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


一、传统武术的价值





吴式太极拳有单人推手法、双人推手法(亦称打轮);套路有二十四式、 四十五式、三十七式、一百零八式等。



武式太极拳



武式太极拳由清末河北永年人武禹襄创编。武式太极拳既不同于陈式老架 和新架,亦不同于杨式大架和小架,它学而化之,自成一派。武禹襄借鉴了李 呈芬《射经》中有关身法要点,总结提出了 “提顶、吊裆、含胸、拔背、松肩、 沉肘、裹裆、护肫”的身法八要。到了第四世,郝月如先生又增加了腾挪、闪战、 尾闾正中、气沉丹田、分清虚实,成为十三条。武式太极拳有着简洁连贯、舒 缓平稳的动作,架势虽小而不局促,左右手各管半个身体,不相逾越。手伸出 时不超过足尖,收时不紧贴于身;在进退旋转的过程中,胸部和腹部始终保持 中正;迈步时足尖先着地,然后再徐徐放下足跟;弓步时前腿膝盖不得超过足尖, 后腿不得挺直高拔。拳势讲究起、承、开、合,用内功的虚实转换“内气潜转” 来支配外形,并进而达到意、气、形三者合一的境界。



其套路有十三式、四十六式、八十五式、一百零八式等。



孙式太极拳



河北完县人孙禄堂,自幼酷爱武术,从师李魁垣学形意拳,继而学于李之 师郭云深,又从师程廷华学八卦拳,在从师郝为真学太极拳后,经多年研练而 功夫深厚的孙禄堂将形意、八卦、太极三家拳术的精义融为一体,继而创造了“孙 式太极拳”。具有进退相随,迈步必跟,退步必撤等特点的孙式太极拳,其动 作舒展圆活,敏捷自然。练时双足虚实分明,全套练起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 由于孙式太极拳要求练习者在转身时要以“开”“合”相接,所以又称“开合 活步太极拳”。



其套路有二十四式、四十九式、七十三式等。



俜虼武术文化待承与发展研究俜虼武术文化待承与发展研究第四节传统武术的价值与文化价值



俜虼武术文化待承与发展研究



俜虼武术文化待承与发展研究



一、传统武术的价值



就其实用性来讲,我国传统武术具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修身养性、观 赏娱乐等多方面的价值与作用,是人们增强体质,振奋精神的一种很好的民族 传统体育运动。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强身健体



在当今时代,人们把健康视为人生大事,这是社会文明程度发展到一定阶 段所形成的社会共识。时至今日,人们对健康的理解不再是没病就是健康,而 是从身心两方面的协调发展来认识。传统武术要求精神、意、气与动作内外相合, 所以它不仅是形体上的锻炼,而且能使身心得到全面的锻炼。武术中“内外兼修” 的思想对人们树立健康意识是很有帮助的,它强调对人体身心的全面锻炼,即 外练能强筋骨,利关节,壮体魄;内练能够通经脉,调精神,理脏腑。传统武 术的许多功法注意调息行气和意念活动,对人体内环境的调节、人体机能的改 善、体质的增强具有明显的效果。因此,系统地进行武术锻炼,有助于人体速度、 力量、灵敏、耐力、柔韧、协调等素质的增长。此外,传统武术对人心理上提 出保持乐观情绪,平常心,使人在处世为人,社会交往中寻求一种和谐的方式, 因而调节人的精神和情感,使人的身心协调一致,促进人健康的发展。



(二) 防身自卫



我国传统武术具有攻防技击的特点,讲究的是踢、打、摔、拿、击、刺等动作; 练就的是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等8法。追求的是站如松、 动如涛、静如岳、快如风等“十二形”的精神境界。通过习武,不仅可以掌握 各种踢、打、摔、拿、击、刺等技击方法,发展身体的灵活性和反应能力。持 之以恒地练功不仅能增长劲力和功力,还能提高身体的抗击打能力,对抗搏击 能力以及强身健体,防身自卫的能力。



在武术套路和搏斗运动中,技击动作是其主要内容。套路虽然是以演练的 形式出现,但它包含了许多攻防中可用的拳法、掌法、腿法、擒拿法和快摔法, 经常锻炼不仅人体机能和素质得以提高,再增强距离、时机的判断能力的培养, 可以起到防身自卫的作用。散打、推手的许多招势动作可以直接用于搏击和防卫, 其中许多战术有益于防身自卫能力的增强。



(三) 修身养性



我国传统武术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体内外的和谐统一,追求人与 自然融合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这对当代社会培养全面合格的人起到潜 移默化的作用。



传统武术具有典型的东方传统文化特点,它注重内在世界的深化,重礼仪, 讲道德,并且偏重于全面人格的内在修养,既具有广博而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 更具有健康身心强烈的使命感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在几千年绵延的历史中, 我国传统武术一向重礼仪,讲道德,“尚武崇德”成为学武之人的一种传统教育。 诸如“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培养人的道德品质是武术的传统, 武德教育是对人格培养,精神品德教育的重要部分,通过练武习德,可以培养 尊师重道,讲理守信,见义勇为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有益于 武术运动的健康发展。



