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式退步压肘

动作一:接上势,右手小逆缠,左手顺缠上托,双手合住劲向左 上方棚。然后松左胯重心左移,身体微向左转;同时双手下沉,左 逆右顺缠丝弧形向左搌带。目视双手(图4一 142〜图4一 144)。

 

动作二:重心右移,身微右转;双手下沉翻转成左顺右逆缠丝 向右侧弧形搌带(图4一 145)。接着重心左移,身体右转;同时双 手顺缠下沉合于胸前。掌心向上,指尖向前Q目视双手兼顾前方(图 4一146)。

动作三:重心再左移,双膝外开,身体略向左转;同时双手 折腕逆缠外开,左手开至左小腹侧,右手向右前展开(图4一 147)。接着松右胯身体突然右转;左手折腕以手背贴于左小腹处 以肘向前下方发劲;右手顺缠以掌心相迎拍击左肘;双膝突然里 合,跳步震脚。重心偏右脚,目视前下方(图4—148)。

动作四:重心向左移,身体略右转,右脚弧形向左再弧形收 回到左脚内侧稍前,以脚尖点地;同时左手经过腹前横掌向前上 伸出;右手稍向左合于左肘下方(图4一 149)。身体略右转;同 时重心控制在左脚,右脚向右后方以脚前掌着地退步,到尽头时 脚后跟蹬地有声;右手五指微屈内扣轻抚腹部,右臂随着转身向 右后发肘劲;左手微顺缠转成立掌向前推掌发劲。左手心向前, 指尖向上;右手轻贴腹部。顶劲领起,目视前方,耳听身后(图 4—150)。

 

动作五:身体微左转,右掌微顺缠向左略进,然后重心突然 略向右移,身体右转,带动双臂左逆右顺缠丝,右手掌心向上向右后方弹击;左手掌心向下随转 身轻贴胸前。目视右后方(图 4—151)0

动作六:重心左移,身体先向 左转;同时右手利用反弹的回劲 屈臂向左,在胸前与左臂合住劲 (图4-152)。接着屈膝松胯,身 体下沉;同时左手微顺缠,松肩沉 肘展臂向前推出;右手屈指抚腹 向右下松沉和左手形成开劲。顶 劲领起,目视左前方(图4一153)

要点:

动作一和动作二要做得轻松灵活,体现出腰如轴,气如轮,上下相随,周身一家的特点。

动作三的跳步拍肘发 劲要以腰催动,快速有力,顶 劲领起,身法中正,音脆劲 整。

动作四的压肘动作要 柔中寓刚,身法下好,左掌的 发劲和右肘的发劲、右脚的震 脚要协调一致,使之上下相随 协调,劲力完整。

图片1 图片7 图片3 图片5 图片6 图片4 图片9 图片2 图片8

第二十三式中盘

动作一:接上势,身体略左 转,右手变掌前伸与左掌合住 劲。重心右移,身体再略右转 下沉;同时双手向右下方弧形 損带(图 4—154、图 4—155)。

动作二:双手1至右下方 时,左掌顺缠屈臂折腕五指微 拢向内,以手腕领劲向上棚至 胸前;右掌顺缠向上高与肩平; 两手上棚的同时,松左胯左脚 尖略外摆,身向左转,重心左移(图4一 156)。重心完全移至左 脚,身体左转约90°,提起右腿成 左独立步;同时右掌逆缠转臂向 前成横掌,与左手相合向前方发 劲,高与面部平。双手左下右上,

相距10余厘米,左手心和指尖都 向内,右手心向前,指尖向左。目 光向前平视(图4一 157)。

动作三:右脚落地震脚有声,身手随之自然松沉下落。重心随 即由左脚移至右脚,然后松右胯 身体略右转下沉,提起左腿以脚 跟里侧着地向左方滑出,脚尖上 翘里合;同时左手变掌向右侧微顺缠引劲,和右手相抱形成合劲,

