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不同的是,士经 常出入王侯之门,活动于上流社会,故而,士 平时也常带剑,而佩剑便成为士把自己从农、 工、商诸民中区别出来的重要标志。当时,许 多士尽管一贫如洗,寄食于权贵门下,也要身 留一剑。《史记?孟尝君列传》记载,齐国贵族 孟尝君曾收留一位寒士冯谖,穷得身无长物, 唯有一剑。但冯谖常对自己的待遇感到不满, 弹剑而歌:“长剑回去吧!在这儿没鱼吃。长剑 回去吧!在这儿没有车。长剑(咱们)还是回去 吧!在这儿无法养家J可以说,士对剑十分看
贱,主要以勇力武 技见长。他们多以 此为资本,投身权 贵门下,成为私门 豢养的剑士和刺 客,在激烈的政治 斗争中,承担为主 人清除异己的任 务Q这些人就是 “私剑之士”。
“私剑之士” 的特点就是,他们 不仅喜好带剑,而 且剑就是其赖以 安身立命的工具。
020020春秋战国时期 兽身人面铜柄钢剑春秋战国时期 兽身人面铜柄钢剑春秋战国时期 绳纹颈铜柄钢刎春秋战国时期 绳纹颈铜柄钢刎
020
020
春秋战国时期 兽身人面铜柄钢剑
春秋战国时期 兽身人面铜柄钢剑
春秋战国时期 绳纹颈铜柄钢刎
春秋战国时期 绳纹颈铜柄钢刎
《史记?刺客列传》写战国著名刺客聂政,称他“杖(仗)剑至韩”;写刺客荆轲,称 他“好读书击剑:故而,韩非总称这些人为“带剑者”。刺客的带剑,与一般士的
带剑有所区别,而突出体现了尚武的精神和风气。与贵族佩剑的精良华美不同, “私剑之士”所带之剑大多是寻常之器,这是由他们的地位所决定的。一些贫士
的佩剑甚至非常简陋,如冯谖,'犹有一剑耳,又蒯纸”。东周剑多用丝绳或麻绳
缠绕剑茎,称为绥;冯谖的剑所缠绿 绳非丝非麻,而是用蒯草编成的,故 日蒯纲。菅蒯等草类编织物是丝麻 的低级替代品,只有贫者才用。战 国时期庶人也可带剑,因为士和庶 人地位相同,并无严格界限.许多士 原本务农、经商。仗剑至韩刺杀韩 相侠累的聂政,之前就隐居齐国, 是个宰狗杀猪的屠夫。
剑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日益 广泛,在经久不衰的好剑之风的影 响下,民间关于带剑也形成了一些 习俗。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 竹简中《日书》乙种,内容主要是确 定日子的吉凶禁忌,如某日可行某 事,行某事吉或凶之类。其中也涉 及带剑,如:“复秀之日,利以乘车、 寇(冠)、带剑、装衣常(裳)、祭、作 (做)大事、家(嫁)子,皆可吉。”中国 古人做事习惯于看日子,这是中国 民间古老的传统。所谓看日子也就 是对着皇历看日子的吉凶,如果是 吉日,就行之;反之,是凶日则避之。 当时,不仅带剑要看日子的吉凶, 而且制作佩剑也要选吉日。山西 李峪村出土的春秋后期晋国兵器 著名的“少虚剑”,剑脊上有错金铭
春秋战国时期空柄无格剑
1
)21
)2文20字,每面10字:“吉日壬午,乍为元用,玄镂铺吕,朕余名之,胃之少成「所 谓“玄镂”和“铺吕”为制剑的金属材料锡与铜,“胃”通“谓”◎铭文的意思是:壬午 这天吉日,做了这把好用的剑,做剑的原料是锡与铜。我给这把剑起了个名字, 称为“少虚”。陕西凤翔战国早期秦墓中出土一件铜剑,铭文为“吉为作乍元用”, 意思也与少虚剑铭文的前八个字相似口
1
)2
1
)2
浏览37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