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搏击之道离不开控制与反控制。在拳脚交加之际能有效地控制敌人就能稳操胜券。在咏春拳的搏击理念中,强调逼而打之和黍离而打之的心法实则也是为了控制战局,形成一个只有我打你而没有你打我的良性局面。
咏春拳脱胎于福建鹤拳传说清朝时五枚师太因见蛇鹤相斗而悟出咏春拳,所以,在咏春拳中有大量以鹤为形的身形手法与步法。以白鹤的凌厉双翅、锋利双爪及尖喙为仿生对象,不但适合搏击而且运动幅度大,攻防配合亦相当到位。在古代,手搏就是一种以打法为主的技术,并辅以踢法、摔法和拿法属于徒手格斗技。咏春拳强调以双手打法为主体技术不但继承了传统手搏积累的经验而且还有所创新而咏春拳的纳外内帘手就是这种综合体现。其特点有三
第一双方对峙时先发制人与后发制人并重。先发制人可以抢为主除可以先下手为强抢占对手的中线外更可抢攻敌方,所以要因时而攻。
第二纳外内帘手是双手并重双手可以在同一时间内使出不同形态的招式发出不同的劲力(图1),这是连消带打的基础。人体是对称的像建筑物的设计一样外有几何中心线内有力学重心线。当以双手为主技击时意念中可将身体一分为二设计与搏击有关的动作其单手的每个关节都有特定的运动方向和劲力方向。如将手视为兵器时单手的基本动作可有刀、枪、佥叭斧、锤、盾、钩等许多作用。当将左右合二为一,有规则组合动态格斗模式时(散手),其左右动作对称与否均可但整体必须动态平衡。双手同做一动作可模仿双刀、双剑等(图2),做不同动作可模仿一刀一盾或一枪一钩等这是连消带打的原理(图3)。
第三守中打中是咏春拳攻防意识的不二法门。咏春拳的中线理论是在无数次实战中总结出来的,竟与古罗马经济学家柏列图的经济理论极为相似。柏列图在长期对经济活动的观察中总结出如下规律在当时的罗马,80%的财富由20%的人占有在日常买卖交易中,80%的销售额往往由众多买主中的20%下订单在生产一种产品中,80%的质量问题往往是由仅占20%的原因导致的在公司的库存原料中可能有20%的品种其价值占总库存的80%。
所以柏列图法则认为管理工作应集中在最关键的20%上因此柏列图法则也称80-20法则。咏春拳先辈告诉我们敌方向我们攻击的部位主要是头、胸、腹、裆四个位置,这四个位置都处于人体的中心线而且这四个位置的面积总和亦大致等于人体总面积的20%。只要把防守精力集中在人体最关键的20%上就可以有效地消解来自敌方80%的攻击。东西方哲理竟不谋而合。所以说守中抢中打中是咏春拳攻防意识的不二法门。在弄清楚有关咏春拳的搏击实操原理后我们再回到纳外内帘手
的课题上来。
浏览36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