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力的刚柔,是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刚和柔是相互攸 存的,又是相互矛盾的,是在一定条件下肉对立面转化的。
在推手运动中,内在劲力运行的方法、路子,通常叫作“劲 路” 劲路的刚柔是不断变化的,但这种千变万化却又遵循 着一定的规律,它既不会超越事物对立统一规律,也不会超越 人体运动的力学规律,因此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现在先以 〃阴阳”这一古老的对立符号,列表来说明劲路刚柔在推手中 与其它各对矛盾的相互关系:
上表所列只是一般原则,在特殊情况下,也可有变通的 余地。但总的说来,劲的运用规律是有刚有柔、刚柔交替的, 又必须与运动中其它矛盾相互适应和协调一致的。同时,还 必须认识到,刚柔虽有区分,但又不是绝对的。换句话说:刚, 不是纯刚,而是刚中寓柔;柔,不是纯柔,而是柔中有刚。 仅仅是根据运动中劲的刚柔不断变换的实际需要,形成所含 刚柔的大小比例不同而已。凡是刚多柔少,便属刚,柔多刚 少,便属柔。也唯有如此,才能称得上刚柔相济九
力学告诉我们一力作用于物体,方始产生作用力。力是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或者说力是加力物体对受力 物体的作用。我们在走架时,虽然也在用力,但两手并不加 力于其它物体。唯有在推手时,才体现了力在两人之间的作 用。当对方用刚劲打来,我用柔劲引化,这是为了使对方的 力作用不到我的身上。常言道:“柔能克剐”。这恰似对方 用拳头打在一团棉花上,会有“不得力”的感觉。但真的像 棉花那样的“纯柔”,那是不行的,会被人把我手臂压扁, —哏到我身上依然被对方“得实”了。所以,要柔中寓刚, 应用含有一定刚性的柔劲,才能既不被对方得实,又能够顺 势引迸使来劲落空。再如:当你突然用刚劲把柔中乏刚的人 发放出去,或者把他的乎臂逼成自困自的背境,这就叫做 “以刚制柔”。与此相对,若使用的刚劲刚而乏柔,那就形成 僵硬而难以变化的拙力。古人说:“挠挠者易折”,道理 就在这里。刚中寓柔,则爆发力大而往复也快。由于留有余 跑,而不是一发无余或者情同授人以拫把,这样当我知觉对 方虚柔而有备,我就可以变刚为柔,进而另觅机势,不致 被对方引进落空。此即所谓“转园有方”了。
总而言之,化人用柔,但不可用纯柔,因为纯柔如人之 软弱无骨,容易被对方攻破 发人用刚,但不可用纯刚,因 为纯刚如枯木之僵硬发脆,容易遭对方摧折。而且刚柔变化 必须是随机应变的,其变化则是无穷无尽的。那么推手的内 劲要练到什么程嗖,才算造诣精深呢?陈品三《总论拳手歌》 说:“唯存五阴并五阳,阴阳无偏称妙手”。这是说内劲练 到“刚柔兼备”,也即“刚柔相济”的程度了。既不是刚多柔 少,也不是刚少柔多,那才称得上“妙手”了。但并不是 说在具体应用劲路刚柔的候,始终保持“五阴并五阳”的 相对平衡状态。三国 诸葛亮《将苑.将刚篇》说:“善将 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纯 柔纯弱,其势必削;纯刚纯强,其势必亡。不柔不刚,合道 之常”。这虽然是论将才的气貭及其修养,但与推手锻炼内 劲刚柔的原理倒是相通的。所嫌“不柔不刚”,就是“阴不
离阳,阳不离阴”,也就是能达到“五阴并五阳”的刚柔相 济,这样就足以在应敌时灵活变化运用了
浏览445次