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虚有象-中国太极拳名家对话录


二十、不动如拳|盈虚有象-中国太极拳名家对话录





余功保



孙式太极拳很沉静。






与美国太极拳朋友研讨太极拳



孙永田



练拳不能浮躁,要沉气。



余功保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古贤是什么?就是修 养的功夫。



孙永田



太极拳练的是不动的功夫。不动心,气沉丹田,空灵以对。 不动形,后发先至,圆润周到。一般人平时总处在一种盲动的状 态中,是一种耗散的结构,经常无谓地浪费能量。



通过练习太极拳,把状态调过来,使你在行走坐卧中,在工 作中,如同打拳中一样,处于“不动”的状态。









“不动”不是死板,是不纷乱,不乱动。



余功保



不是真的“不动”,只有静如山岳,才能动若怒涛。



孙永田



不动还指不先动,不单动。不先动指可以料敌在先,但不能 出手在先。不单动就是要动就整体地动,不能局部动。



余功保



不动是一种境界。



孙永田



什么是不动的境界?不动就是静、定,定力从何来,一招一 势修来的。



余功保



太极拳练是根本,研究拳最终还是要落实到练拳上。不练 是空架式,练拳就要掌握要领。您认为应该如何练好孙式太极 拳?



孙永田



要练好拳就要掌握拳的特点、拳的原则、拳的关键。



孙式太极拳最本质的特点,是集三家拳于一体。在每个动作 中都要细心体会。



孙式太极拳的核心就是以德为先。



练好孙式太极拳的关键就是讲究中和。









孙永田在洛阳牡丹节三万人太极拳演练活动上作示范表演



余功保



练习孙式太极拳过程中,一般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应该 如何避免?



孙永田



要深入理解孙式太极拳的特点,真正懂得三家合一的特性。 三家合一还要体现在太极拳上,是太极拳的而不是其他的。不能 练成一会儿是八卦掌,一会儿是形意拳,一会儿是太极拳,这就 成了四不像了。有的人容易犯这样的错误。八卦掌、形意拳和太 极拳的意念、劲法还是有区别的。太极拳还是柔中寓刚,你就不 能把形意的直劲搬过来。所以孙式太极拳三家合一是在高层次上 融合的,不能停留在形式上、外表上。



还有,在身法上有的人容易机械。孙式太极拳为活步太极 拳,要求进退相随,迈步必跟,退步必撤。但不能机械地处理, 跟步、撤步的实际要把握好,不能太早,也不能太迟,很自然, 否则身法上就会歪斜,失掉中和之意。在跟步与撤步中,重心很






巧妙地变化,与腰胯的移动相结合,是一种整体性的变化。不能 单纯在脚上。



另外要克服争强斗勇之心。太极拳是具有很高技击技巧的功 夫,但功夫是水到渠成的,不能时时存有打人之念,这样心怀努 气,难以理解太极的真谛。练习孙式太极拳首先要知道进退,所 谓进步必跟,退步必撤,就是要掌握好进退相随。在推手实战中 更是要知进退,懂得进退相随,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其实,进就 是退,退就是进。人生也是如此。不放下激进之心,练不好太极 拳。



余功保



我听过一次您的太极拳讲座,感觉您很强调练拳中的自然状 态。



孙永田



是这样的。因为太极拳就是一个自然状态的拳,产生、来源 于自然,它的一切要领是自然的。人体也只有保持最自然状态才 是健康发展的状态。



练拳时呼吸要自然,就像跑步一样,跑得快了呼吸自然急 促,慢了呼吸自然迟缓。太极拳也是一样,只管做动作,呼吸完 全可以由身体根据动作进行自动调节,用不着故意调节。我们在 练拳的时候往往把本来很简单的东西复杂化。练习太极拳要调整 呼吸,但是这种调整是自然的,先要舒服。过于在乎呼吸,反而 把自己本身的调整功能搞乱了,当然会憋气不舒服。



太极拳的一些标准也应是自然的。其实太极拳的动作标准是 相对的,原则的一定要遵守,但不能太机械,一些个性化的东西 可以有变化。我告诉我的学生,你们不要认为我做的就是标准, 一点不能变,不是这样的。动作高点儿、低点儿没关系,这些都



在焦作太极拳年会上作示范表演在焦作太极拳年会上作示范表演






在焦作太极拳年会上作示范表演



在焦作太极拳年会上作示范表演



只是形式,只要达到动作舒服、 舒展大方就成,只要你练着不别 扭,外人看着不别扭就成。千万 不要刻意追求形式而把最重要的 自然丢了。这也就是孙禄堂先生 曾经讲过的练习孙式太极拳要遵 守规矩、顺其自然,外不拘于形 式、内不悖于神气的含义。



余功保



太极拳的神意问题是一个核 心,没有神意的运用就体现不出 太极拳的特点,但又不能陷入虚 无缥缈的唯心主义。您如何看待 这个问题?



孙永田



神意是非常自然的事情,没有神意的运用,太极拳就缺少内 涵,对人的许多锻炼作用就会削弱。但神意不能过于执著,痕迹 太重了就会僵化,就会把神意作为了负担。练太极拳神要聚,把 精神贯注在练拳上,精神高度集中,这样神气不散乱,拳势也不 会散乱。神不散出体外,才能达到养生的作用。“精神内守,病 安从来?”神守住了,是第一步,然后是灵动的问题。神意要圆 活,意气转得灵,与动作有机合成一体,身体各项技能也达到最 大的协调程度,于是形、意、气高度融合,太极拳练的就有内容 了。否则,神意一散掉,动作外形肯定是松垮的,周身不完整, 劲力也不顺达,也会导致身体各部位的僵硬,并进一步引发全身 的僵硬。这样太极拳就没有练好。







余功保





浏览27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