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闪躲防守技法
前面介绍的防守技法主要是接触类的防守技巧,多属于消截对手攻势的防守法。下面 介绍的闪躲防守法,主要是用步法和身法进行闪躲的防守技法。闪躲防守的目的是用步 法和身法离开对手的击打路线,可采用直线闪躲,也可以用弧形或半圆形的动作闪避。
闪躲是截拳道和咏春拳或其他中外武技中运用较多的防守方法,也是最实用的防守 法。因为闪躲防守可令练习者空出手脚进行反击。闪躲防守要求练习者在搏击中能准确判 断对手的进攻动作,把握好距离,准确判断时机,使对手拳招、腿招不断击空和失误,失 去身体平衡,并暴露其自身的防守破绽,进而趁势给予反击。
下面介绍步法闪躲、晃身等各闪躲防守技法。
(一)步法闪躲
步法闪躲主要是以步法和身法的配合动作闪躲对手的拳脚攻击。闪躲的最佳效果应能 使自己在避开对手攻击的同时,乘机发招攻击对手的身体薄弱部位。步法闪躲以截拳道的 基本步法为主。
运用各种闪躲防守的挪移闪腾动作时,应配合各种攻击技巧(拳、脚、擒、摔)。在对 手出拳发腿时,绝不能闭眼,应随时注视对手拳脚的变化以做出迅速反应。
滑步闪躲
滑步闪躲是一种能够及时避开对手攻击,而又不至远离对手的步法闪躲防守技术。主 要用于应付对手前手直拳的攻击。
在运用滑步闪躲防守时,以能避开对手动作,并使其招式轻擦而过即可。滑步闪躲一 般尽可能地闪移向对手身体的外侧,它比移向对手内侧较为有利。这样可使对手再欲攻击 时,要先改变身体姿势方能进行。
滑步闪躲用来对付对手的前手、前脚攻击时,多采用前、后滑步闪躲或侧移步闪躲防 守。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双手拳均要自然地做出反击动作,使滑步闪躲成为反击的基础。
滑步闪躲一般分为内侧滑步和外侧滑步两种形式。截拳道要求滑步和拳击应同时进 行。滑步的有效闪躲取决于脚踵的细小动作,即向右滑步使对手直拳掠过左肩上方时,左 侧的脚踵要外展,而向左滑步使对手直拳从右肩上方掠过时,则使右侧的脚踵外展。要注 意闪躲对手攻击的肩部和旋转外展脚踵均为同侧。唯有在使用外侧滑步对付右直拳时,才 使用脚尖旋转闪躲动作。
(1)内侧滑步闪躲
动作:
乙方发出左手直拳时,甲方身体重心迅速移落至左脚上,同时右肩与身体快速转动至 左侧,左脚保持原位不动,右肩则向内侧旋转。如此可令乙方的左拳由甲方的右肩上滑掠 过(图7-3-79、图7-3-80)。
说明:
如果是以内侧滑步对付对手的右直拳攻击,此时要使身体微向右倾,身体重心落在右 脚上,左肩迅速前带,使对手的右手拳从左肩上滑掠过。此时,左腰回转至内侧,左腿膝 稍弯。
(2)外侧滑步闪躲
动作:
乙方发出左直拳攻击时,甲方上体前探,身体重心移落在右前方脚上,如此使乙方的 左直拳从甲方左肩上落空掠过,此时甲方右脚踏前一小步,便于身体活动,两手用高位拳 势做防御(图7-3-81、图7-3-82)。
说明:
如果以外侧滑步对付对手的右直拳时,身体重心落在左脚上,右肩和上身迅速转向内 侧,右脚不动,以左脚尖为轴向内转,右手可稍下放,以便随时上击对手身体,左手则高 置于右肩近处。伺机反击对手下颌。
进行滑步闪躲时,注意双手保持不同高度的拳位变式姿势,沉着冷静地观察对手动 作,迅速地判断和果断地动作,灵活地控制身体重心和步幅的移动。闪躲滑步不要过分紧 张以免做出错误的动作,不要低头,眼睛要紧盯对手做动作,随时灵活地防御。
(3)后滑步闪躲
动作:
