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拳械录


二、太极拳对练|中国武术拳械录





动作名称



起势:懒扎衣;开式开合;单鞭式。



(1)甲上步右进捶,乙撤步右提手。



(2)甲拦手冲捶,乙搬手冲捶。



(3)甲换步左靠,乙右伏虎。



(4)甲左顶肘,乙右推肘。



(5)甲左撇身捶,乙右靠。



(6)甲左伏虎,乙右劈捶。



(7)甲提手上式,乙转身按。



(8)甲折叠靠,乙搬捶。



(9)甲搬手横例,乙左野马分鬃.



(10)甲右伏虎,乙转身大捋。



(11)甲上步左靠,乙绕步双按.



(12)甲十字蹬脚,乙上步指裆捶。 (13)甲采手横拂,乙换步右穿梭。 (14)甲左搦右劈捶,乙白鹤亮翅。 (15)甲上步左靠,乙撤步撅臂。 (16)甲翻身按,乙双峰贯耳。 (17)甲换步双按,乙化打右捶。 (18)甲左推,乙撅臂。



(19)甲左推按,乙右撇身捶。



(20)甲化按,乙化打右肘。



(21)甲采手横携,乙换步撅臂。 (22)甲右伏虎,乙转身大捋。 (23)甲上步左掌,乙回挤。



(24)甲换步双分靠,乙换步左靠。 (25)甲右顶肘,乙金鸡独立。



(26)甲退步化,乙双分蹬脚。



(27)甲上步左靠,乙左撅臂。 (28)甲退步右分脚,乙右搂膝。



(29)甲左分脚,乙左搂膝。



(30)甲采手右靠,乙采手回靠。 (31)甲换步左拥手,乙右拦手“ (32)甲上步右施手,乙左拦手。 (33)甲披身式,乙白蛇吐信。



(34)甲高探马,乙右踩脚。



(35)甲转身摆莲脚,乙单鞭下势。 (36)甲撇步栽捶,乙右斜飞势* (37)甲左伏虎,乙右劈捶。



(38)甲倒撵猴(一),乙右云手。 (39)甲倒撵猴(二),乙左云手。



(40)甲高探马,乙上步七星。



(41)甲海底针,乙闪通臂。



(42)甲手挥琵琶,乙弯弓射虎。 (43)甲虚步单鞭,乙肘底捶。



(44)甲十字手,乙如封似闭。



(45)甲上步双按,乙抱虎归山◎ (46)甲、乙退步挎虎。



(47)甲、乙转身摆莲脚。



(48)甲、乙左弯弓射虎。



(49)甲、乙右弯弓射虎。



(50)甲、乙进步搬拦捶。



(51)甲、乙如封似闭。



(52)甲、乙十字手。



(53)甲、乙收势。



套路特点:此对练套路是在陈炎林《太 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中的“散手对打”基 础上,综合了陈、杨、孙,吴等式太极拳的 特点,充实了技术内容,由沙国政整理而 成。其动作攻防合理,结构严密,动势自 然,刚柔相济,势势相承,连绵不断。



