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奇人奇功


七、下苦功夫练|太极拳奇人奇功





对于练太极拳,傅钟文先生反复说方法对头,下功 夫练。”他又说:“方法对头,一练就好了,没那么回事。”



傅钟文先生说,在过去的时代里,杨家太极拳前辈练 拳所下的苦功不是当代人能想象得到的。他少小离家去 上海做工,工余,他常回永年老家,一回老家就找杨家传 人学拳,听他们讲杨家的故事。他与杨班侯的一些徒弟,



如教连堂、纪老福等人有接触,了解到很多杨家先人的情 况。他说,杨露禅除自己苦练外,为了让儿子们能接传自 己的功夫,在健侯兄弟青少年时,天天拿着大棒赶着他们 # 练拳,稍有松懈,就用大棒打,下手之重,几乎令人无法忍 受。杨班侯的一身无敌功夫就是在这样严格地看管下苦 练出来的。杨健侯小时,由于杨露禅天天督促,练拳几乎 练到身心不能承受的地步,后成为杨家第二代代表人物 之一。扬班侯生有一女一子,女儿练拳一时达不到要求, 他一失手竟把女儿打死了。



傅钟文先生说,过去练武之人靠功夫吃饭,没有好功 夫,与人交手,只要一输一辈子就完了,甚至还有生命偉 险,所以非下苦功夫练不可。现在虽然时代不同了,但要 练成太极拳功夫,也非得下苦功不可,舍此没有他途,更



没有捷径6



傅钟文先生说,幵始学太极桊,由老师口授身传,老 师一面说,一面做,学者听明白了,学会了,就下功夫练, 练了一段时间,老师再检査,并给纠正动作,虽是老师口 授身传,但在练习的过程中还会出现动作有偏差的情况, 或偏高、偏低、偏左、偏在等,这不是学者有意打偏差了, 而是不由自主的。老师再给看给改,改好了,再下功夫练。



傅钟文先生说,练太极拳,功夫下到一段时间,就葙 进步了,但什么时候进步,哪一天有进步了,却说不清。比 如写字,按规矩练了数年,自己看,别人看,确实比过去有 进步了,但是究竟是哪一夭进步的,哪一年有进步的,说 不出来。功夫都是一点一点、日积月累增加的。学太极拳 也一样,开始学都是硬梆梆的,不是腿不对就是肩不对, 手腕不对,眼不对。下苦功学了,功夫练到家了,动作就对 了,到底哪一天对的,很难说得出。



傅钟文先生认为,真正要练成太极拳功夫,必须趁年 轻时下功夫练,至少连续下四五年功夫,坚持天天不断。 每天花2到3个钟头的时间,一次练拳七八遍,中间不能 间断,一气练完。如果每天练拳三遍,练30年,功夫还是 上不去,存不住功夫,只能保持原有的功力,甚至退步。中 年练拳,长功夫慢些,但只要有恒心,舎得下苦功,也能有 所成就。



他常常告诫他的学生,练拳要舍得下功夫,不要怕吃 力,怕吃力就不要选择练拳。比如他见到一些学生打拳时 坐腿不够低,说过去前辈练拳腿坐到大小腿成90^角, 达到裆平,这是非常吃力的”。



他对学生们说,太极拳不花上一二十年的功夫是练 不成的,而坚持练,一辈子不停地练,这是一件很难做到 的事。



傅钟文先生说,过去的太极拳家有不少是乡下人,他 们识字不多,但得到真传后,能下苦功夫练,不怕吃苦,不 怕累,他们最终练出了好功夫。只是嘴上说,纸上谈兵,不 愿下功夫,怕吃苦,虽然得了好方法,也没有用的。



傅钟文先生说,练武是一件苦差事,至于苦到什么程 度,他说练拳练到坐下不想起来,起来不想坐下,全身 像上刑一样难受,必须练到这种程度。”



他不赞成那些不愿下苦功夫练拳,却夸夸其谈,嘴上 说得好,行动起来不是那么回事的人,认为他们是“半瓶 子”水,晃里晃荡,影响了拳艺的提高。



在谈到过去的太极拳家下苦功练拳的情况和今人所 下的功夫不够时,傅先生说,过去武功高强,能卫国保家, 能解决生计,所以他们狠下功夫练拳。现在社会不同了, 时代也变了,很少有人像过去武林前辈那样下功夫了,所 以功夫踉前人比自然差多了。



傅钟文先生在教授杨式太极拳的时候曾谈到当前改 拳的问题,他认为由于现在的人功夫不深,拳也改得不符 合太极道理。他说,现在各行各业搞改革,这是时代的需 要,要不断改革,社会才有进步。但在太极拳方面,如何继 承前辈所创下的拳理拳法,这是一件慎重的事。今人的功 夫和对拳的理解体会不及从前,改拳就往往改不好。并说 他也可以编一套傅式太极拳,但他认为自己的功夫不能 与杨家前辈相比,杨家所传的架子是很科学的,是个合理



的好架子,所以他不能改。



傅钟文对推广杨式太极拳所做的贡献是巨大的,历 史将永远记住他的功绩。



〈采访于1990年3月)





浏览94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