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无极八卦掌与无极武学
本节试图从哲学,现代心理学,医学和力学角度, 结合无极功夫理论进行初步探索,以期与同行们交 流。
无极武术具有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它来之于艰 苦的武术实践,在这个整体练功过程中以“混沌虚空” 为精义,内涵气、欲、形、意识和大自然景象融为一 体,它由小而大、大即太、太即外、外而无。然后无 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三才,三才生四象,四 象生五行,五行生六合,六合生七星,七星生八卦,八 卦生九宫,人在这个过程中循五行生克,九宫变化之 理,返本还原,以达“虚无根蒂固、无形无象境”。因 此,无极武术是以八卦、阴阳、经络、五行学说为理 论基础。无极武术首先包含着“天、地、人合一”的 练功观,这种练功观并不将人与自然对立起来,而是 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的,可 以完全将自己同大自然融为一体,并同大自然进行一 种非常态的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交换。另外,这种练 功观也包含着深刻辩证观,它认为一切都是变化的:: 人与自然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进行这种非常态 的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而是通过一种辩证转化达 到的。无极武术从有形的武术开始,始终保持“悟悉”, 以“混沌虚空”为精义,采先天自然之气,调后天纯 阳之精,返本还原,炼神还虚,达无私无义、无我无 他、无形无象的境界。这是一个由“有”到“无”的 转化过程,然后又将“无”化为各种有形的东西,化 为各种有形无形的招式,化为气与力。所以这又是一 个由“无”到“有”的过程。人通过这种由“有”到 “无”,又由“无”到“有’’的转化而达到与大自然进 行非常态交换。
无极武术的这种由“有”到“无”,又由“无”到 “有”的转化,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必须通过 艰苦的和长期的武术实践,而这个实践过程,又是一 个特殊的认识过程,这就是“悟”。所谓“悟”,在武 术中,就是一种在练功和技击中对某一种方法的直觉 理解或把握。它是借助于创造性灵感而达到的。我们 知道,练功(养生)和技击(拳)是武术的有机组合,是武 术系统中的两大要素,缺一不可„且两者又是相辅相 成的,练功为修养之根本,技击是练功的验证,两者 不可混淆。练功是控己术,技击是控人术。
无极武术练功,强调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其方法包括吐纳功、排打功、颤掌功、十三太保 功、行庭功、空中无形牵扯功、趟子、破网、悬空掌、 盘树穿林等等。尽管练功方法很多,但从本质上看,无 非是意识根据自身的运动规律,主动地调节和支配身 体的各部分去达到一种最佳状态,即无形无象境界。 在这里,意识处于一种非常的状态,它并不是靠通常 的理性思维,而是处于一种放松而富于创造性的虚无 境界。这是一种非理性的把握各种要领的境地。也就 是依靠“悟”来直觉地把握规律的东西。可以说,这 是武术练功中的灵感思维。灵感思维是一种创造性的 思维方式,它并不是依靠通常的逻辑推理,而是通过 灵感,通过一时的顿悟来完成,因而是一种非理性的 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兴趣和注 意,这是一种导致科学发现的重要的思维方式。另一 方面,练功还充分发挥了神经系统对人体各部分的调 节作用。我们知道,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 位,细胞构成组织,组织构成器官,器官构成系统,几 个系统必须保持平衡和协调,这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 节作用。练功的过程,其实就是人这个有机体,利用 意识调节神经系统的各部分,调动人体,使其依人的 目的处于一种状态或完成一种特定的动作。比如,无 极武术中的练功方法的练习,是一种有规律的应答练 习。它假想眼前有人或物,或本身就有人或物。通过 这种练习会使内劲循反射弧面而行,最后集注于效应