后滑步闪躲是在对手发出拳击(图7-3-83)、低踢(图7-3-84)或高踢(图7-3- 85)等攻击招式时,以后脚向后滑移,前脚随即紧跟向后滑移的步法闪躲防守法。
说明:
进行后滑步步法闪躲,要注意的是后脚滑移是与对手动作同时进行的。而且,后滑步 与身体移位动作要协调连贯,以利动作的快速完成。
侧步闪躲
侧步闪躲就是运用侧步改变自身的角度和位置来避开对手的攻击r侧步移动反应要快 速,动作要灵敏、协调,才能有效地达到防守的目的。
(1) 外侧步闪躲
动作:
搏击时,乙方发出左脚实施踢击,甲方同时动作,以前脚移动右前方稍许,后脚随即 向外侧移步,以此避开乙方腿击(图7-3-86、图7-3-87)。
说明:
向外侧移步必须把握和判断对手出招的时机、角度和距离,然后迅速敏捷地向外侧移 步离开对手的攻击招式。
(2) 内侧步闪躲
动作:
乙方发出拳法攻打甲方头部,甲方同时动作,前脚不动,后脚先向内侧滑移一定距 离,前脚随即内滑移避开乙方拳击,同时闪躲后准备反击(图7-3-88)。
说明:
不管是向内侧步闪躲还是向外侧步闪躲,都要把握好与对手的距离,并沉着移动闪躲 对手的攻击。
碎步闪躲
动作:
乙方移步接近甲方并发 出左手拳击打,甲方迅速以 碎步移动身体闪躲,并注意 乙方动作,在乙方准备收式 时,甲方随即准备进步发拳 或腿攻击乙方(图7-3- 89、图7-3-90),达到彼收 我发的攻防效果。
说明:
碎步闪躲就是运用碎步移动技巧闪躲对手的拳脚攻击。运用碎步闪躲能够使自己避开 对手攻击,并能保持良好的平衡,以便更好地、更大限度地随时攻击对手。碎步闪躲比滑 步闪躲更难掌握些。如对碎步闪躲技术运用不熟练,最好不要采用碎步来对付对手的渗透 性进攻招式。碎步闪躲多为避实就虚,并配合拳脚随时准备攻击对手。
跨步闪躲
动作:
乙方发出前脚勾踢甲方,甲方迅速向身体右前方 跨步闪躲,紧接着攻击乙方 (图 7-3-91、图 7-3-92)。 跨步闪躲动作必须快速和恰 到好处,并在对手收式时, 突然以拳脚攻击对手。
说明:
跨步闪躲是以跨步步法为主实施的防守技术。无论采用哪种防守和闪躲方法,都要注 意闪躲防守不能是消极的,应深知防守或闪躲是积极主动进攻的序幕,而且面对对手的快 速攻击,闪躲防守的成功与否,还将影响实施反击动作的效果。
有关其他步法的闪躲防守技巧,可在几个基本步法闪躲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参考练 习,提高不同方式的闪躲技巧。
(二)摇晃(摇摆与晃身)
摇晃是使身体摇晃不定而令对手不易攻击,同时使自己在防守瞬间即可发动攻击,特 别是使用勾拳。因为在运用摇晃防守时,两拳势一般处于放开的姿势状态,因此可随时发 拳击打对手。
运用摇晃技术必须善于控制身体的放松程度,这样更有利于身体做出动作。
截拳道摇晃技术一般有摇摆、晃身、下潜和后仰几种防守方法。
摇摆
摇摆防守法就是顺着对手攻击头部的直拳向内、向外或回绕着对手移动身体的技巧。 运用摇摆技巧闪躲时,可以一面做滑步,一面做上身和头部的左右圆形动作,并且在做到 避开对手攻击的同时,及时使用直拳或勾拳反击。
摇摆闪躲法运用要求左右晃动头部,使头部成为"活动目标”。对手出拳攻击时,闪身 滑步的方向不能先露迹象。左右手可虚晃,使对手分辨不清我方到底要做什么拳法攻击。
(1)内侧摇摆
动作:
乙方发出直拳攻击甲方,甲方做内侧摇摆动作, 同时配合滑步闪至乙方出拳 的外侧,头部和身体低下, 潜近对手直伸的右手臂下方 的空门,随即直起身体采取 基本攻击姿势。由于此时乙
方的右拳在甲方的左肩近,因此甲方两手应注意贴护于身体附近(图7-3-93、图7-3-94)。
