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芗斋飘然下房,正撞见吴素贞持剑出屋。吴素贞问: “怎么,来了贼人?”
王芗斋道:“好象是有人在房上偷听,我一出去,他逃走
了。”
吴素贞道那么是谁呢?莫非是李瑞东的弟子前来寻
衅?”
王芗斋摇摇头:“不会,李老先生品德高尚,他教的徒弟 一定也错不了。”
吴素贞和王芗斋回到屋里,吴素贞扳着王芗斋的肩膀问 道:“你以前可曾得罪了人?”
王芗斋摇摇头,说道:“还是接着说龙吧,也可能那是专 门趴人家新媳妇窗台的家伙,不要去管他。”
吴素贞心内有点慌乱,小声道:“咱们还是小心提防为 好。”说着抱宝剑又挂在墙上。
吴素贞又说下去:“北海花园有五龙亭,从琼华岛向西北 望去,只见五个亭子立于水面,错落排列,宛如水中的一条 游龙。雍和宮照佛楼里有金丝楠木做的龙雕佛龛,佛龛拔地 而起,占据了两层楼阁的空间。龛旁各有一根金色的蟠龙離 桂。金色横梁上也满是立体雕龙,梁正中是生动的‘二龙戏 珠,造型。佛龛的屏风四周是盘龙,在云涌水浪之中,有的 似穿浪斗水,有的似呼云喷雾,有的似凌空欲飞,真是呼之 欲出。佛龛上共有金龙99条。雍和宫法轮殿里,有一大型 的莲花瓣式样的聚宝盆,从口沿开始,外包着金丝楠木套。 口沿上下用立雕手法环刻着翻腾的波涛,几朵‘浪在’翻卷出 盆,仿佛是一石击起了千层浪。就在这飞浪之中,浮雕着四 条拍浪腾起的金鲤鱼。其中最大的一条,占据宝盆的一 面,头已变成龙首,跃出水商,龙须贴到盆沿的‘浪’中,据 说这盆是乾隆皇帝出生三天时洗身用的。旧时风俗,婴儿出 生三日要会聚亲友,给孩子洗澡,谓之‘洗三因此鱼龙变 化盆又叫洗三盆。几百年来,庙里喇嘛在盆中放上铜钱、元 宝和五谷,象征聚宝盆,求个大吉大利。北京天坛附近有龙 輝沟,排泄龙须沟污水的窑坑又称龙潭湖。觉生寺内有小钟 ,这里的钟几乎个个都铸着龙形钟纽,有的钟纽就是一条 活灵活现的铜龙。钟林里有一口工艺极精致的青铜钟,钟钵 上是一个个水云纹组成的方阵,每个方阵里铸着一条动感极 强的立体蛟龙。八大处有龙泉寺,建于明代。院门上题有 ‘龙泉庵’三字。内有二山泉从壁石上的石雕龙头的嘴里流 出,经暗道,又从水池上方的石龙嘴里汩汩流入池中,这就 是‘龙泉’。龙泉流水淙淙,飞花四溅,隔墙如闻大弦嘈嘈, 如今则水凝成珠,只有在拱洞前方听得见珠落翠盘之声。有 诗曰:‘翠微山麓龙泉寺,一枕桃荫千哇酣。雨过溪喧忘是 夏,拔藜时复度前崖。傷然一叟又谁识,履尽危岩兴未足。 更傍清溪委曲行,独坐听泉倚危石。’在八处秘魔崖的下方有 青龙潭。潭掩映在巨石之下,有山泉穿壁从石龙的嘴里吐 出。《长安客话》记载:‘其下深不可测,二龙潜焉。岁旱祷 雨辄应。’这二龙就是传说中的大青和小青。相传隋朝有位叫 卢师的和尚从江南乘舟北上。他任舟飘荡,说是船停在哪 里,他就留居在哪里,结果小舟漂过桑干河上的卢沟桥,一 直到秘魔崖的山脚下停住了。卢师和尚梗在秘魔崖下修行, 山因之叫卢师山。不久,有大青、二青两位童子前来投师, 师徒三人面壁而禅,一晃过了三年。这年久旱不雨,朝廷征 召祈雨人。大青、二青自报奋勇,表示能限期唤雨,遂乘云 气而去,顷刻暴雨如注,人们方知二人是龙。二龙囪山便委 身于龙潭之中。为了纪念他们,每年春秋两季,朝廷都要遣 官来潭前祭祀青龙,并在崖下塑了二童子侍师像,
