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无限制泰拳立体技击影融贯训练

关于立体技击影融贯训练的知识-——

“未经过实战的习武者,就好象一位未下过水的游泳 者”,这已经成为一个武道经典的比喻,它深刻的说明了一个 问题:格斗技术的训练和格斗技术的实际运用是两码事。即 掌握了技术,并不意味着在实战中会用,否则也不会发生套 路冠军被流氓痛殴的事了。因此连接“练”与“用”,使它融 贯一体的桥梁应在于实践,通过实践使技术实际化,而最终 获得真实的格斗能力。毫无疑问,如果要学会游泳,光在陆 地上练技术是不够的,你还必须下水扑腾一一这中间可能还 会呛水一 你最终能够游水自如,无论深浅。

进行无限制泰拳自修目的,是为了培养无限制泰拳立体的整 体的格斗能力。现在,习者已进入了将学到的技术实际化的阶 段。连接它的桥梁就是:无限制泰拳立体技击影融贯训练。

在现代泰拳中,无限制泰拳立体技击影融贯训练又可称为击 影练习。此种练习法是截拳道、自由搏击、实战空手道等实战格 斗技所共同采用的优秀训练方法之一,最适宜无同伴的武道训练 者,你必须高度重视!

立体技击影融贯训练就是指个人进行的与假想敌对抗的“实 战”练习。是通过假设对手的攻防动作,而进行相应的拳、肘、 腿、膝的立体攻击技术,以及各种防御、反击等综合技战术的整 体融贯练习的训练法。它除了没有对手以外,技战术使用完全模 拟真实格斗。

通过立体技击影融贯练习,可以提高习者真实对抗中瞬间的 思维变化和反应能力;牟训练身法、眼法和步法的敏捷性和多变 性;能提高习者周身一体的协调配合能力;对于熟练拳、肘、 腿、膝等各种攻守技法、掌握攻防时机、培养动作的连贯性节奏 感,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习者还可在练习中,切实体会 动作路线、方向和力点的准确性,从中找出弊端,不断改进和完 善基本技术。

此训练法最大的好处是:不是按固定的套路去进行,每次练 习根据你的假想而不同。习者随时可以自由想象真实格斗中各种 可能的自卫场景和对方的袭击手段,并通过随机选择无限制泰拳 立体格斗技战术相克制的“应激”攻防动作练习,避免未经过实 战对抗训练的习者在突发的真实格斗前的手足无措,不断从内心 深处和体能、技能上,挖掘和培养处变不惊、攻守有度的格斗自 n “经验”、信心和能力。

因此,立体技击影融贯训练是一种高效率的“完全实战动作 意识”训练法,是广泛适应的单练最佳“实战”训练法。在没有 同伴配合的情况下,此种训练法是首要的训练手段。当然,它并 不能完全代替有对手的实战训练,这是必须了解的。

练习时,务必保持警觉,身体放松,动静有度,如流水般在 敏捷移动状态下,整体配合,流畅出招:

出拳时,注意动作的连贯,路线和方向、力点的准确,并结 合刺(滑)进、刺(滑)退、侧步、环绕等各种步法,动作灵活 多变,拳步一体或拳先步出。

击肘时,设想近身实战的情形和对方的动作意图而施展肘 法。适时改变击打角度、方向和距离,以必胜之心踏入对方两足 之间凌厉发招。

踢击时,无需过猛、过快,以发力时动作正确和身体平衡为 准。出要隐蔽突然,消除预动,收则敏捷,防御不失。
撞膝时,需控制时机与距离。在假设对方近身纠缠时,双臂 采用各种缠制技术迎以冲膝破敌。双膝攻击时应连贯流畅,支撑 稳固。防则以攻止攻,连消带打。