说明:
内侧摇摆身体要及时灵敏,动作迅速,时机、角度把握准确,并注意摇摆动作可配合 滑步进行。精熟滑步是学习摇摆防守的秘诀。
(2)外侧摇摆
动作:
乙方发出直拳攻击时, 甲方闪身至内侧(或滑步到 内侧),右手置于乙方的右后 侧,头部和上身同时做画圆 动作,从甲方左侧往上方移 动,使乙方的右手拳从右肩 附近滑落过去(图7-3- 95、图7-3-96)。
说明:
内侧摇摆和外侧摇摆,是用于对手攻击我方头部时的防护动作,这类防守动作多以步 法为基础,动作上下协调一致,做到有效防守后,再及时予以反击。
摇晃动作与躲闪动作经常相互配合运用,目的在于潜闪接近对手,攻击其露出的空 当。因此常与勾拳配合使用,并主要用于对付身材比自己高的对手。
截拳道运用摇摆和躲闪技巧时,要注意动作的韵律变化。滑步到对手出拳的内侧时, 立即逼近反击,可增强攻击力。
晃身
晃身是以头部和上体的前俯、左右摇晃动作巧妙避开对手拳法攻击的防守方法。晃身 和摇摆方法是不同的,摇摆是内、外侧的头部绕圆动作闪法,晃身是以头和上身配合身法 直线晃动的防护技巧。
动作:
在乙方发出摆拳或勾拳时,甲方做晃身动作,头和上身 控制自如地做低身晃动防守(图7-3-97)。
说明:
做晃身闪躲防护时,两拳朝向对手,随时准备防御或攻击对手。晃动身体时,即使采用最低姿势,两脚仍须保持基本的攻击姿势,并善于运用膝部力量来配合身体的摆动。
晃身时头和肩随时保持滑步时的姿势,以便及时避开对手的拳击。晃动身体时,仍要保持随时可能的滑步姿势。如图7-3-97
果身体做朝下晃动时,通常不做反击动作,如果反击也可以直接攻击对手身体的低些部 位,如下裆等。
3.下潜
截拳道下潜闪躲也称为潜伏、下闪身或前闪身防守法。
下潜是以身体猛然地向前下弯曲来闪避对手的攻击,达到保护自身的目的。下潜也是中外武技中常用的闪躲法,像拳击、散打中等均有此类的防守身法。下潜闪身可以在遭遇 对手摆拳、勾拳或回旋踢法时,凭身体往前低闪避开对手攻击,在躲过对手拳击或腿踢之 后,还可利用有效攻击距离予以反击。碰到对手直拳攻击时,可滑步躲闪,而遇到摆拳攻击时,则前闪身躲过。
(1) 正下潜
动作:
由警戒桩式做正面下潜 动作,身体由拳桩姿势两腿 屈膝,使身体直接从正面降 低姿势成向前的下闪身动 作,目视前方,保持警觉 (图7-3-98、图7-3-99)o
说明:
正面下潜防护可以直接 闪避对手的拳击(图7-3- 100、图7-3-101 )0 对手出 拳往往是出乎意料的,在低 身屈体防守时应迅速准备出 拳反击。
(2) 侧身下潜
动作:
由警戒桩式做侧身下潜 动作,可以身体侧面向前屈 体向下闪,目视前方,保持 警觉(图7-3-102、图7- 3-103)。
说明:
侧身下潜是以拳桩姿势 直接侧面屈体闪躲对手的拳 击或腿击,并且攻防结合,随时攻击对手(图7-3-104、图7-3-105)。
上闪
上闪主要是以提膝或踏跳以闪躲对手对下盘或低位的攻击,也是避开对手对低位发腿 攻击比较实用的技术,在把握好时机的情况下常可令对手发腿落空。上闪和其他防守一 样,在做出恰当的防护后,应及时予以反击或攻击对手。最佳的反击应在对手发招落空收 式时,迅速跟进,猛烈地击打对手。此类防守法也是多种武技中常用的方法。
(1)正提膝上闪
动作:
由警戒桩式做正提膝上闪动作,稳定身势以后腿支撑重心,前腿屈膝直接上提起,目 视前方,保持警觉,并做随时变式突击准备(图7-3-106、图7-3-107)。
说明:
正提膝上闪主要是直接正面闪避对手的低位腿击(图7-3-108),它可防护低段击来 的踏踩、勾踢或扫踢腿等。一腿上提闪避时,另一腿必须随身势变化稳定平衡,而且要注 意在做提膝上闪时,不必落脚即可随势变式反击对手。
