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拳械录


三、清合刀|中国武术拳械录





动作名称



起势



(1)左右拦腰刀 (2)虚步藏刀



(3)跳步缠头(4)上步缠头(5)搂 手扎刀(6)弓步劈刀(7)压花手(8)反 手裹脑刀 (9)虚步藏刀 (10)跳步剪 腕(11)舞花(12)横劈刀 (13)后撩 刀(14)反背刀(15)虚步藏刀(16)顺 水推舟 (17)立劈华山 (18)马步藏刀



(19)横扫箭弹(20)跳抡劈刀(21)扫 刀铲腿(22)反钻刀(23)大转环(24)偷 步下插刀 (25)反身转环刀 (26)舞花



刀 (27)箭弹撩阴刀 (28)探海平衡 (29)反背撩阴刀(30)行步跑刀(31)卷 立刀(32) 丁步看刀式(33)反身后云刀 (34)转环钻刀(35)左右撩刀(36)大 翻身 (37)仆步扫刀一 (38)燕式平衡



(39)海底刀 (40)绕步挂刀



收势



1 .触手刀



动作名称



(1)抡刀 (2)抱刀 (3)撩阴 (4)剪腕(5)换手(6)云刀(7)转 环 (8)推刀



2 .嵬门十三刀



动作名栋



(1)上刀拦 (2)下截 (3)脑 前摘头 (4)脑后摘头 (5)转身刺 (6)回逃 (7)拦腰斩石人 (8)白 马扫提 (9)跃步劈 (10)翻身四带



(11)打镖右刺 (12)缠头裹脑



收势



4?孤独棍



动作名称



(1)立正侧身抱棍 (2)盖步下拨



棍(3)马步上架(4)弓步拦腰棍(5)高 虚步点棍(6)摆步撩棍(7)带步六头 (8)闪步高虚步抛棍 (9)摆步弹棍



(10)虚步打头(11)丁式后挑棍(12)转 身劈头棍 (13)摆步反打棍 (14)虚步 拦棍(15)进步小弓式穿喉棍(16)摆步 圈打(17)闪打(18)虚步下载(19)带 步锁喉(20)侧身反抽棍(21)弓步盖棍 (22)转身盖棍(23)闪步盖棍(24)叉 步缠绕 (25)弓步戳棍 (26)上步左抹 眉 (27)上步盖打 (28)转身回头横蹬腿 (29)斜左刺喉(30)防右前进刺(31)摆 步弹刺(32)进步压刺(33)右下鸿雁出 群(34)虚步劈棍(35)前进刺棍(36)退 步挑刺(37)摆步弹刺(38)搠棍(39)转 身回头扫脚 (40)后仰身左边后拨棍



(41)并步摔棍 (42)虚步接棍



收势



5 .阴手奇枪



动作名称



(1)单手赶太阳 (2)转取转还 (3)仙人夹戟(4)鹳子翻身(5)夜 叉探海 (6)古树盘根 (7)太公钓鱼 (8)小鬼推磨(9)鸟入林(10)胯剑 式(11)左右盘肘(12)四马枪(13)左 崩右挑 (14)撤步四逃 (15)弓步难挡 (16)二郎担山(17)枪花(18)巧女纫 针(19)迎风掠柳(20)还枪剌逃(2D转 身刺



收势



6 .张飞十八枪



动作名称



开势



(1)背枪势(2)右刺(3)左刺 (4)绕步斜刺(5)白蛇吐信(6)刷 把劈(7 )翻身挑刺(8 )回马枪(9 )墩 把转身挡 (10)盖枪刺 (11)跨剑势 (12)青龙摆尾 (13)把砸 (14)翻身



(15)地皮枪



收势



1.密罗丝依



动作名称



(1)掂抢 (2)挑抱 (3)压枪



(4)掠枪(5)搭枪(6)盖枪(7)抽



枪 (8)斩枪 (9)撩枪 (10)劈枪



(11)刺枪 (12)上刺枪



(14)滑把枪 (15)盖把



(17)撩把 (18)上扫把



(20)下扫把(21)大云枪



(23)转环刺(24)下盘剌



(26)反枪(27)左右把枪



(13)下刺枪(16)压把(19)中扫把 (22)小云枪 (25)正把抱 (28)阴把枪(13)下刺枪(16)压把(19)中扫把 (22)小云枪 (25)正把抱 (28)阴把枪(29)拿枪(30)颠枪(3D回马枪(32)反 正扣拿枪(33)上中下三枪(34)上点枪