移动时,应自由变化起步路线、角度,以小步移动为主,辅 以各种攻防动作,或移向对方攻击拳腿外侧,或直接迎进,以自 然舒适、协调配合动作,富有节奏感为佳。

(图453-461)为一组立体击影融贯练习的片段,供参考。图片68 图片69 图片70图片71 图片72 图片73 图片74图片75

练习 立体技战术的综合击影融贯练习


  • 按每局三分钟,局间休息一分钟的回合制方式练习,每 次练若干组;或按不限时间,连续的有节奏的进行,直至力尽为 止的方法练习。

  • 练习中尽量合成使用所有的无限制泰拳攻防技术。


实用指南:泰拳训练:对打与试招一一

立体技击影融贯训练只是一种假想的对抗技战术个人模 拟训练法,不可能代替两人以至两人以上的真实的对抗训练。

在泰拳训练程序中,当习者掌握基本技术,具备相当素 质之后,即可进行试招和对打练习。对于职业泰拳手来说, 这两大训练法主要是作为赛前技战术训练手段来运用,以增 强实战感觉、斗心、耐力、速度和技战术综合水平。

  • 在进行对打或试招训练时,习者一定要佩戴好护具, 如金属制护裆、头盔、护身、拳套等。其它如护齿、护踝、 缠拳妙布也是要注意的。准备充足的话,还可在脸上和拳套 上涂上凡士林Q总之,安全第一,预防受伤第一』因为只有 身体健康的人,方可有稳定的练习和提高。

  • 必须牢记:实战性训练的目的不是比试胜负,也不是 为了好勇斗狠,关键在于将所掌握的泰拳技术和战术用于实 践,提高对实战的认识,体验时机、距离、节奏在攻防中的 窍要,丰富实战致用的经验,培养良好的反应,全面增强实 战时的斗心、耐力和攻防技战术应用及应变能力』对于一般 习者而言,通过类似对抗练习,更可检验自我技战术掌握之 程度,了解自我技战术存在之优缺点,以期在今后的训练中 弥补不足,发扬长处,最终逐步形成独具一格的技战术风格。 所以,习者应抱着互相学习的态度去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要 全神贯注,保证质量。在训之后,要及时总结,找出不足, 为下一步训练提供借鉴。


总之,进行对打和试招训练务必端正心态,在练习过程 中要注意控制好情绪。切忌发怒斗狠,使训练成为斗殴。而 应以学习和追求进步的态度去练习。

  • 在练习中要注意消除任何不良的格斗习惯,比如咬住 嘴唇,张大嘴巴,或如NBA巨星乔丹上篮时吐出舌头。因为 一旦在实战中被对方击中上述部位,很轻易就会受伤,直接 影响你的技战术发挥。另外,盲目自信,不顾正确的防御姿 势,或动作大挥大抡,只想一拳击倒对手等错误习惯或心态 是务必杜绝的。在平时和对抗训练中,习者务必注意检查自 己格斗姿势和防御动作的有效性,看看自己是否做到了攻击 之时防御仍然严密的攻防兼备的程度,这可以通过立镜和同伴的提醒来检验、纠正和提高。只有养成狮子搏兔,攻守兼 备的高度警觉的正确格斗心态和技术动力定型,方有成为真 I正高手的条件。


! 记着:一旦投入训练,就必须完全进入状态,绝不轻视 ,或害怕任何对手,同时千万不要让周围任何事情干扰和影响 !你的注意力°正如伟大的“世纪武术家”李振藩所言:“如果 !进行对抗训练而没有实战观念的话,只能是自欺欺人。”

  • 必须要注意正确的步法移动与攻防动作的配合,不可 毫无目的地随意移动!不可乱发空拳空腿一击不中不打, 打着效果不大的也不轻发——保持良好的平衡和流畅的移动, 密切注意对方的移动与预势,养成迅速判断对方长、短处的 习惯。

  • 尽可能与对手保持在能充分发挥自己技战术水平的范 I围和距离之内与对手作战.以维持主动。另外,尽量保持放 i松。记着:心理和生理上的无谓紧张极易使你陷入疲劳和呼 ,吸不畅的困境。

  • 在找对打或试招对手时,最好是找一名技术和经验都 ;要好的人做同伴,这样才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和自我完善。如 能找到高水平教练则更是求之不得。练习到一定程度,可广 泛与不同风格或门派的人练习,以求增强格斗适应能力。

  • 不要全力去攻击,一味强调力量的战术!习者最该注 i意的应是攻防的节奏,体力的合理分配,与战术的良好配合, 松紧的自然转换,如此方能真正从训练中掌握到泰拳格斗艺 术的真髓。