左下右上两手心相对。目视左侧 下方(图 4一158、图 4一159) 〇 动作四:松右胯身体向右转, 重心左移;同时左手折腕,五指微 屈相合,以手腕领劲向左侧上方 棚出;右手微逆缠向右侧下方按 出。左手心和指尖向右下方,右 手心向下,指尖向前。顶劲领起, 目视前方兼顾左手,耳听身后(图 4—160)。

要点:

本式注重开合的练习,欲 左先右,欲前先后,开中寓合,合 中寓开,顶劲领起,神气鼓荡,气贴脊背,富有弹性。

成势时身法较低,但是裆部不可低于膝部而形成荡裆(塌裆)。

图片11 图片13 图片10 图片12

第二十四式白鹤亮翅

动作一:接上势,松左胯,身 体微向左转,右脚弧形向左脚并 步,以脚尖点地于左脚内侧;同时 左手变掌,双手左逆右顺缠丝相 合于胸前。左掌在上,掌心向下; 右掌在下,掌心向上。目视右侧 (图 4一 161)。

动作二:松左胯,身体微左转 下沉,双手随转身向左侧引劲;同时右脚以脚跟里侧着地向右侧滑出(图4一 162)。右手顺缠继续 向左引劲,身体左转重心右移。接着身体右转,双手逆缠分开,右 手向右上弧形展开棚出;左手下沉于左胯旁;重心控制在右脚,左 脚向右脚弧形靠拢,于右脚内侧点地。定势时顶劲领起,全身放松 下沉,目视前方,耳听身后(图4一 163)。

图片15 图片14

第二十五式斜行拗步

动作一:接上势,双手左顺右逆缠丝略下沉,身体略向右转。 随即身体左转,双手左逆右顺缠丝,左手向左下按,右手向前上领 劲,引动身体在左转中螺旋上升(图4一 164)。松右胯,重心仍控 制在右脚,以左脚为支点,右脚跟为轴,右脚尖迅速外摆,使身体向 右转约90°屈膝下蹲;同时左手顺缠屈肘上举;右手逆缠下按至右胯旁。左手掌心向右,右手掌心向下。目视左前方(图4一 165)。

动作二:双手向右上方搨 带,提左脚向左侧上一大步。目 视左侧(图4一166、图4— 167)0

动作三:松左胯,身体下沉 左转,左手逆缠下沉,右手微顺 缠合于右耳下。接着重心走下弧 左移,左手成勾手向上提高与肩 平。右手先向前推按,接着松右 胯身体微右转,右手随转体逆缠 向右弧形展开。顶劲领起,目视 前方,耳听身后(图4—168〜 图 4—170)

图片19 图片20 图片18 图片17 图片16

第二十六式闪通背

动作一:接上势,双膝里合, 裆劲合好,身体略左转;同时左手 变掌,双掌同时逆缠弧形上撩相 合于额前(图4一 171)。随即身 体略右转下沉,双手顺缠外开下 沉再向内相合于左膝上方。双手 手心向上,指尖向前。目视前方 兼顾双手(图4一 172)。

动作二:身向左转,右胯放 松,重心由左脚逐渐右移,右腿膝 里合,右脚以脚跟为轴,脚尖内 扣,身体随转动放松下沉;双手左下右上相叠,随转体双逆缠下沉, 双肘向外加棚劲,使双掌略向身 体靠拢(图4一 173)。身体继续 螺旋下沉,重心全部移至右脚,左 脚以脚尖着地向后扫,使身体向 左转135°。左脚尖点地于右脚内 侧,两手左下右上相叠合住劲,手 心向上略偏内,左手指尖向右,右 手指尖向左。目视前方,兼顾右 侧(图 4—174)。

动作三:身体微右转上升,双 掌向右侧上方撩击(图4一175)。 利用撩击反弹力量双手收回至胸前以后,右掌逆缠翻转成掌心向外与左掌心相对。然后左掌向左,右掌向右,双手由胸前掌心相错 向左右展臂分开。双掌心皆向 右,指尖向前。目视前方兼顾双 手(图 4一176、图 4一177)