(四) 观赏娱乐



传统武术作为一种民族传统的人体运动,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和观赏价值3 无论是套路运动还是搏斗运动,历来为人们喜闻乐见。



传统武术以变化多样的运动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充实着人们的生活。传 统武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深受中国古典美学的熏染,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它展示的是“形”的美,或勇猛剽悍,雄健有力,或飘洒轻撞,吞吐自如;或 轻灵柔和,连绵不断;或道劲势刚,舒展大方,带给人们的形体感,节奏感, 协调感;会使人产生一种行云流水般的悠然自得,“虚无缥渺”般的舒适感; 从容不迫的惬意感;给人一种内外合一,完整和谐的豪迈的英武之美;这是一 种超级的心理享受。人们在观赏或自我演练中享受到形的飘逸,神存的韵味, 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启迪,充实了V的精神,这样人们从武术演练中获得身心 的愉悦,从武术的观赏当中获得艺术美的享受,因而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汉代的“角抵戏” “三百里内皆来观”,宋代的“瓦舍”、明清的“走会”, 都充分体现了武术的表演功能。



现代竞技武术套路强调攻防特点,突出高、难、美、新。它所表现的富有 生动韵律和气势如虹的招势动作及演练技巧以及散手的激烈巧取、推手中的借 力发力,都具有极高的表演价值和观赏性,给人以美的享受。



此外,人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进行锻炼。 群众性的练武活动可以成为人们切磋技艺、交流思想、增进友谊的良好形式, 既可达到健身,又可达到自娱娱人的目的。



二、传统武术的文化作用



我国传统武术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不仅因为它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社会 价值,而且因为它有着深厚的文化魅力。武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 在漫长的历史中,它浸润于儒、道、佛以及古代兵学、中医、养生、舞蹈、戏 剧等众多传统文化艺术里,并不断吸收各时代的优秀文化因子,逐步由单纯的 搏斗技术发展成德、技双修的技击文化。因此,传统武术得以传承的根本原因 除了技术层面的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它隐含着中华文化精神。



传统武术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有其自身独特的本质和特征,其思想内涵、 文化内核是系统的、连续的,它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理解中 国传统武术文化,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眼:其一,武术是一种优秀的民族传统 文化,它以中国文化理论为基础,与中国古典的哲学、美学、伦理学、兵法学 和中医学有着密切的相互渗透的渊源;其二,武术是一种独特的运动文化。武 术的深厚文化积淀,独特的运动风格,博大的内容体系,复杂的功能结构,是 其他任何体育文化所不具有的。



总体来看,我国传统武术的文化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竞争意识淡漠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竞争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而就现 代社会来说,这一定论更是成为社会准则。但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人们把物 质财富的追求当成人生全部目标,这就必然造成精神的萎靡,道德的沦丧。而 在我国传统文化浸润下的传统武术,则体现了一种淡漠的竞争意识。我国传统 文化倡导的“中庸” “礼让” “不为人先”,形成了一种蔑视竞争意识和抑制



竞争能力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心理结构。在这种文化意识与文化心理结构影响下, 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不仅缺乏竞争意识,而且始终未形成一套完善的竞技制度。 由于对竞争的淡漠,使得练武者少了追名逐利的思想,他们往往更注重于“德 和力的统一”。武术思想历来有“尚武崇德”、“武以养德”的优良传统,“德” 与“力”相辅相成。因此在习武的过程中,可以使身体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同时磨砺出顽强的意志品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自强不息的精神,避免在 社会竞争中表现出攻击和侵略的天性。



当然,由于淡漠的竞争意识,而且整个社会观念和文化氛围难以创造转化 的契机,这就使得传统武术走向奥运尚需一段时间和创造更多的条件。



(二)注重对人格的塑造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强健的身体和丰富的知识被视为现 代社会强者的标志。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由于片面追求外在形象,而在道德 情操、责任感和使命感等内在人格思想方面显出不足,这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意 志和自身价值,而且也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进步。传统武术具有典型的东方文化 特征,注重个人内心世界的深化,在习练中也十分重于人格的修养,武术中的 这些文化思想对塑造人格可以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在传统武术的习练过程中, 习武者必须要在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前提下才能接受师傅的功法传授,并循序 渐进的达到德艺双馨。“千里赡急,不吝其生”为重义;“言必行,行必果, 已诺必诚”为守信。重义守信是习武者实现自我价值的主要途径,也是显示武 术社会价值的重要方式。此外,不少习武人都有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正气,这 即武学中“神”的外在表现,也是“道”与“艺”的综合外现。“谦和仁爱” 是指习武者必须具有相当的修养,遇事要能忍让,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得与 人交手。即使被迫应敌,在一般情况下也不得骤施杀手。总的来说,传统武术 的修炼过程是一个内外双修的过程,要练成上乘武术必须在道德方面达到较高 的境界,这使得习武者需要自觉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浏览4,29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