记着:即使是轻松的命中目标的一击,也比重拳重腿落 空好得多。

  • 要学会运用心理战术去对抗。例如以假动作佯攻,击 上取下;或眼视其下,实踢其上等等,这样可使攻击成功率 倍增。


1.试招(图462)。图片76

试招是磨练实战拳艺的最佳方法之一。通常安排在每次 训练课的后段,同教练或与自己身型相近的对手对战(在无 限制泰拳中,还可进一步尝试与体重超过自己的人对战,以 求适应不同对手)。

试招练习属轻接触的实战对抗练习,练习者可运用自己 掌握的任何技术对战,但不准用力,更不准斗狠。其它方面 则与真实对抗无异,由双方运用各种战术,自由出招,互相 进攻、防御、反击,借以培养双方的反应能力、应变能力、 时机空间感和实战之技巧。

有时双方可约定,专练某一特项之技战术。例如练习踢 击防御反击招数时,一方踢击进攻,另一方则练习防御之后 反踢,使对方招架,如此互相转换练习。又比如一方专心低

i位踢进攻,或以肘、以内围膝撞(箍颈膝撞、扳肩膝撞等)

I攻击,而另一方则集中防御,破解反击。总之,根据你需要 .练习或提高的某一方面,做技战术的专项试招训练。此种练 '习,可改善习者格斗时的姿势与攻防战术意识,养成良好的 攻防技击节奏与韵律感,强化技战术能力。

, 试招训练陪练一方若拳技与经验俱佳,对习者进步绝对

'有益。试招可按回合制来进行,与对打训练回合相近。

2.对打(图463)。图片77

如果说试招是轻接触的带有喂招性质的对抗训练的话,! !对打练习就是增强习者耐力、斗心和速度、反应以及应变能: j力的重接触的对抗训练。

| 在对打训练中,习者着拳套护具可与对手展开全力的自:

由搏击,但所采用对打招数多为拳击,而对于那些过于凶狠i :招式,则基本限制使用,例如危险性高的腿膝招数,通常不

宜采用,以免习者在训练中受伤,影响到下一步的训练或擂

i台比赛,以至影响到身体健康,这是业余泰拳习者务必注意I

的。意即虽全力搏击对抗,仍应把握安全分寸,使训练有效 i有益而无害也°所以,习者一要注意凶狠招式的禁用,二要 [注意选择陪练对手,水平稍高者、相近或相差者皆要碰撞, j但宜以水平稍高者陪练为佳,有利刺激进步。

一般,对打练习普通习者在某段训练时期可每周安排1 〜2次,按回合制进行。职业泰拳手在赛前常以对打作为主 |要练习项目,隔日练习,每周对打不下三次,周日休息。每 |次练习根据比赛形式来定练习时间和回合。

比如比赛每回合时间3分钟,则备战对打练习时间升至 :4分*钟,休息时间不超过1分钟。倘若比赛每回合为2分 ,钟,则练习时即升至3分钟。总之练习强度要超过比赛强度, :以高度压力式练习法,使选手在上台对战时,能有足够的体 :能与耐力应付比赛之需。

但与时间安排上相反,赛前训练回合总数较正式比赛回 i合总数要少,即成反比例的关系°如预期比赛10回合,每次 ,只需对打练习4回合'"而5回合赛事,只需对打练习3回合, |至于4回合以下,每次练习2回合足够。对于业余习者而言, |每次以练习两回合为准。

鉴于对打练习系全力以赴,为防止受伤,每一位习者务 !必注意对打练习不可频繁,即便在赛前特定训练期,也应隔 :日一练,使身体得到充分休息,最大限度地预防训练伤害。

第一节如何进行高效的攻防与自卫

无限制泰拳体系划分人体上段为拳、肘法主攻主防区域, 踢、膝法以下段为主攻主防区域,中段区域则划为共同攻防区 域。习者依此而行,可确保攻防尽可能的简单、直接、快速和有 效,同时避免不切实际的胡乱使用高踢、飞踢或旋转踢击等非自 卫技术的不安全隐患。