(2)侧提膝上闪
动作:
由警戒桩式做侧膝上闪动作,侧身向前使膝腿侧提起成上闪姿势,一腿提起上闪,一 腿要稳定身体平衡,目视前方,保持警觉(图7-3-109、图7-3-110)o
说明:
侧提膝上闪可闪避对手对下盘低位的攻击(图7-3-111)。此法和正提膝上闪一样, 多为应付下盘的攻击。
(3)踏跳上闪
动作:
由警戒桩式做踏跳上闪动作,两脚从拳桩马步蓄劲,以脚前掌点地使全身踏跳离地, 也可适当调整两脚间距弹离地面,目视前方,保持警觉(图7-3-112、图7-3-113)。
说明:
踏跳上闪是以膝腿弹性使身体踏跳离地,闪避对手对盘低位的发腿攻击(图7-3- 114)。这类防守法主要对付扫腿、搓脚类的腿击。运用踏跳上闪,要注意对手出腿踢击的 时机、距离,然后准确、迅速地提膝踏跳起身体,在身体凌空瞬间紧缩身势,并在落脚时 准备反击和变式戒备。
后闪
后闪又称为后仰,是一种常用的闪躲防护法。
后闪主要是指上体的稍稍后让的动作,力求主动避开对手攻击的范围。后闪防守可应 付对手多式的攻击,但要注意控制动作的幅度,尽量不要使身体重心过偏,这样可利于身 体向前和保持弹性,以利及时发动反击。
动作:
由警戒桩式做后闪动作,上身和头直接稍许后仰,两手防护(图7-3-115、图7-3- 116),并且可根据拳桩变为左式后闪动作(图7-3-117)。每做出后闪的动作,都要有及 时防守和反击的准备。
说明:
后闪防守可直接以上体后仰躲避对手的拳法攻击(图7-3-118),或在此基础上做含 胸后闪对手的拳击(图7-3-119),或后闪躲避对手的腿击(图7-3-120)。
后闪防守是否能成功,必须靠时机和距离的准确把握。一旦做出后仰闪避后,要及时 挺身用直拳反击对手或迅速利用有效的腿法踢击。
十一、立体防守技法
截拳道防守的最终目的就是消截(消解)对手的攻击,进而伺机反击。然而,对付各种攻击,应有不同的防守之法和不同的拆解之法。因此,防守技法的运用和进攻技法的运 用一样,都必须随机应付,以达到立体防御,并且,截拳道的防守不是单独的一个技巧环 节,它必须结合攻击和反击之法,使截拳道技击术成为攻防一体的搏击之法。
从截拳道技法看,防守的整个过程是一个洞察对手、做出决断,然后付诸行动的过 程。因此,截拳道要求练习者必须集中全部注意力,来观察对手的一举一动,在掌握各种 防守技巧的基础上,出立体的进攻、防守。
第八章截拳道短棍技击法
短棍的攻击、防御和闪躲技法的综合立体运用就是短棍技击法。短棍技击(搏斗)是 一项古老的技能,也是一项很多现代人喜爱的技能。说短棍是技能,是因为它的目的和绝 大多数格斗运动的宗旨相同。不管技击格斗有多少种功效,健身也好,防身也好,它的根 本目的,就是最快、最狠、最有效地击中击倒对手。短棍技击法是由短棍基本技术和各种 攻守技法等动作组成,技击格斗动作简单实用,易于开展。一招一式,攻防分明,单个动 作练习,能体现出较强的实用价值:整套练习,能体现出短棍防卫和军事格斗特色。练习 短棍格斗时,全身各部位均能得到比较全面的活动,能较好地发展上下肢肌肉的爆发力, 提高身体各关节的灵活性和柔韧性,能非常有效地锻炼快速反应能力。此外,由于短棍技 击法格斗主要是针对生活中搏斗中常出现的情况,以及不同的攻防实用特点和攻防规律而 编.有自卫和制敌作用,因此练习短棍技击格斗对培养人的心理素质和敢打敢拼、坚韧不拔、勇敢顽强的战斗作风,具有重要意义。
笫一节短棍技击法要诀