2?三杆对练



动作名称



预备势:甲、乙两人对立,相离五尺左 右,右手捋杆要捋紧,左手托枪要灵活“



(1)甲左脚进一步,扎乙咽喉;乙两 脚不动,往里滑,把杆滑空。



(2)甲把杆抽回,进右脚,用杆扎乙 右肋;乙左脚往后退一步,用中平枪法往外 滑,把甲杆滑空。



(3)甲把杆抽回,用滴水枪法,进右 脚,扎乙丹田;乙用下六分枪法,往里转, 把甲杆滑空。



(4 )乙左脚往前进一步,.用杆扎甲 胸;甲两足不动,用中平枪法,往里滑,把 乙杆滑空。



(5)乙抽回杆,进右脚,扎甲左肋; 甲左脚往后退一步,用中平枪法往外滑,把 乙杆滑空。



(6)乙抽回杆,进左脚,用滴水枪 法,扎甲丹田;甲右脚往后退一步,用下六 分枪法往里绞,把乙杆滑空。



如此二人对扎,越扎越快,如鸡吃米。 彼此杆不离中门。用滑杆法。只听杆哗哗 响:不准敲杆,听杆梆梆响。



套路特点:缠丝劲为主,粘连黏随,不 用护头的对抗性运动。



3,八杆对练



动作名称



(1)甲用杆扎咽喉;乙进右脚往里



拨,把甲杆滑空。



(2)甲抽回杆,退左脚,扎乙左肋; 乙进左脚,往外拨,把甲杆滑空。



(3)甲抽回杆,退右脚,用地蛇枪 法,扎乙膝盖;乙上右脚,用偷步法,绞住 甲杆,往外绞落。



(4)甲抽回杆,扎甲胸;乙用中平枪 法,往里按,顺势打甲。



(5)甲右手往上架,把乙杆挡过,顺 势扎乙胸;乙用中平枪法,花里拨,把甲杆 滑空。



(6)甲退一步,扎乙咽喉;乙上左 脚,往外拨,把甲杆滑空。



(7)甲退一步,扎乙胸;乙上右脚, 往里拨,把甲杆滑空。



(8)甲退一步,扎乙咽喉;乙用杆往 外拨,把甲杆滑空。



(9)乙用白猿枪,往后跳;甲进步往 前追,扎乙膝盖;乙绞住甲杆,往外绞,把 甲杆绞空。



(10)甲抽回杆,扎乙胸;乙用中平枪 法,把甲杆拨滑空。



如此,甲乙不断地扎,不断地滑。也是 彼此杆不离中门。也是只能滑杆,不能敲 杆。



摆莲扑膝霸王鞭, 上步右封左叠时, 回身采手迎面打,摆莲扑膝霸王鞭, 上步右封左叠时, 回身采手迎面打,撤手回身抹手捶, 登山提挑上贯耳, 回身采手迎面打, 进步通臂迎面掌, 提步双封顺步掌, 八步赶蝉虎扑食: 进步震脚打三捶, 进步提挑上贯耳, 骑马双勾刁错手, 豹子跳涧回身掌, 双踩随进斧刃脚, 作步压打马步捶, 虚步双分单鞭掌, 摆腿起身旋风脚,撤手回身抹手捶, 登山提挑上贯耳, 回身采手迎面打, 进步通臂迎面掌, 提步双封顺步掌, 八步赶蝉虎扑食: 进步震脚打三捶, 进步提挑上贯耳, 骑马双勾刁错手, 豹子跳涧回身掌, 双踩随进斧刃脚, 作步压打马步捶, 虚步双分单鞭掌, 摆腿起身旋风脚,






摆莲扑膝霸王鞭, 上步右封左叠时, 回身采手迎面打,



摆莲扑膝霸王鞭, 上步右封左叠时, 回身采手迎面打,



撤手回身抹手捶, 登山提挑上贯耳, 回身采手迎面打, 进步通臂迎面掌, 提步双封顺步掌, 八步赶蝉虎扑食: 进步震脚打三捶, 进步提挑上贯耳, 骑马双勾刁错手, 豹子跳涧回身掌, 双踩随进斧刃脚, 作步压打马步捶, 虚步双分单鞭掌, 摆腿起身旋风脚,



撤手回身抹手捶, 登山提挑上贯耳, 回身采手迎面打, 进步通臂迎面掌, 提步双封顺步掌, 八步赶蝉虎扑食: 进步震脚打三捶, 进步提挑上贯耳, 骑马双勾刁错手, 豹子跳涧回身掌, 双踩随进斧刃脚, 作步压打马步捶, 虚步双分单鞭掌, 摆腿起身旋风脚,



源流



太祖拳,据说由宋太祖赵匡胤所传,因 而得名。明代戚继光在《纪效新书?拳经提 要》中就曾载道:“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 十二式长拳……0 ”清光密年间,山东文登 县刘明山向其护院长工学习太祖拳;刘明山 后来到哈尔滨落户,又传山东黄县孟庆跃等 人。



分布



黑龙江、山东、吉林,安徽.北京、河 北,河南、广西.上海,江苏、福建。



掌理



太祖拳讲究踢踹扫挂,主要突出刚、 猛、紧、稳.,小五字。“刚”指具有“金刚 之劲”,硬打硬进,挥掌生风;“猛”指姿 势激烈,劲发力猛,具剽悍之形,磅礴之 势;。紧”指结构紧密,招连步紧;“稳” 指桩功扎实,步稳如山,以静待动;“小” 指架式紧凑,套路短小。五字中“刚”为太 祖拳的核心。



特点



硬打硬进,连环攻击,刚强勇猛,快速 灵活,发劲有力。



功法



1 .打沙包:(1)落地式。将沙包立 于地上用腿扫打。(2)吊悬式。将沙包吊 起,高度以练习者适宜为度,以掌.拳或身 体其它部位击打沙包,并辅之练习躲闪。



2 .绞竹筷:将竹篌一束握紧.用双手 '建转对拧。.



3 .抓瓮:酒瓮加沙,以五指抓瓮口由 地面抓起一米高处,再缓缓落至地面,反复 练习,逐渐加重。



套路



(一)徒手套路





浏览70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