出击时,习者必须要学会集中攻击无限制泰拳体系17个人 体定位攻击目标,以实现“以最小消耗获得最大效果”的高效能 格斗自卫目的。这对于各方面条件比对手差,以及正处于劣势的 无限制泰拳习者来说,对要害目标定位击打,更具有力挽狂澜的 决定性自卫意义。

一、目标定位:高效能格斗的基础

无限制泰拳“高效能”攻击的一个基础,就是特别强调对人 体要害目标的定位打击。任何人,不论其强壮与否,身上都存在 大量易被攻击的生理脆弱部位,对这些部位的攻击,根据目标不 同、用力程度不同,可轻易达到或致伤、或致残、或致晕,甚至 致命的效果,而这正是无限制泰拳习者能够以弱胜强,一击必杀 的根本前提。切记:在完全实战中攻击那些几乎难以产生效应的 部位是十分危险的,因为那样的攻击,不但无法克制对方的进 攻,反而会激怒对手发动更加恶毒的攻击。所以,定位击打人体 存在的确实有效的脆弱要害,以求一击奏效,同时又注意防护自 身的这些要害部位,在没有退路的自卫格斗中,其意义不言而 喻。对此缺乏认识的人,在实际的自卫中,非常容易被袭击者打 伤、打残、击晕!为此,我们要求每一个无限制泰拳习者必须熟

谙无限制泰拳17个定位攻击要害(图464)——它们是在实践中 提炼出来的最有效的攻击点-——它们分布于人体上、中、卜段三 个区域。记住:透彻掌握并能熟练攻防各个定位攻防要害,是无 限制泰拳习者成为“高效能”格斗者的决楚性要素之一。语务必 在训练中时时贯彻。图片78

为避免防卫过当,无限制泰拳习者对标有“关”符号部位的 攻击,必须高度慎重!你必须在从法律上讲有正当理由——如对 方的侵害是致命的,才能对他们施以重击——当然,最佳的还是 控制力度,达到自卫目的即可。毕竟,合理、合法是无限制泰拳 运用的必须条件。

二、无限制泰拳上段定位攻防要害(八处)

在无限制泰拳系统中,对上段目标的打击,主要目的在于破 坏对方的生理感观机能。每个人都明白:一个晕头转向,视物不 清的人,是不可能再行进攻的。

*太阳穴(顺部/致命要害)

此处在耳朵上方,头部两侧颛区部位,仅仅只有脆弱的骨片 保护。以肘击和摆拳攻击效果最佳。轻则引致脑震荡,休克昏 迷,重击可导致对方死亡。

眼睛(致残部位)

眼睛是人行动的导引,是非常敏感的部位。迷眼之后,会行 动受阻,陷入挨打困境,因此是最重要的要害部位之一。以手 戳、挖、抓、刺,或以砂土、唾沫迷眼,或以其它刺激性物质多 角度攻击,轻可以引起剧痛、流泪、流血、视线模糊,重则导致 失明、休克昏厥。

鼻梁(致晕要害)

即从眉间向下延伸至与眼睛水平同高的一段区域。此部位非 常重要,对来自正面和侧面的打击承受力极弱,如准确击打,会 产生强烈酸痛感,造成泪涕满面,暂时失明,从而破坏对方的判 断和行动。此处对砂、土等刺激性物质比较敏感。攻击此处,可 以直拳、摆肘适度打击,如果对方头部主动或被动前俯时,可以 膝撞施击。但此部位遭受大力重击,可引致严重攻击后果,比如 脑震荡、昏迷等,需特别注意!

*颈部(致命要害)

包括脖颈两侧和后面小脑根部,是人体中要害中的要害。在 实战中,倘遭到连续重击会导致神经紊乱,影响视力,甚至失 明,小脑根部受重击,更会立即失去知觉。所以,无限制泰拳习 者必须不惜任何代价保护此处,同时在万分危急时,可以重击对 方此处,以求克敌。

下巴(颊部/致晕要害)