器——拳面(指30种人体形骸中的随便一个形骸):静 态练功和动态练功,均为平衡,在各种复杂的平衡力 作用下,能借神经系统使发力点或面的肌细胞分子结 构坚韧(物理学上所谓做功增内能可为证)。可见,无 极武术练功是一种控己术,意在充分发挥意识、神经 系统的调节作用,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充分放松 拮抗肌肉,随心所欲地调动身上每块肌肉、每根神经、 每个分子到此地步即无所谓练功法,有化于无,有 意识化于无意识,达到所谓“自身皆具备,反向身外 求”的技击阶段。
无极武术技击,以“王家拳” “岳家四把” “八卦 八形掌”“醉八仙”“十八罗汉掌”“太极拳”等为基石, 在“内外一致”的理论指导下,通过穿林、盘树、打 ::少包、对抗性练习等,使听劲达到出手无有常法,隨 手即成招式」谨记十八字“法”(进、退,虚、实,有、 无,方、圆,S、满,刚、柔,动、静,松、紧,形、 神),即为无极拳。无极武术技击要充分发挥大脑意识 的主观能动性。“目”环视敌方,察其动静,其欲动, 我身已到...对方已动,我就打其招势。但临敌首要一 条,即保持身体的随遇正衡,因为一切劲都是在平街 中发出:,步走曲线,这样身体亦呈曲线运动,近敌之 时,才能控制直线出力之分寸因为曲线运动的物体 在任何一个时刻发力都是直线,也只有这样才能在运 动中根据敌方运动情况迅速变化力点、力度。口诀云: “圈角线点四概念,身步手法融弱点。引得对方乘隙 进,缠搅封拦争主动。掌起劈撩盖穿探,松膀长腰跟 进钻。脚出弹蹬踹勾踢,跨步落地蹲步转。手起在人 落于己,见开防合意中存。足起在己落过人,顾盼中 定的矢发。挨膀挤靠短打法,冷脆空胸心力合。摔法 抢把腰腿力,擒拿术凭身化劲。卫气灌指明流注,全 仗内修与外术。”所以技击之时,脑中无功套,无成法, 遇敌即攻,见空即补,你强我柔,你漏我钻,以圈击 点,以静制动。以达拳无虚发,打、拿、摔、点随机 应变。一惊一动,有即无,无即有,狠、快、准,使 敌觉得拳自无中生,被动挨打却莫明其妙。
总而言之,无极武术既是一种实践性的武术,又 是一门理论性的武学。它在实践过程中体现出中国传 统的“天人合一”,有无相互转化的宇宙观。同时,从 心理学角度看,它强调直觉的“悟”性;从力学的角 度看,它注重神经系统对身体各部位的充分调节;从 医学角度看,能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它 是奠基于科学之上的。当然,它的许多机理,还有待 人们进一步探讨。
第二节无极八卦掌对人体各部位的要求
一、 头
经络学说认为头为“百脉之宗”。六阳经上行= 头,六阴经经别道也汇于头,因此头为一身之首。头 圆像天,为诸阳之会,为精髓之海,为督任黄交会之 处,为藏神之府。它统领一身之气,阴阳入扶全在于 此。头的练法正确与否关系重大2
练习无极八卦掌时,头要正直,转动自然,掌握 头的领劲、顶劲、扣劲。
二、 面
面为五官之基,面部肌肉要自然放松,藏志露。
三、 眼
眼为心之侦察,为九拳之先导3要做到眼随意转, 光兼四射。凝神返虚,练拳时对旁物视而不见
四、 耳
听觉根于心,心静则自聪,聪则听八方动静,重 点在身后。
五、 口
不能为气之出入口,应两唇微合,舌顶上腭,为 鹊桥,为任督相通之要道,为吐纳之重点。《黄庭内景 经》认为“ 口为心关精神机”。
六、牙
牙为骨梢。骨为气之本,气生于骨,而联于筋, 叩齿骨坚,骨动则筋随。
七、 舌
舌为肉梢,肉为气之囊。舌舔鹊桥成而气降,而 会生津,注于下丹田。
八、 发
发为血梢。血为气之胆,气透于毛发。毛发坚则 气壮,毛发随呼吸起伏鼓荡,促进气血运行。
九、 鼻
鼻为呼吸之门户,一吐一纳全赖于鼻。文火、武 火,鼻能控制;动静呼吸,心息相依;内外一体,全 在于此。
十、颈
颈要自然竖起微扣,使之灵活转动自如。颈后风 府穴为阳经交会阳脉脉气之要穴,要冲气于颈,上达 颠顶。颈下天突穴,为阴经交会阴脉脉气下通之要穴, 颈前微扣而气降。
十一、肩
肩宜松沉。肩劲要砸而透,向前微合,一奉、一 动,要圆要平(猴形例外),一高、一低则有阻中正。两 肩骨节似有一线,互相呼应,团聚自然。腋留一拳余 地,则有利于行气,伸缩缠绕随心所欲,摇肩晃膀,各 劲发力,起于整体,活泼无滞。
十二、财
肘宜沉坠松垂。前肘宜外推,后肘宜下坠。心时 两相依,起落带护心,用肘宜近取,最忌远处寻,变 化要迅速,露形势已尽,中起连根梢,一起三打最惊人
十三、手
手有五指,指有三节,两手三十节,以一月之数_ 分金、木、水、火、土。冬日短、夏日长、春秋平:中 指为火,属心。小指为水,属肾。食指为木,属肝.:无 名指为金,属肺。大拇指为土,属脾。手法有推、抢、 楼、撂、斩、扳、斫、切、挑、压、勾、挂、封、逼、 擒、拿、晃、撞、缠,.拔、牵、托、按、打、弹等,值 遇“虚无”之招,一势即全破。如,出手托肩里合肘, 左右扶助似水流,击首尾动一线起,打法岂止直摆勾 《黄庭内景经》认为:手为人关把盛衰。
