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骗的原因
俗话说贪小便宜吃大亏。在发生的诈骗案中受害者都是因为谋取个人利益贪占便宜轻信他人而上当受骗。犯罪分子就是抓住了这些人的心理特点进行诈骗的。
高攀门弟的心理一些人沾染拍马屁的习惯一见高级干部及子女的出现就顶礼膜拜、见之恨晚这样很容易成为诈骗的对象。
利令智昏的心理有些人见钱眼开、唯利是图、金钱至上真假不分眼睛只盯在钱眼上警惕全无。
封建迷信的心理轻信神、鬼、命运。不相信客观实际不懂装懂轻意相信对方。
崇洋媚外的心理贪图享受追求国外生活上当受骗。
防骗的方法
识破身份伪装诈骗分子常常以各种假身份出现国外代理商、领导亲属、华侨、军官等。有时用托称来人是首长乘高级车等。遇这种情况不要急于表态不要草率相信要仔细观察从言谈话语中找出破绽辨别真伪。
识破手法变化诈骗分子常常变换手法如改变姓名、年龄、身份、住址等。此地用名换地用名而诈骗分子一身多职时而港商、时而华侨、时而高干子弟、时而专家学者但全是假身份。因此要发现对方多变的现象从中引起警惕找出疑点识破其真面目。
注意反常如果您对犯罪分子仔细观察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就会发现有反常现象别人办不了的事他能办到别人买不到的东西他能买到别人犯法他能担保等。这些与常规差距很大虚假性就越大。因此对这些谎言要冷静思考识破骗局。
当心麻醉剂诈骗分子为了达到目的有时也用害人本领有时宴请、有时赠礼或投其所好不惜花本吃小亏占大便宜诱你上当。
主动出击打破骗局请你通过犯罪分子的讲话口音、谈语内容以及对当地的风土人情、地名地点对社会的了解等识破其真面目从犯罪分子的举止行动、行为习惯、业务常识、所谈及人的姓名、职务、住址、电话等判断其真伪从身份证中核实其人并千万牢记没有免费的宴席天上不会掉馅饼。这样就能防止或减少被骗。
在此我们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谨慎交友不以感情代替理智同学之间相互沟通、互相帮助遇有不明问题充分依靠组织、老师和同学自学遵纪守法不贪占便宜。发现诈骗行为及时报警。
校园防止上当受骗
上当受骗的原因
思想单纯防范意识较差在校大学生被骗取钱物绝大多数是疏于防范思想幼稚、单纯。
急功近利贪图小利受害者往往是被犯罪分子提出的好处、利益所吸引这些人见利就上对犯罪分子的所作所为不加深入分析不做调查研究结果只能落个鸡飞蛋打的结局。
有求于人轻率行事大学生容易被利用的心态是想经商助学而缺乏经商实际经验急于成名爱慕虚荣而无戒备之心想找到理想的工作而又缺少门路等。
因老乡观念而上当受骗一些犯罪分子把自己打扮成本校或外校的大学生利用同乡关系(编造出来的老乡)与你交往以获取信任进而骗取钱财。
防止上当受骗的方法
不要相信手机上发来的中奖点歌短信最好的办法是不予理睬。
不要轻易在网络上留下自己详细的联系方式和个人基本
情况以防止被人窃取。
不要随意告诉任何人(特别是素不相识的人)自己家中的电话号码、手机号码或者其他联系方式。
不要随意告知陌生人自己的银行卡号、姓名及个人情况不要将自己的通信工具借给素不相识的人使用。
对行骗者提供的一些伪造证件应当仔细辨别其真伪防止受骗。
对于一些花言巧语、以利相诱的陌生人不要轻易相信。
对上门推销的物品不要轻易购买如签字笔、笔记本、相册等文具及笔记本电脑等物品行骗者极有可能以伪劣产品欺骗学生。
毕业生求职或学生寻求兼职工作应充分了解求职单位相关信息签订相关协议以防止上当受骗。
对介绍非毕业班学生到南昌以外地区工作或看望朋友要仔细辨别防止陷入传销组织。
提醒家长不要轻易相信陌生电话或短信更不要将钱打到不熟悉的账号或者银行卡上。
服从校园管理自觉遵守校规校纪。校园管理制度是为了控制闲杂人员和犯罪分子混入校园作案以维护学生正当权益和校园秩序预防心怀不轨的外来人员进入宿舍可以减少诈骗案件的发生。
校园诈骗的预防措施
提高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社会环境千变万化青年青少年必须尽快适应环境学会自我保护。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法制和安全防范教育活动多知道、多了解、多掌握一些防范知识对于自己有百利而无一害。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不贪图便宜、不谋取私利在提倡助人为乐、奉献爱心的同时要提高警惕性不能轻信花言巧语不要把自己的家庭地址等情况随便告诉陌生人以免上当受骗不能用不正当的手段谋求择业和出国发现可疑人员要及时报告上当受骗后更要及时报案、大胆揭发使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
浏览72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