下巴被全世界格斗家公认为是“击面开关”。因为在擂台上, 许多著名泰拳手,都曾因此处被击中而倒地败北。在无限制泰拳 的实践中,以一记凶猛的挑肘或勾拳重击对方下巴,可轻易的将 对方击倒,甚至击昏的战例很多。所以无限制泰拳特别强调习者 在格斗中要时时注意收须和护须,道理就在这里。保护和攻击下 巴的重要性,可从“铜头铁臂瓷下巴”的武谚中得出基本结论。 通常,从45度角击打下巴,可引起对方震荡性麻痹,体位失控 而倒地,有时甚至可使对方暂时昏迷。而下巴被击破、击脱臼、 出血以及倒地时伤及后脑,更是不可避免的伤害。

关喉结(致命要害)

喉结位于人体颈项正面,是脆弱而易损的要害部位。有效的 击中此部位,轻则可以造成呼吸困难、剧痛,重则可致对方窒息 昏迷,甚至死亡。无限制泰拳习者需了解的是:在喉结受到攻击 威胁时,由于身体保护反射机制的作用,对手的领部往往会下 垂,以保护喉结,因而在实战时,可以充分利用对手的这一生理 特性加以攻击,这样有时虽不能击中对方喉结,但可击中对手颊 部,轻易获得击倒的意外效果。

锁骨(致残要害)

此处是人体骨骼中脆弱而易损的部位,最易骨折,在与敌人 短兵相接时,是重点攻击目标之一。一般,锁骨遭受肘击拳砸 时,可影响到双臂的行动,一旦骨折,更会导致肩膀下垂,丧失 战斗力。

额部(致晕要害)

颗部包括面部两侧的颗骨,如被击中极其危险。许多泰拳师 和拳击手都有颗部遭重击失败的经历。例如前世界重量级拳王穆 罕默德•阿里,就曾被当时的无名之辈肯•诺顿以重拳击中额部而 遭败局。在无限制泰拳中,以肘击,直或摆拳重击,都是取胜的 最佳方法6

三、 无限制泰拳中段攻防要害(三处)

太阳神经丛(致晕要害)

太阳神经丛俗称心窝。古时说的“黑虎掏心”等绝命招,就 是指猛击太阳神经丛使敌丧命的技法。这是因为太阳神经丛靠近 心脏,如被击中非常危险,可令对方剧痛,两眼发黑、呼吸困 难、恶心呕吐。太阳神经丛遭到一击虽不至击倒,但连击之下, 则可有力的削弱对方的实力。通常,拳击、肘顶、膝撞、脚蹬均 为最佳打击方式。

*浮肋(致命要害)

上体两侧最下面的肋部称为浮肋,极其脆弱而易损。不管是 用腿踢、膝撞、拳打击中对方此处,都将引起剧烈痛苦。如以 45度角踢打肋骨或连续打击对方浮肋,还可能击断或损伤内部 脏器,造成严重后果。

*腹部(致命要害)

此处为人体极其脆弱部位,如以脚踢、膝撞击中此处,可取 得毁灭性的攻击效果。

四、 无限制泰拳下段攻防要害(六处)

对于下段目标的攻击,在无限制泰拳中的主要目的,是有效 的破坏对方行动的灵活性——毫无疑问,失去履带的坦克是没有 杀伤力的。因此,无限制泰拳提倡习者在自卫中,以下段目标为 重点攻击区域。

*裆部(致命要害)

此处是人体末梢神经聚集部位,极易受损。泰拳认为任何不 懂得保护自己裆部的入,根本没有资格成为泰拳手。轻触即可引

起对方剧痛;适度地打击则可令对方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小腹 剧痛;有力地打击更可令对方晕倒,重则可导致死亡。因此,即 便是妇女和儿童,以任何方法攻击该部位,也能令任何大汉屈 服。也是无限制泰拳实战中重点保护和攻击目标之一。

大腿内外侧(致伤要害)

对对手大腿内外侧施以连续有力地猛踢或膝撞,可以有效的 令其站立不稳、行动不灵、肌肉肿胀,内部瘀血,导致痉挛失 力,从而达到削弱对方攻击力的目的。有时,对方由于剧痛,可 引起致晕的效果。一般打击此部位,也可作为一种掩护和扰敌的 手段。

膝关节内外侧(致残要害)

膝关节四周部位(包括内外侧以及后面膝窝部)受到猛烈踢 击时,可引起十字形韧带断裂,旅骨移位等损伤,使对手无法站 立行走。所以,要使对方丧失行为能力,攻击此部位最为有效, 是无限制泰拳重点攻击要害之一。