动作四:松右胯身体右转后 坐,左脚跟外摆落地踏实,随着转 身后坐重心由右脚逐渐移到左 脚,右脚随即外摆。身体在螺旋 下沉中向右旋转120°;转体的同 时,双手左逆右顺缠丝,左掌随着 转体向前方推出;右掌随转体下 沉于右腰际。左手掌心向前,指 尖向上;右手掌心向上,指尖向前。顶劲领起,目视前方(图4—178、图4一 179)。

动作五:重心前移,右脚踏 实。接着松右胯身体右转下沉, 提起左脚向左前方t步。脚跟着 地,脚尖上翘(图4一 180、图 4一181)。然后重心則移,左脚 踏实,随着移重心左胯微松,右 脚蹬地,身体左转近90°;转体 的同时右掌由腰际向前上方发 劲;左掌经胸前逆缠向左后下沉 于左胯旁。右手掌心向上,指尖 向前上;左手掌心向下,指尖向 前。顶劲领起,目视前方,耳听 身后(图4 —182)〇 动作六:松左胯,左膝里合,左脚尖尽量内扣,重心仍在左脚;松右胯,身体在螺旋下沉中向右转体约90°;同时双手左顺 右逆缠丝,右手屈臂翻掌上棚至额上;左手向左侧伸展高与肩平 (图4一 183)。以左脚跟为轴身体快速向右后转,右脚以脚掌着 地随转体向后扫150。,脚跟震地有声;左脚尖可适当内扣调整; 同时右掌弧形逆缠下按至右跨旁;左掌由左经上走弧形向前下劈 掌。左手掌心向右下;右手掌心向左下,双手指皆向前方。顶劲 领起,目视前方,耳听身后(图4一 184)。

要点:

动作一和动作二的速度应有快有慢,要适当掌握。双手 上撩时快,左腿后扫时快,其他动作要相对放慢。后扫时双手环 抱相合,身转脚随,身法中正不偏,周身放松下沉,两肘下沉外翻。

动作六中向右后转体150。时,左手的劈劲、右手的按劲 和右脚跟的震脚要同时完成,协调一致,富于完整的弹抖性。

图片21 图片25 图片27 图片29 图片26 图片24 图片23 图片22 图片30 图片28

第二十七式掩手肱捶

动作一:接上势,双手先微顺 缠向外下沉,接着双手逆缠转臂 弧形向前上,右手在向前上时握 拳和左掌相合于腹前;同时重心 左移,身体左转,提起右腿成左独 立步。目视前方(图4一185、图 4—186)。

动作二:右脚落地震脚,随即 提起左腿向左开一步。目视前方 (图 4—187、图 4一 188)。

动作三:重心左移,身体左转;右拳顺缠向右侧发劲。然后 松右胯身体右转,双手屈臂相合 于胸前。目视前方(图4一 189、 图 4一 190)。

动作四:两手下沉向左右分 幵。松右胯重心右移,身体下沉 右转;左掌向前伸出;右拳屈臂 蓄劲于右腰际。蹬右脚松左胯, 身体速向左转,重心左移;右拳 逆缠向前发出,左手半握拳微顺 缠屈肘向后放肘劲。顶劲领起, 目视前方,耳听身后(图4一 191 〜图 4—193)。

要点:动作一中双手小顺缠下沉要做得沉稳、缓慢,向前上合劲时速度要相对快些,也可以 快速发劲相合。无论快慢,都要 与右腿的上提协调一致,身端步。

图片35 图片32 图片34 图片31 图片33

第二十八式 大六封四闭

动作一:接上势,双手先逆 后顺小缠丝折腕划圈,左手在顺 缠时握拳置于腹前(图4一 194)。双拳左逆右顺缠丝,下沉 交叉于小腹前;同时身体螺旋下 沉并松左胯略向左转。左拳心向 下,右拳心向左。目视前方(图 4—195)0

