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


七、站桩练习|形意拳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繁衍,形意拳的内容日趋丰富。除去 难功(三体势)和五行、十二形外,单练套路有五形相生、 五行连环、鸡形四把、鹞形八式、八法拳、八字功、上中下 八手、十二洪捶、十二形合练、出洞入洞、龙虎斗、闸势捶 等等。不过,最能体现形意拳实质,最能展示形意拳风格, 最能代表形意拳特点的莫过干三体势和劈、崩、钴、炮、横 五拳,以及龙、虎、猴、马、蛇、鼍、熊、鹞、燕、紿、鸡、 鹰十二形。本章主旨正是着眼千少而精的原则,意在比较详 尽地集中介绍这些形意拳的中心内容。



拳谚云:“未习打,先练桩”。桩功作为武术中发展稳 固素质,提髙内在力量,调整身体机能,强化锻炼意志,培 养下肢功夫的必要手段和简便方法,从来是武术入门的第一 课。形意拳的基本桩步、基本桩功都是三体势。形意拳讲究 “方法出子三体”,因此练好三体势尤为重要。下面我们不 去从理论上阐述练习三体势的作用和意义,只是借助一个真 实的故事来形象地说明练成三体势后可以达到的妙用绝功。



形意拳大师孙禄堂先生有一个叫齐公博的徒弟。这个齐 公博憨厚有余,悟性不足,别人一天就能学会的东西,可他 三、五天也难记住。孙禄堂懂得因材施教的道理,他根据齐 公博的情况,单教他三体势,嘱咐他一心一意的练好桩功。 齐公博严遵师训,无论是烈日炎炎的酷暑,还是冰天雪地的 寒冬,他都聚精会神、一丝不苟地站着三体势……整整三年 过去,別的师兄弟都学会了这样那样的技艺,而齐公博除了 站三体势以外,什么动作也没沾边。大伙有的笑他愚钝,有 的为他白白浪费了光阴而惋惜。然而,孙禄堂却满意地笑 了。他开始教授齐公博五行拳、十二大形……又是半年过 去,蒲阳拳社发生了一件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练武的场院 上,师兄弟们一个个上前同齐公博交手,一个个被齐公博轻 易地或击倒在地,或发出丈外。迷惑不解的众人请师父讲明 原委,孙禄堂告诉大家,齐公博经过三年苦练桩功,早已内 劲充盈,形意合一,在出招上随时可以集中周身的力量,瞬 间发出强烈的爆发力,以致手起如箭,拟虎扑羊,所向披 靡……



当然,由于时代和具体对象的不同,今天学习形意拳, 并不要求人人都花上三年时间去练三体势。一般说来,站上 一年桩就吃功了。但是,练习三体势无论如何不能少于半 年。否则,很难掌握形意拳的要义,也很难具备足以克敌制 胜的强大功力。



三体势分上势、中势和下势三种站法。中势三体势是最: 多采用的一种。(图1)



三体势的具体练法为



1身体直立,面向正东,两臂自然下垂,顶头收颔,两




脚脚跟靠拢,两足尖向外展成90°。两目



向前平视。






2. 以右脚跟为轴,向右扭转45°,同 时身体半面向右转。限看原来方向。



3. 两手握拳屈肘,提至腹部左右两 侧,拳心朝上。两膝靠拢,同时慢慢向下 驾曲,身体下蹲,左脚提于右脚睬处。随 之沿臂外旋经胸前向前上方伸出,高低在 鼻口之间。二目依然平视前方。



4. 左脚向前迈步,两足前后距离一般 (指身髙1.75米左右者)在0.65米上下, 两腿仍屈膝,后的弯曲度大约在140°。前后两足的劲力分 配宜为后七前三,其重心应落在后足至前足之间的三分之一 处。随之左手由拳变掌向前劈出,肘部微屈,掌心斜向前下 方,五指自然分开,掌心内含,高与胸齐。右手同时化掌落 于腹前,拇指根节紧贴肚脐,手腕向下塌劲。目视左掌食



三体势的站桩要求非常严格,有人曾总结出五十多条具 体要领。这里着重强调其最基本最主要的几个要点。



1. 上体要正直,不術不仰,不偏不倚〇头向上顶,颈要 竖直,牙齿轻叩,舌顶上腭。



2. 沉肩垂肘,含胸拔背,左手食指向上挑劲,拇指尽力 向外撑开,虎口成半圆状。右手五指也要撑开,腕部要塌 住。



3腰要向下塌,臀部不可向外撅出,提肛缩胯,两膝微 .向里扣,臀部与后脚跟上下相对,血贯指梢,脚趾抓地。




4. 精神要集中,呼吸要自然,周身要放松,腹部要充 实(气沉丹田),姿势要协调,身体要稳固。



5. 后足要有蹬劲,前足须有踏劲,鼻尖、手尖、足尖要 相对,内要做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要做 到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





浏览93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