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在劲路上以柔为主,柔中寓刚。杨澄甫先生说: “太极拳乃柔中寓刚、棉里藏针之艺术”。所谓“以柔为 主”,就是经常使肌节骨节处于极度放松的状态;所谓“柔 中寓刚”,就是使骨骼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就像棉花里藏着 一枚钢针。加上推手的走化技巧,这样在不发劲时外感就柔 韧如棉;在发劲时,由于发劲前的极度放松和发劲时短暂的 极度收缩,其一瞬间的张弛差就相对地大于一般拳术,爆发 力自也相对增大。然而放松训练、加大张弛差以及爆发力的训 练,都不是一蹴即就的。而。周身的张弛虚实全在用意,不 在用力,即《太极拳说十要》所说的“用意不用力”。这样经过长 期的意识锻炼,才能形成条件反射。若是一味用力,则张弛的 速度就相对地变换较慢,。会出现迟滞的现像,所以《拳法 精气篇》说:“意莫在气,在气必遏;亦不在力,在力则 涩”。这就是说,既不可尚气,也不可尚力。因此,“用意不用力” 之说,只是指“不用拙力”而言。清 杨镉魁(九九—七二)从 河南温县陈长兴(七一—五三)学会了老架太极拳,返回河北 永年县原籍传习时,乡里的人就因太极拳能避制蛮力,称它 为“沾绵拳”、“软拳”或“化拳”。由此说明,以柔克刚 是太极拳技击的传统特点,所以今人也往往把太极拳称为“柔 性拳术”。
浏览46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