拳:握而不伸,握固其指,团聚其气,去时散手, 着人成拳,击后松拳=
掌:根于脚,主宰于腰肩,形于手指,始而完整 一气,内外一体,注力劳宫,有吐纳之意,掌劲到 宜挣顶」且有劈、削、撩、挑、盖、扎、点、撞八掌, 即劈掌术削掌、撩掌术挑掌、盖掌术扎掌,点掌术撞 掌。练多则巧,巧则妙,妙则神化。
腕:手的变化取决干腕,掌根锐骨,即为腕劲: 刚柔蓄隐,则擒、拿、打、点无不应顺。掌腕合窍,忌 腕滞力拙。
指:拳没掌能,掌没指精。指为掌之先锋,弹指 如鞭,指爪如齿,刚指则可与铁石争硬,均在于气灌 十指。手足指甲为筋梢。
十四、身
身体应中正安舒,上悬下沉。身有八法:走、视、 坐、翻、闪、展、周、旋。走的目的就是坐,坐守中, 翻进攻,闪为展,周为旋,但必中正为本。身法原无 定,无定内有定,贵于在心用,起落与进退,反侧和 收纵,重心掌握好。奇正相生,千变万化在于心身合
一。所谓手有,脚有,不如身有。
十五、臀
敛臀收肛,尾闾中正,意推丹田,上提下压,气 贯腰间。
十六、脖
松胯正身。下肢的灵活、协调在于脖。
十七、膝
曲伸松柔自然。膝与脚尖同向。膝为下肢攻防之 先行,足来提膝,膝起望怀,膝落步移。
十八、足
足为步型步法的根基,手进三足进七。胜在进步 占势,不败在退步避锋,退中含进,进中藏退。《黄庭 内景经》认为:足为地关生命扉。
十九.步
步有站、碾、扣、顺、转、踏、穿、赶,即站鱼
身,碾鱼珠、扣鱼腮、顺鱼尾、转鱼背、踏鱼鳞、穿
鱼腹、赶鱼浪八字要领。无极八卦掌还有麒麟步法和 炮台步。
二十、心
心为一身之主,五官、百骸、四肢、腹、胸、腰、 头之帅,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无一不始于心。岳 飞:“练拳如练兵,心为主帅,身为老营,眼为侦察, 手足为先锋,气力为士卒,元帅发号令,一齐向前征 “视白刃如不见,融炮声耳若不闻,东海倾,我还在, 泰山压我身,外物勿扰,独立无惧,心君处之泰然 无极八卦掌功深奥妙,重点在于心C 二十一、沉
沉者,落地生根,如松,如岳,如碑,产生整体 压、沉、抖、撞各种合劲,为技击老化时功力相拼之妙用。
二十二、浮
浮者,升提、拔起之义也。
二十三、雕旋
无极八卦掌雕旋,拧劲加旋劲,走劲加转劲,起 步如周旋、落地如山岳。扣摆要屈肚,八字不能分离:, 二十四、动作
摇动加摆动,滚动加翻动,闪动加穿动,扑动加 转动。这八字为无极八卦掌要点。
二十五、动静
未接触为虚,接触后为实。动中求静,静中求动。 柔为绵,刚为强,柔中寓刚。收则放,放则收,八字 动静要守中。
二十六、力
滚劲加钻劲,争劲加裹劲,按劲加弹劲,坐劲加 顶劲,八字合一,不可缺一。
二十七、三空四扣
“三空’’为心胸空,掌心空,足心空。“四扣”为 肩要扣,掌要扣,膝要扣,足要扣。
二十八、八卦步
龙身、虎坐、摆扣步,步捷,身圆,头领气沉。
二十九、掌形
无名指、小指并拢,中指举天,大拇指与食指张 开,为龙爪掌。四指争直,大拇指内勾,为牛舌掌。或 虚或实,决策于心。
三十、虚实
心要虚,腹要实。
三十一、麒麟步
两脚间距离不超过本人脚长的三倍,也不能少于 一脚。一脚实步,实步脚沉胯、屈膝、敛臀,一脚脚 跟提起,提跟之腿合膝,脚趾实地正对实脚脚心。重 心在两脚间可随便移动,两髋要有合劲,身体中正,头 领气沉。使用该步,使下肢更活、更稳、更快,便于 矮身、束身、挺身、转身。
三十二、炮台步
前脚屈膝跨踩扣步,后脚屈膝跟进平踩实地,沔 脚距离不超过本人三脚长,不少于一脚长」敛臀、实 腹、紧背身体中正,面向左侧或右侧...使用该步在 冲步跟进时,使下肢瞬时沉稳,上肢前冲劲力更足 三十三、九节
头为梢节,身为中节,腿为根节。掌为梢节,財 为中节,肩为根节_足为梢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 三十四、四到 眼到,腿到,腰到,手到 三十五、三真 心真,神真,力真。
三十六、四坠 肩坠腰,腰坠胯,胯坠足 三十七、三疾
回身要疾,换掌要疾,穿掌要疾:,
三十八、三圆
脊背a则力催身,虎口圆则力外宣,身形走圆则 气贯周身。
三十九、庭道图(庭道示意图)
丹田:胸内正中点为中心的中圈.
十五别络
上丹田:印堂与枕骨粗隆连线中点为中心的上圈 中下丹田:气海与命门连线中点为中心的下圈」
(一)丹田的部位
十二经筋 ^十二皮部
(二}经络系统
(三) 奇经八脉的作用
浏览1,03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