动作二:身体略右转上升; 双拳变掌左顺右逆缠丝,合住劲 向前略偏左上方挤出,高与胸平 (图4一 196)。重心继续右移, 松左胯身体螺旋下沉向左转约 45°,左脚尖以脚跟为轴外摆; 同时左手微逆缠,右手顺缠,双手弧形下沉形成損劲(图4一 1幻)。重心左移,左脚踏实,右膝领 劲,提起右腿,脚尖自然下垂,成左独立步;同时左手微逆缠虎口棚 圆,以拇指侧腕关节领劲弧形向左上提,五指斜向下垂形成刁手; 右手微顺缠弧形上托,左手刁右手托,随转体向左上方損带。顶劲 领起,目视右侧(图4一 198)。

动作三:两手逆缠翻掌合于胸前;同时松左胯,身体下沉略左 转,右腿向右侧上步落地,脚跟里侧着地,脚尖上翘里合(图4一 199)。松右胯,右脚脚尖落地踏实,身体略右转,重心移至右脚,左 脚以脚尖着地弧形向右脚并步;随重心移动,双手合住劲微顺缠向 右下方按出,身体随着按劲螺旋下沉。目视右下方(图4一200)。

要点:

动作一和动作二的前半动为接劲和引劲动作,速度相对柔 缓一些。动作二提托摞的动作要快。双手与右腿要上下相合,协 调一致。

独立步时,左腿要扣膝微屈,跨关节放松,五趾抓地;身体 上部要虚领顶劲,胸膝合劲。上下肢对拔拉长,才能身法中正稳 健,不致左右歪斜。

动作三为上引下进的技击法,与第四式六封四闭相似,但 前式是以换重心为进,本式则是进右脚,可蹬、踢、踹,落地则能踩、 插、套。上下配合协调是得机得势的关键。

图片37 图片39 图片36 图片38

第二十九式单鞭

动作一:接上势,身体先微右转;双掌顺缠,左掌外穿,右掌内 收(图4一201)。右掌逆缠变勾手向右上方棚出,高与肩平;左掌 微顺缠向下松沉至腹前,掌心向上;身体略左转下沉。接着松右 跨,身体略右转下沉,左膝领劲提起左腿。目视左侧(图4一202、 图 4—203)

 

动作二:身体下沉,左脚向左开一大步,重心走下弧左移,左手 向右上方穿掌逆缠外翻转臂再逆缠向左展开。穿左掌时要稍向右 回重心。目视前方(图4一204〜图4一206)。

图片41 图片40

第三十式云手

动作一:接上势,右勾手变掌顺缠弧形向下松沉。松右胯身体 右转,重心右移;同时双手左顺右逆向右侧上方棚出。左掌心向 上,右掌心向外,手指皆向左侧。目视前方偏左(图4一207)。

动作二:身体微右转,重心左移,提右脚向左脚后插步,脚尖着 地;同时左掌先向右再逆缠翻掌走上弧向左侧棚出;右掌转臂顺缠 下沉走下弧向左侧棚出。左手心向前,指尖向右;右手心向左上, 指尖向前。双手合住劲向左棚。目视右侧(图4一208)。

动作三:重心移至右脚,身体微右转下沉,提左脚以脚跟着地。

向左侧开一大步,脚尖上翘里 合;同时右手先顺缠再逆缠向 上翻掌走上弧向右侧棚出,略 高于肩;左手顺缠转臂下沉走 下弧向右侧媚出。右手心向 前,指尖向左;左手心向右上, 指尖向前。目视左侧(图4一209)

动作四:重心左移,右脚向 左脚后插步;同时左手先顺后 逆缠丝,翻掌向上走上弧向左 侧棚出;右手转臂顺缠下沉走 下弧向左侧棚出。双手合住劲 向左侧棚。目视右侧(图4一210)

动作五:重心右移,身体右 转下沉,提左脚以脚跟里侧着 地向左侧开步,脚尖上翘里合。 同时右手先顺后逆缠向上翻掌 走上弧向右侧棚出,略高于肩; 左手顺缠转臂下沉走下弧向右 侧棚出。双手合住劲右棚。目 视左侧(图4一211)。

