赛中,许多人都想不到,看不破这简单的奥妙,这也说明是与 平时的训练有关。

图片5

  1. 技术出奇:


散打竞赛中,技术是很重要的因素。掌握了新的散打技术,如同掌握了 新武器一样。如1987年全国散打比赛,广东队的横踢腿,杀伤许多对手,最 后以其特长而取胜。又如在2000年中国散打王总决赛中,解放军体院队员柳 海龙,打破常规蹬、踹、踢的技术,发挥其下劈腿的特长,形成真假、常规 与特长交替运用,最终摘取了 “散打王”。这说明很多问题:一个散打运动 员、要想在赛场上久于不败之地,不但要巩固旧技术,更要学习新技术,敢 于运用新技术。所以我们在训练竞赛时,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多和其它队以 及国外队交流,不断丰富我们的散打内涵。

  1. 活用奇正之术,变化奇正之法。是每个散打运动员临场处置情况必须 把握的艺术。散打对抗中,尽管奇与正的变化“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 河”,但最终都是以我之“奇”击敌之虚,以我之“正”对敌之实。唯有善 出奇击虚者,才真正地领悟到了其中的要旨。(《唐李问对•中卷》)中说:


“以奇为正者,敌意其奇,则吾正击之;以正为奇者,敌意其正,则吾奇击 之。使敌势常虚,我势常实。”总之成功地用奇,始终要和对手构成一种反 照。随着赛场的形势,奇与正互相转化而变。不知用正,焉知用奇,不知用 常、焉知用变。

出奇制胜的关键在于临机应变,一方面要善于创新,不断寻求“第一 次”;另一方面要在常法,常规基础上交换,只有在用常的基础上才能用 奇,也只有在奇的创造下更好地用常。研究散打“奇正”变化要善于抓住奇 正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辩证关系,从实际出发,根据散打竞赛规则,灵活 地掌握和运用散打竞赛技能,决不能僵死地、一成不变地认识“奇正”。

“奇” “正”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应在普遍掌握多种招法的基础 上,结合自身条件和招法掌握的优劣情况,选定自己的奇特招法,进行全面 要求和训练。同时还要在实战中长期地实践,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总结实践经 验,通过总结,实践、再总结再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自己过硬的独特 的“奇” “正”招法和战术意识。

第六节散打竞赛场地运用的分析

擂台乃是运动员双方在进行体能、技能、智能公平竞争的场地,场地对 双方都是平等的,当听到裁判的“预备——开始” 口令时,脑子中既要有整 个擂台的面积,同时又要考虑到进攻、后退,包括裁判在内的局部面积。竞 赛双方,如同两军作战,各自的背后是警戒线,假如警戒线是条河,双方只 有背水一战;这样进攻对方、抢占地盘越多自己的活动范围就越大,对自己 就越有利。当自己逼着对方打,把对方逼得面临死亡时,对方要么被打下擂 台,要么靠摔、推之类把我打下擂台,要么,从两边闪出,从而死里逃生; 或擂台边沿意识好的,以边沿引诱我方,“先置死而后生”如此种种。这 样,自己应迅速移动,再逼打对方,否则,对方反而处于优势,形成反攻于 我。另一种情况是,自己的擂台观念不强或不如对方的擂台经验,在这种情 况下,就应有意识地在中间作战,以免发生失误,最好是在中间地带将对方 击败。采取的办法,主要有:拳打脚踢,摔防结合。不管对方采取何种方式 引诱我,我都拒之不理,以不变应万变。或对方变我亦变,稳扎稳打,步步 为营,最终达到战胜对方的目的。决不能操之过急,中对方的“空城计”, 也不能看到了时机,而草木皆兵,恐惧不前。关键在于除技术素质外,还要 有洞察力,要善于观察对方,识破对方的计谋,寻到对方的破淀,抓准机会 给对方以创伤,而不在乎地盘的大小。在竞赛时,新运动员总爱向后看擂台 边沿,生怕掉下,这也是人的正常心理,因竞赛规定一局有二次下擂台,该 局即为负方。但往往是自己回头看还未稳时,对方抓住时机即强攻猛打,我 方不得不下擂台或在擂台上处于被动地位(若是计谋、应当别论)。有经验的 队员,在擂台上猛攻猛打时,亦可知自己的所在位置。因擂台长宽各8米, 中间线两边各是4米,一看眼前,就知自己的后面,还剩多少场地。一看到 三个擂台角,就知自已处于死角,应速从两边突围,否则,自己就有下擂台 的危险。若真的到了边沿,无法闪出,就应采取抱摔之法,决不能起高腿,

