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往事,征途崎岖。50多年来中国乒乓球队的创业 道路充满了艰难和曲折,大体经历了以下6个阶段:
表6中国乒乓球队创业史
阶段
时间
主要战绩
艰苦创业
20世纪50年代
男、女队均属于弱旅之列
初登高峰
1959-1965 年
容国团首夺金牌;全队在第26-28届世 乒赛取得大面积的丰收
重整旗鼓
1971-1980 年
完成“乒乓外交”使命,但水平有所下降
首创奇迹
19813987 年
在第36届世乒赛上包揽全部金牌
跌入低谷
1989-1993 年
欧洲劲旅瑞典男队独领风强
再创挥煌
1994~至今
创造了多次包揽奥运会和世乒赛金牌的 奇迹
艰苦创业(20世纪5。车代)
图27载誉归来的容国团图27载誉归来的容国团成立于建国初期的中国队属于弱旅之列。1953年参加 第20届世乒赛时,男队仅获得一级队的第10名,女队还 处于二级队的水平。
图27载誉归来的容国团
图27载誉归来的容国团
但是,我国乒乓健儿不 怕起点低,他们不畏强手, 开始潜心研究和探索乒乓 球运动的制胜规律。容国团 更是敢于破除迷信、解放思 想,以直拍快攻的独特打法 横扫乒坛,在第25届世乒赛 上一鸣惊人地夺取了男单世
图28 第26届世乒赛男、 女单打冠军庄则栋和邱钟惠图28 第26届世乒赛男、 女单打冠军庄则栋和邱钟惠图29夺得男团和男单两 个冠军的中国男队图29夺得男团和男单两 个冠军的中国男队
图28 第26届世乒赛男、 女单打冠军庄则栋和邱钟惠
图28 第26届世乒赛男、 女单打冠军庄则栋和邱钟惠
图29夺得男团和男单两 个冠军的中国男队
图29夺得男团和男单两 个冠军的中国男队
界冠军(图27)o
初登高雌(1959-1965年)
1961年在北京举行 的第26届世乒赛上,使 用直拍快攻打法的中国 选手战胜了日本的弧圈 球和欧洲的削球打法,一 举夺得男子团体、男子单 打和女子单打3枚金牌 (图 28)。
我国男队在第27届和第28届世乒赛上又取得了大 面积的丰收,女队也在第28届世乒赛上首次夺冠打了漂 亮的翻身仗,我国的乒乓 球运动进入了第一个高峰 期(图29)。
重整箴鼓(1971 - 1980年)
由于“文革”的原 因,中国队未能参加第 29届和第30届世锦赛, 队伍出现了年龄老化、 打法陈旧的局面。中国 男队在1979年举行的第
35届世乒赛的决赛中,又以悬殊比分败于匈牙利队。瑞 典、匈牙利和南斯拉夫等队的弧圈球打法走到了世界的 前列。
面对欧洲的挑战,中国对传统的直拍快攻打法进行了 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培育出了直拍反胶弧圈球打法等新品 种,为日后战胜欧洲弧圈球打下了基础。
首创奇迹(19815987年)
经过卧薪尝胆和刻苦训练,中国队终于在1981年的 第36届世乒赛上包揽了全部金牌(图30),创造了世界乒 乓球发展史的一个奇迹。
图30怀抱七座奖杯的中国乒乓队部分成员
此后,又连续3届蝉联男子团体和女子团体的世界冠 军。乘胜追击的中国队不断地夺金掠银,标志着中国的乒 乓球运动进入了第2个高峰期。
跌入低谷(1989?1993年)
中国队成为世界各国的“众矢之的”,国际乒坛逐步出 现了“世界打中国”的局面。尤其是以瑞典队为代表的欧洲 劲旅,把弧圈球打法提升到了一个新层次。
图31当年风靡世界乒坛的瑞典三剑客图31当年风靡世界乒坛的瑞典三剑客由于技术打法 缺乏创新、新老队 员的交替不及时、 队伍管理以及作风 建设等多方面的原 因,中国男队连续 3届与斯韦思林杯
图31当年风靡世界乒坛的瑞典三剑客
图31当年风靡世界乒坛的瑞典三剑客
无缘,在第41届世乒赛上甚至跌到了第7名,女队也痛 失了第41届的考比伦杯。中国的乒乓球运动暂时跌入了 低谷。
再创辉煌(1994年至今)
面对挫折,中国乒乓队提出了“志气、骨气、杀气”的治 队方针,并在技术打法的设计和配备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 改革和创新。
经过6年的努力,中国男队终于在1995年的第43届
图32蔡振华率队夺冠图32蔡振华率队夺冠世乒赛上击败瑞典队, 重新捧回斯韦思林杯 (图32),中国女队也 又一次蝉联冠军。在 此期间,我国乒乓健 儿曾创造了包揽两届 奥运会金牌和两届世 乒赛金牌的奇迹。中
图32蔡振华率队夺冠
图32蔡振华率队夺冠
国的乒乓球运动进入了第3个高峰期。
浏览24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