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术中无论何门何派,都须求腰腿灵活一致,虚实分明, 站步稳实而无浮飘之弊。所以练少林拳者,在初学时必先学习 溜腿、扳腿、压腰、站桩各势,使腰腿柔和灵活,稳实有力,作为 练拳的基础。少林派如此,太极拳也不例外。但是今人多认为 太极拳无腰无腿,更无初步入门奠基的方法,,此说殊谬。
考前辈习练太极拳者,在练拳之初,必先习练马步站桩、 川步站桩、蹬腿采腿等法(具体方法参见第三编),使腰腿稳实 有劲,再由棚捋按挤等单式,一一练到脚腿一致,前进、后退、 闪避、升降随心所欲,然后练太极长拳。现在练习太极拳者,多 走“捷径”,不愿下此苦工,开始就练太极长拳,因此人多隔阂, 莫明所以。实际上,太极拳一势一式,拿劲、提劲、化劲、发劲 等,都以腰腿为主动,无腰腿就不能成为一势一式,更不能化 人、发人。譬如发劲,手的粘拿只是辅助,其主动枢纽在腰腿。
化劲亦然,如仅以手化,既费力又迟纯,终不如用腰腿巧。还有 练此术不精者,都是不注重练习腰腿之故。
至于踢腿,在现今的太极拳中明显露形的,只有4种,即 左右翅腿、踢腿、蹬腿及摆莲腿。不了解的人还以为太极拳不 善用腿,殊不知太极拳式中,凡虚步之处,均含有踢腿。而太极 拳的奥妙,正在于此。只有练到相当程度后才能了解。只是所 有踢腿都不过人肩部,与少林拳黄河派(北派)善以踢高腿(一 名明尖L击人头部正相反。太极拳所以不用高腿,除避免伤身 败气外,还因踢腿过高易被人抓拿,以致弄巧成拙,反被人所 制,所以宁可舍去不用。太极拳中的踢腿,有翅、蹬、踢、起、摆、 接、套、衬、踩等腿法(均为松弹劲,而以腰发之),可以随机应 用。运用时应当注意,腰腿必须一致,切不可腰动而腿不动,腿 动而腰不动。在初学及未精通时,常易犯腰动腿不动,或腿动 腰不动的错误。例如,推手时,常觉盘圈不圆,粘化不敏,拿发 不灵,都是由此弊病所起。如能练到腰腿灵活,前进、后退、左 顾、右盼、升降、闪远、撩挡都能运用,则身法俱全,就可登堂入 室。
太极拳的优点,大家熟知的有:动作柔和,呼吸自然;动中 求静,养气凝神。但对于练腰的益处则知者甚少。练太极拳常 使腰部旋转,使命门(内生命门火)得以发展。命门在两肾脏之 间,男子用以藏精,女子用以藏胞,生汁液为津,是人身体强弱 的关键。命门火蒸腾,能化而为气为血,升而为神,张而生肌, 动而为力。神旺气足,身体强健。反之,诸如面色苍白,腰痛膝 冷,足痹骨酸,阳事萎弱等症,都起于命门受损,牵连肾部。所 以,腰部对于人体甚为重要,如能练之得法,则身弱者必能臻 于康强之境。太极拳定步推手中,双手平圆沾粘推手法(参见 第六编)及双人平圆沾粘扎杆法(参见第九编),都是练腰腿的 好方法。如能持之以恒地去练习,则皮肤滋润,面现红色,两耳 发赤,太阳穴充满而朦出,眼珠光泽,有神有色,舌底津涌,不 思水饮,这都是命门火充足的现象,与健康大有关系。太极拳 老谱中云:“车轮轮,命门一,素摇又转,心令气旗,使其自然随 我便。满身轻利者,金刚罗汉练。”可见命门的重要。就近代生 理学而言,人体腰部如能常作适当运动.,则内脏不随意肌可增 加运动力,而使肾肠两部大有裨益。进一步说,腰肾如能健全, 对于身体各部位都具有莫大功效,尤其使食物中毒素的消减 更为简易.由此也说明太极拳使用腰腿的特效。
论 劲
浏览31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