图片6

以免被对方推下擂台。自己的重心宜低不宜高。有时对方看我即将下擂,就 急着冲来,或用重腿击,这时,一方面自己反应要快,另一方面要因情而 变,有时可来“兔子蹬鹰”,有时,顺手牵羊或“顺水推舟”。

第七节散打竞赛中距离运用的分析

距离是一个位置与另一个位置之间的长度。在散打竞赛中我方与对方中间 的部分,称为距离。双方用抄拳可以互击时,称近距;双方用左右冲拳、撞 拳能互击时,叫中距,用腿,可以互击时,叫远距,靠步法的位移才能用腿 击中对方的叫超距。击打力度大小与双方的距离有直接关系。在竞赛中,为 什么有时全身是劲,却打不出力量来,击打对方时,要么差一点击不到位, 要么技术动作不能充分把力量发挥出来,形成推力或者憋劲。这主要是没有 一个好的距离感。同样,距离也受时机的制约,只有在特定的时机,距离才 能起到特定的作用。所以谈距离不能忘了时机。运动员对距离远近的感觉, 恒量度,称为距离感。

距离感在散打竞赛中很重要,老运动员往往利用灵活的步法,突近、突 远,把对方控制在自己的击打距离之内,同时,不给对方机会寻到合适的距 离,使对方始终处于无法击打的状态。最佳的距离,除了要最佳的时机相伴 外,就是能否最大限度的将力量打出,就是讲应有一个好的击打角度。无论 何时一个好的击打角度,也离不开距离,只有善于在击打时轻重结合,控制 好自身平衡与稳定,才能重创对方。才能远近距离都能把技术、力量发挥出 来。

散打中的距离感、并非一下子练成的,是经过长期的打靶、沙袋、实战 培养苦练才培养出来的。采取的方法主要有:

  1. 打沙袋练习。随着沙袋的移动,而不停地击打,自己在打的同时,培 养了距离感,也练习了步法的灵活性和提高了功力。

  2. 打手靶、脚靶练习。当队员掌握了动作、技法后,教练为了培养学员 的距离感和反应,经常采用打靶练习,教练员靠步法,突近、突远、左右移 动,让队员随着教练的移动而打靶。教练给队员出信号靶时,在初练阶段, 队员总感到打不出力度,时间长了,力度自然而然地出来了。

  3. 打实战练习。从打靶、打条件实战,过度到实战。只有在实战中,才 能更准确地把握距离,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加大拳、脚的攻击力和准 确度。

  4. 空击练习。它是培养队员反应与距离感的较好的方法。在实战中,没 有良好的反应,就抓不住时机,同时也很难寻到合适的距离。

  5. 训练与实战相结合练习。


步法是提高距离感的基础,没有灵活多变的步法做基础,就难寻找到合适 的距离,有较强的距离感,才能不断提高实战意识和能力。所以在做步法练习 时,要和实战紧密相结合,从难从严要求。

  1. 在游戏和实战中练习。


在做“击背”、“逗腿”游戏或实战时,要有目的的去寻什么情况下,适合自己 的距离感。从形态上寻找,还要从对方的心理上去寻找。总之,距离感的培养不 是单一的,而是和步法、身法、反应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在实战中,对方没击 中你,而你击中了对方,这里面就有一个距离、反应、步法、身法、速度时机等各 种因素的存在。所以在培养队员的距离感时,不要忽略其它因素的重要性。同 时,要善于在实战中总结,去实战中摸索适合自己的距离。一看对方的上盘,就 知自己的腿能否击中对方;一看对方的脚便知自己的拳能否击中对方。实战是 立体的,距离也是立体的,从不同的角度击打对方都需一个很好的距离感。