要点:

此式为拳套重要 动作之一,可连续插步,亦可连 续盖步、并步或者三种步法交 替。无论使用何种步法,都必

须注重于脚的虚实转换。某侧手 为实(意念注重的成分多)脚则为虚,反之亦然。这样才能上下相 随,周身协调,将两手和两脚的虚 实统一于整个身法的虚实之中。

重心转换和手法(即缠丝 劲)转换时,要“欲左先右”、“欲上 先下”,再配合灵活的眼法,才能 神气鼓荡,顾盼自如。

双手在左右缠丝时,在左 右立圆之中配合左右转动的身 法,要具有里外缠丝的成分,这样 才符合以腰为轴、气贴脊背的要求。

图片44 图片45 图片42 图片43 图片46

第三十一式高探马

动作一:接上势,松左胯身体 左转,重心左移;同时左手逆缠转 臂,然后屈左臂以掌外缘领劲向 左侧棚出;右手顺缠向外向下至 右侧(图4一212)。接着,左掌向 前撩,右掌后撩配合,带动身体重 心走下弧继续左移。左手心向 下,指尖向左;右手心向前,指尖 向右。顶劲领起,目视左侧,耳听 身后(图4一213)。

动作二:松左胯,身体左转下 沉,右脚向左脚内侧靠拢,脚尖着 地;同时双掌微顺缠交叉相合于 胸前,两手左上右下,左掌合于右 小臂内侧。右手掌心向上,指尖 向前;左手掌心向下,指尖向右。

目视右前方,耳听身后(图4一214)

动作三:身体螺旋下沉略向 左转,双手合劲向左上方引带;同 时提右脚向右后开步(图4一215)然后松右胯,身体略右转,重心稍右移,双手逆缠向上棚,再逆缠弧形向左右方向分开,双臂高与肩平,松肩,沉肘,坐腕,下沉合住劲。双手掌心向外,手指向 上。顶劲领起,目视前方(图4一216)

动作四:身体略右转,重心向 左移,右掌向右下方松沉,左掌小 顺缠(图4一217)。接着,松左胯 身体略左转下沉,重心向右移,右 膝里合,右脚尖以脚跟为轴内扣; 同时右掌先顺后逆屈臂向上合T' 右耳旁;左掌小顺缠丝。然后葑 体继续左转,左脚以脚尖着地向 左后扫约135°,收于右脚内侧,脚 尖着地;同时右掌顺缠前推;左掌 随身体的转动收于左腰间。右掌心向外,指尖向上;左掌心向上,

指尖向右。顶劲领起,目视右侧,耳听身后(图4一218〜图4一 220)。

 

要点:动作四中右手屈臂向右耳旁合时,右肘要随着手掌的缠 丝劲向外开,这样才能将右掌螺旋前推的劲蓄紧。右手前推和左 手收回腰间以及左脚后扫收回要协调一致。定势时肩肘放松下 沉,全身心气下降,塌腰、松胯、屈膝,脚趾抓地。顶劲上领,双手向 下塌住劲。

图片50 图片47 图片49 图片52 图片51 图片48

第三十二式右擦脚

动作一:接上势,两手先逆后顺折腕缠丝在原位各划一小圈。 然后屈膝松胯身体下沉;同时左手微逆缠下沉;右手顺缠向左下損 至腹前与左手相合。接着身体微右转上升;双手左顺右逆缠丝合 住劲向右侧上方挤出,高与肩平。右手心向外,指尖向左前;左手心向内,指尖向后。顶劲领起,目 视右侧(图4一221〜图4一223)。

动作二:重心再往右移,身体 左转下沉;同时左手成刁手用腕 部领劲向左侧上方棚;右手小顺 缠翻掌上托(图4一224)。左腿 提起经右膝前向右盖步,以脚尖 外缘先着地;同时左手变掌向上 向右向下先逆后顺缠丝;右手稍 向左侧微顺缠引带,两小臂在胸 前左上右下交叉相合,双手掌心 左下右上,手指都斜向上。目视 左手,当右手和左手相合后兼顾 右侧(图 4—225、图 4一226)。

