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在定势和运转中,人体各部位的形态和要 领,其总的要求是中正安舒,松活平稳,自然大方。具 体要求是五弓备齐,内劲自生;自然得体,蓄放有度。
五弓指的是躯干、两臂、两腿要像张开的五张弹 力强弓,在意识的引领下撑开饱满,即在相对固定肌 肉的一端或者两端反向运动,通过肢体保持弧形或旋 转,全身肌肉在意识地控制下有目的地拧旋伸缩,牵 拉肢体,肌肉的深层肌纤维到浅层肌纤维都得到锻 炼,增强肌肉的弹性伸缩度。同时由于用意识调控, 提高了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能力,调动更多的肌纤维参 与发劲,这是产生内劲的物质基础,由此产生变化的力
称之为内劲。这是决定身型要求的深层原因。人体是由九大系统(或十大系统)构 成的,其中的运动系统具有支撑人体、保护内脏器官和负责人体运动的功能,它主 要由骨骼;关节和肌肉三大部分构成。“筋骨皮”中的“骨”是它的主要构成部分; “筋”是它的附属结构,起着固定和连接关节的作用;“皮”是肌体表层的皮肤组织。 毫无疑问,通过“筋骨皮”的训练而增长的主要力量,就是“外劲二太极拳是以通过 练习技击方法为手段来实现健身等功能,技击的核心是劲力。所以不管是健身还 是技击,都应追求正确的劲力,由此引出了身型的要求,如含胸拔背,在旋腰转脊的 配合下将背肌放长,产生弹性内劲,同时起到健身技击的作用。
太极拳中的身型要求必须是自然舒适的,而且是相对的,我们通常提的太极 拳身型是指在练拳运劲时身体的形态,其实在真正发劲时身型要有所变化。正 如《拳论》所讲的“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观察真正放矢瞬间弓形是不断变化 的,太极拳也一样不能过分拘泥要求,这本身就是阴阳之理。简单总结太极拳身 型要求:头,虚领;肩,松沉;肘,下垂;腕,塌活;腰,松塌;做,松缩;膝,裹住;踝,灵 活;腿,微屈;胸,内含。下面以站桩为例来介绍身型的练习方法。
站桩和其他体育锻炼一样,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功夫是花时间练出来 的,方法再多、再好,如不能持之以恒的锻炼是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所以要提倡 一勤、二苦、三恒的学习态度,不要追求近效、速效,要追求远效应。站桩是太极 拳中独特的训练内容,是既平凡又非常实用的运动形式与方法,切莫因为简单、 枯燥而忽略它。
1 .弓步桩
弓步桩实际上就是一个持续保持弓箭步状态的练习方法(图3-1-1)。揽 雀尾、搂膝拗步、搬拦捶等动作都广泛运用了弓步。以搂膝拗步为例,具体要领 如下:
(1)两脚自然站立,距离约与肩同宽。
(2)左脚向前跨出一步,左腿弯曲,右脚向后蹬。
(3)右腿股骨向前顶,趾骨联合部位向后、向下拉,合胯使两胯尖与用力方 向形成等腰三角形。
(4)含胸、拔背、挺腰。整个身体势如推磨,又如顶危墙的斜柱,稳健而不失 前扑之意。
(5)沉肩、坠肘、伸臂、坐腕,左手臂有外搂之劲,右手臂有前撑之劲。
(6)下颌微收,虚领顶劲,目视前方。
2 .马步桩
马步桩是一个对内对外都要进行负载承受力的桩法(图3-1 -2),是太极拳 的基本桩法之一,用于单鞭、云手等动作。以云手为例,具体要领如下:
(1)两脚自然站立,距离约与肩同宽。
(2)左脚向左跨出半步,两脚的距离相当于两肩的宽度。
(3)下蹲,卷尾,膝有下跪之势。
(4)含胸,拔背。
(5)左手前伸于左肩前,高不过肩,虎口撑圆,手心向外。
(6)右手臂前伸,略高于左手,虎口撑圆,手心向内,两手距离不过一肘。
(7)注意沉肩坠肘,曲中求直。
3 .坐步桩
坐步桩是双脚着地的桩法(图3-1-3),是太极拳的专用步型。它与虚步的 相同点是前虚后实,虚于含腿(腿法)。而虚步利于胸式呼吸,进退灵敏,起落便 捷。坐步则是有益于腹式呼吸,利于气沉丹田,便于上松下沉的太极功法。具体 要领如下:
(1)两脚前后站立,左脚在前,右脚在后,两脚跟间的距离相距约为脚长的 两倍。
(2)左脚尖着地,膝关节微微松屈。
(3)重心由前向后移,右腿屈膝,支撑重心,左脚外展45°。
(4)谶关节松屈,胯根向回抽缩,使臀部向后、向下坐落,似坐在凳子上 ■样。
(5)两手搭于胸前,向外搠开。
(6)百会、尾椎、右脚跟三点要在同一个垂直面上。
(7)含胸拔背,虚领顶劲,下颌微收,目视前方。
图3-1-3 坐步桩图3-1-3 坐步桩
图3-1-3 坐步桩
图3-1-3 坐步桩
4 .金鸡独立桩
金鸡独立桩是单脚着地的桩法(图3-1-4),具体要领如下:
(1)两脚自然站立,距离与肩同宽。
(2)将身体重心移到右脚,右腿膝部微屈。
(3)提起左脚,高度与胯相当,大腿、脚底与地面保持平行。 -
(4)左脚尖、左膝尖与左胯相合。
(5)卷尾,坐胯。
(6)左手臂沉肩坠肘,保持曲中求直之势前伸,高度约与心口平,右手内扣
置于腰际。
(7)含胸拔背,虚领顶劲,下颌微收,目视前方。
5 .拗步独立桩
拗步独立桩用于搂膝拗步等动作(图3-1-5),具体要领如下:
(1)两脚自然站立,距离约与肩同宽。
(2)左脚向前方跨出一小步,约一肩的距离,脚尖抬起,脚跟着地。
(3)身体重心落在右腿,右脚全脚掌着地,小腿弯曲,膝有下跪之势。
(4)卷尾,坐胯。
(5)左手从腹前向外搂。
(6)右手臂屈于耳旁,手心向前,蓄意向前推出。
(7)含胸,拔背,目视前方。
浏览48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