第八节散打竞争中角度运用的分析

角度是一个物体与另一个物体所形成的夹角。在散打竞赛中,角度颇为重 要。一方面,只有掌握了角度,才能更好地击打对方;另一方面,利用角度来增加 动作的击打力。在竞赛中,双方一相处,即形成一定的角度,这个角度就是双方 各自都在寻找适合自己出动作的最佳位置。武术中讲“外三合”(肩与髅合,肘与 膝合,手与足合),既是动作技法上配合,同时,又是与对方实战角度的形成。用 自己的侧面,对着对方,以自己的肘膝这条线与对方形成对照。同时,以自己最 小的击打面向对方,并且尽力寻找对方最大的可击打面。散打竞赛,本身就是一 种运动中的格斗,为了更有利于进攻对方或防守反击对方,双方都在不停的移 动。寻找对方与自己的时间差和可击打的角度。一种技法进攻无效时,则有另一 种技法,改变角度来击打对方。如用左侧踹进攻对方无效时,则以左侧踹腿为假 动作,用右横踢或右转身后踹为真实进攻。在擂台上,寻找击打角度时,往往是 把与对方的夹角和擂台的边沿角度考虑在内,既要考虑擂台战术,又要考虑与

图片7

中国散打训练岂竟赛

对方的立体角度。寻找对方的角度时,首先应保持自身的协调性稳定,平衡性, 只有灵活掌握了不同角度的击打技术,才能更好地击打对方。

第九节散打竞赛中控制与被控制运用的分析

散打竞赛拳来腿往,竞争异常激烈。为什么有的队员一上场就能主动进 攻,频频得利;而有的队员处处被动,欲进不能,以退不能呢?除了技术素质 之外,主要是战术中的控制与被控制问题,控制在战争中是一方掌握住另一 方,不使其任意活动或越出范围。在散打竞赛中也是如此,竞赛过程就是一 个控制与被控制过程。为什么场下精神百倍的新运动员,一上场而深感技术 用不上呢?主要是被对方控制住了。控制的方法大约有以下几种:

(一) 从技术上控制对方。若我的技术比对方好,就用技术控制对方,或 先发制人,或后发先制,使对方始终处于被动位置。也就是牵着鼻子打,使 对方感到打拳拳没用,击腿腿不灵,丧失取胜的信心。

(二) 从步法距离上控制对方。

也就是利用灵活多变的步法,在距离上控制对方。一会儿把对方引进 “室内”,关门即打;一会把对方拒之“门外”,使对方松不下去,紧不上 来。有一种身不由己,“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感觉。在利 用擂台控制对方时,对方擅长腿,我不给他发挥腿击的场地,对方善拳打, 我不给他使用拳打的空间,从而达到我战胜对方的目的。

(三) 从节凑感上控制对方。

主要是以自己或慢或快的节奏把对方的进攻或防守节奏打破,使对方跟 着我跑,对方若体力好,我打完即走,不给他拼打的机会;对方若体力差, 我节奏加快,累跨对方。我若体力好,就以快节奏打,若体力差,就以慢制 快,使对方闲不得,忙不得,从而战胜对方。

(四) 从战术上控制对方。

一场成功的散打竞赛,并不是单一的条件所致,而是取决于综合的因 素,既包括素质、技术,又包括战术,还有即天时、地利、人和,从战术上 控制对方,主要是采取相应的战术,不给对方发挥的余地,使对方有力留在 台下,有气憋在心里。这样首先应识破对方的企图,把握对方的战术进行相 应的战术变化。最终实现我战术的目的。

若对方控制了我。我应尽快改变技战术,加快或减慢自己的节奏,迅速 识破对方的具体企图,寻找对方的弱点,我一旦寻到自己发挥的余地,就要 沉着冷静,果敢实施,从被动转化为主动。

图片9 图片10

浏览80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