练习者要想在搏击中取得胜利,在实战中以及在平日训练中,必须掌握以下一些要 诀,这些要求不仅仅适合截拳道、咏春或北派拳术,对其他武技均可适用。
—、态度
练习者应具有高度的自信心和无所畏惧的精神。
二、协调
动作要协调,无论是在用力上、动作细节上都要准确协调,没有多余的动作。
三、 严谨
严谨是要求做出的动作要能以最简单、最不费力的方式发出,又要达到动作所要求的 标准,以收到迅速有力的效果。
四、 耐力
为了适应激烈搏斗,体能锻炼必不可少。截拳道强调所有的练习者都必须锻炼好身 体。如果练习者身体不够强壮,就不能适应激烈的搏击。耐力是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 的能力,也是对抗疲劳的能力。
五、 力量
力量是身体肌肉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可通过身体的上下 协调配合传于短棍上爆发出来。在搏击中,谁有好的力量素质,谁就能占有一定的优势。
六、 平衡
平衡能力是一种随时控制身体重心位置的能力。截拳道强调在动中求平衡。
七、 速度
速度是人体进行快速活动的能力。截拳道把搏击速度分为视觉速度、反应速度、动作 速度、变换速度。
八、 时机
在出招时,如果时机把握不准,会使攻击效果大失。因此,准确判断和把握攻击的时 机是取胜的关键。
九、 姿势
良好的姿势既省力又能达到最好的出击发招的效果。良好的姿势需要身体适度的放松 与紧张协调配合,以及注意力的集中。
十、警觉
警觉即对外界时刻保持警惕、敏锐的状态。练习者保持警觉,则对意外袭击可应付 自如。
十一、眼明
练习者应具有较强的动作分辨能力和广阔的视野,看清对手的整个身体动作和范围。
十二、沉着
沉着冷静地对敌是练习者自控能力优秀的表现。
十三、勇敢
勇敢坚毅是在遭受一连串打击时,仍不灰心丧气的品质。
十四、智谋
搏击即斗智。两位实力相差无几的对手搏斗,通常能以智慧高低决胜负。
十五、距离
搏击中的距离是指与对手之间的间隔距离,一般指远、中、近三种距离情况。
第二节简捷攻击法
短棍搏击时所有直接与间接的攻击均包含在一个动作中时,称之为"简捷攻击"。这种 打法是以最直接、最接近的路径来打击对手。
简捷攻击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简捷攻击法;另一种是间接简捷攻击法。
直接简捷攻击法,是直接攻击对手防守线内的攻击方法。间接简捷攻击法,是一开始 便用一个单独的动作诱使对手做某种反应,随后于对手空门处迅速加以攻击的方法。
一、简捷攻击的要点
1.在出招前保持从容不迫。
2.出招时动作简捷、利落,可用最稳固的姿势进行连续不断的攻击。
3.搏击时动作精纯、简捷,严密地保护住自己,由最直接的路径极力攻击敌人。
4.攻击后要迅速而自然流畅地回到原来的准备姿势,两腿膝保持微屈,以应对意外 发生。
二、简捷攻击的运用
(一)直接简捷攻击法
动作:
甲方与乙方对峙时,甲方可单手握持短棍或双手各握持 短棍开始攻击(图8-2-1 )。
甲方看准乙方上盘空当,直接用短棍向前劈打乙方锁骨 部(图8-2-2)。
或用短棍直接戳击乙方面部(图8-2-3)。
或稍降低重心用短棍扫击乙方下盘膝部或胫骨(图8-2-4)。
说明:
直接简捷攻击法可左右势对对手发动攻击,一旦选准目标即向其攻击,可对上、中、下三盘直接攻击。
(二)间接简捷攻击法
动作:
甲方与乙方对峙时,甲 方注视乙方变化(图8-2- 5)。
未等乙方有多大变化, 甲方用短棍穿过乙方右手防 护直接劈打其锁骨或头顶 (图 8-2-6)。
说明:
