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简吴式太极拳


一、屈肘双分|精简吴式太极拳





重心不变,两掌心翻转向下成 俯掌,屈肘与肩稍低,以肘尖引导 向左右两侧横开。目视东方,意在 两肘。(图143)



(5)两掌下按



重心不变,全身放松,提顶长 身,缓缓立起,同时,两掌指尖相 对下按至丹田后向两胯旁分开,指 尖向前再向下。目视前方,意在掌 心。(图144)



(6)收脚还原



重心右移,收左脚于右脚内 侧,重心在两腿间,两掌放松,指 尖下垂,视线缓缓收拢内视丹田, 做深呼吸2?3次。(图145)






太极推手



学练太极拳主要分两个阶段,一是盘拳架、二是练推手。 “盘拳架”能化掉僵劲,增加耐力,熟练各种劲和招法,稳定重 心,用意不用力是练知己功夫Q “练推手”能练用法、练技击, 练听劲、懂劲、练反应能力,练沾粘连随、不丢不顶,是练知彼 功夫。久练可以达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高深功夫。练拳 架和练推手同样重要。太极推手属于竞技运动,要讲技击。讲用 法、讲太极“劲二太极劲是在太极拳经典理论指导下而产生的, 本篇在太极拳经典理论中,精选出36个与推手有指导作用的主要 法则,作为理论依据,同时,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结合阴阳变 化学说,提出推手中的36劲和变劲方法,以及劲与劲的变化关 系。供读者在学练推手时参考。



(―)精选太极推手36个主要经典理论原文



1 .沾粘连随,不丢不顶。



2 .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



3 .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



4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5 .内固精神,外示安逸。



6 .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



7 .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



8 .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磔。



9 .偏沉则随,双重则滞。



10 .无过不及,随屈就伸。



11 .步随身变,力由脊发。



12 .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



13 .发劲须沉着松静,专注一方。



14 .曲中求直,蓄而后发。



15 .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



16 .极柔软,然后极坚刚。



17 .收即是放,放即是收。



18 .往复须有折迭,进退须有转换。



19 .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



20 .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



21 .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



22 .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



23 .有不得机得势处,身必散乱其病必由腰腿求之。



24 .虚实应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



25 .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



26 .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



27 .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转虚实也。



28 .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



29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



30 .人不知我,我独知人。



31 . 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



32 .牵动往来气贴背,敛入脊骨。



33 .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



34 .气如车轮,腰如车轴。



35 .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



36 .牵动彼身借彼力,四两拨千斤。



(二)太极推手中的36劲



太极拳是体、用结合的拳种,它既能强身健体,又能防身御 敌。走拳架,练套路是给推手打基础,是练知己功夫。二人推 手,是练知彼功夫。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而只走拳架,不



练推手,不是太极拳家。太极推手是太极拳重要组成部分。本篇 仅就太极推手中的诸种劲法做一简要分析。



太极推手是属于竞技武术,是科学性很强的搏击运动。它讲 究战略战术,一个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必须以太极理论武装其头 脑。不但要懂得太极拳理论,并要熟练其用法,所以在盘架子熟 练后,一定要练推手、拆拳、讲劲、变劲,达到“以四两拨千 斤”之目的。



太极推手用劲方法甚多,仅举其中36个主要劲法加以分解:



1 .变劲



变劲,把它称作诸劲之母,因各种劲法都是通过变劲而来, 太极拳讲究后发先至之战术,后发制人关键在变化上,显然,变 劲占据了独特的地位。太极分阴阳,强调虚实变化。一虚一实, 一阴一阳的不断变化,是太极拳的核心。它除了有手、眼、身 法、步法的有机配合外,还必须变化在对方之前。在彼不动己不 动,彼微动己劲已变,把对方打出。变劲要掌握时间、分寸、火 候,在瞬间变劲,才能抓到得机得势。发落点对的良机,一举而 成。所以说变劲是十分重要的。太极本无法,动就是法。变劲为 诸劲之母,非常切合实际的。变劲是灵活多变的,是一变再变、 一变应万变。它乃36计中的“瞒天过海”之计,在“人不知我, 我独知人”变化中,把人击出。



2 .沾粘劲



主进攻,要发先粘,拳论讲“我顺人背谓之粘”,粘就是走, 走即是粘,粘劲,是太极拳中的内劲,是带着意和气而成,实用 中是不以用劲为主,所以沾粘劲是非常难练的,不经明师领练, 是很难练到理想地步的。



3 .听劲



听劲非用耳而听之,听劲全凭周身皮肤或毫毛细孔之感觉, 听劲是从沾粘劲而来,通过不丢不顶、反复搓摸之后,皮肤毫毛 产生一种独特感觉,这种感觉是由全身放松、用意不用力(不用 拙力)、精神集中,能听出对方劲路,逐渐达到走化,方为走劲, 才称懂劲。听劲是太极推手中最基本的东西,也是比较难练的一 种劲,它和变劲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不能听劲,怎能变劲呢?



4 .懂劲



是从听劲中而来,听不出对方劲的来龙去脉,谈不到懂劲, 懂劲必须凭皮肤感觉中知道对方是什么劲,发点和落点,才能正 确掌握对方的变化,是化是打随之而变,它才能在瞬间变劲、或 借或发,一变应万变,它也是既知彼也知己,才能占不败之地。





浏览29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