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宝剑
出自昆吾溪。
照人如照水
切玉如切泥。
南朝吴均这首脍炙人的宝剑诗来之于一个古老的传说。列子扬问记
周穆王大征西戎西戎献锟锫之剑、火浣之布其剑长尺有咫炼钢赤刃用之切玉如切泥焉。
这个传说也见于尸子、山海经等书。山海经中山经说,伊水西二百里有昆吾之山其上多赤铜。晋郭璞注
此山出名铜色赤如火以之作刃切玉如割泥也。周穆王时西戎献之(尸子所谓昆吾之剑也。
大概传说本谓以铜作刀剑后世由于铜剑失传铁剑滋盛遂窜铜为钢从这个传说来看周人用剑似乎曾受西部的少数民族影响。那么实际情况又如何呢?
1956年在陕西省长安县张家坡的西周早期墓中出土一件铜短剑扁茎、斜肩、无格茎部有两个小圆孔当是裝抦之处全长27厘米。这是中原地区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一件铜短剑发掘者当时就指出它可能是后世中原铜剑的滥觞。后来在西周早中期(主要是早期的墓葬中又陆续发现了20余件同一类型之剑人们习惯依其形制称之为扁茎柳叶形短剑(图一)。
由干年代久远这些剑出土时柄部大多已经腐朽不存唯陕西宝鸡茹家庄出土的一把剑剑柄仍保存得相当完整(图-一)。由此知道它的装柄方式是在扁茎两面用两个弧形木片夹合通过茎上的圆孔穿钉固连并于木片外缠绕细麻绳最后将柄末端插人中空的铜剑首中。装柄后的剑长度较未装柄之剑约增加六厘米。这种柄、身复合式的结构与北方胡剑通体合铸的结构形式有着截然的区别。
22
扁茎柳叶形铜短剑西周早期陕西宝剑竹园沟出土长27-8,刽身基部饰蛇纹卷身拖有长尾
20佘件扁茎柳叶形剑多数平素无纹少勢剑身有一饰主要花纹是夔龙纹这是商周中原铜器的典型纹之一短剑一起还出土了一些剑鞘则都有华美的裝饰。剑鞘颇富特色正面为饰有镂空花纹的铜鞘單(图一二并见彩图五)其背面钉附木板或皮革即成完整剑鞘。由于皮、木均已朽腐故遗留下来的只有铜鞘罩。鞘罩呈袋形侧附双耳主体纹饰有盘蛇纹、夔凤纹、夔龙纹、回字纹等。
扁茎柳叶形铜短剑都出土于周文化的范围之内以周人的老根据地——关中地区出土最多如陕西宝鸡、岐山(周之岐邑)、长安(周之镐京)都有发现其次在周王分封的一些诸侯国故地也有发现如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初期的燕国墓、河南洛阳庞家沟西周初期的丰国墓以及甘肃灵台白草坡西周初期的漢伯
墓、暖伯墓中都出土了这种剑。由此看来扁茎柳叶形铜短剑应是周人习用之器它大概是随着周人势力的拓展而逐渐地得到传播推广从关中渐被到了关东各诸侯国。
史记周本纪曾记武王伐商攻入朝歌时纣王已经自焚而亡武王遂至纣死所自射之三发而后下车以轻剑 击之以黄钺斩纣头悬大白之旗。这段
话来源于逸周书克殷解,但后者写作
轻吕击之。轻吕应是剑名轻剑或是省称。〈周本纪又记武王灭商后告祭 于社散宜生、太颠、闳夭皆执剑以卫武
王对于古籍中的这些细节描述人们往往不敢确信但考古发现揭示西周初期中原地区已经出现早期的铜剑周人图一一扁茎柳叶确曾较多用剑。
形铜短剑西同中期 关于周初扁茎柳叶形剑的渊源我
陕西宝鸡茹家庄出土长们认为它当是由新石器时代晚期甘青36 地区的石刃骨短剑发展而来。试将扁
茎柳叶形铜短剑与石刃骨短剑的成熟型式作一比较可知两者的形制、结构(包括装柄的方式)极为相似。甘青石刃骨短剑属于马家窑文化其居民是古代羌戎等族的祖先。周人祖居关中与西北各古代民族关系密切尤其是曾与羌族中的一支——姜姓羌人联姻。由于存在这种特殊关系说周人习用之剑乃从羌戎民族承袭发展而来应是很有可能的。
图一二扁茎柳叶形短剑和鞘簞西周早期甘肃白草坡出土左铜短剑残长243,剑身饰夔龙纹右铜长18,通体饰镂空蟠蛇纹鞘口处雕铸双牛 二
浏览45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