吴秦贞呷了两口清茶,又说下去:“颐和园蓬莱岛上建有 龙王庙,因为颐和园的昆明湖,‘汩时曾为北京的水源,因此 在昆明湖的湖心岛上建起龙芏庙,以祈求神灵保护水的充 足。明十三陵昭陵附近有个九龙池,有泉水从山上顺石壁泻 下,分九股流入低洼地形成池。明代嘉靖皇帝看中此地后, 围起了红墙,條筑了九龙池,池边凿了九个龙头,九股水流 从走头口中倾泻入池。古人替有诗写九龙池:‘龙门开碧苑, 池色映丹邱。芳树绿阶转,清泉入户流。园平花气合,谷静 鸟声幽。即此消千虑,何须览十簡。’卢沟桥下有‘斩龙 剑’,传说永定河里住着二条黑龙。龙睡觉的时候,河面风 平浪静,人们可以搭浮桥过河。龙醒了,便翻身大吼,搞得 河床改道,黑水泛滥。有家姓卢的石匠父子,趁黑龙去远方 之时,抢修起了卢沟桥。不久黑龙归来,看见河上架起一座
桥,非常恼怒,便拥浪推水冲向大桥,水浪遇到船形挢墩上 的分水尖,顿时巨涛破成细流穿过桥下。黑龙又推着一层层 厚厚的冰凌压向大桥,谁知斩龙剑将冰层击得粉碎,黑龙也 被刺得遍体鳞伤。从此黑龙便驯服了。北京密云县有一白龙 潭,潭上有龙泉寺。石潭周围树木繁茂,杂花生树,草长鸾 飞。北京房山县有龙骨山,门头沟潭祐寺后的集云峰上有龙 潭,潭柘寺有龙王殿,戒台寺有九龙松、卧龙松……”
王芗斋插话说戒台寺的松,自古以来就很有名,曹雪 芹的祖父寅曾有《马望戒台》的诗:‘白云满山谁打钟, 马首西来路不逢。即此相看如一梦,因缘还欠戒坛松。’”
吴素贞道:“卧龙松在千佛殿前,其老干苍驳,皤然如 虬,婉蜒横生,匍匍近地,似一条九曲青龙。不远处有自在 松,两松一卧一侧,若龙相逐。九龙松在戒台殿北院,此松 高耸入云,树皮如鱗,半连半蛻,皮色灰白如霜,看上去象 九条白龙拔地腾空。九龙松的树杈处曾长起一棵槐树,人称 ‘九龙抱槐’。在北京西山的冷泉村北有一座画眉山,山上有 个黑龙潭,清代《鸿雪因缘图记》的作者麟庆,在书中曾详 细地记下了黑龙潭在道光年间的情况,他说"祠左山下有 潭,广十亩,深三尺许,水极清,见石底苔痕斑驳,红绿相 甸。上荫古树,周以画廊。其发源处,两岩夹時,萝薜威 蕤,天然石渠有翠藤缠绕,枯树横卧渠口,若门楣然。潭水 雨不泛,旱不涸。水足则从东垣下泻,潺潺有声,远近水田 灌溉,村民汲饮,咸资于此,利益甚宏。’明万历皇帝、清康 熙、乾隆皇帝曾来此拜泉求雨结果只见到‘一鳞游其中,昂 藏无与竟。频频露头角,如具飞龙性’的鱼。麟庆煞有介事 —176—
地谈他见到了黑龙,1783年7月,麟庆来到黑龙潭。老和 尚告诉他,潭中无普通的,只有虾藏在水萆之屮,龙要出 现时,虾会先排成队,但这是极难遇到的苹。可巧麟庆刚走 到渠口,忽见虾跃出泉面,接着就看见一条两寸的黑鱼依石 戏水。他忙招呼同伴来看,可是其它人都说什么111没看见。 麟庆激动不已,走进回廊,取笔写下祷试,并默祝:“龙神有 灵,当现象以实余言,生众信心。’果然,大家马上看到潭中 黑鱼正负水草游动。麟庆还不满足,乂走到潭边,恳请黑鱼 游近潭边,,以便細观,只见鱼直立水中,昂头波,洋洋 自如,显然这只不过是一条身不过尺的小黑鱼罢。在北京 延庆县有龙庆峡,其水势蜿蜒而上,好似一条蛟龙游戏于谷 间,故名为龙庆峡。北京西郊大觉寺有‘二龙,珠’胜景,此 景以二泉曲折联结诸胜,贯穿全寺。两股山从寺后山谷中 流出,经一段地下伏流,从后墙流进寺内。两泉坏绕‘憩云 轩’向龙潭汇合,势如‘二龙戏珠’。