(13)下刺枪



(16)压把



(19)中扫把 (22)小云枪 (25)正把抱 (28)阴把枪



(13)下刺枪



(16)压把



(19)中扫把 (22)小云枪 (25)正把抱 (28)阴把枪



(35)魁花炮(36)回马十三枪(37)下



三枪 (38)白马点滴立水枪



收势



8 .双手大带



动作名称



(1)右手提带把戳地 (2)弓步拉



旗 (3)骑乘横砍 (4)倒叉步压剁 (5)弓步撩刀(6).夺步搬拿(7)旋 身托刺三劈刀 (8)提步绞推 (9)回



身右手提旗 (10)金鸡吊架 (11)跃步



三绞刺 (12)虎陀观花 (13)提刀跻步 旋环 (14)转抄回身绞刺 (15)豁步挑 刀独立 (16)双拦归门



9 .双手小带



动作名称



(1)左手抱刀,右手接刀舞花(2)玉 带缠腰 (3)金鸡点头 (4)夜叉探海



(5)古树盘根(6)力劈华山(7)怀 中抱月 (8)拨草寻蛇 (9)鹰熊斗智



(10)单刀抡刀 (11)分剑式 Q2)怀



中抱带 (13)单手接带收势



W.七节鞭



动作名称



(1)折身空中悬轮 (2)架顶拦腹 斩蛇 (3)倒步三让手 (4)跨肘上右 步 (5)右金丝串蔓 (6)左金丝串蔓



(7)右张飞骗马(8)左张飞骗马(9)上 右步掩肘跟步跨肘(10)老妈纺线(11)上 右步抗山(12)拐肘左右抡鞭(13)倒叉 步左手接鞭(14)垫步苏秦背剑(15)进 步抗山 (16)右双盘肘 (17)左双盘时 (18)挡肘左右上步抡鞭 (19)倒叉步左 手交鞭 (20)扫鞭浪子踢球 (21)金丝 盘右葫芦 (22)夺虎登山 (23)左踢右 挂 (24)左金丝盘葫芦 (25)抗山旋风 脚 (26)跨肘进左步跪腿架梁 (27)金 丝拨腕 (28)苏秦背剑 (29)拦腰斩蛇 就地拔葱 (30)倒挂金旗 (31)掩肘抡 鞭 (32)披红架梁拦腰斩蛇 (33)倒挂 金旗 (34)左背后披红 (35)拦腰斩蛇 (36)侧身捣步三让手 (37)上步右十字 披红 (38)上步左十字披红 (39)跨时 抱锁(40)上步双提柳百步登云(41)跨 肘倒叉步坐盘绞鞭 (42)上步扫鞭浪子踢 球 (43)收鞭丁步冲拳



11.十五节鞭



动作名称



(1)起手虚步弓箭势 (2)默手换 罗成(3)左插花(4)右插花(5)插 花盖顶(6)左一道(7)右一道(8)左



右十字披红 (9)插花盖顶 (10)张飞



(3)甲三拳一腿,乙剪子股



上马 (11)盖顶插花 (12)鹤子翻身



(4)甲跃步卡脖,乙钝镰割谷



(13)单手鞭 (14)双手鞭 (15)罗章



(5)甲剪子股,乙摔打



跪袖(16)双手鞭(17)单手鞭(18)罗



(6)甲拉腿前走,乙蹬臀部



章见红娘 (19)金丝缠葫芦 (20)葫芦



(7)甲鲤鱼打挺,乙白虎洗脸



缠金丝 (21)张飞上马 (22)霸王削甲



(8)甲盘时,乙上步后心掌



(23)鸽子翻身(24)十字披红(25)翻



(9)甲前扑虎,乙骑身打虎



身一鞭 (26)老妈纺线 (27)插花盖顶



(10)甲挺身反车,乙抢背



(28)古树盘根(29)黑虎入洞(30)福



(11)甲盘肘,乙卡脖子



身三鞭 (31)盖顶扫堂 (32)面花背枪



(12)甲拆手腕,乙跳踢



(33)插花盖顶(34)古树盘根(35)接



(13)甲双峰贯耳,乙封双壮



鞭收势



(14)甲喜鹊登枝,乙仰面朝天



(15)甲前压卡脖,乙喜鹊登枝



(三)对练套路



(16)甲鲤鱼打挺,乙鲤鱼打挺



对打



(17)甲背虎,乙扫腿



(18)甲行步撤腿,乙鸳鸯脚



动作名称



(19)甲乌龙绞柱,乙鲤鱼起身



(1)甲猴摘盔,乙卡脖



(2)甲压肘,乙解脱



(20)甲、乙收势



源端



戳卿,系北方拳种。据传太平军战将赵益 灿隐居河北饶阳时,将此拳传给了当地。戳 脚是在八趟金刚架、八趟金刚捶、六合棍和民 间流传的玉环步等技法的基础上逐渐丰富、 完善起来的拳种。因以腿见长,被后人誉为