 

动作三:双手合劲逆缠外 翻上棚;同时重心前移,身体 微下沉。接着身体微左转略上 升,右脚绷平脚面向右侧上方 踢起;同时双手微顺缠向左右 弧形分开下拍,右手迎击上踢 的右脚面。掌心都向下。目视 右侧(图4一227、图4一 228) 。

图片55 图片53 图片54 图片56

第三十三式左擦脚

动作一:接上势,拍脚后 右脚自然下落,将触地面时右 膝微向上提起,然后脚尖弧形 外摆;同时双手左顺右逆小缠 丝配合。接着右脚跟外侧着地 落于身体右侧前方,脚尖上翘 外摆;身体右转约9(^;双手 在胸前方左上右下相合。左手 心向右;右手心向下,指尖皆 向前上。目视前方(图4一 229) 。

动作二:双手逆缠翻掌合 劲上棚至前上方;同时右腿屈膝松胯,身体下沉右转,重心移至右脚踏实(图4一230)。身体 继续右转约90。,提左脚向左上方踢起,脚面要绷紧;同时双手 顺缠由上方向左右分开下拍,左手迎击上踢的左脚面,双手掌心 向下。目视左侧,耳听身后(图4一231)。

要点:

本式与上式右擦脚相似,要点一并叙述。拍脚时勿需双 臂完全在一条线上,应有向前的弧度,踢脚时要在侧面稍前的位 置上踢。

拍脚时,双手向下用力要对称,肩肘放松,使手掌的下 拍劲富有弹性;独立腿不可挺膝顶胯使身体上升,应该在原松胯 屈膝的基础上再稍微放松下沉,这样才能重心稳定,身法中正, 手脚相合,拍击有力。

图片57

第三十四式转身左蹬一跟

动作一:紧接上势,拍脚后左脚自然下落。左手顺缠折腕向 内,五指微合;右手逆缠屈臂里合于右耳旁;同时左膝领劲上提。 右手心向左下,左手心向上。目视左侧,耳听身后(图4一232)。

动作二:松右跨,以右脚跟为轴脚尖迅速内扣随即踏实,控制 并稳定重心,使身体下沉并向左后转约半周;左腿随转体放松下 摆。当身体转到位时左腿又上提,同时双手逆缠,在胸前相合,随 即又左右分开变拳。双拳心向下。目视右侧,耳听身后(图4一 233)

动作三:两拳微顺缠在腹前左内右外相合,右腿屈膝松胯,身 体螺旋下沉,左膝领劲上提;同时双拳微逆缠上提又微顺缠向下弹 抖。紧接着左脚尖微翘,以脚跟向左侧蹬出;同时左右双拳以小指侧领劲向左右分别发出。双拳拳斜向下。目视左侧,耳听身后 (图 4一234、附图 4一234、图 4一 235)。

要点:

1.本式由于是右腿独立,所 以稳定重心是关键。练习时要细 心体会双手与左膝的配合。动作 一中双手向左侧发劲时要左膝上 领,快速转身后双手外开时左膝 上提,蹬脚发劲前为了将劲蓄得 更紧,双手向下弹抖时左膝上提。 只有双手和左膝配合好,才能身 法中正稳健。

 

2.蹬脚发劲时,拳脚的发劲要快速有力,富有弹性,一发即 收,以备再发,这样,实战时可以避免被人拿(抱)住。

图片59 图片58 图片60

第三十五式前蹚拗步

动作一:接上势,左腿自然收回膝部领劲上提,松右胯身体 下沉;同时双拳发劲后自然收回至胸前变掌,左顺右逆缠丝向右 下弧形榍带,撮至右侧时变左逆右顺缠丝转臂上翻向左侧加棚 劲,双手形成合劲(图4一236)。接着身体下沉左转约90°,左脚 脚尖外摆,脚跟着地向左侧迈出;同时左手微向左下沉;右手随 转身微顺缠向左,在胸前双手左下右上交叉相合。目视前方(图 4—237)。