间接简捷攻击同样可用短棍向对手上、中、下三盘攻击。
简捷攻击法并非对每个人都有效。练习者必须善用其他的方法作为攻击武器。攻击时 用短棍劈打、戳击、扫击等方法均可。
一旦发动攻击,则必一往直前,把握住时机,使对手无法招架。
第三节抢攻
练习者在搏击时,所面对的对手是善于防守的拳手,那么就不能贸然攻击。在与此类型 对手对峙时,切不可直接进击。如果不先控制好对手的动作,或未看清对手或其持械的位置 便贸然进攻,是不明智的做法,练习者此时应采取虚实结合、主动抢攻的战术才丁法。
一、 抢攻的要点
1.抢先发动攻击时,攻击技法运用要娴熟。
2.用各种不同的技法和角度攻击。
3.攻击时不要有任何多余的预示性动作。
4.不要过早地暴露自己的攻击意图。
5.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疾速抢攻。
二、 抢攻的运用
动作:
甲方与乙方对峙时,甲方挥动左手迫使乙方做出反应或攻击动作(图8-3-1 )。
甲方乘机抢先用短棍劈打乙方头顶(图8-3-2)或晃上引起乙方对上路攻击做出防守 反应,用短棍向乙方下盘扫击(图8-3-3)。
说明:
搏击时发动抢攻,要充分利用对手的弱点,以各种假动作引诱或欺骗对手,在其身体 重心或防御姿势遭到破坏,处于恍惚状态时,突然展开抢攻。
抢先攻击的成功,必须用假动作欺骗对手,然后准确判断,果断、及时地抓住战机, 乘虚而入。实施抢攻的过程中,动作要攻中有防,攻防兼备,不断地改变攻击方式。攻击 时要将对手置于穷于招架而无法摆脱的困境,使自己取得主动的攻击境地。
练习者还应认识到抢攻时,身体总会有空当暴露,因此要注意时机的把握。
第四节突击
突击是指在对手反应之前,对其进行突然袭击。突击的要点在于出其不意,突击动作 隐蔽,在突击之前切勿暴露进攻意图。
—、突击的要点
1.与对手对峙时,严密监视对手,隐蔽攻击意图,发现对手的空门。
2.步法和身法协调配合,移步要使脚擦地而行,不要跳跃,身法幅度不要过大,以确 保突击的攻击角度和距离。
3.攻击时运用爆发力重创对手,突击的动作一气呵成。
4.突击的攻势凌厉迅猛,给对手造成心理震撼。
二、突击的运用
直接攻击,一招制敌。
动作:
甲方与乙方对峙时,甲方注视乙方并暗中准备攻击(图 8-4-1 )。
乘乙方未有变化,甲方迅速用短棍突击劈打乙方锁 骨(图8-4-2)。
或突击劈打乙方头顶(图 8-4-3 )。
或直接屈膝用短棍扫击乙方膝部(图8-4-4)。
或突然戳击乙方肋部(图8-4-5)。
说明:
对付技术不高的对手,可凭借迅猛凌厉的攻势,直接攻击,并一招制敌或在对手暴露 空门、体力不济和防守紊乱时,直接用短棍劈打、戳击或扫击对手要害,可收奇效。
直接进攻,连环出招。
动作:
甲方与乙方对峙时(图8-4-6),甲方抢先用短棍劈打乙方锁骨(图8-4-7),乙方被 迫后退,甲方紧接着发出短棍劈打乙方头部(图8-4-8)o连环出招突击,要仔细观察对手 变化,在对手注意力分散瞬间快捷做动作,连续攻击。
甲方与乙方对峙,甲方稍晃动短棍迷惑乙方(图8-4-9),在乙方分散注意力的瞬间, 甲方用短棍突然袭击劈打乙方头部(图8-4-10),紧接着抽棍戳击乙方腹肋部(图8-4- 11),乙方被击俯身,甲方攻势不停,随乙方变化持棍下砸其后脊背部(图8-4-12)。发 动连续的突击攻势,要注视对手的随时反应,并抓住时机,胆大心细地果断突击。
甲方与乙方对峙,甲方观察乙方动作(图8-4-13),在乙方移动身体时,甲方持短棍 突击乙方下颌(图8-4-14),乙方被击慌神,甲方紧接起腿弹踢乙方下腹或裆部(图8-