“北疆之杰工



微脚,全名九番御步鸳鸯勾挂连环悬空 戳脚。此拳分文、武趟子。武趟子又名“九 转连环鸳鸯脚”,简称“九枝子”;文趟子又 叫“八根”,其套路变化是由八个基本势子 演变而成0 〃九番”是指文、武趟子各有 九路;“御步”是戳脚一典型脚法, “勾挂 连环”意指各招各势或攻或防,环环相扣, 连接不断。戳脚多取虚步站立,动则手脚齐 发,发力腿多悬起,故有“悬空”之称,而 出击时,左右互换,成双配偶而别名〃鸳鸳 脚工后人以“武趟子”为砥功,以翻子拳 为主体熔为一炉又形成了 “戳脚翻子八



分布



主要在我国北方流传,南方亦有习练 者。



拳理



1.脚论:脚为身之基,脚稳则身稳0 脚前进,身随之;脚后退,身亦随;脚里 进,身斜之;脚外进,身伏之;脚踢时,手 领之。手为先锋,脚为帅;拳打六路,脚踢 八方。拳谱云:“足踢敌人莫容情,全凭手领 门路清;手不虚发不空回,飞脚点于肋,百 发百胜3脚踢七分,手打三分,脚之疾更 当疾于手之疾。



2?腿法论:戳脚强调腿法练习,练好 腿法,出势则疾。基本腿法有飘、跛、蹶、 撩、圈、抹、跺、戳、提、点、抖、踹等.



3 .拳法论:与敌交手迟则负,速则 胜。戳脚除以腿见长外,其手法也别具一 格,有,?开石雷工“似箭手,”云魔手” 等。



4 .眼论:目视敌方眼要毒,观其五官 能察动静、识变化,出奇制胜。



5 .演拳论:拳谚有:“手是两扇门, 全靠腿打人/又有“手打三分,脚踢七 分”之说。戳脚不仅仅重于腿,它十分强 调手脚并用。在身法上要求中正、灵活,主 宰于腰,宾辅肩胯。出手由脊发,出脚从臀 输,二者均借以腰隙肩胯。



6 .六合论:戳脚六合分内外。外六合 为:背与肩合,肩与肘合,肘与手合,腰与 胯合,胯与膝合,膝与脚合。内六合为:神 与心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力与筋合,筋与血合。内外六合彼此相关孕



7 .劲法论:戳脚劲法概括起来有五 种,即绵、软、硬、脆、滑。绵劲者,彼进 我退,彼退我进,顺人之势,借人之力。软 劲者,不逞强,不硬架,不着人时舒松自 由,着人时,力从内发,有推墙倒壁之势. 硬劲者,硬功直进,包括硬磕、硬撞、硬托、



硬架等方法。脆者为聚,将劲全贯于手腕, 手臂与身体放松。滑劲者,溜滑之劲,随机 应变,妙如转环,使敌方无从进攻。



特点



拳脚并重,腿法突出。武趟子多上盘胭 法,架式较大,动作舒展,硬攻直进,以刚 为主。文趟子多下盘腿法,架式小巧,灵活 善变,逼进靠打,柔中寓刚。



功法



1 .八靠:是一种双人徒手练习。以身 体八个部位相互靠击,以此增强身体抗击抗 震能力和随时利用身体打击发放对方的技 能。八靠为:臂靠、腿靠、肩靠、胸靠、 背靠、肋部靠、臀部靠、脚背靠Q



2 .踢柱、靠桩:踢桩是在靠桩基础 上,用踢、蹬、铲、挑等多种腿法对桩练 习,以增强腿部力量。



3,腿法练习:将连环腿、剪腿、鸳鸯 腿、蹉脚、踩莲、外撞腿等腿法进行反复 练习。



套路



(一)徒手套路





浏览76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