图片61

 

动作三:松左胯屈左膝重心由右向左移,身体左转约60。下沉,提起右脚向右侧开步。接着双手向左侧引劲,身体向左转,向右。顶劲领起,目视右侧(图238)

图片62

第三十六式击地捶

动作一:接上势,松左胯身体 微向左转,重心略向左移;同时双 手左逆右顺缠丝略下沉向左加棚 劲(图4一241)。然后松右胯身 体右转,重心略向右移,同时双手 变左顺右逆缠丝走上弧向右摄带 (图4一242)。接着重心左移,双 手走下弧左逆右顺向左侧搢带。 左手心向前,右手心向上,手指皆 4—243)0

 

动作二:松右胯身体右转;同 时双手下沉翻掌,随转身左顺右 逆缠丝向右搌带(图4一244)。

接着重心右移,身体微右转下沉,提左腿向左前方上一大步;同时 双手向右上方加棚劲。目视左前 方(图 4一245、图 4一246)。

动作三:松右胯身体微右转;

同时双手小顺缠变拳(图4一 247)。松左跨左膝微外摆,重心 由右向左移;身体微左转螺旋下 沉至左大腿与膝平;同时左拳微 顺缠向下,再逆缠屈肘向左上方提起;右拳先IS后逆缠经右耳旁向前下击出。左拳心向下,右拳心向内。目视前下方,耳听身后(图4一248、图4一249、附图4一 249)

要点:

此式向下击时身法可高可低,但要有右拳入地的意念贯注 其中。

在俯伏的身法中,更要注意顶劲不丢,如拳论所讲“尾闾正 中神贯顶”,身法的尾闾正中是此式整个脊骨节节贯串且富于弹性 的关键。

此式又名“神仙一把抓”,“栽捶”,是太极五捶之一。其他 四捶是:掩手肢捶、撇身捶、肘底捶和指裆捶。

图片66 图片65 图片63 图片69 图片68 图片64 图片67

第三十七式二起脚(踢二起)

动作一:接上势,右拳顺缠 向前下松沉划一小圈。接着右拳 逆缠右肘向右后上方棚出;左拳 逆缠转臂下沉;同时重心由左脚 向右脚移,左脚尖内扣,身体上 升右转(图4一250)。左脚尖再 内扣,屈左膝重心左移,松右跨 身体右转约90°,右脚弧形收回 到左脚右前方,脚尖点地;同时 右拳顺缠外翻随转体下沉于身体 右侧;左拳顺缠随转体上举于面 前左上方。左拳心向内,右拳心 向上。顶劲领起,目视前方(图4—251)0

动作二:身体微右转,重心 向前移至右脚;同时左拳略向前 棚;右拳稍向后摆。目视前方 (图 4一252)。

动作三:重心完全移至右 脚,左脚向前踢出;同时双拳变 掌,左掌弧形向左下,右掌弧形 向右上(图4一253)。在左脚尚 未落地时,右脚蹬地跃起,向前 上方绷平脚面踢起,右掌速向前 下迎击右脚面,左掌在右掌拍脚 时向左后上方撩出,掌心向下〇 目视右手(图4一254)。

要点:

 

动作一和动作二要以 腰为轴,身法中正,勿左歪右 斜,勿前俯后仰,以免失势。

二起拍脚要快速准确, 在左脚未落地之前腾空完成。 拍脚时切勿后仰,要求胸膝相 合,左手在后上掠和右手形成 合力,以助拍脚之势。

图片73 图片71 图片74 图片72

第三十八式护心拳(兽头势)

动作一:紧接上势,拍脚后 左脚先落地,右脚随之也落于 左脚内侧稍前,重心偏左。双 手随右脚落地下按于腹前。双 掌心向下,指尖都向前。顶劲 领起,目视前方,耳听身后(图 4—255)。