胫部(致残要害)

胫部是人体骨骼中较粗壮的部位之一,但其表面仅覆盖一层 薄皮肤,且骨骼细长,经受不住击打,因此是最脆弱而容易受伤 的部位,特别是胫骨前侧中心处最易断裂。由于一般人膝下部位 受攻击时反应慢,所以极易被击中,轻可令对方因剧痛而行动不 便,重则可令其骨折倒地。为避免被对方击伤,无限制泰拳要求 每位习者平时需加强此部位的功力训练,要强化胫踢的威力,又 要提高其抗击力。另外,无限制泰拳要求习者不可以胫部去抵抗 对方的胫部,以免两败俱伤。

小腿(致伤要害)

小腿部肌肉如遭受连续重击,会因疼痛痉挛而损伤,导致动 作不便。因此无限制泰拳习者可以隐蔽快速的低踢小腿,来达到 扰乱对方马步和攻防节奏,削弱其战斗力的目的。当然,要务必 时刻注意保护自己的小腿部位,以避免受击。

足背(致残要害)

此处部位和胫部同属易受攻击和易损的部位。如果此处肌腱 遭受重击受损,那么足底或踝部也会受伤,其直接后果是使敌丧 失行走能力和攻击能力,所以,在自卫中以脚后跟重踩对方足 面,即可获得骨碎筋折,站立不稳,剧痛难当之效。这是双方贴 近时的最佳攻击目标之一。

五、无限制泰拳攻防分工与立体攻击原则

无限制泰拳体系以“低难度,高效能”为其攻防特色。这是 为适应大部分自学者专业素质和训练条件较差,但同时又必须满 足自卫防身高度实用性要求而特别研究、设计的。无限制泰拳攻 防分工与立体攻防原则,对于提高习者应用技术的便利性、实用 性、目的性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其进行攻防,可有效的克服初学 者上手即乱,攻防失措的普遍弱点。

(一)攻击分工原则

无限制泰拳将人体的攻防区域划分为上、中、下三段(盘), 即(1)太阳神经丛以上区域为上段;(2)太阳神经丛以下至小 腹部为中段;(3)大腿根部以下为下段(图465)。在攻击时, 拳肘主要负责对上段的打击;膝腿主要负责对下段的打击;中段 则由拳、肘、膝、腿共同负责攻击。这里特别强调的是膝、腿仅 负责中、下段的攻击,对于上段的攻击,非特殊情况,比如对方 前俯、倒地等,不可应用。无限制泰拳实践表明,在街巷格斗场 合,对上段滥用膝、腿攻击,是非常危险且费时费力的愚蠢举 动,而中、下段膝、腿技术应用时“起动快速,隐蔽性好,力量 大、支点稳定、易出易收,技术难度低,无论主攻或阻攻均为高 效技术。因此,无限制泰拳习者只需集中精力掌握中、低段的腿

 

 

膝攻击技术即可,其技术、素质要求既低,且见效亦飞速,十分 适用于自学者和街头巷战之用。图片79

(二)防御分工原则

防御有三种形式,其一是拉开距离的距离防;其二是变换角 度的躲闪防御;其三则是接触性的手腿格挡防御。在实战中,这 三种方式多是结合运用的。在无限制泰拳体系中,格挡防御的基 本原则是:手、肘、臂主要负责人体上段的防御,腿、膝、足主 要负责人体下段的防御,中段则手腿并防。

从技术角度来看,防御的形式大致可分为同侧防御和异侧防 御两大类。无限制泰拳体系要求习者尽量采用同侧防御方式。即 对双手双腿进行分工,对来自左侧的攻击,采用左手、左腿防 御;对来自右侧的攻击,则采用右手、右腿防御。例如对方以右 腿扫踢,习者以左膝提挡(图466)。这样分工的好处是防御时 一般不会出现手忙脚乱的混乱现象。

 

