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绝技秘本珍本汇编续集


一、梅花袖箭练法|武当绝技秘本珍本汇编续集





梅花神箭能继续不断放射至6箭之多可使敌人避过第一箭而第2箭又至。络绎不绝倏左倏右忽上忽下,使人昉不胜防避不胜避必中箭而后巳。其功效固非单筒袖筋所能及。惟其功效之大故练习亦较单筒者为难。其靶式亦与打单筒者不同。靶用3尺见方、5分厚木板下装2尺高木架植立于地。木板上用墨笔画一朵梅花。正中一圈作蕊旁画5圈作花瓣。每圈直径约6寸。每圈中又用朱笔各画一红心。每红心直径约1寸半至21练者立6?7尺以外先拨开最上蝴蝶翅发正中一箭而取靶上之蕊。



鳍后依次拨在旁各蝴蝶翅,发射其它5箭,任意取靶上花城。大约练习3月后即可中圆圈。半年之后即可中圈中一红心。然后将跑离移远。靶上花朵缩小直至百步以外能中银元大小之的。则更于板上画无数大小不等墨圈。其位置错杂不齐。乃于各圈之中用朱笔标数目工、2,3、4-,尽可任意写在圈内不必挨准次序。练者立百步外另命1人在旁呼数彼呼何数练者即用箭射明此数1圈。随呼随射若亦能应手而中百无一失则技虽不能超羿之上然亦大有可观。用以在百步内射入亦已不易避矣。至于梅花袖箭取准亦完全在中食2指与单筒者无异。惟放去1箭之后必将箭筒略为旋过始可再发第2箭。手法亦须敏捷



否则发箭亦必迟钝不能连续不断矣。若装箭之法在单筒固不可不练此则因1次可装6箭之故尽可暇时装就,以备应用不必随装随发且此种梅花箭枝装箭时亦非1手所能办必两手合装。身旁带箭以6支为1排。若身上带两排筒中装1排共3排18支亦不虞缺少矣。



3梅花袖箭源流



梅花袖箭发明较单筒袖箭约后数百年。盖自霞鹤道人发明单筒袖箭以后一时武术界视为不可多得之利器。盖其时火器未兴能及远武器舍弓弩以外无他物。特弓弩徐巨射放易为人所见不若袖箭可从袖底射出使人无备也。在当时得此单筒袖箭视为异宝争相习用,更无人惮心竭虑而求其更精进方法矣。成法流传直至明代有刘延其人者自幼从异人学各种武技。工8盘武艺无所不能。尤工骑射性劣之马不鞍可乘。3石之弓轻如拾芥而矢无虚发。时人惊为绝技。浪游南北无与敌者。又得论箭之法于其友病其每筒止可发1矢随装随发亦感不便。乃将箭筒上孔窦放大蝴蝶翅亦分为两个对装于筒两侧。亦可并装4?5箭而用两个糊蝶翅对轧。然此式箭筒箭星可以多装但机关一开众箭同时齐发与单装1支者亦无



甚特异。刘乃惮心竭虑费时年余,始发明双筒袖箭。所谓双筒者即1筒中有2弹簧2蝴蝶翅可以并装2箭先后放射者也。自发明双筒后触类旁通乃增为3筒名日三才袖箭。4筒者日四象袖箭。6筒者日梅花袖箭。其余有7筒9筒者则为七星袖箭、九宫袖箭。刘延创此数种袖箭以后名乃大著从学者与日益众梅花袖箭乃风行于世矣。至其余各式发明者既同属1人其式样练法又大同小异学者可以意会得之不必多赘。自明以后此种梅花袖箭遂为江湖上通行武技南北学武者多练之。惟技之最精者则推山东李儿洼李姓。自神箭李天寿得名以后世代相传子孙无有不精梅花袖箭者。至其7世孙李琳其技益精。相传李琼之袖箭非但能以死活靶上百发百中且能取极小蜂窝。嵌满白粉于粉上标明字母由人呼喝性手发箭皆能命中。其眼力有如此者。惜其人少年误入歧途曾为绿林巨魁。后虽皈正人以是轻之矣。后投入镖局为人护镇。因其曾为盗绿林中人识之者甚众。江湖讲义气故其镖旗过处辄能安然无事也。如是者数年从未失事。遂自大投保者至往往命其徒代押或仅予以镖旗或请其亲往。则愤然日无患也。即此一旗绿林中人见之且望风而靡矣。后为某氏保重资赴山陕路经某山阵雨骤至避入破庙。及天霁夜色已昏不复能进乃止宿于是各出干粮果腹。夜半忽有鸣铺更起于庙外群盗呼啸至。为首者4人皆伟丈夫纠纠昂昂若能噬人者各以兵刃指挥余众行劫。时李琼立暗瞰大声喝日何物鼠子,敢捋虎须不知李儿洼李琳耶。盗微睨之,见其身小如猴叠之。置不知指挥余众如故。李珊怒举手一扬喝日中第2人右目。箭出果然。又喝日中在前1人鼻箭发又如言。其后喝日中某人某处



—35—



无不应验转眼之间4盗魁皆负伤。始怪异曰今日其真遇拿云箭李赫耶皆呼啸而去。其银银卒无恙。





浏览55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