4-15),乙方遭到重创俯身,甲方前落腿脚,用短棍迅速劈打乙方头部(图8-4-16)。
甲方与乙方对峙(图8-4-17),甲方未等乙方反应,突然移动用短棍扫击乙方前伸的 防护手臂(图8-4-18),乙方被击抽手,甲方紧接下落短棍抽击乙方前伸的腿膝(图8-
4-19),乙方遭到击打后撤前伸的腿膝,甲方紧接挺身转体用短棍抡扫乙方颈部(图8-4-20)。
甲方与乙方对峙,甲方双手各持短棍观察乙方变化(图8-4-21),甲方一手晃动短棍 分散乙方注意力,在乙方注视短棍瞬间,甲方突发另一手持短棍戳击乙方面门(图8-4- 22),乙方被击慌神,甲方紧接右手持棍由上向下抡乙方颈部(图8-4-23)。
说明
搏击的状况千变万化,并无固定形式。与对手搏斗中,要善于随时移动寻求攻击的时 机、角度。攻击时应随对手的变化运用不同的招法攻击,并防御对手的突击。突击的动作 隐蔽、快速,并用不同的招法上下或左右攻击。攻击动作连贯流畅,不给对手喘息之机。 随时观察对手的变化,双手配合从不同的角度攻击,令对手无法防护。
第五节诱击
诱击,即诱敌攻击法。诱击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先施假动作,虚招迷惑、佯攻对 手,使对手不解其意,在防守时暴露空当被击;另一种是故意暴露出自己的空当,引诱对 手进攻,实为暗中做好防守,并随时准备反击。
一、假动作
(一)假动作的要点
假动作主要用来欺骗对手对你的手、腿、眼睛和身体的动作做出反应。如微微地一挥手或一跺脚,以及突然喊叫等,一般人都会有所反应。即使是一个有多年经验的搏击老 手,也难免被这种假象所迷惑。
假动作运用主要有三种形式:
1.长一短节奏
长一短节奏,即开始的假动作必须放得长而且向纵深插入,目的是引诱对手格挡。在 对手格挡还没有还原之前,便快速狠狠地打击对手。常用的方法有指内打外、指外打内、 指周打低、指低打高等。
2.长一短一短节奏
长一短一短节奏,即两次假动作的进攻中,每一次假动作必须迫使对手进行防御。在 发出短而真实的打击之前,与对手也更加接近了。
3.短一长一短节奏
短一长一短节奏,是假动作运用的高级形式。练习者在发出第一个假动作而未使对手 上当的情况下,那么第二个“长”的假动作就要造成对手以为这是复合进攻的最终一击, 从而诱使对手进行格挡。
(二)假动作运用
指上打下:
甲方与乙方对峙,甲方 虚晃握持的短棍以试乙方反 应(图8-5-1),乙方反应 是后倾上体,甲方突然由虚 晃短棍向乙方肋部戳击(图8-5-2)。
说明:
运用假动作可直接由持棍式做出,可指上击下,令对手来不及防御。
虚晃:
甲方与乙方对峙,甲方持短棍虚晃乙方上盘(图8-5-3),乙方反应双手紧护上盘,甲 方紧跟发出腿脚前踏踢乙方前伸的腿膝(图8-5-4),乙方被击后撤腿膝,甲方攻势不停, 前落踢击的腿脚,用短棍劈打乙方头部或锁骨(图8-5-5)。
说明:
虚晃的假动作引起对手防御,即刻发动上下攻势,趁乱攻击对手。
佯攻:
甲方与乙方对峙,甲方观察乙方动作(图8-5-6),乙 方未有太大变化,甲方移动向前用左手持短棍佯攻乙方头 部,乙方两手欲护头(图8-5-7),甲方待乙方防护头部时 瞬间下落左手短棍快速向前戳击乙方腹肋部(图8-5-8), 乙方被戳击慌忙欲下落两手,甲方收左手棍,接着发右手 棍迅速劈打乙方头部(图8-5-9)。
说明:
佯攻直接突然,在对手被迫改变姿势时,快速、准确地双手交替持短棍连击。
浏览1,47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