在街巷格斗中,对于乱打乱踢,难以判断的攻击,习者可在 基本的手、腿的防御技术基础上,自由采用手腿并用的封闭式立 体防御技术,其实效性在对付频密的乱打时非常显著。

无限制泰拳的防御技术与其整体风格一样,遵循自然、简 练、实用的原则,动作时强调全面紧凑、轻巧流畅,严丝无缝。 无限制泰拳的格斗势就是一种最佳的基本防御姿势,在格斗中, 习者必须常常保持这个基本姿势。无论是进攻前或攻击、防御完 成后,都必须立即恢复基本格斗姿势。

在安全防御方面,必须时时贯彻的无限制泰拳基本要点还 有:

1.双手、肘臂必须时时保持高抬,以牢固对上段,特别是 头颈部要害的防御。无论是呈常见的拳击势(图467),还是双 手肘臂几成直角,拳头高举至额的高护势(图468),或是双手 伸出(肘部稍稍弯曲)的掩手势(图469),均然。在攻击时, 双手、肘臂要尽量护住头面要害,攻中寓守,即使是进行下段防 御时,双手、肘臂都必须保持对头面上段的遮护(图470)。无 限制泰拳习者在训练中养成此一自然的防御习惯,非常有利。图片80 图片81

  1. 必须时时注意收颊、护颊。前面我们曾谈到击打下颊可 以轻易击倒敌人,这是因为此种打击能引起对手脑干压迫,造成 状态反射而休克倒地。为此,无限制泰拳特别强调时时收颊和护 须。即无论动静,下须均向下稍稍收住,藏于前肩之后(见图 467、470)o出拳攻击时,还要巧妙的利用肩部来遮护(图471)。

  2. 注意侧身,时时以膝部遮护裆部要害。


(三)立体合成攻击的原则

在无限制泰拳训练中,掌握了单动技法,接着就要学习把基 本技法组合起来,将之实际化,利用四肢八体形成立体的连续的 攻击技能。实践表明:一击必杀的情形虽然是最佳的,但此种机 会一般较少,无限制泰拳习者只有掌握一发三连的立体合成攻击 技能,方能在完全实战中彻底摧垮对手,实现安全的自卫。无限 制泰拳立体组合攻击的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一发三连。要求无限制泰拳习者每逢发招攻敌时,一招 击出,心目中必存有接续两招和多招的意识和准备。其战术意义 在于:敌如中击受伤或阵脚错乱,我之后续攻击必可继续压制对

 

 

手,扩大战果。倘遇敌同时反击,我仍可借主动之势,以攻止 攻,牵制敌势,占据主动。换言之,无限制泰拳不打则已,一打 必连,以求速胜。

切记:一发三连!击倒对方后,最好是再补上一拳或一 脚,对付歹徒,绝不纵容。 —

  1. 虚实相兼,节奏分明。一般合成攻击的第一击多含有假 动作意味。即第一动要轻快自然,以迷惑对手或迫敌错误防御, 从而为第二动乃至更多的后续实招提供条件。当然,有时对方有 隙可击,第一击就要重击,此需辩证认识。

  2. 立体多点的流畅攻击。有经验的泰拳师都明白,对付拳 脚交加、上下左右多点的交叉流动式攻击,要想完全准确地判断 对方动作,并一一消解是不可能的。所以,无限制泰拳习者必须 精通动态性的立体合成攻击,其诀为:(1)多采用变角度的立体 多点攻击。即攻击时,不固定在一条直线或一个面上,而应上下 左右,立体多点攻击,例如,内外交攻法,即先击侧面(正面), 再打正面(侧面),内外互变,令对手防不胜防,或者忽而打上, 忽而击下,如先打左面,后踢右膝的对角线攻击等等,而此种打 法,先打内或先打外,先打下或先打上,均可自由变换,如此多 点互逆,又可生无穷变化,实效必然显著,因为人的眼睛最容易 对速度的快慢和角度变化产生错觉,因此最易被此种攻击打乱反 应和节奏,从而一败涂地。(2)上动应为下动做好准备。它包括 步法的变化,身体的拧转、前动腿的落点等等都应为下动攻击创 造最好条件,如此方可形成流畅凶猛的攻势,达到最佳攻击效 果。此需在立体技合成训练中加以体会和掌握。


切记:无限制泰拳的格斗优势就是:拥有强悍立体的整J 体化战斗力。

浏览50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