动作二:双手左逆右顺缠 向左下方按出;同时重心右移, 身体左转下沉。再翻掌左顺右 逆缠向右侧上方損带;同时提 左脚向左侧偏后方横开一步, 脚跟里侧着地,脚尖上翘(图4
一256)。松左胯重心左移,身体 螺旋下沉微左转,右脚以脚尖着 地,随着移重心和转体向左脚内 侧靠拢;同时双掌下沉,变左逆右 顺缠丝随着移重心向左侧上方加 棚攮劲。左手掌心向外,指尖向 右;右手掌心向上,指尖向右前 方。目视右前方,耳听身后(图 4—257)0

动作三:双掌逆缠变拳。身 体继续左转螺旋下沉,右脚向右 稍偏前方速跳开一大步;同时双 拳随着转身左逆右顺缠丝,并在 身体左侧外开发劲。左拳在左后上方,右拳在左前上方,拳心都向 左后,拳眼左下右上。目视前方, 耳听身后(图4一258)

动作四:松右胯身体右转;同 时右拳转臂顺缠随着转身孤形下 沉于右膝上方;左拳随着转身顺 缠向上至左前上方,高与头平(图 4一259)。松左跨重心向右移,身 体微左转;同时右拳以拳顶领劲 向上缓慢冲拳;左拳微逆缠屈臂 沉于左腹前。左右拳心都向内。 目视右拳及远方(图4一260)。 动作五:重心左移,松右胯身 体右转;随着转身右拳微逆缠屈肘向右后方领起;左拳逆缠至前下方(图4一261)。重心右移,身 体左转•,同时右臂松肩沉肘,右拳 顺缠转臂手腕里屈向前摺出至胸 前;左拳微顺缠收至腹前,高与右 肘尖平。左右手形成合劲,左拳 眼向上,右拳眼向右上,双拳心向 内。顶劲领起,目视前方,耳听身 后(图 4—262)。

要点:

动作三练习时速度要快,

双拳的外开发劲和右脚的跳步震 脚要同时完成,协调一致。关键 是要做好动作二的周身蓄劲。

动作四和动作五是在不动步的情况下,松胯转腰,同时又 胸腰折叠,双手旋腕转臂,注重里外缠丝劲的练习。要求速度要 慢,气贴脊背,节节贯串,一动全动,周身家。

图片75 图片79 图片77 图片76 图片78

第三十九式旋风脚

动作一:接上势,双拳顺时针转一小圈变掌向右前加棚劲攉; 同时重心略向左移再移回右脚,身体略向右转(图4一263)。松左 胯身体螺旋下沉向左转,左脚尖外摆,随即重心由右脚移到左脚, 身体微下沉,右腿屈膝提起;同时双手下沉翻掌左逆右顺缠丝弧形 向左上领起。左手掌心向外,右手掌心向上,指尖都向右前方。顶 劲领起,目视右前方(图4一264)。

动作二:身体螺旋下沉,右脚尖外摆向右前方上半步,脚跟外 侧着地;同时双手顺缠,先外开再相合,左上右下交叉相合于胸前(图4一265)。右脚尖外摆,重心 右移,右腿屈膝下蹲;左脚由实变 虚,左腿屈膝下跪,左脚尖点地; 身体右转螺旋下沉;同时双手随 转身逆缠翻掌外棚。双手心都向 外。目视前方,耳听身后(图4一 266) 。

动作三:身体继续右转,带动 左脚迅速起脚里合;同时双手向 左右两侧横开,左手以掌心迎击 左脚内侧。目视左手与左脚,耳 听身后(图4一267)。

要点:

本式是独立步里合旋扫腿法,有一定难度,要求旋转快速, 身法中正,拍脚有力,重心腿沉着稳健。可抽出单势练习体会。

动作一前半部分的小圈是接劲动作,将上势发劲后的断劲 重新连接起来,同时也是引起以后动作的引劲动作,要求沉着紧 凑,以身催动,眼法相随,形神兼备。

图片80 图片82 图片81

浏览1,32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