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民间剑术的技术和理论已得到 飞跃发展,“佩剑”、“击剑”之风甚为盛行。晋代以后,佛、 道二教兴起,民间习剑遗风更盛,开始了宗教与剑的进一 步结合现象。以南朝著名道士陶弘景为最,并开创了道与 剑结合之风。
唐宋时期,朝野上下,文武将相,儒道相杂,莫不以习 武学剑为能事。道与剑结合之风进一步深入融合。武当剑 的形成可推及此时。且在道内与其它修道方式具有同样 独立的地位。据史载,武当道内内功鼻祖——吕洞宾,号 纯阳子,唐代贞元时即,好道善剑,武功高超卓绝。《宋史 ?陈挎传》记载“吕洞宾有剑术,百余岁而童颜,步履轻 疾,顷刻数百里,世以为神仙”,还记载吕洞宾的话说:“世 称吾能飞剑戮人者,吾闻之笑曰:’慈悲者佛也,仙犹佛 尔!’安有取人命乎?”这都说明吕祖洞宾在剑技方面造诣 颇深。相传流传至今的武当纯阳剑法,即为吕祖洞宾在武 当山南岩宫修真的时候,以“八仙”中的汉钟离所授“天遁 剑法”和“龙虎金丹秘文”为基础,举一反三,精研细摩而 后悟创。后又随内功修炼一起,传陈指、王重阳及再传弟 子张三丰等。他们都是武功出神入化之人。他们运用太极 图原理,继承、总结、创造了武当道家拳术。特别是张三丰 对武当武术有重大贡献,为武当太极拳的集大成者。其擅 “飞剑击人,群盗尽歼,故以剑术名于世也。”艺贯当代,名 响寰宇。
但随着历史的推移,明清两代的武术发展空前高涨, 但剑术的地位却在下降,最终成为武术拳派的附属,仅作 为门派短兵器械之一出现。武当剑术发展亦落后于兵器 发展的大趋势,失去了独立的社会地位。只是道内依然保 留了借剑行法的古朴遗风罢了。
浏览61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