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外整性的力量,短期内即可实现,而对于内整性的力量 则需要长期的训练。通常的整体力主要表现在外形的变化,而内 整则可以是无形的,也可以是有形的。在内整的前提下,自身的 肌肉可随意表现为有意的或无意的挂力效应,而这种挂力则是以 上肢与躯干部位、乃至胯部为一体的肌肉收缩作用。
在进行内整训练时,所用桩式可以是某一常规的定势(如矛 盾桩等),也可是任一非常规的姿势(图9)。因为,此阶段的站 桩淡化了外形的规范性,它更注意的是对桩功内涵的追求。就一 般情况而言,经过一定的桩功训练后,肌体可出现多部位的自动 收缩作用,但这些常常是无序化、无关联的。此时的表现为,只 要稍一站桩,可在胳膊、腰部或背部产生紧实或收缩之感,但它 又不是单纯的肌肉紧张,而且越让身体放松,反而这种收缩越明 显,欲使这种多部位的收缩通连,仍有一个过程。
图9
为此,在站桩时,可使两掌略呈弯曲状,而中指则有微向外 突出之意,整体则以松沉为主。这种练习每次最多进行2?3分 钟。就要进行随意性调整,当身体达到有效的松适后,就可再进 行第二次的体认练习。
内整训练一定阶段后,肩部特别放松,而背部、腰部却非常 紧实,若用手触摸,可感到腰背部比原来结实得多。此后,将以 腰背肌群为中轴,上挂肩臂,下贯胯部,形成了由胯部——腰部 ——背部——肩部——臂腕部位的大鞭体,如此,才能使更多的 肌群若一的参与收缩。
浏览34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