‘二龙戏珠’既是寺内一 景,也可以说是寺内全景。两道溪水顺山势回流曲转,簇拥 着整个寺庙,使古庭院更显得清雅别致。北京门头沟燕家 台,有一条山势奇特、溪流清幽曲折的涧谷。在东涧入口 处,两座哨壁陡峙,壁面平整如墙,形成涧谷的天然门户, 当地人叫它‘龙门’,这条涧谷也因之被叫做龙门涧。一进龙 门,是连绵不断的峡谷。沿溪上行一段路,迎面冇一巨石, 高耸入云,称做将军听。从将军石下穿过,龙门涧曲曲折 折,两面峡谷若即若离,抬头望天,青天如线。前有一帘瀑 布;水势散缓,洒落如轻烟闭簇在崖间攀石而,可到丘 龙涧。洱绕过去便到了黑龙潭?黑龙潭上有一股龙泉水,_
泉从石壁的壁隙里涌出,汇成一股水流,直泻龙潭,形成龙 潭瀑布。此外,北京房山孔水洞上有龙泉寺,洞内有金龙玉 壁,芗斋,你算算,我共说到三七个北京带龙的景胜。”
主芗斋笑道:“你对北京名胜还真熟悉,我算服了。”
吴素贞道“你还得说十五个带龙的北京地名,比我少一 半,行不?”
王芗斋点点头:“好,我说。北京东城有一个飞龙桥胡 同,明代这里有嘉乐馆,内有龙德殿,还有飞龙桥。有诗 曰:‘中官三宝出西洋,载得仙桥白玉梁。甲翼迎风浑欲动, 睛珠触日更生光。’北京东郊有九龙山,委蛇起伏宛如游龙, 环植桃柳万株。山上有观音寺,开庙时,夏木阴阴,水田漠 漠,不减江乡风景。清代吴岩有诗:‘柳映红亭水映桥,碧霞 宫郁岧堯。年年五月开香社,大好风光慰寂寥。龙冈委宛 似卷阿,披拂董风爽气多。一带苇棚临水岸,酒徒豪饮姣童 歌。’南城有龙凤坑,起于法源寺后街,止于教子胡同。陶然 亭西侧有龙爪槐胡同。唐朝时曾在这里建有兴诚寺,寺内有 —株国槐,枝干盘曲,状似一条腾舞舞爪的巨龙,人称龙爪 槐。后来寺庙改名龙树寺,又叫龙树院明朝名臣杨椒山囱 弹劾权臣严嵩被害,他的灵柩曾停在龙树寺里。龙爪槐胡同 旁边有龙泉胡同,因龙泉古刹而得名。站在龙泉寺外,可远 眺西山云景,近处有苇塘芦白。清代〈<孽海花》的作者曾朴 作《龙泉寺》一诗说:‘元神湖海作天神,现出云中丈六身。 金碧楼台围翠嶂,水晶宫殿绝红尘。天边风月羁游客,大好 林泉馆外宾。满地疮痍人不管,愿施霖雨慰生民。,清代嘉庆 年间,史学家程春海曾长住龙泉寺,在寺中完成20卷的
—178—
《周策地名考》。1898年百日维新失败后,“戊戌六君子”之一 的康广仁残遭杀害,他的灵柩就停在龙泉寺。如今章太炎先 生因反对袁世凯称帝,也被袁世凯囚禁在龙泉寺内。东城有 上龙南巷、上龙北巷。相传明朝时这里有一口皇帝专用的水 井,井水甘甜,因皇上被称为真龙天子,这口井便称作‘上 龙井’,胡同也就因此而得名。并以井为分界,井北为上龙 北巷,井南叫上龙南巷。西城厂桥附近有一条龙头井街。街 上原有一口井,旧名‘人头井’。清代改称‘龙头井’。龙头井 附近有一座古庙,香火一直不太旺盛。一年大旱,水贵如 金,而人头井却水源充足,大家觉得非常奇怪。一天有人来 打水,见井水里一个龙头在水波中晃动着,‘好象正吐水呢! 消息传出,人们争先来看龙头,并把古庙改祭了龙王,一时 香火鼎盛。乾隆皇帝知道了,派官员来察看,来人在井中还 真的见到了龙头,正在纳闷,忽听喜鹊叫声”
吴素贞见王芗斋说到此处,忽然不说了,怔怔地望着窗 外。忙朝窗外瞧去,只见窗前有道阴影。
浏览57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