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拳法精解


八、节力即节省力量|太极拳拳法精解





自力和水有何关系呢?二者之间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其实液态的水是最吝潞、最节俭的。一升的杯子只能盛升啤酒多点也不给你。水满则溢



它流走了不给你。太极拳师如能像水一样节力、省力方为高手。讲究彼有力我也有力彼无力我也无力根据对方力量的大小决定己方用力大小决不多用力、妄用力。拳谱日秤彼劲之大小分厘不差。权彼来之短长毫发无差。不但注意出力而且计算得卜分精确。节力的作用有两点其一节力可以减少体能消耗以便久战不疲。其二无多余之力为对手所借保持不败之势。有如巧妇持家每日精打细算不多花钱、妄花钱略有节余即存入银行无多余钱财与人借贷。日子自然越过越红火。



新手学拳不知节力是其形体不正也是无节奏、无韵律不懂阴阳之变不谙张弛之术的表现。久练之后立身中正自然能够节力



比手时不知节力是因满身僵滞之力未除不知戒力不会借力之故。渐悟懂劲后保持轻灵柔弱之躯白然就会节力了。



拳谱日进头进手须进身手脚齐到方为真。强调上、中、下三盘同时进攻每个攻击部位用力不大成效却显著。手脚齐进横竖找讲的横破竖竖破横是利用物理学中力的分解原理破敌自然能节力。发放时借力使力所谓合即出是利用力的合成原理破敌自然能日力。进攻时控制对方的三节取胜也能节省力僦。所谓三节是指根节、中节、梢节。拳谱曰梢节不明无依无踪中节不明满腔是空根节不明颠覆必生。



点穴或攻击对方的要害部位都能以较小的劲力取得显著的效果,都是自力的方式方法。柔弱灵活的躯体不易受外力侵犯自然能节力。会借力借地球之力、借对方之力、借自身弹力自然能节力节力的方式方法很多且多和招式的运用及技巧有关不在本文的讨论范



围之内恕不多言。



老子认为水有七善故几于道。太极拳向水学习它居善地一趋下处低、柔弱不争故称百谷之王心善渊一深邃的拳法拳理蕴涵了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与善仁——高尚的武德采用堵气头截劲流的方式点到为止胜人而不伤人事善能一发挥其独特的健身、养生及技击功能造福人类动善时一太极拳不主动、不盲动、不妄动。它采用圆的方式循环运动即反者道之动。讲究随势而动谓之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己先动理解为后发先到。并强调一动无有不动。对劲力发放时机的选择和掌控也极有分寸。它讲究待机而动、适时而动趁己方得机得势之时而动于彼劲将出未出之际而动。时机把握的不早不迟恰到好处。故而太极拳效法水性奉行的是圣人之道。古人称太极拳为哲拳君子之拳自是当之无愧、实至名归。



本文提出了太极拳十三要素它完全不同于目前太极拳运动的主流观点而是源于传统、乂脱离于传统理念的一种新观点它试图用目前社会所熟悉的学识观点阐述古老而极富生命力的太极拳术。十三要素中的前五个要素即圆、圆的大小变化、旋转、滚动及周期变化是构成太极拳的基本元素。反动、弱用两项根本大法是指导太极拳运动的基础理论。柔弱不争、趋下处低、活变无常形是太极拳运动的基本素质。借力、戒力、节力是太极拳运动的三个基本功能。学习及掌握太极拳十三要素有助于太极拳运动的普及与提高。



第二章无极势



王宗岳太极拳经曰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太极拳是从无极势开始的一招一式的演练下来收势时又回归无极势。其全套动作的空间轨迹是一个圆。



所谓无极势简而言之即是身正形圆、松柔中空、内气浩然、无形无象、道法自然。全身空空洞洞的躯体于朦胧恍惚之际萌发出一点生机是一切气息、劲力的源泉、根本也是孕育太极的母体。



前辈拳师对无极势极为重视。习拳伊始先在无极势上下足功夫。艺成之后



每天除了行拳推手之外仍然坚持不懈地站无极势。今时之人则不然矣将无极势视为鸡肋或弃之不练、或走走过场一带而过不肯在无极势上下工夫。鉴于目前习练太极的人大多数对无极势缺乏认识故有必要将无极势的理念重点阐述一番以期引起习练者重视。



第一节无极势太极态的初始



太极拳是先辈追求道法自然的成果。道是老子提出的一个重要的、非常复杂的哲学观念。道可以理解为浑然一体的宇宙本体、亘古不变的天地万物之源又是运动不息、对立转化的运动规律及法则。



老子在道德经第一章提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而又玄众妙



之门。这段话非常著名是道德经的总论。



哲学界解释为道是可以阐述解说的但并非完全等同于浑然一体、永恒存在、运动不息的大道。道是可以命名的。但并非完全等同于浑然一体、永恒存在、运动不息的道之名。无是天地的初始有为万物的本源。因此常从无中观察道的微妙常从有中观察道的边际。无、有二者同出于道而名称不同都可谓玄妙幽深、玄妙又玄妙。正是天地万物变化的总源头。



这个无字指的是道。老子曰道常无名朴。意思是道永远无名处于朴质的状态。这个有指由道产生的万物。老子曰始制有名意思是万物出现后才产生各种名称。



就太极拳而言我们可以这样认识无极是道的初始太极是道的本源常从无极中观察道的微妙常从太极中观察道的边际。无极、太极二者同出于道向名称不同。都可谓玄面幽深是天地万物变化的总源头。



太极拳以道教理念成拳既然道教始祖老子将无极提到道的初始天地万物变化的总源头的高度。所以练拳就是悟道悟健身之道悟养生之道。没有理由不重视它。老子又云有无相生前后相随。离开前者后者就不存在离开后者前者也不成立。无极与太极二者之间就是这种互相依赖、相互补充乂可以相互转化



的关系。我们习拳时先在无极势上做一番工夫而后再练太极就是顺应及掌握了运动规律是谓得道。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背之。又云从之则苛疾不起。苛疾不起自然就无病无灾。从而实现了我们锻炼身体的初级目标祛病强身。



有无相生新手练习无极势时会感到不顺畅不自然是因为其立身不中不正的缘故全身肌肉紧张僵硬不能彻底松弛下来。外则挺胸仰头撅臀塌腰处处起强劲。内则心浮气躁呼吸急促、浅表。其心态、形态及呼吸方式与传统太极拳理念相悖。必须将这些固仃的行为方式全部戒除掉重新树立新的符合太极拳理念的心态、形态及呼吸方式才能练好太极拳。这个过程唤作有无相生其采用的方法就是调心、调体和调息。





浏览36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